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津巷戰(中)

字數:1976   加入書籤

A+A-


    因為有兩個營的生力軍加入,正在與英軍對射的武備學堂師生們,壓力突增。對方的火力突然增加了三倍不止。因為那兩個營還帶來了4挺11.43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鍾600發以上。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非洲羅得西亞的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軍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該槍還在試製階段時,清政府即對這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製造局開始引進仿製,從此,大清國開始進入重機槍的製造時期。
    由於當時該槍尚處在雛形,使用黑藥鉛彈,經仿製後發覺不甚適用,於1893年停造,僅生產了30餘挺,部分用於朝鮮戰場。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軍隊裝備了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太早。
    這個大殺器實在難對付,火力凶猛異常,比武備學堂師生們的88式步槍火力強了不知道是多少倍。武備學堂師生們的傷亡急速增加。11.43毫米口徑的子彈,挨上一顆立即喪失戰鬥力,死亡隻是時間問題。當你中彈時,幾乎等同於牛頭馬麵已經向你緩緩走來,抬手輕輕搭在你的肩膀上。看這情況,硬頂下去不是辦法,應該伺機撤退。英軍士兵也不失時機的迅速壓上,武備學堂的師生們不得不且戰且退,火力和人數上的差距,讓他們吃了大虧。
    天亮的時候,餘下的不到六十名師生退到了武備學堂校園裏,做最後的抵抗。受傷的人讓其他學員簡單的包紮一下,沒受傷的抓緊時間先吃點東西。
    這時候陰霾的天空下起了小雨,雨雖不大,但卻足夠把戰場上的硝煙壓下去。很快英軍士兵清晰的身影出現在雨幕中,子彈也嗖嗖地打在了隱藏武備學堂師生的建築物上。
    戈輝帶著自己的小排十三名學員守在學堂的器材倉庫裏,他們隻要在這裏抵擋一陣,給英軍稍稍的殺傷即可後退。再到下一個阻擊位置,再次抵擋一陣,稍稍殺傷一些英軍後,再向後退。可是英軍根本沒打算給他們時間,三個營的英軍從三個方向殺入武備學堂。戰鬥立即進入白熱化。
    戈輝這個小排算上自己一共十四人,從昨天上午到現在雖沒有人戰死,但都已經掛花好幾處了。更有三個人行動都已經變得困難了。但是大家毫不畏懼,依然冷靜的舉槍瞄準,扣響扳機,將一顆顆抵抗到底的子彈射進英軍士兵的身體。戰場是最好的課堂,一天一夜的戰鬥,讓這些尚還稚嫩的學員迅速走向成熟,他們已經完全進入了角色。雖然離真正的成熟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但他們已經沒有了昨天上午剛開始時的慌亂,取而代之的是像老兵一樣的淡定從容,還有那視死如歸的決心和堅毅。
    人在戰場上一旦消除了恐懼,那就會發揮出平時訓練中最好的水平。因為沒有什麽比實戰讓人進步更快。十四個人射出的子彈,雖然火力密度完全無法和英軍的火力相提並論,但是精準度卻讓英軍望塵莫及。幾乎是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特別強調,不是受傷,是真正的擊斃,每一顆子彈擊斃一個敵人。雖然在人數和火力上完全處於下風,但戈輝這個排居然在短暫的一段時間裏,和英軍打了一個旗鼓相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戈輝排的壓力越來越大,不斷的有人受傷,還好,目前還沒有人陣亡。看來到了向後撤退的時候了。
    雨在這個時候越下越大,這給進攻中的英軍增添了很大的麻煩,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英軍的進攻速度,當然,這隻是在一定程度上。畢竟雙方實力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不可逆轉的。
    雨越下越大,雷聲也越來越響。很多時候,雷聲幾乎就是在頭頂炸響的,武備學堂的師生們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來了。天要亡我們,我們無可奈何呀。但我們依然不能洗淨了脖子等待他們砍自己的腦袋,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喜歡禁衛軍請大家收藏:()禁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