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房地產

字數:8431   加入書籤

A+A-


    事件發生後的第十天6月14日),譚偉和方千候坐在了戈輝和寧遠麵前。
    “……以上就是事件的整個經過。”方千候結束了極具條理的匯報。
    “就是說這是你們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寧遠擰著眉毛問道:“弄得滿城風雨,快速反應旅、朝陽警察局、刑事調查局,還有你們特區內務部,折騰了近十天,還讓韓鍾差點交待在天津,原來是一場戲。”
    “你們是在把特區的臉按在地上摩擦,內務部的副主任潛逃,還成功逃脫,這特麽是天大醜聞。”寧遠的指尖重重地戳擊著茶幾:“讓無數人懷疑特區政府的管控能力。”
    “還有‘吉普賽人計劃’,真有想法,真泥瑪能折騰啊!”寧遠咬著牙感歎:“你們不能確定他是死在了外麵,或是真的叛變了,這種不確定的事情,意義何在呢?”
    譚偉和方千侯低頭不語,譚偉事後也後悔了,但已經發生了,自己還是主謀之一。
    更後悔的是方千候,他是在事發當晚才知道的,因為需要他參與配合調度,他完全是在執行命令,沒機會反對,他比竇娥都冤。
    “這事到此為止。”寧遠為事件畫了句號:“切割與呂長平相關的一切,果斷切割,不管以後會發生什麽,現在就切割,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小。”
    “是”譚偉和方千侯齊聲回應。
    寧遠的拳頭攥了又攥,咬牙補充道:“讓另外兩個人回來,把能帶回來的人都帶回來,包括協助呂長平逃跑的人。我不能讓那些為特區和軍隊流過血的人,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麵,特別是死在我們自己人手裏。”
    “明白,回去立即安排。”譚偉承諾道。
    寧遠最後說道:“告訴呂長平,讓他也放棄吧!永遠不要回來。那十萬兩就歸他了,特區也不再追殺了,這件事到此為止。”
    “好的,到此為止”譚偉和候千方一起重複道。
    戈輝一直沒開口,因寧遠處理得無可挑剔,他本也沒打算開口。
    此時,戈輝打量著方千候,三十六七歲的年紀,十分平凡的一張臉,沒有任何讓人記住的特征,眼睛裏也不見光彩。誰能想到他曾是禁衛情報局情報分析課主任,首席分析員,後被借調到特區內務部指導情報分析科,現在又被提拔到特區內務部副主任顯然譚偉不打算還了)。
    “方主任家裏還有什麽人?”戈輝隨口問道。戈輝確實不知道)
    “二老都健在,身體硬朗,不需要我們太操心。大哥方千山和二哥方千河都是教書先生,都結婚了。大哥在立信學校初中部教習語文,大嫂在小學部教習語文。二哥在朝陽鋼鐵廠附屬初級中學教二年級數學,二嫂在鋼鐵廠後勤工作。還有一個弟弟方千博,在朝陽工業大學水利工程專業一年級。他是二老的老來得子,二老的心尖肉。”方千候介紹道。
    “心尖肉啊!要吃幾年苦頭了!”戈輝說道。
    啊?方千候不明所以:“不明白司令的意思。”
    “特區要開發奉天省往北,朝陽工業大學、錦州港務大學,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的,都要去現場學習。”戈輝說道:“通知已經下發十多天了吧!”
    “學習嘛!在哪兒都一樣,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學以致用,非常好,我支持他。”方千候說道。
    戈輝虛點了幾下,他很滿意方千候的回答,但還是提醒方千候:“希望呂家的事情引以為戒,你要約束好家裏人。還有……你剛才沒介紹媳婦,看來是沒有吧!盡快把個人的事兒解決了,有家庭的人,禁衛軍用著更放心,再說,特區建設需要下一代挑大梁。”
    “我會的”方千候立即保證,一語雙關。
    當晚,方千候回到家,剛好最小的弟弟方千博也回來了,於是要求開一個家庭會議。
    二老沒意見,幾個孩子都大了,家裏的事兒,他們不管了。
    “跟大家說個事兒”方千候說道:“年初,我被提拔了,很高的位置,單位裏我排在第二位,三個副主任裏,我排第一個。”
    兒子升職,二老很高興,兩個哥哥嫂子,也替三弟高興,最小的弟弟替三哥高興。
    “前些日子,呂家的事兒,你們或多或少都聽說了吧!傳言很多,報紙上也登了。”方千候說道:“我希望我們家不能出這樣的事情。”
    “不可能,咱們家不可能出這樣的事兒。”方千山說道:“也沒有人呂家那樣的條件,根本沒機會掀起風浪。”
    “我不是說類似的事兒,其它事也不要有。”方千候說道:“我也會守好自己的本分,隻要我一直在這個位子上,我就能保咱們家一帆風順,平平安安。”
    二哥方千河認真的觀察方千候,問道:“老三,你之前不是幹整理資料的工作嗎?升職了,也不過是管理那些整理資料的人。怎麽就保咱們家一帆風順了?大話不要亂講,你以前也不是愛講大話的人。”
    “總之,不要做犯法的事兒,都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方千候道。
    “我也有個事兒要和大家說!”方千博突然開口說道:“學校水利工程相關專業的人都要去北邊,興修水利,我也得去,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回來。”
    二老當時不樂意了:“能不能不去,咱不去了。”
    “可以不去,但我想去,我想學習真正的水利工程技術。”方千博堅定地說道:“同學沒有不去的,全報名了,包括所有的外國教授。”
    “爹,娘,這事兒您二老就別管了,弟弟是去學習,一邊實踐一邊學習,機會難得。”方千候說道:“他是去建設特區去了,我們應該支持,每天還有100文的生活補貼,還沒畢業就開始賺錢了。”
    “什麽時候走?”方千山問。
    “後天在火車站集合。”方千博說道。
    “說去哪裏了嗎?”方千河問。
    “哈爾濱”方千博說道。
    方千候想了一下,掏出鋼筆和隨身筆記,寫下了一個名字和地址,然後撕下來遞給方千博。
    “如果遇到什麽困難,自己解決不了,老師和同學也解決不了,你可以找這個人,他會全力幫你解決。”方千候說道
    方千博半信半疑地看著紙上的的名字,蔡學義,默默地頭,答應道:“知道了。”
    蔡學義,特區內務部哈爾濱分局主任。方千候的弟弟,求到他頭上,肯定會照顧的。
    三天後6月17日),朝陽火車站的站前廣場上,朝陽工業大學水利工程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幾百名學生聚集在廣場上。每個人頭上戴著一頂,寫著“朝陽工業大學”的紅帽子,有人還舉起朝陽工業大學的旗幟,臉上的自豪感溢於言表。
    很快,六輛寶馬b2型豪華巴士依次停在了站前廣場邊緣,戴著藍帽子的外國老師從車上下來,很快聚集在廣場上。既然有b1型公交車,出b2型豪華巴士也不奇怪吧!)
    維持秩序的老師,開始組織所有人站隊,需要先清點人數,點名,確認有誰沒來。然後把事先買好的車票,分發給學生,一張車票,一份注意事項。
    學校的領導拿著電動喇叭,大聲強調:“一切行動聽指揮,有事先報告,嚴禁私自行動,要學會用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我們不光是去學習,還是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希望同學們把握好機會……”
    不到三分鍾的講話結束,最後“出發”兩個字,才是學生們最想聽的。
    朝陽到錦州港區段,學校給他們買的都是高級軟座,很多人第一次坐這麽貴的火車,1兩銀圓一張票,平時真舍不得花。
    隨著“出發”兩個字,紅帽子的學生,藍帽子的老師,開始排隊進站。
    站前廣場邊緣,十輛劍齒虎並排停在一起。
    坐在車裏的戈輝看著正在進站的學生和老師,欣慰地說道:“有他們助力,北邊的水利工程應該一切順利吧!”
    “那也得明年了,光勘察地形就夠忙一年的。”坐在一旁的孫再芝說道。
    “一年而已,我們等得起。”戈輝說的風輕雲淡:“水利建設是百年大計,急不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你為什麽那麽急著培養人才?就不怕拔苗助長嗎?”孫再芝笑問。
    “我不是提高了人才培養速度,是提高了質量,增加了規模。”戈輝解釋道:“在同樣時間內,培養更多的更高質量的有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照你這麽說,四所大學可不夠啊!”孫再芝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另外兩所是朝陽技師大學堂、朝陽醫護專科學堂)
    “先生有什麽計劃嗎?”戈輝問道。
    “去我那兒說吧!我準備了計劃書。”孫再芝說道。
    戈輝輕輕點頭,劍齒虎發動,駛向特區長官府。
    當兩人在上次會麵的會客室落坐時,朱至信已經把特區教育發展計劃書,擺在了兩人麵前的茶幾上了。
    孫再芝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說道:“我計劃在朝陽、錦州、錦西、遼陽、大連、寬城、哈爾濱,每個城市建兩所理工科大學。”
    正在翻動計劃書的戈輝,動作一頓,頭也不抬地提醒道:“你是不是落下了新奉天?”
    “你再往後翻就能看到了!”孫再芝淡淡一笑,提醒戈輝往後翻,然後繼續說道:“新奉天是北方特區的經濟金融、教育科研、文化政治中心,這裏我準備建立十五所最頂級的大學,分散布置在超級環外麵,臨近超級環的位置,既不過分接近銅臭味濃鬱的超級環,又能夠得著超級環最便利的交通設施。環外的地價相對便宜,發展空間還大。”
    事實上,這裏有孫再芝的私心在裏麵,他把這些大學當成他執政五年的政治遺產。鐵路、公路、超級環這些基礎設施都是戈輝在親自抓,他伸不上手,頂多去露臉看看,但是這些大學,是他主推的,不論多少年過去,人們都不會忘記,他孫再芝,在特區成立之初,為特區做了什麽。
    “這得花多少錢?”戈輝問道。
    “在最後,計劃書的最後,成本預算那裏。”孫再芝提醒道。
    “30億銀圓?”當戈輝看到成本預算那裏,忍不住驚叫道:“這30億,讓禁衛軍去搶,都搶不到啊?”事實上,我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隻能按清末2億兩的財政收入,1911年達到3億兩,往大了預估)
    “不是立即投入30億,就像朝陽工業大學和錦州港務大學那樣,先建平房校舍,同時設計修建教學樓。”孫再芝解釋道:“五年八年之後,陸續建成,資金壓力也不會太大。”
    戈輝抱著肩膀,靠在沙發上,閉目思考。
    孫再芝的計劃太大了,特區不能承受其重,但這也是培養人才最快的方式。
    “事實上,偌大的北方特區,隨著人口的大量湧入,30所大學,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孫再芝繼續說道:“但是特區的財力有限,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未來的二三十年內,先保持這30所大學,以後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再酌情設立新的大學。”
    戈輝緩緩睜開眼睛,繼續抱著肩膀,一臉為難地說道:“循序漸進的投入,30所大學不是不行,就是財政太緊張了,邊境上還在打仗,很多鐵路公路還在修建中,1兩銀圓掰成兩半花都不夠用。”
    孫再芝笑問:“你最近沒看我派人送過去的北方特區產業調查報告吧?”
    “忘記看了”戈輝慚愧一笑,坦言道:“我被朝陽最近的破事兒絆住了手腳。”
    “那我簡單跟你說一下吧!”孫再芝道:“這是最新版的調查報告,其它的我就不說,就說朝錦兩地的在建工廠,不算特區政府投資和改擴建的工廠,以及大淩河係的在建工廠,我說的是私人工廠。而且隻計算需要工人超過200人以上的工廠,總共873家。涉及到了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絕大多數工廠主都是從朝廷管理區過來的。”
    “有這麽多嗎?”戈輝有點不相信:“怎麽突然冒出來這麽多?光緒要頭疼了。”
    “本來大部分工廠建在錦州港區和錦西港區。朝錦鐵路通車後,大量的工廠開始在朝陽地區,以及鐵路沿線開始建設。”孫再芝繼續道:“都是因為鐵路,交通便利,從外國引進的先進技術大量應用,足夠的電力供應,足夠公平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大量的有錢人過來投資辦廠。”
    “也就是說,未來的幾年,我們的稅收會成倍的增長?”戈輝說道:“這是你敢循序漸進投入的底氣是嗎?”
    “成倍有點太樂觀,但是大量增長是肯定的。”孫再芝點頭,自信地說道:“這隻是一個開始,隨著這裏能生產的東西越來越多,更龐大的市場正在形成,也代表著更多的財富在聚集,你想會發生什麽?”
    “把銀圓藏進地窖裏?隻有傻子才會這麽幹。”戈輝搖頭,然後說道:“大部分人會再投資,銀圓生銀圓,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沒錯,就是再投資。”孫再芝說道:“不光是清國,外國人也看到了機會,他們也來投資,我們承諾他們,隻要是合法賺到的錢,可以安全帶走。”
    戈輝輕輕點頭,不禁感慨:“形勢一片大好,根本不像邊境還在打仗的樣子。”
    “還有人口”孫再芝繼續道:“財富聚集的地方,也是人流動的方向,特區會迎來人口的再次大暴發,不光是外來人口,也包括自己生的,特區的第一波生育潮要來了。”
    戈輝突然興奮地驚叫:“房地產!”
    額?孫再芝愣了一下,他被戈輝的驚叫嚇了一跳,然後疑惑地重複道:“房地產?”
    “對,就是蓋房子。你想啊!不論是人來了,還是生娃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對住房的需求就會大量增加,蓋房子,絕對能賺大錢。這絕對是最頂級的造富神話。”戈輝興奮了,這可是後世印證過的,以現在的需求情況,建多少就能消化多少,至於過熱的問題,至少要二三十年後才有可能。僅僅是可能,畢竟清國這麽大。
    最最最重要的是,掌握土地最多的是大淩河投資公司。鐵路沿線的土地都是大淩河投資公司幾年前就買下的。何止鐵路沿線,這幾年大淩河投資公司一直在全心全意地收購土地,朝錦三地和新奉天就不說了,其它城市收複後,大淩河投資公司第一時間進駐——買土地。用不用不重要,先買下,即便是未來幾年都不會開發,不重要,先買下,讓原來的人免費繼續用。有沒有聞風加入,與大淩河競爭的?有,但是大淩河出價更高,後續資金不限量,你搶不過,也玩不起。
    現在,戈輝開始琢磨房地產公司該給誰了?
    “房地產真的能賺錢嗎?”孫再芝問道。
    “當然,新奉天所有在建的寫字樓,都有一個共同的房東——大淩河投資公司。”戈輝說道:“如果不賺錢,大淩河投資公司圖什麽?”
    “看來很多人要進入房地產行業淘金了。”孫再芝感歎道,心中想到了添畫貿易公司,也可以進來分一杯羹。
    “要先設定門檻,錢不夠多不允許進入,除了正常老化,房子至少要保證五十年不出質量問題,5年、10年、20年、30年、40年,五檔,每一檔出質量問題,承擔的責任不一樣,如果出了問題,追溯所有股東,包括初代股東,都要承擔連帶責任,敢跑,天涯海角都會抓回來。”戈輝平靜地說道。
    “你這樣會擋住很多人。”孫再芝感歎道:“看來隻能大淩河吃獨食了。”
    “我給所有人機會,你不中用就怨不到我頭上了。”戈輝幽幽地說道:“再說了,蓋房子需要土地,而土地,大部分都在大淩河投資公司手裏,他們隻能去偏遠地區想辦法。”
    孫再芝咧嘴,然後感歎:“你幾年前就看到了今天!”
    戈輝輕輕點頭又搖頭,最後說道:“隻要禁衛軍一直贏下去,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隻不過沒想到會來的這麽快這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