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寧遠在德國
字數:7366 加入書籤
就在戈輝扯下掛在拖拉機上的紅綢時,錫良和寧遠剛剛走下船梯,踏上德國的土地。
以寧遠和錫良為首的禁衛軍代表團,於漢堡當地時間16時許,到港漢堡。
德軍總參謀部毛奇總長、威廉亨利親王、維多利亞伊娃少校(德皇威廉二世的養女)等帶隊在漢堡港碼頭迎接寧遠、錫良等禁衛軍代表團。
對德國政府和軍方說,清國依然是弱國,是可以無視的存在,但是北方禁衛軍(紅樓官方最新確定的名稱)不一樣,必須給予最高的尊重,因為北方禁衛軍先後打敗了英法俄日,控製的土地(包括非實際控製)麵積超過十個德國(54萬平方公裏)以上,背靠清國,人口資源幾乎是無限的。
碼頭上,雙方互相敬禮,握手,擁抱,簡單寒暄。
通過近三年的學習,寧遠的德語,雖然不算流利,但基本溝通已經不存在障礙了。如果是和軍事相關的內容,寧遠甚至能用德語進行很深入的闡述。
聽到寧遠說德語,毛奇總長和亨利親王對寧遠的好感度直接加倍再乘二。
錫良老先生雖然不會說德語,但身旁有德語翻譯,溝通也不會有問題。
寧遠代表北方禁衛軍,與奧斯曼帝國和意大利,先後達成了輕武器口徑統一協議。兩國都向禁衛軍的輕武器口徑統一,主要是02寸口徑、03寸口徑、04寸口徑,02寸x13寸(64毫米x42毫米)農場步槍彈,03寸x06寸(9毫米x19毫米)農場手槍彈,04寸x32寸(128毫米x1024毫米)nd重機槍彈。
如果再拿下德國,那奧匈帝國就能輕鬆拿捏,寧遠想的很美,但他知道難度不小。
錫良的外交任務,相對要輕鬆許多。不過,特區的身份尷尬,既不是獨立的國家,又處於半獨立狀態。想在德國設立特區自己的外事代表機構,又不能與德國的法律相衝突,需要花一番心思。
由於到港時間相對較晚,今天不適合去柏林,改為明天上午出發。
雙方簡單溝通行程之後,直接乘車去漢堡市政廳,那裏正在準備歡迎宴會。
宴會上,毛奇總長、亨利親王、漢堡市長都做了熱情洋溢的發言,歡迎遠道而來的東方盟友。(北方禁衛軍與德國並不是同盟關係。)
寧遠聽懂了德方用“盟友”一詞,界定雙方的關係,雖然不準確,但他並沒有立即糾正。輪到他發言的時候,他精準定位了雙方的關係。
寧遠用不太流利的德語致辭“首先我代表北方禁衛軍全體,感謝毛奇總長、亨利親王、市長閣下,把我們雙方的關係界定為盟友,說明禁衛軍與德方的合作是成效的,雙方都看到了好處,我們找到了利益共同點,我們也希望能一直合作下去。”
鼓掌,所有人都在鼓掌,為寧遠不流利但準確的德語鼓掌,也為寧遠對雙方合作的肯定而鼓掌。
“謝謝”寧遠對與會眾人表示感謝,然後繼續他的德語致辭“今年四月份的協議,讓北方禁衛軍與德方的合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工農業,教育科技,軍事政治等諸多方麵達成了實質合作,這讓禁衛軍與德國,在我們的特區實現了利益互鎖,成為利益共同體,北方禁衛軍願意與德國成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讓我們雙方的合作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掌聲再次響起,相比上次更加熱烈。雖然說的很籠統,但是說的都是德國人愛聽的,因為德國看到了禁衛軍的價值,看到了禁衛軍在遠東牽製沙皇俄國的可能,一個合格的軍事盟友正在漸漸成形。(德國與沙皇俄國並非敵對關係,日俄戰爭期間,德國為俄國生產了70的炮彈。)
“謝謝”掌聲漸息,寧遠再次表示謝,然後繼續致辭。
寧遠大膽暢想了雙方合作的前景,以及對未來十幾年,世界局勢的影響。剖析了老歐洲的問題,東北亞的問題,德國在老歐洲的困境,禁衛軍在東北亞優勢和劣勢。
並鄭重聲明,禁衛軍對自己的實力,有著清醒的認知。禁衛軍不具備爭戰世界的能力,也沒有爭戰世界的野心。禁衛軍努力發展軍力,完全是為了自保,不想再出現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那樣的結果。如果有跨大洲規模的戰爭爆發,禁衛軍的處世原則——首先是自保,絕不主動參與。而且,還特別強調,這是雷打不動的原則。
當然,他也承諾在德國需要的時候,願意在遠東牽製德國的敵人,願意為德國輸送德國需要的東西。最後祝願雙方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寧遠致辭結束,掌聲雷動,致辭並不長,卻把方方麵麵都點了一遍,不但精準定位了雙方的關係,還大膽地作出了承諾。作為禁衛軍的參謀總長,這樣的承諾不可謂不重。
德方與會者對這位27歲的參謀總長,有了全新的認識。能指揮幾十萬禁衛軍,打敗英法俄日的人,的確不簡單。(事實上就是寧遠指揮的,和戈輝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作為德皇威廉二世的養女,維多利亞伊娃少校,主動站起來向寧遠提問“剛才寧總長用了一個新詞‘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我能不能理解為‘盟友’呢?”
額……寧遠猶豫了一下,說道“禁衛軍對自身實力是有清醒定位的,特別清楚與貴國的差距,以禁衛軍目前的實力,還無法承擔作為‘盟友’的責任,而‘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已經是把自己刻意高估之後的定位。當然,將來禁衛軍具備了‘盟友’實力時,非常願意成為貴國的‘盟友’,並以此為榮。”在寧遠看來,將來的事兒,誰說的準呢?就像戈輝說的那樣,一定要學會畫餅,越大越好,越香越好,吃不吃是對方的事兒,畫與不畫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掌聲,再一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顯然在場的德國人很滿意寧遠的回答。
毛奇總長和亨利親王對視了一眼,寧遠說的還算中肯,也沒有故意討好德國,反而在兩人心中加分不少。禁衛軍先後打敗了英法俄日不假,但這裏麵的水分也不少,英法聯軍萬裏遠征就不說了,以逸待勞,打敗筋疲力竭的俄日兩國,其實並不神奇。禁衛軍隻是在敵人最虛弱的時候,發起了致命一擊罷了。
當然,經曆戰火洗禮,武器基本做到自給,而且還是全軍裝備半自動武器的禁衛軍,已經不是列強可以輕易拿捏的了。這對德國來說是好事,這也是德國願意和禁衛軍進一步合作的前提。
錫良也應邀發言,他主要介紹了特區經濟建設上的成就,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國外資本在特區的發展前景。他還介紹了特區的交外政策,對特區與德國的外交關係,進行了重點闡述。此來德國,希望在柏林設立特區自己的外事代表機構,目前糾結的是如何給這個機構定位,希望德國政府能給予相應的考慮。
掌聲,依然熱烈,在場的德國人都對這位儒雅的老者很有好感,同時也對錫良老先生那身剪裁得體的成合裝產生了興趣,真的很帥,感覺穿上這身衣服,立即變得氣質儒雅,不怒自威。
招待晚宴一直持續到夜裏9時後才結束,禁衛軍代表團被統一安排住進了漢堡最豪華的酒店。
寧遠、錫良召集代表團的核心十幾人,連夜開會,主要是強調紀律,分配任務。核心任務由寧遠和錫良負責,寧遠負責軍方,錫良負責外交。
次日上午,以寧遠、錫良為首的禁衛軍代表團,同毛奇總長、亨利親王,以及維多利亞伊娃為首的迎接團隊一起,乘坐火車去柏林,於當日午後到達柏林,直接入住了德國軍方的酒店。(漢堡火車總站仍在建設之中,年末完工。)
晚上,德國軍方在禁衛軍代表團下榻的酒店,舉行了接風宴。
德軍總參謀部的高官,悉數到場,並對接下來的日程安排作了溝通。
來德國的第三天,寧遠和錫良各帶一隊,分頭行動。
寧遠帶隊訪問德軍總參謀部。
錫良帶隊,在德國外交部與標洛首相會談。
接下來的十幾天中,寧遠帶著軍方團隊,參觀軍營、參觀兵工廠,參觀了戰場遺址,向烈士墓敬獻了花圈。還專門留出一天時間,接見禁衛軍的軍事留學生,自然也見到了好久不見的王招輝。一身德國海軍常服的王招輝自信從容,流利的德語,讓寧遠很是羨慕。不過,寧遠的德語卻讓王招輝震驚了,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你是怎麽做到的?也是被雷劈的嗎?天才?
寧遠還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接見,單獨會談持續了近兩個小時,談了什麽?寧遠諱莫如深。
最讓寧遠頭疼的是柏林軍事學院,邀請他去演講。
座落於漢堡市郊的柏林軍事學院,前身是1810年成立的柏林高級軍官學校,首任校長叫沙恩霍斯特,他的得意弟子——後來鼎鼎大名的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也就是《戰爭論》的作者,在學校初創時也在這裏執教,1818年9月,還成為該校的校長。
在德軍總參謀部成立之初,絕大部分的軍官都來自柏林高級軍官學校,因此,這裏也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所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學校。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次王朝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普魯士軍參謀長,正是本校1823級學員,馮毛奇,即老毛奇。
1859年更名為現在的柏林軍事學院,當然,後麵還有封封啟啟的後話,就不介紹了,總之,這所學校,相當牛逼。(這個詞有點粗俗,但很有力量。)
寧遠很詫異地問毛奇總長“您覺得我夠格嗎?你是打算讓我在這裏出醜嗎?這十幾天,我哪裏得罪你了嗎?”
毛奇總長笑了,他也知道,寧遠是在半真半假半開玩笑,於是解釋道“我們雖然了解過禁衛軍崛起的過程,但還是想聽你親口講一講。”
“我就是在這個學院畢業的。”維多利亞伊娃自豪地說道“而且還獲得了優秀學員獎章,是憑我個人能力獲得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毛奇總長點頭“她雖然是皇帝的養女,但在這裏沒市場,這裏隻看個人能力。”
事實上,寧遠既想又不想,但最後還是決定講一講。
1906年6月23日,上午,寧遠站在了柏林軍事學院的講台上
“尊敬的毛奇總長、校長、學院的各位老師,以及在座的學員們,上午好!我叫寧遠,來自清國的北方禁衛軍。今天,來到這裏,來到我心中的神聖殿堂,真的好緊張。實話實說,我和柏林軍事學院,在大約八九年前,就有了些許的緣分,真的很幸運!”簡單規整的德語開場白,贏得了全場師生的好感,也勾起了在座所有人的興趣。
“他還挺會調味口!”坐在台下的維多利亞伊娃嘴角上揚“沒看出來他哪裏緊張!”
“1897年3月,我入學天津武備學堂,教官中有三位德國教官,都是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這也是我與貴校些許緣分的由來。”寧遠帶著略顯忐忑的心情,用不太流利的德語娓娓道來“今天來到這裏,真正坐實了我與貴校的緣分,真的很幸運,非常感謝學校的邀請。”
台下的近千人用最熱烈的掌聲回應寧遠。
寧遠彎腰致謝,然後繼續道“1900年末,禁衛軍在朝陽附近的大山裏成立,全員364人。一年半後,也就是1902年下半年,我們成立了自己的軍官學校——朝陽陸軍講武堂,有多位德國教官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我們和貴校的緣分真的不淺。”
寧遠再次輕輕彎腰致謝,台下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回應。
寧遠繼續“講武堂成立初,就把柏林軍事學院當成了終極目標,很多規章製度,直接照搬柏林軍事學院。從領導設置到教官任職,從辦學目標到培養模式,無不貫穿著柏林軍事學院的卓越教育理念。由於人才積累不夠,我們還無法達到貴校的標準,我們在努力,我們不會放棄,以貴校為師,向貴校學習,追求卓越,培養新時代的軍事精英……”
寧遠洋洋灑灑地說了半個多小時,從努魯爾虎山,講到八角台,再到朝陽。從兩次大淩河戰役,到台安防線反擊戰,盤錦防線反擊戰,再到決戰奉天戰場。他沒有講朝鮮戰場,因為那時他不在朝陽。
寧遠作為禁衛軍的參謀總長,他說的肯定比德國人自己了解的要詳細很多。這還是寧遠沒全說,很多事情都是一帶而過,即便是這樣,也讓台下的德國人驚歎連連。原來禁衛軍能先後打敗英法俄日,雖然水分不小,但更多的還是靠自身的硬實力,特別是全半自動化的武器裝備,沒有這些,在奉天戰場正麵硬鋼日軍的百戰之師,戰而勝之,是不可能的。
熱烈的掌聲中,寧遠再次深施一禮,走下講台。
毛奇總長握著寧遠的手,親切地說道“你說的太精彩了,不知你發現沒有,你的德語每天都在進步,進步神速。”
“謝謝總長誇獎,這麽好的德語環境,不進步都很難啊!”寧遠客氣道。
柏林軍事學院的校長也主動和寧遠握手,認真地褒獎道“真的太精彩了,禁衛軍崛起的過程,讓我聯想到我們德意製第二帝國崛起的過程,感同身受啊!”
“謝謝校長,在您麵前,我們禁衛軍就是學生,我們一直在向貴校學習。”寧遠謙虛道。
“你們的講武堂,如果在教學上有什麽需要,我們可以力所能及的幫助。”校長客氣道,或許真的隻是隨便客氣一下。
但寧遠給機會就上,順杆往上爬“謝謝校長,柏林軍事學院一直是講武堂的學習目標,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合作辦學。”寧遠試著問道“貴校派講師去講武堂講學,擔任講武堂主抓教學的副校長,因為正校長是我們的總司令。”
毛奇總長和校長對視,這真是個天才的想法,這樣一來,德國可以在更深層次對禁衛軍施加影響,但是兩人都不能直接做決定,總參內部要討論一下,學校內部也需要溝通,最後還要威廉二世陛下同意,所以毛奇總長和校長都表示要研究一下,當然,這是個非常好的想法。
寧遠也沒指望他們立即同意,因為可能性不大,人家憑什麽幫你培養人才呢,很多事,有錢也解決不了,那就不是錢的問題。
寧遠沒有立即離開柏林軍事學院,而是在毛奇總長和校長的陪同下,參觀了學校,旁聽了一節課,品嚐了學校的午餐。
席間,毛奇總長告訴寧遠“禁衛軍與德國軍事合作的會談,就在這裏舉行。”
喜歡禁衛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禁衛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