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光緒問政

字數:7311   加入書籤

A+A-


    “隻是魚和水的關係嗎?”光緒喃喃道,馬上又問戈輝“朝廷怎麽樣才能做到這樣?”
    戈輝看了一眼張百熙和那桐,猶豫了一下說道“傳言說,朝廷政令不出北京城,大清江山富有萬裏,有太多的曆史羈絆,陛下有心做中興之主,需要麵對的問題比山高比海深,太難了。”
    光緒抬首望向麵積巨大的移民臨時安置區,還有更遠處煙囪林立的工廠區,這裏能行,朝廷就不行嗎?良久,再問戈輝“那你是怎麽做到的?這裏就沒有曆史羈絆嗎?”
    “這裏的羈絆,相比朝廷要少太多太多,而且戰爭期間,一切都要為戰爭服務,一切以打贏戰爭為前提,所謂羈絆,在軍隊麵前,不過是浮雲罷了。”戈輝淡然道“沒有第二種情況,要麽順從,要麽死亡,是生存,還是毀滅,我讓他們自己選擇。”
    光緒聽後長長一歎,因為他做不到這樣強硬,不是現在做不到,可能永遠都做不到。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他的權力真不是無限大的,一種無力感襲上心頭。他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他又試著問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嗎?”光緒幾乎有種哀求的意思了。
    “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戈輝說道“就像這裏一樣,陛下挑一塊可以做到政令直達的地方,做試驗田,成立一個特區。一切問題,都是經濟問題,就是錢的問題,實行全新的經濟政策,以賺錢為中心的政策,做各種陛下認為有用的嚐試,錯的摒棄,對的繼續,經過幾年的試錯,肯定能找到更合適朝廷的方法。”
    “試驗田?成立特區?”光緒反複咀嚼著這兩個詞,然後問道“那你覺得哪裏做試驗田更合適呢?”
    “天津,在天津選一塊大小合適的地方。”戈輝直接說道“北京到天津有鐵路直達,交通方便。都說朝廷政令不出北京,想想辦法還是能讓政令直達天津的。天津有海港,海運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距離北京不遠,算是在陛下的龍目注視之下,試驗田的最佳之地。”
    “天津,天津……”光緒想了又想,看向張百熙和那桐,嚴肅道“你們倆聽到了嗎?就定天津,回去之後,在天津擇良地,立特區,實驗之。”
    “臣,遵陛下口諭。”張百熙和那桐一起彎腰拱手領旨。
    確定了試驗田的事情,光緒心情大好,指著前麵“帶朕看看房子裏麵是什麽樣子。”
    “陛下請”在戈輝的帶領下,沿著水泥硬化的街道前行。戈輝一邊走,一邊介紹“房子的朝向並不是朝向正南,而是略微偏東南方向,這樣,陽麵可以看日出,陰麵可以看日落,陽麵上午的陽光多一些,陰麵下午的陽光多一些。每戶都是淨麵積50平米,內部格局都是統一設計的,所有的臨時安置房都是相同的設計。”
    光緒停下腳步,指著腳下問道“這裏的路,都是這樣硬實的嗎?”
    “是的,都是這樣的。”戈輝肯定地回答“整個朝陽,主要街道在未來幾年內,全部瀝青化,居民區道路,全麵水泥化。”
    “這得花多少錢啊?你有這錢用在有用的地方,比如軍隊、教育,不好嗎?不比扔在路上強嗎?”張百熙十萬個不理解。
    “要想富,先修路。”戈輝直接扔出後世的全民觀點“路通了,商品流通便利了,就有更多的人員往來,就有更多的生意,就會有更多的錢匯聚。”
    戈輝扭頭看向朝錦鐵路的方向,轉回身進一步解釋道“修路花錢,也能賺錢。就比如正在建設中的朝錦鐵路,三條複線鐵路,兩條貨運專線,一條客運專線,雖然要花很多錢,但是修路過程中,很多人在這條路上賺到了養家糊口的錢。一旦建成,立即變身搖錢樹,變身下金蛋的雞,隻剩下賺錢了,不停的賺錢。還能解決大量的就業,圍繞著鐵路線,會產生成千上萬的直接工作崗位,以及數量更加龐大的間接工作崗位。這是一條路嗎?不,這是一條通往財富之門的金光大道。”
    戈輝的描繪讓光緒等人一時神往,沒想到修一條鐵路,居然會有這麽多的好處。
    “要想富,先修路。”光緒輕輕點頭,讚道“說的好啊,說的有道理。”馬上又轉折了“朝廷也想修路,但是銀子從哪裏來,朝廷用銀子的地方太多了,到處都在要銀子,朝廷還要編練新軍,需要大量的銀子。”
    “特區也缺錢,而且缺口巨大,如何把有限的錢,合理利用,這是門大學問。”戈輝坦言道“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摸索出更好的辦法。好在,特區的情況比較特殊,特區麵臨著嚴峻地外部軍事壓力,來自日本和俄國的直接壓力,來自英法美三國的間接壓力,怎麽花錢,顯而易見——軍事優先。”
    “看看眼前這些,還有遠處的那些。”戈輝抬手比劃一下眼前的移民臨時安置區,又指向遠處煙囪林立的工廠區,然後繼續道“沒有國防安全,這些建設的再好,都將是別人的。特區必須保證自己具備百分之兩百的自衛反擊能力,不但不怕外敵,還能把外敵打怕。禁衛軍目前的軍事實力,還無法做到這一點,特別是武器技術轉讓之後,沒有了技術優勢,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你明知道會這樣,為什麽還要轉讓武器技術?”鐵良恨鐵不成鋼地問道。
    “很簡單,現在不賣,過兩年就沒人買了,我隻是在它最值錢的時候,賣個好價錢罷了,順便還能拉攏關係,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就是最好的例證。”戈輝解釋道“洋人很聰明,很多技術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一通百通。他們有大量的理工科人才,資本積累也比我們多,趕上並超過我們隻是時間問題。”
    “那你打算怎麽應對目前的安全形勢呢?增兵嗎?”鐵良問道。
    “沒錯,就是增兵,4月10日開會決定,在1910年之前,完成35萬的擴軍計劃,全力應對日益嚴峻的安全形勢。”戈輝進一步解釋道“隻能用增加軍隊數量彌補技術優勢的缺失。”
    “5年擴軍35萬?你這是要把全部的銀子用在軍隊上嗎?”張百熙忍不住說道“朝廷也計劃在未來的三到四年內新編18個師,銀子還沒有著落呢!”說完,長長一歎,作為戶部尚書,他壓力山大。
    “沒辦法,外部虎狼環伺,保命要緊啊!得先活下來,才能想其它。”戈輝無奈道“所以特區的錢,要先花在軍隊建設上,這是特區全體的共識。”
    “那你覺得朝廷應該怎樣花錢?也應該軍事優先嗎?”光緒問道。
    戈輝看了一眼張百熙和那桐,然後說道“朝廷的情況和我這裏不一樣,不好亂下結論,但有一點,那就是朝廷沒有,或者幾乎不存在外部的軍事壓力,我們在北麵擋住了俄國,在東麵吸引住日本,朝廷可以放心大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為朝廷堅守疆土也是我輩的責任,責無旁貸。”
    “你是說,朝廷不需要發展軍備?”光緒問道,他突然覺得,戈輝是在暗示他應該放棄軍備。
    “臣不是這個意思”戈輝立即糾正,並擲地有聲地說道“朝廷需要發展軍備,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軍備,時刻瞄準世界軍事的前沿,跟上世界軍事發展的腳步,這和有無外部軍事壓力無關。手中沒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
    “手中沒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光緒點頭“說的好!朕今天受教了,戈卿帝師之才。”
    “陛下過譽了,都是臣個人的淺薄見解,能讓陛下有所啟發,不勝榮幸。”戈輝謙虛道。
    “你當得,無需自謙。”光緒擺手道,然後指著仍然炊煙嫋嫋一戶說道“就這家吧!”
    戈輝朝一名特勤扭頭“你去叫門。”
    特勤應聲而動,推開院門走了進去,邊走邊喊“家裏有人嗎?有客到訪。”
    聽到聲音的王大誌連忙從房子裏出來,見到院門口站著一群人,更遠處還有黃馬褂和穿西服的警戒著,嚇得他不知道該說什麽。
    紀小年也從房子裏出來,看到院門口的戈輝,立即敬禮“武裝警察二旅一營二連連長紀小年,請總司令指示。”
    戈輝還禮後說道“沒有指示,陛下要看你家房子,進去準備一下。”然後又對附近的兩名特勤說“你們倆也進去看看。”例行安全確認。
    陛下?那不就是皇帝嗎?王大誌想到此,立即跪下磕頭,一邊背起了戲詞“草民王大誌給皇爺磕頭了,皇爺萬歲萬歲萬萬歲。”
    嗬嗬……光緒看著穿著幹淨,麵色紅潤的王大誌,開心的笑了“起來吧!朕要看你的房子,你看行嗎?”
    “行行行”跪在地上的王大誌連忙答應,馬上又道“我家婆娘昨夜剛剛生產,不知道陛下會不會忌諱。”
    “朕是帝國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什麽可忌諱的?”光緒說道“不過,你還是要進去準備一下。”
    “草民這就去”王大誌說完,起身鑽回房子裏。
    幾分鍾後,兩名特勤從房子裏出來,向戈輝報告,確定安全。
    紀小年向姐姐和姐夫交待了注意事項,然後帶著姐姐和姐夫一起來到外麵,迎接陛下進門。
    此時外麵已經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雖然被黃馬褂和黑西服隔在幾十米外,但沒人離開,目光全部聚焦在王大誌家。
    由於房子小,所以隻有戈輝、光緒、張百熙、那桐、王大誌,進入房子裏,其他人在外麵等候,連光緒的近身太監元福都隻能外麵候著。
    紀小燕和紀小年一人抱一個孩子,也在外麵等著,怕孩子哭,影響到陛下和總司令。
    移民安置區的房子是戈輝參與設計的,所以他非常熟悉,親自解說“淨使用麵積是50平米,兩間臥室,一間廚房,茅房在外麵,兩戶共用的旱廁,有專人十天清理一次。”
    光緒看著大麵積的玻璃窗,光線充足的房間,對比白天都略顯昏暗的乾清宮,不禁感慨道“朕的乾清宮,要不要都換上玻璃呢?朕很羨慕這麽亮堂的房間。”
    戈輝繼續介紹“淨高四米的室內高度,給內部裝修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專門設計了閣樓,增加了上層的使用空間,可以當作床,也可用於放置物品。直接到頂的櫥櫃,最高處的儲物空間,需要借助人字梯爬上爬下,麻煩了一些,但卻將有用的空間利用到了極致,同時也極大減少了積聚灰塵藏汙納垢的可能。設計簡約,大小合適的可折疊桌椅,既不占用空間,又方便收納。總的說來,通過合理的設計,使50平米的房子,增加了將近101novel.com平米的使用麵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戈輝走到牆邊,抓住一根細繩,輕輕一拉,屋裏的電燈亮了。又走到廚房,擰開水龍頭,幹淨的自來水流出來。廚房角落的木箱裏,整齊擺放著蜂窩煤。基本的生活所需,一樣不缺。
    光緒、張百熙、那桐,頻頻點頭,非常認可房子的內部設計,特別是家具的設計,簡約而不簡單。
    張百熙道“這樣的房子,這樣的室內設計,家具設計,適合在整個大清國推廣。”
    “這裏隻是滿足了最低的生活需求,朝陽和錦州港區、錦西港區,以及接下來的新奉天,正規的居民住宅,比這要大,要好。”戈輝自信地說道“特區政府的一切努力,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住上這樣的房子,特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想法很好”那桐淡淡地評價。
    張百熙不想對戈輝的敞亮話作評價,因為他說了幾十年了。他看著縮在角落裏,努力讓自己不被關注的王大誌,於是問道“如果每月房租101novel.com00文,你付得起嗎?”
    身體幾乎蜷縮在一起的王大誌慌忙回答“付得起,草民自己開個小店,之前賣煙花,年後增加了日常用品,馬上要開始賣香煙,收入比上不足,比下餘。”事實上,王大誌的小店生意很好,有小舅子紀小年罩著,也沒人敢來找麻煩。
    “你還是生意人啊!”張百熙驚訝道“你是從哪裏移民過來?”
    “旅順口”王大誌低聲道“家裏人都被日本人殺了,就我一個僥幸活了下來。”
    張百熙尷尬地點頭,沒想到居然直接戳到人家傷疤上了,馬上拉回話題“吃飯穿衣,覺得貴嗎?你自己做小生意,應該比很多人強一些。”
    “米麵油都比兩年前貴了許多,布價也漲了,很多人舍不得扯塊布,做新衣裳。”王大誌實話實說。
    “我看你的衣服很新嘛,看來你的生意不錯,收入尚可。”張百熙誇獎道。
    “我們有布票和米票,不論米價上漲多少,布價上漲多少,隻要拿出米票和布票,商店必須按照米票和布票上寫的麵值,兌換米和布。”王大誌解釋道。
    “米票?布票?”張百熙扭頭看向戈輝。
    “我解釋一下”戈輝說道“米票和布票是特區年後開始實施的一項惠民政策,盡管特區政府努力避免通貨膨漲,但物價還是在不可抑製的上漲。和特區百姓衣食住行相關的,我們著重在衣和食上想辦法,出台了米票和布票,在發工資的時候,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用米票和布票代替,像王大誌這樣的,他可以去特區的銀行花錢等值兌換。”
    戈輝特別強調“米票和布票,不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無償等值兌換米和布,當然,隻能在特區政府直管的超市和專營店兌換,用不完的,還可以退還給銀行,兌換成國家建設債券。”
    “就是說,你們至少能保證特區百姓,吃飽,穿暖。”張百熙說道。
    戈輝點頭“沒錯,市場就像是一匹野性難馴的烈馬,它有自己的脾氣和習性,特區政府不能和市場擰著來,胡亂幹預,但什麽都不做,放任自由,也不行。特區政府必須有所作為,但不是亂作為。”戈輝做了一個深呼吸,感慨道“特區政府在摸著石頭過河,小心的試探著,我們不是生來就會,我們在學習。”
    “有所作為,不是亂作為,摸著石頭過河。”光緒感慨道“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還是那句話,一切問題,都是經濟問題,就是錢的問題。特區政府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就業,讓所有人都有工作,都有穩定的收入,住大房子過好日子就不是問題,物價上漲,百姓也能扛得住,扛到物價回落。”戈輝自信地說道。
    喜歡禁衛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禁衛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