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壺中天慢五)
字數:3472 加入書籤
“姐姐姐姐!我要這個!”
“姐姐,那個也好看!”
“姐姐,這個也是大船貨,我想要這個!”
朱佑桓被弟弟妹妹左右拉扯,有些無奈地抬抬手,示意身邊的隨從給錢。
朱佑楷和朱佑杭歡呼一聲,立刻接過商販遞來的小玩意兒,心滿意足。
自從跟著祖母親征之後,朱佑桓便獲準可以隨意出入宮闈,隻要帶著牙牌,便能走出宮城,在京城內隨意走動,是以年紀漸長、越發調皮的弟弟妹妹們都吵著要和長姐一同出宮玩耍。
皇太孫有自己的護衛,除了貼身跟隨的隨從護衛,還有在暗中保護的士兵,是以朱佑桓能夠放心大膽地帶著弟弟妹妹們出宮。
當初祖母也獲準可以出宮,在安全這方麵自然考慮的十分周到。
不過朱佑桓出宮不僅僅是讓她見識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京城的治理水平,還有別的差事要辦理。
皇帝還是公主的時候,與皇太後一同創立善堂,皇帝登基之後,善堂逐漸成為了官家的組織,考慮到有人會在其中偷奸耍滑,皇帝便將善堂交給皇太孫“打理”,故而朱佑桓時不時便前去善堂進行簡單的考察和巡視。
但比起善堂,朱佑桓還是更喜歡太平茶坊,原因無他,太平茶坊一向熱鬧,又是京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若想知道民間流行些什麽,去太平茶坊一定能找到答案。
對於朱佑桓而言,最要緊的是能夠將身邊這兩個小家夥安排好。加之近來朝中因為要對倭寇開展反擊,去年深秋,大明海軍攻占對馬,清掃島上倭寇,更是以此為據點,偵查日本的具體情況。
朱佑桓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但見朝中已經為開始做各類後勤準備,便知道今年大明必然會與日本開戰。
“姐姐?”
朱佑桓回過身,見朱佑楷遞來一本冊子,正是太平茶坊的食單,她微微一笑,道:“我可是這裏的熟客了,還是按照往常一般,讓人送紅豆梅花糕和琥珀核桃來,再配茉莉茶。”
“好嘞。”
朱佑杭有些羨慕,道:“要是我以後也能像姐姐這樣隨意出入宮闈就好了,我聽娘說了,祖母怕姐姐晚上趕不回宮中,還將原本的順德公主府賜給姐姐……”
朱佑杭年紀最小不說,身體也遠不如姐姐和哥哥強健,平日裏宮人都小心翼翼地照顧著,打個噴嚏都怕她病倒了,今日能跟著姐姐朱佑桓一起出宮已經很不容易了。
朱佑桓清清嗓子道:“是暫住,公主府還是祖母的。”
朱佑楷在一旁笑嘻嘻地說道:“杭兒,等你再長胖兩斤,不會被外麵的大風吹倒再說吧。”
朱佑杭嘟囔道:“我每日都有好好用膳,可就是長不胖啊……徐娘娘給我開了好多法子,雞湯、羊湯、大骨湯,我都喝過了……”
朱佑桓見她有些失落,寬慰道:“徐娘娘說了,再過兩三年自然就會好,不能急於一時。”說罷,她開口道:“看,說書先生上台了,今日講得是你們上次沒有聽完的那本娘子關。”
原本還有些憂鬱的朱佑杭立刻期待地看向台上。
太平茶坊總有最新鮮的話本,宣德末年便有不少入京趕考的文人通過將話本賣給太平茶坊在換取在京租住備考的錢財。
到如今,話本這些東西早已經在百姓中風靡,便有不少文人為太平茶坊等茶館、酒肆供稿。這些地方大都和書局有往來,若是話本的反響不錯,便能出版刊印,到時候還會再給這些文人分錢,這話本一事倒也成了賺錢的門路。
朱佑桓聽幾個年老的宮人說起過,姆師韓桂蘭年輕的時候似乎也寫過這樣的話本子,頗有些名氣,隻是當時寫話本算不得什麽光彩的事情,大部分作者都不願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多用筆名,韓桂蘭寫的究竟是什麽故事,朱佑桓也就無從得知了。
“上回書說到,李三娘與丈夫告別,化名李公子,率領家中侍從馬三寶在關中一帶招兵買馬,很快便得以招攬各色英雄,組成了一支頗為強大的義軍,征戰四方……”
朱佑楷和朱佑杭聽得入迷,朱佑桓則讓身邊的隨從將善堂送來的賬目拿來。
陪弟弟妹妹是一碼事,完成祖母交代給她的事務是另一回事。
太平茶坊內正是說書的時候,卻聽得外麵有人跑了進來,道:“有喜報!聽登州那邊的人說,咱們大明將那些倭寇打了個落花流水!”
說書先生本就一副好口舌,聽到這樣的喜訊,先是將喜訊告知眾人,這才繼續說書。
朱佑楷和朱佑杭兄妹兩個的心思都在聽書上,朱佑桓卻因為這個消息有些心不在焉,恨不得現在就回宮去見祖母。
大明戰勝日本的喜訊確實不假,不過並沒有傳聞裏那麽誇張,僅僅是占領了九州島、易名九州都司,且這攻打的方式也與以往大明軍隊的作戰風格不同。
若是換做以往,皇帝對於投降的敵人大多簡單分配責任,再進行處理,若非罪大惡極之人,皇帝往往寬容對待。但這次攻打九州島卻不同於以往,皇帝下令軍隊無需顧忌,若有膽敢反抗之人,直接以火炮進行攻擊,若有一村一莊共同反抗,則潑灑石油,火燒處置,無需留存活口。
有新疆都司的前例在,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恨極了日本的倭寇,乃至連九州島上的日本人都不想留,打算直接清理幹淨。也有人揣測是皇帝近來身體不好,心情急躁,故而如此“殘忍”。
隻是事後皇帝封賞海軍將領和士兵,又賞賜了在沿海一帶指揮船隊打探情報的濟王,怎麽看都不像是心情急躁。
不過看皇帝取名的風格,並非僅僅是將九州作為明軍臨時修整的港口碼頭,而是要如早先的靖海承宣布政使司和如今的蓬州承宣布政使司一般,要將九州正式納入大明的版圖之內。
無論如何,在皇帝對九州島格外嚴苛的政策之下,九州島投降的人不在少數,皇帝命人將其中人口戶籍重新梳理一番,清丈土地,參照新疆都司一般,由軍隊暫時管理,同時派遣官員前往九州島教化當地投降的貴族和百姓,傳授大明的文化風俗。
至於那些不聽話的,早已經被燒作焦屍,或是化作海中魚食,也有一部分降而複叛的人,則直接被軍隊押送開采銀礦。
捷報的喜悅過去,京城很快便因為另一樁事熱鬧起來,那便是皇帝下旨為皇太後單獨修建陵寢。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