第36章 有共識
字數:3638 加入書籤
不僅徐珵,其餘人也是一臉詫異。
但想到順德長公主本人的能力和輔政經驗,於謙這麽說似乎也並不意外。
這些話在此時此刻聽來確實有拍馬屁之嫌,但隻要仔細想想就知道,此時此刻的順德長公主確實是最佳人選。
至於於謙有沒有和順德長公主串通一氣?盡管長公主對於謙有舉薦之恩,但以於謙的個性,怎麽看也不可能與長公主結黨。
更重要的是,要是皇帝真能回來,讓順德長公主主持大局起碼沒有涉嫌“妄立儲君”,不至於得罪皇帝。
於謙察覺到眾人的目光,沒有絲毫恐懼和猶豫,隻是接著說道:“瓦剌南下,急需聲望崇高、名分順當之人坐鎮朝廷,殿下討賊祭祖,民望極高,又有誠孝皇後旨意,在朝野內輔政兩年,陛下更是屢屢重用長公主,此時由殿下掌管大局合情合理,更不負聖意。”
從上朝開始,於謙便在留心朝堂上的情況,自然也就將旁邊的郕王一言不發的景象盡收眼底。
此時的郕王是最理所應當主持大局的人,他卻始終一言不發,或許有考量慈惠皇太後和順德長公主在前的意思。但作為受命監國的藩王,在此情此景下,如此行事實在是太過懦弱而無魄力。
即便推動郕王順理成章地處理政務,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若是到了緊要關頭,郕王反而首鼠兩端,隻會讓國家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既然如此,能者居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兵部尚書鄺埜不在,於謙便是兵部的管事,這個時候他自然沒有沉默的道理。
所以他才會在朝廷上如此發言。
於謙微微抬眼看向珠簾後,隻見胡善祥的身影仍舊端坐在寶座之上,身旁僅有一個宮人,未曾有順德長公主的身影。
胡善祥自然也察覺到了於謙的眼神,她不由在心底感慨女兒猜測得果然沒有錯。
第一個開口的人會是於謙,甚至不是和朱予煥利益綁定的徐珵。
徐珵的反應也不慢,立刻附和道:“於侍郎所言不錯,殿下有誠孝皇後欽點輔政之資,又曾受先帝指點,天資出眾,如此危急存亡的時候,殿下理應承擔大任,如此方能護衛祖宗社稷、安穩百姓之心。”
有了於謙和徐珵開頭,除卻胡濙和張輔,其他人也紛紛附和,便是如今暫代司禮監太監之職的金英也開口道:“兩位所言極是,還請老娘娘慎重考量……”
不論這些官員舉薦朱予煥這個長公主監國的考量是什麽,至少把原本可能會出現的南遷苗頭壓了下去,省得給後人留下笑柄。
國家都城南遷,這不就是重蹈宋時的命運嗎?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原本昏死過去的孫太後已經悠悠轉醒,將官員們推薦朱予煥的話聽了個一清二楚,立刻出聲反對道:“長公主輔政已經是破格之舉,如今又要監國,你們將祖宗家法置於何地!”
盡管這些人都沒有明著開口,但孫太後已經明白他們的意思,無非是覺得朱祁鎮這個皇帝大概率回不來了,所以打算找一個人取而代之。而朱予煥的女子之身注定她不可能登基稱帝,朱予煥又絕不可能讓朱祁鎮的兒子登基,吳妙素與胡善祥關係緊密,朱祁鈺便是朱予煥的“最佳人選”。
眾人聞言麵麵相覷,都看向胡善祥,顯然是在等她的意思。
胡善祥看向孫太後,開口問道:“皇太後有更加合適的人選?”
孫太後攥緊了手,道:“既然皇帝生死未卜,如今最要緊的是打探清楚,若是可以,便要想辦法迎回皇帝。皇帝回來之前,太子監國才最為合理。豈有置皇太子不顧而命長公主輔政的道理?先帝在天有靈絕不會同意你們如此行事,簡直是狂悖至極!”
一旦世係偏移,到時候連吳賢妃都要和她平起平坐不說,她這個皇太後的位置能不能繼續坐下去都很難說,孫太後怎麽可能坐視不管?
聽到孫太後如此發難,眾人都默默不語。
胡善祥與她對視一眼,反問道:“國無太子,皇太後何出此言?”
孫太後察覺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自己的身上,難免有些緊張,但最讓她不安的是旁邊的胡善祥的眼神,她仍舊是一如既往的冷靜,隻是這次眼神更冷。
胡善祥以前也這樣看著她,隻是那個時候的她還未曾理解那個眼神的含義,但今時今日,她終於明白過來。
這個眼神不是注視、不是打量,而是一種看她身陷囹圄、拚命掙紮卻毫無作用的眼神。
憐憫。
孫太後咬牙切齒地強調道:“皇帝既有長子,按照規矩立皇長子為皇太子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隻有皇長子成為太子,她以皇太後的身份攝政,如此才能把持國家,有機會將兒子接回來。
不論朱祁鎮在外闖了什麽禍,始終是她和先帝的兒子,是大明名正言順的皇帝,她怎麽能像這些人一般冷血,將他棄之不理呢?
這番話並非全然沒有道理,但放在此情此景之下,實在是有些過於愚蠢。
倘若皇帝真的還活著, 大概率已經被俘,瓦剌不是傻子,知道皇帝能夠換取更多利益,如果他們按照孫太後的話予取予求,隻會助長瓦剌的貪心。這樣成為掣肘的皇帝,如同爛瘡,若是不忍痛割去,最後隻會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如果在孫太後開口前,眾人還有一絲觀望的意味,但在孫太後開口後,眾人已經下定決心。
這監國之人必須是順德長公主!不是也得是!
若是要立皇長子為皇太子,就必須有人輔佐說話磕絆的皇太子,最佳人選便是朱見深的親奶奶孫太後。
然而孫太後的發言已經證明了一切,她絕對不是應對瓦剌、乃至治理國家的合適首腦。
假如皇帝活著,隻怕瓦剌一開口,孫太後便會迅速答應瓦剌的任何條件,瓦剌見到如此情形,更不會將皇帝送回來。
到時候大明豈不是成了瓦剌的受氣包?
孫太後的話已經證明她的目的始終在於自己的利益,若是皇帝死了,朱見深隻會成為孫太後的提線木偶。
而孫太後這種任人唯親的性子,必定會提拔自己的娘家,到時候外戚專行,他們這些大臣的處境也不會比現在更好。
孫家被先帝趕回老家的事情,大家可都一清二楚。
在一片寂靜之中,還是於謙開口道:“太後可知政務軍事?”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