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對話孫再芝
字數:7607 加入書籤
孫再芝凝眉沉思,捫心自問,是我非要盯著眼前嗎?是我想的不夠長遠嗎?我有宏大的計劃,可是錢呢?特區有那麽多錢嗎?
“想想這些,眼前的經濟過熱,通脹壓力,是問題嗎?”戈輝攤開手掌:“是浮雲,都是浮雲。這不過是我們征途上的一個土坷垃,是一腳踩碎,還是直接邁過去,全看我們自己怎麽想。”
“你說的我明白,問題是我們活在當下,眼前的問題我們繞不過去。”孫再芝也不是喜歡吃餅的人,戈輝畫的餅,他不吃:“說不好聽的話,有些人窮的連褲子都沒有,坊間雜音很多,很多人從各種途徑把意見送到我這裏,他們堅決反對造軍艦,那是吞金巨獸,有多少錢都不夠填的。他們認為有這個錢,還不如多建幾個紡織廠、毛紡廠,多做幾條褲子。”
拖拉機聲吸引了戈輝的視線,兩架飛機,一胖一瘦,被兩輛拖拉機一前一後拖行著。
收回目光,戈輝說道:“並不是所有人的意見都值得被重視,我不評價他們的動機,也許他們是好意,隻是短視而已,但我們卻不能因為他們說了什麽而動搖。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不能不讓人家發聲嘛!但我們特區建設要有自己的節奏,我們從零開始的時候,就有一個初步的整體規劃,包括鐵路和公路,包括電場、水利工程,各種工廠,甚至汙水處理設施。那個時候路上跑的都是馬車牛車加驢車。正在建設中的由三條複線組成的朝錦鐵路,最開始被很多人陰陽為麵子工程,說我戈輝好大喜功,是當代的楊廣,隻能中午出門,因為早晚會步楊廣的後塵。”
孫再芝笑了,被戈輝一本正經的玩笑話逗笑了:“隻能中午出門……嗬嗬嗬……”肩頭聳動不停。
“現在誰還敢說朝錦鐵路是麵子工程,那些用拖拉機吭哧吭哧往錦州港區送貨的人多麽企盼鐵路通車,光運費一項就剩下了一大半的錢。再說沿著這條鐵路謀生的人有多少,有多少人從鐵路上掙到了錢,娶到了媳婦,蓋了新房子,還上了拖拉機貸款。一年後,鐵路通車,這條鐵路會成為特區的銀圓壓鑄機,是特區經濟騰飛最重要的發動機之一。”戈輝繼續說道:“在你還沒來特區的時候,坊間曾流傳這樣的話,火車慢點跑吧,等等你的特區百姓吧!無數人感同身受。但他們不知道,列強在修鐵路的時候,枕木之下是累累白骨,而我們是給工錢的,而且還不低,能夠養家糊口。”
戈輝歎了口氣,繼續道:“有些人,什麽都不做,隻會說反話,忽悠特區民眾。我們的確也可以像列強修鐵路時那樣,強迫勞動,隻給很少的工錢,或者幹脆就不給,連飲食都讓勞工自備。但是我們不能那樣做,特區不是列強,我們受不了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現在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困苦,甚至每天隻能吃一頓飯,但不能因為這些,我們就要停止建設,反而還要更大規模地投資建設,因為我們著眼的是未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後的事情。”
“好吧!就當我沒說,本來也隻是想聽聽你的意見。”孫再芝坦言道:“畢竟這是特區政府的問題,如果政府不能自行解決問題,要政府何用。”
“立即解決,就不要指望了,但是可以緩解。”戈輝說道:“1.增加就業,隻要有持續穩定的收入,高物價還是能忍一忍的。2.把特區的工業品盡可能多的賣出去,不光要買到長城以南,還要賣到外國,比如日本,比如中南半島,比如南洋。3.針對日常生活需求量大的,增加投放量,物以希為貴,物多了就不貴了。如果有人敢囤積居奇,發現一個殺一個,這個時候不能手軟。4.繼續從長城以南召募更多的移民。”
“繼續招募移民?”孫再芝詫異道:“特區現在的就業壓力已經很大了,還需要招募嗎?沒地方安排啊!”
“明年下半年,我們與列強的合作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需要大量的就業人口,等到那時候再招募移民就太晚了。”戈輝說道:“消化就業人口其實很容易,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以了。特區需要大量的公路和鐵路,多少人的就業都能搞定。”
“你說的輕鬆,錢呢?幹什麽都需要錢。”孫再芝不以為然道:“特區的賬上的確趴著很多錢,但是那些錢差不多都有計劃的去向,名花有主了,也就是說,特區現在沒有計劃外的錢。你那些信口而來的基建工程,說說可以,真要做的話,沒錢。”
“今年十二月結束之前,會有2億兩999純銀運抵錦州港區,日本人的賠款。”戈輝淡淡地說道:“這2億兩純銀,送進特區儲備銀行,可以變成多少國家建設債券?你想過嗎?你覺得特區還缺錢嗎?明年二月結束前,還會有2個億,四月結束前,又是2個億,到明年六月結束前,剩餘的賠款全部支付完畢。”
額……孫再芝一時間語塞了,臉上是難以置信的表情:“可能嗎?已經財政破產的日本,哪裏有錢給你。當初簽署《賠款補充協議》的時候,我就覺得不靠譜兒。”
“現在的金銀比價是1351910年將達到138,1911年達到140),歐美列強都在國際市場上傾銷白銀,可以想象,現在的國際銀價仍將繼續下行,有人估計在未來的幾年內,有可能達到140。”戈輝解釋道:“再有,破產的是日本政府,但並不是日本財閥,積攢數百年的日本財閥很有錢,隻要他們內部達成協議,賠款都是小意思。不然,你以為9月末那1億兩白銀怎麽來的。”
孫再芝不禁露出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看來錢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戈輝又道:“北京朝廷一直擔心的白銀外流問題,卻從來沒有出現,因為大清的白銀價值較高,不但沒有外流,反而讓全世界的白銀都在流向大清。到目前為止,我們幾乎把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白銀都吸引到清國來了。”
“我還告訴你”戈輝補充道:“特區儲備銀行,一直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收購現貨白銀,趁著銀價大跌,瘋狂掃貨。”
“為什麽呀?”孫再芝疑惑,馬上又道:“事實上,我一直在考慮特區要不要也擁抱金本位,因為歐美列強都是金本位,我們用白銀很吃虧。”
聽了孫再芝的話,戈輝搖頭加擺手,直接說道:“不行,絕對不行,堅決不可以。我們的確在追趕他們,但這不等於一切都向他們看齊,即便他們是對的,隻要不適合我們,我們就沒有必要學習。”
“再說……”戈輝想了一下,又道:“銀價下跌代表我們生產的東西便宜了,有利出口,能大量消化我們的產能,這是好事情。”
孫再芝輕輕點頭,但沒有說話的意思,他擺出一副靜等下文的意思。
見孫再芝不說話,戈輝就繼續講:“還有,黃金的稀缺性決定了,金本位不能長久。白銀才是真正的貨幣之王,老祖宗嚴選,絕對錯不了。但黃金並不是不重要,依然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特區實行金銀雙本位+物資本位。以白銀為主,物資為輔,黃金做壓艙石。”
孫再芝盡管不理解,或者說有自己的想法,但沒有再說什麽,畢竟此時此刻不是深入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
“大家上午好!”揚聲器裏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身著官營農場工裝夾克的陳妮兒昂首站在電動話筒前:“我是陳妮兒,是官營農場飛機項目的總監督。”抬手舉過肩頭,手指指向身後:“我身後的兩架飛機,是我全程監督、製造、改進的,這也是我今天站在這裏,為大家介紹的原因。”
等了幾秒鍾後,揚聲器裏傳出了德語翻譯,雖然不連貫,但沒有翻譯錯誤。顯然這是為德國人準備的,事實上,今天的公開試飛,也是專門為德國人準備的。
陳妮兒繼續說道:“這一胖一瘦兩架飛機,胖的是運輸機——運1,瘦的是殲擊機——殲1。今天是運1的第七次試飛,殲1的第11次試飛,也是兩型飛機的第一次公開試飛。兩型飛機的技術特點我就不介紹了,不論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最重要的是要先飛起來才行。”
隨著陳妮的停頓,揚聲器裏傳出來磕磕絆絆的德語翻譯,德國專家的小群體中,還傳出了低笑,但絕不是嘲笑,因為表情裏看不出一丁點嘲笑的意味。
陳妮兒直接下令:“廢話不多說,準備試飛。”
這句話不用翻譯,這麽短,意思顯而易見。聽完德語翻譯,德國專家們露出了果然如此或拭目以待的表情。
運1和殲1,一前一後停在簡單平整的土質跑道上,運1的發動機啟動,嘶吼,黑煙陣陣,四葉螺旋槳越轉越快,飛機開始向前滑動,越來越快,大約跑出兩百多米,兩個前輪一個後輪先後離地,真的飛起來了。
人群中爆發掌聲,那些來看熱鬧的人在鼓掌,特區能自己製造飛機,當然值得鼓掌了。
那些能看出門道的德國專家也在鼓掌,因為這是他們看到的完成度最高的飛機,超過了歐美主要列強正在研發製造的所有飛機。
運1起飛後,殲1的也啟動了,兩葉螺旋槳高速轉動,開始滑行,越來越快,兩個前輪和一個後輪先後離地,成功起飛。
更加熱烈的掌聲在人群中爆發,不論是看熱鬧的,還是能看出門道的,都在用力的鼓掌。
要知道,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到今天1906年11月27日,過去了還不到三年。歐美列強的飛機都還隻是框架,很多還需要從山坡上向下滑行,摸索操控方法,但是此時此刻,視線裏的飛機,正在天空中飛行,規規矩矩地轉圈。事實上,能規規矩矩地轉圈已經非常非常難得了。
17分31秒,運1的兩個前輪觸地,平穩降落。21分15秒,殲1的兩個前輪觸地,平穩降落。應該還可以繼續飛行,但是試飛員為了安全起見,見好就收,提前降落,真的不敢對far1.14型活塞式發動機指望太多。
三個方向,三架電影機的鏡頭裏,人群湧向飛機,包圍了飛機,觸摸飛機,有些人甚至把臉貼在飛機上。有些人特意走到電影機正前方,希望能讓自己走進鏡頭,留下珍貴的影象,既然不允許拍照,就隻能多往電影機的鏡頭裏湊一湊了。
德國軍工專家們更是主動站成三排,強烈要求把他們拍進去,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見證曆史的時刻。
孫再芝等20人管理團隊也站成一排,等著電影機把他們拍進去,能在特區自己製造的飛機前留下紀念,也是無比自豪的事情。
戈輝並沒有摻和,和陳妮兒、劉文濤兩口子站在一起,遠遠地看著,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今天上午的試飛非常成功,拖拉機把飛機拉走的時候,仿佛有一根繩子栓在了德國軍工專家們的身上,他們也跟著走了。
孫再芝帶著20人管理團隊走過來,都是熟人,寒暄客套少不了。
奕匡、載洵、張翼,都過來拱手祝賀,奕匡更是感歎:“一步快,步步快,朝廷真是拍馬難及啊!”
戈輝一邊拱手,一邊說道:“我們和歐美列強幾乎是同時起步,我們沒有被落下。未來,還有可能會超越。”
奕匡不相信能夠超越,所以他隻是一笑而過,不作評論。
文淵閣大學士張翼向戈輝拱手:“恭喜啊!與有榮焉啊!”
“特區的成就,屬於全體國人。”戈輝說道。
“對了,關於你大婚的事,我們確定了三個方案,這兩天就送到你那裏,”張翼說道。
關於戈輝與伊娃的婚事,戈輝委托了學識淵博的大學士張翼,由張翼團隊全權負責,負責具體的儀式方案,負責與德國皇室接洽。
“好,不過,關於這些,我也不太懂。”戈輝坦言道:“你們要快一點,德國人看完飛機和坦克,差不多有一部分人就要回去了,你們正好和他們一起去德國。”
“我們已經與德國人確定了出發日期,時間上沒有問題。”張翼說道。
“那就辛苦德羽先生了。張翼字德羽)”戈輝再次拱手。
“我是特區20人管理團隊之一,這算是我的份內之事。”張翼客氣道。
書同文、黃明禮、夏洛,雖然三人已經退出禁衛軍現役,但在他們三人心中,戈輝是他們永遠的總司令,他們永遠是戈輝的兵。三人動作整齊劃一,同時向戈輝行拱手禮,他們不能敬軍禮,不能在明麵上表明與禁衛軍的關係。
戈輝也拱手還禮,看著三人身上的麒麟大衣,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我們就借官營農場的地兒,開個會吧!”寧遠提議:“有些事兒,正好溝通一下。”
沒人會反對,新的特區政府成立後,從最開始的磕磕絆絆,到現在的走入正軌,過程中積攢了很多需要戈輝補充表決的事情。
很快,官營農場大會議室裏,二十副桌椅被刻意擺成了一圈,圓桌會議模式是在20人管理團隊成立時戈輝強推的,代表二十人是平等的。
十九人坐成一圈,黃興的位置空著特區副長官黃興隨軍西征了),寫著黃興名字的桌牌擺在桌子上,戈輝、寧遠、孫再芝,三人挨著坐在一起。
孫再芝扭頭看向坐在身旁的戈輝,問道:“你先說,我先說?”
“這是特區政府的會議,你先說吧!”戈輝無所謂道。
孫再芝沒再推讓,直接把三個多月來特區政府的一些懸而未決的議題拿到會上表決,就連解釋的步驟都省略了。
這些議題,隻要不和戈輝提出的五個堅持相衝突,戈輝基本不會反對,直接同意,但是關於全麵改造中東鐵路的議題,他有不同的想法。
戈輝說道:“全麵改造是終極目標,但不是現在就開始,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別是軍隊,還在向西用兵,花錢如流水。全麵改造中東鐵路,特區財政無法承受,我們要一塊銀圓掰成兩半花,用最少的錢,辦最最緊要的事情。”
在座的19人,包括寧遠在內,都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關於改造中東鐵路,我們隻做我們最需要做的,最緊要做的。那麽,什麽才是最需要做的,最緊要做的?”戈輝直接給出答案:“鋼鐵,特區建設除了需要錢,還需要鋼鐵,無數的鋼鐵。朝陽附近的鐵礦雖然規模巨大,儲量也算豐富,但是長遠看來,遠遠不夠用,而且品位也普遍不高,需要嚴格的選礦。隨著朝陽鋼鐵廠三個廠區擴大產能,建設新的高爐,以及新的鋼鐵廠陸續建設,對鐵礦石的需求會幾何倍數增長。我們必須尋找新的鐵礦,不然會拖累特區建設,拖累經濟發展。”
“新的鐵礦?”孫再芝有點捧哏的潛力,不經意地問道:“哪裏?其實我也擔心我們的鋼鐵不夠用。”
“遼陽州大孤山,就在千山腳下,儲量非常大,在整個亞洲也算首屈一指。”戈輝直接說出具體位置:“不隻是大孤山,遼陽州有多處鐵礦,儲量都很豐富。不隻是遼陽州,其它地方也有鐵礦,而且儲量都不小,隻不過品位都不高,需要嚴格的選礦。”
喔——多名常委露出驚訝的表情,特別是來自北京朝廷的三位常委,奕匡、載洵、張翼。奕匡和載洵甚至在想,這樣大的鐵礦為什麽偏偏在這裏,而不是在長城以南。
特別是載洵,心中問了無數個為什麽?特區的運氣是不是太好了?怎麽感覺要什麽就有什麽呢?朝廷當初為什麽放權給戈輝?真的,真的不理解,後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