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走向強大的方法

字數:7239   加入書籤

A+A-


    戈輝轉過身,認真的看著光緒皇帝:
    說了這麽多,我就是想告訴皇上,東北禁衛軍是一支敢和列強亮劍的軍隊,是一支把打擊列強當作使命的軍隊。我們不怕列強,不怕死,不怕苦。
    國家要想走向強大,就必須有一群願意為國家獻出生命的人。支持這群人,給這群人最有力的支持,那就是讓國家走向強大的方法,而且是最直接的方法,距離強大最近的方法。
    而東北禁衛軍,就是由這些人組成的群體,禁衛軍中每一名軍人都會為了國家走向富強而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無怨無悔。這也是東北禁衛軍一步一步走向強大的動力所在,這也是東北禁衛軍存在的意義。所以,禁衛軍需要陛下的全力支持。
    光緒放眼一千多個墓碑,他似乎是明白了,可突然又糊塗了。他看著整齊的排成7排的墓碑,淡淡的說道:“朝廷也在整軍,為什麽依然讓我不安呢。”
    戈輝在想該怎麽回答光緒的問題:
    我派了很多人去調查我朝與列強的幾次戰爭,從最早康熙爺的時候與沙俄的戰爭,到1840年與英國的戰爭,到1856年與英法聯軍的戰爭,還有在鎮南關與法國的戰爭以及馬江海戰,還有後來與日本在甲午年的戰爭,一直到庚子賠款那年,八國聯軍從塘沽登陸,後來打進北京的戰爭,我們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我們調查走訪了兩萬多人,形成了三百七十多萬字的調查報告。
    從報告上看,出人意料的是,我們的八旗兵不是敗於槍械不如人,而是敗於不敢拚刺刀。
    林則徐大人說過:“英軍器良技熟,膽壯心齊,八旗子弟腐化墮落,嫌刀槍劍戟太過沉太重,練習起來費時費力,所以紛紛選擇躲起來放炮。與英軍作戰的時候,隻要英國人列隊整齊的前進到100米處,齊射,然後刺刀衝鋒,這是標準的拿破侖時代步兵戰術,此時我們的八旗兵已經基本上潰退幹淨了。”
    我們不是敗在器不如人,因為我們在當時已經注意到西方的堅船利炮了,也通過仿製購買解決了裝備問題,然而,我們這些八旗兵卻把老祖宗肉搏的本事給丟了。
    烏蘭泰在挑選駐防八旗加強到廣西剿滅太平軍前線時,他就曾經奏稱:“駐防八旗已多不習刀矛,弓箭十無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鳥銃”。
    鴉片戰爭的英軍法軍,都是靠最後的刺刀衝鋒打垮我們八旗兵的。我們八旗兵在火器對射階段一般都能穩住陣型,而到了對方刺刀衝鋒後無一例外崩潰而逃。
    甲午戰爭時的日軍,日本在初期是一個窮國,每名士兵隻有幾發子彈。我們的八旗兵還是不敢與日軍拚刺刀。日軍記載,“淮軍所部,隻有聶士成所部有堅定射擊到底的勇氣,但是當我軍在付出不大的傷亡因為他們射擊技術地拙劣),逼近並且亮出刺刀的時候,清軍每次都轉入崩潰,無一例外……清朝八旗兵不是敗於槍械不如人,而是敗於不敢拚刺刀”
    刺刀戰術在當時最能反映一支軍隊的訓練和意誌。我們八旗兵敗於白刃戰,更說明我們的軍隊暮氣沉沉,十萬八旗兵入關時的魂魄已經死了。
    這就是我們為什麽一直打敗仗的原因之一。雖然,我們打敗仗的原因有很多,也很複雜,但這個缺乏勇氣,不敢拚刺刀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他們都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很重要,都沒有把國家裝在心裏,都不願意為國家犧牲。
    戈輝在敘述的時候一直在強調“國家”,而沒有說“朝廷”。
    戰場上的失敗,很多時候會被無限的放大,最後直接影響戰後的很多事務的決定。戈輝說完,認真的看了光緒一眼。
    軍隊的情況,光緒遠在朝堂之上,他根本不清楚,但他相信戈輝說的是真的。光緒在心中也有了新的打算,等回京後,也要過問一下北京禁衛軍的訓練。
    他認可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那袁中堂袁世凱)編練的北洋常備軍你覺得如何?北京禁衛軍又如何?”
    提到袁世凱的北洋常備軍,戈輝想了一下說:
    袁中堂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但他和李鴻章李中堂犯了同一個錯誤,他不應該與日本人合作。日本終究會成為我們國家的心頭大患,而他卻在與日本人合作,這簡直是與虎謀皮,他付出的,他失去的,一定會遠比他得到的要多得多。
    聽到戈輝這麽說,光緒向戈輝投來難以置信的目光。
    戈輝向光緒認真的點了一下頭,然後繼續:
    昨天收到總參謀部發來的電報,俄日兩軍最近圍繞著黑溝台展開了大規模的會戰,雙方的情報收集人員互相滲透,俄軍抓到了幾個日軍的情報收集人員,在向奉天押運的途中,有一個逃跑了,碰巧被我禁衛軍的偵察小組遇上了,順便救了下來,當時他身上多處負傷,已經跑不動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我們大清北洋常備軍派來的,日清聯合偵察隊的人。本來打算問完情報就殺的,現在不能殺了,隻好送到朝陽禁衛軍總醫院治療了。被救下來的這個人叫吳佩孚,戈輝從電報上看到這個名字時心中也是一震啊,民國初期的大軍閥吳佩孚原來還給日本人當過情報員啊,等回到朝陽我得單獨找他談談,確認一下,這個吳佩孚是不是曆史上那個大軍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北洋常備軍沒什麽好說的,雖然是仿照西方軍事製度建立的軍隊,但在訓練方法和思維上還是沒有走出八旗的框架,隻不過是一支換了軍裝的八旗兵罷了,虛有其表。
    至於北京禁衛軍,戈輝把目光投向遠處幾輛龍旗轎車,醇親王載灃此時正站在車邊若有所思的樣子。戈輝輕輕的搖了搖頭。
    北京禁衛軍包括守衛皇宮的侍衛親軍,駐守北京的滿族八旗,甚至主管京師治安的步軍統領所屬綠營軍。嚴格意義上的北京禁衛軍是指醇親王載灃,仿照普魯士軍事製度建立的一支近代化的宮廷衛隊。
    北京禁衛軍的軍官多數來自以滿族為主的新軍第一鎮,兵源也主要是駐京的滿族人,另有蒙古騎兵和來自直隸、山東的農家壯丁。北京禁衛軍目前編有步兵2協共4標,馬隊、炮隊各1標,工程、輜重、機關炮、軍樂、警察各1隊,共餘人,裝備著當前亞洲國家僅有的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和03式馬克沁式重機槍,大量裝備了東德槍械兵工廠生產的毛瑟g03式軍用步槍。
    北京禁衛軍從規模上說還可以,武器裝備上也說得過去,但依然是一支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沒有打過仗的軍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朝廷最需要的時候能不能力挽狂瀾,現在還真的不好說。
    光緒聽了也是不斷的點頭,因為他昨天下午看了東北禁衛軍八角台軍事基地,看了東北禁衛軍的訓練場和士兵的訓練情況,當時他曾問過載灃,北京禁衛軍是不是也這樣訓練,載灃搖了搖頭。
    光緒長歎一聲後,說道:“這麽說,朕唯一可以依靠的隻能是東北禁衛軍了是嗎?”
    戈輝不急不慢的說道:“臣和東北禁衛軍,願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光緒認真的看了戈輝一會兒,然後慢慢地說:“你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而且還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袁中堂和李中堂都隻是和日本人合作,而你,卻在和德國人,美國人,俄國人,日本人,你和他們都有合作。從這一點上說,你和袁中堂、李中堂沒什麽區別。”
    戈輝萬萬沒想到光緒會這麽說,一時間戈輝也不知道應該說什麽好,所以他隻是點了點頭,並沒有開口說話。
    已經34歲的光緒,看著年僅26歲,就已經成為封疆大吏,成為大清朝最富足的北方經濟特區行政總督的戈輝,一種無力感襲上心頭。
    光緒又是一聲長歎,然後又道:“不同的是,你不怕洋人,袁中堂和李中堂他們都怕洋人,你在利用洋人,他們是被洋人利用,你的確是技高一籌啊。”
    戈輝這時接口道:“形勢比人強,臣也是沒辦法,國家積弱已久,不求助於洋人是不行的,東北禁衛軍就無法發展壯大,無法有今天與英法聯軍一戰之力啊。禁衛軍在弱小的時候,必須要韜光養晦,必須在洋人中間尋求平衡,這樣才能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生存下來。”
    光緒又是一聲輕歎:“朕沒有怪你的意思,朕是在想,我大清要是多出幾個像你這樣有才幹的人就好了。”
    戈輝馬上接口道:“皇上過獎,戈輝不才,都是蒙皇上、太後,還有醇親王的愛戴,才有今天的成就。”
    光緒淡淡一笑,然後說道:“好了,朕明白你的忠心,也知道你不會成為李鴻章,不會成為袁世凱,我們開門見山吧,朕想知道,你把我從北京請到這裏來,你想向我要什麽。”
    戈輝見光緒這麽說,心裏有譜了,於是說道:“皇上,臣把您從北京請到這裏,坦白的說,真的沒有什麽要求,如果硬要說有什麽要求的話,那就是想讓皇上保重龍體,希望皇上萬壽無疆。”
    聽戈輝這麽一說,光緒心中一暖,但他依然不相信戈輝的目的就這麽簡單。
    戈輝也歎了口氣,然後繼續說道:“自從1840年開始,我朝對洋人一直在打敗仗,一直在割地賠款,今天終於打勝了,終於可以以戰勝國的姿態俯視列強了,臣是想讓皇上也分享這場遲來的勝利,並接受戰敗國的朝拜。揚眉吐氣的事兒,怎能沒有皇上呢。”
    光緒聽後十分的感動,戈輝說的沒錯,朝廷一直在打敗仗,現在終於有了一場勝仗,太不容易了。
    光緒想了一下說:“既然,你送朕,這麽大的禮,朕也想送你點什麽,朕想不出送你什麽好,你提一個朕聽聽。”
    戈輝一時間還真不知道向光緒要什麽好,他把目光投向了遠處停著的幾輛龍旗轎車,禦前護衛梅亭,此時正站在一輛龍旗轎車旁,也向這邊張望呢。
    戈輝微微一笑,開口說道:“皇上,臣還真的有一事相求,誠請皇上恩準。”
    光緒一聽,馬上說道:“嗯,那你說說看。”光緒心想,我就知道你肯定有想要的。
    戈輝又看了一眼遠處的梅亭,然後開口道:“臣想要皇上的禦前一品帶刀護衛梅亭,臣十分欣賞他的一身好功夫,禁衛軍此時正是用人之際,正缺少梅亭這樣的青年才俊,如果皇上恩準,臣感激不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了戈輝的話,光緒也把目光投向遠處龍旗轎車的方向,他看到禦前護衛梅亭,此時正站在一輛龍旗轎車旁,也向這邊張望呢。
    光緒收回目光,問道:“這件事你和他談過嗎?”
    戈輝點點頭:“臣私下裏問過他,他沒有答應,但他說這需要皇上同意,他本人沒有意見。”
    光緒笑了,他輕輕的歎了口氣:“準了。”
    戈輝心中輕歎:“謝主龍恩。”
    光緒微笑著又問:“還有別的事嗎?”
    戈輝馬上回答:“皇上,臣要和您談的都談完了,接下來,安排皇上視察八角台鎮,然後在八角台飯店吃飯。下午檢閱禁衛軍第1、2、3師。”
    “那走吧。”光緒說完,向遠處龍旗轎車的方向走去。
    戈輝緊隨其後。
    光緒皇帝先坐龍旗轎車回八角台基地,換上龍袍,然後步行從八角台鎮北門進入了鎮裏。
    八角台鎮原來隻有東門和西門,沒有北門,自從禁衛軍在八角台鎮北邊建了基地以後,八角台鎮就專門在北邊開了一個鎮門,專門用於去禁衛軍基地方便。
    經過五年來的不斷調整和建設,從北門開始,自北向南,已經成了一條十丈寬的主街,現在更名叫八角台大街。八角台大街筆直的向南延伸,一直延伸出鎮外,與一條通往朝陽的公路連接,整條八角台大街都是用水泥磚鋪了一層,實現了整條街的硬化。現在的八角台鎮,除了正對著八角台軍事基地的北門還存在以外,其它的東門和西門早就不用了,雖然沒有拆掉,但已經完全失去了門的意義,因為八角台鎮已經比三年前擴大了三倍半,八角台鎮的人口增加了近五倍有餘,房子早就蓋到了鎮牆外了,原來的門自然就沒用了。
    這些天張紫雲對八角台鎮進行了大量的裝飾,除了對鎮裏的舊房子進行全部的翻新以外,還特別對八角台大街兩側的商鋪,在戈輝的點撥下,都插上了紅旗,掛上了紅燈籠,一派喜氣洋洋。
    光緒步行踏進了八角台鎮,張紫雲帶著八角台商會全體,以及八角台鎮的老百姓在大街兩側跪成了一片,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光緒今天心情很好,他讓老百姓平身,今天不必下跪。
    光緒在八角台大街上走了一段,仔細看了兩邊的店鋪,一邊走,心中一邊讚歎。光緒憶起1900年和慈禧太後逃往陝西的路上,經過了很多的鎮子,每個鎮子都是破舊不堪的,就沒有好房子,更不要說新房子。而這個八角台鎮,好房子,新房子隨處可見,臨街的商鋪窗子都裝的是玻璃,而不是糊的窗戶紙。通常糊的是窗綾,實在沒錢,才用紙。給妃子上吊用的白綾,就是和窗綾一個材質。)
    戈輝在光緒皇帝身邊,一邊走一邊給光緒介紹八角台鎮的情況,禁衛軍剛來八角台鎮時是什麽樣子,經過五年來的建設,才成為現在的樣子,以後還會更好。
    光緒還特意來到八角形的青石台前,仔細看了看這個八角形的青石。這是一個並不十分規則的八角形青石,表麵是平的,看得出是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最後戈輝把光緒皇帝帶到八角台飯店吃中飯。
    在吃飯前,戈輝請光緒皇帝為八角台鎮的老百姓寫幅字,留作紀念。
    光緒皇帝同意了,他也覺得既然來了,不留下點什麽也不太好。
    張紫雲知道,這是戈輝為自己爭取來了。他馬上送上筆墨紙硯,親自把上等的熟宣在桌子上展開,並用陣尺壓好,然後在硯台裏倒入朝陽墨水廠生產的墨汁。
    光緒拿起大號的毛筆,看著這現成的墨汁,心中暗想,這個北方經濟特區想法還真多,連墨汁都做成現成的。
    喜歡禁衛軍請大家收藏:()禁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