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諸葛長明的歸宿(六)
字數:5241 加入書籤
鄭南,六月中旬,風勢急烈,天色卻異常沉鬱,如同戰事臨近的壓抑氣息,籠罩在整個軍城之上。兩日前,周子衡與衛炎章率領的萬餘謝家軍已先一步抵達,馬蹄踏破平原塵土,旌旗卷動如雲雷滾滾。守軍早已打開城門,軍中鼓聲雷動,百姓紛紛躲避,隻見一隊鐵甲騎兵簇擁著兩位將領自西門入城,行進中塵煙蔽日,戰意凜然。
進駐鄭南後,衛炎章卸甲未久,便已開始著手巡視軍營、整頓軍紀,雖舊傷未愈,但性情急切,欲立大功。然而未曾料到,身邊最親信的副將周子衡,已暗生殺心。周子衡這兩日裏表麵恭謹,實則心思密布。早在入城的當夜,他便遣人暗中設宴,為衛炎章接風洗塵,席間以湯酒為引,親自勸飲,話語殷切,情誼倍增。
衛炎章本就重情,且未曾生疑,連飲數杯,席散後便覺腹中作痛,汗出如漿。次日一早,整個人已無法起身,口中嗚咽難言,四肢僵冷,仿佛筋骨盡失。軍醫檢查後也隻能搖頭道是舊傷複發、氣血阻滯。此時軍營上下,頓時主將空虛,眾人皆投目於副將周子衡。
周子衡趁勢接管軍權,言辭得體,處事周密,使得謝家軍上下並未生疑。對於衛炎章的病情,周子衡更是親自巡視病榻,麵露焦急,實則心安理得。與此同時,他暗中吩咐那幾位早已投誠的親信將士,嚴守衛炎章營帳,不許外人出入,尤其是楊謙禮即將到來之際,更是吩咐醫官,若有他人過問,便一律稱主將重傷昏迷、無法言語。
正午時分,數道急促的馬蹄聲在東南城門外響起,塵煙滾滾中,兩萬嶽城謝家軍魚貫而入,旌旗遮天蔽日。為首者,正是唐承安與嶽城守將楊謙禮,兩人一身戎裝,盔甲熠熠,眼神肅穆。此番動兵,實乃雷霆突至,眾軍心中皆覺詭異。
入營不久,唐承安便攜代帥令於眾將議事廳設會,召集衛炎章、周子衡、楊謙禮等人前來會合。然衛炎章以重病在床之由未能赴會,由親信傳言代告歉意。
“主將病重,連話都說不得?”楊謙禮聽罷,眉頭微蹙,目光一掃周子衡。
周子衡忙拱手解釋“前夜突發劇痛,口不能言,軍醫說是舊傷未清,再遭風寒所致。眼下隻能靜養數日,末將已接手軍務。”
楊謙禮雖有疑惑,但眼見唐承安手持謝必安的代帥令,心中那一絲狐疑終究未敢多言,隻道“主將安好便好。”
唐承安則從容不迫,朗聲說道“諸葛長明叛軍之勢未絕,已斬蔣將軍,如今鄭南形勢緊迫,我奉帥令前來合軍剿賊。今夜休整,明日即刻拔營,三軍齊發,圍剿諸葛長明逆軍!”
言罷,唐承安目光掃過眾人,眾將紛紛起身附和,軍心氣勢大振。尤其是楊謙禮,雖仍有猶疑,但代帥令在前,又無確證,終究壓下心中疑慮。
是夜,軍中火把如林,帳篷連營,三萬大軍各據高地駐紮。唐承安站在中軍大帳前,望著滿營燈火,心中卻如激流翻湧。他深知,若此計成功,這三萬謝家軍便將徹底掌握在武陽之手,真正打破謝必安軍中一統之局。
而在病榻之上,衛炎章麵色灰白,虛汗涔涔,眼神中卻隱隱流露出痛苦之外的掙紮之意。那毒雖不致命,但封喉噤語,卻足以令他形同廢人。他幾次欲起身掙紮,終究無力。
與此同時,唐承安在中軍營帳內召集主將議會,明確部署明日行動。周子衡繼續擔任先鋒,率領原本的一萬謝家軍先行出發,襲擾諸葛長明大營外圍,吸引其注意。唐承安與楊謙禮則率兩萬兵馬分左右翼合圍,構成鉗形攻勢。
“此戰須速決,”唐承安道,“否則若大帥親征之軍抵達,我等行動便難以施展,無法建立首功!”
楊謙禮沉思片刻,道“前軍破敵、我軍合圍,此乃奇計。隻是前方地勢不明,若諸葛長明早有布防,恐陷入苦戰。”
唐承安朗聲道“放心,我已探得其大營西南角近日空虛,此戰可直取敵營之要衝。”
眾將紛紛稱善,議定各軍出兵時辰、夜間斥候方向、糧草調運等細務,分派清楚。
臨散之時,周子衡獨自留下,與唐承安相對而坐。
“衛炎章之事……”唐承安淡聲開口。
“我已安排妥當,不死不語,不擾局勢。”
“很好。”唐承安目光中閃過一絲森寒,“隻要此戰勝後,謝家軍便難回舊統。”
深夜,風越發緊,軍營內外卻鴉雀無聲,三萬兵馬仿佛沉睡的巨獸,隨時準備覺醒撕咬。
此刻的巴鎮,
暮色未臨,巴鎮已如臨深淵。天色晦暗,陰雲沉沉,一場大戰的前奏悄然拉開。城外,戰馬嘶鳴、旌旗獵獵,諸葛長明指揮謝家軍兵馬如潮水般集結在四麵山坡與林道之間,壓迫著整個巴鎮的呼吸。
諸葛長明負手而立,立於高丘軍帳前,目光如炬地望向前方巴鎮。身旁,趙玄清、孫景曜與李仲庸披甲整肅,靜候號令。諸葛長明沉聲道“今日之戰便是最後一戰,今日便是靖亂軍覆滅之始。巴鎮已困守多日,衛鍾疲憊不堪,武陽杳無音信,此乃天賜良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趙玄清冷笑一聲“末將已蓄勢待發,隻等將令,誓斬衛鍾首級,踏平巴鎮。”
孫景曜一拳砸在戰盾上“現在巴鎮城內不過數千殘兵,今日若不能攻下,便是我三人無能!”
李仲庸眼神冷厲,雙手緊握長槍,聲音低沉而有力“謝家軍三戰巴鎮未克,今日為雪恥之時。”
諸葛長明點頭,展開手中戰圖“趙玄清,你率八千精騎從西門主攻,孫景曜、李仲庸分攻東南北三門,務必形成四麵合圍之勢。戰鼓一起,攻勢連綿,不給對方任何喘息的機會。”
“喏!”三將齊聲應令。
夜風卷起鼓角聲,一聲巨響中,四麵戰鼓擂動,千軍萬馬朝巴鎮奔湧而去。
——
巴鎮城內,燈火昏黃,城牆破敗斑駁,守軍疲憊不堪。衛鍾在城樓上踱步,身旁李丁、錢勇等人滿麵愁容。議事廳中,空氣凝重。
錢勇低聲道“主公已有數日無音信,今謝家軍氣焰愈發囂張,若今日不能破敵,隻怕明日巴鎮即破。”
李丁緊蹙眉頭“西州戰況吃緊,嚴林、趙甲已難支撐潘峰大軍,我們若破,西州亦不保。”
一名大統領眼神黯然,喃喃低語“靖亂軍的大勢……怕是已去。”
衛鍾卻神情肅然,語氣堅定“主公布下奇策,絕不會無的放矢。他之未至,或在醞釀更大戰局。我們要做的,是守住今日。隻要巴鎮在,謝必安便不敢輕舉妄動。”
李丁歎息“衛將軍所言極是,但守軍隻餘六千,西門沈子墨守軍最弱,一旦攻破——”
“便會城破如水。”錢勇接道,聲音沉痛。
衛鍾卻當即轉頭“傳令全軍,各部按昨夜部署展開防禦。東門由我統守,北門李丁、南門錢勇,西門沈子墨坐鎮。城破之前,不得退守!”
“諾!”
鼓聲隆隆逼近,謝家軍如怒潮般撞上巴鎮城牆,火油、破城槌、重弩、攻樓車齊齊上陣。守軍用盡一切防禦手段,火箭、滾石、射車、鐵槍接連不斷,喊殺震天。
趙玄清一馬當先,披掛銀甲,親率攻堅軍撞擊西門。西門城頭血戰正酣,沈子墨身先士卒,率部死守,十數次攻破皆被挫回。
然,半個時辰後,戰況突變。
“報——!”一名渾身血汙的靖亂軍將士踉蹌奔入衛鍾身前,跪地大呼,“啟稟衛將軍,西門已破!沈將軍陣亡!”
“什麽?!”衛鍾驚怒交加,手中戰戟險些脫落。
身邊親衛亦大驚失色“如此……謝軍已入城!”
“城破之聲起,三門將危。”衛鍾咬牙,猛地砸桌。
隨後衛鍾沉默片刻,隨即高聲傳令“率兩百人速往西街設伏;讓李丁帶三百人於鍾樓設二線防禦;錢勇調動後備兵封死西門內巷,所有弓箭手全力掩護西門撤退口!務必緩謝軍之勢!”
“諾!”
西門處,趙玄清帶兵如入無人之境。他手中長刀斬落,城牆血流成河。“衝!殺盡靖亂賊!”
謝家軍士氣大振,趙玄清身邊將士高呼“將軍神勇,天命所歸!”
孫景曜、李仲庸三麵攻勢亦隨之加強。東門重箭落下,城磚被炸裂,南門火焰衝天,北門一度失守後又重新奪回。
而城中巷戰已然開始。趙玄清帶一千先頭兵突破西門後,一路衝殺。街道間燃起大火,百姓驚惶逃竄,靖亂軍被打散為數股,在巷口巷尾死守。
李丁率兵與趙玄清於西街遭遇,一場慘烈的搏殺隨即展開。李丁奮力抵擋,終被一箭射中肩膀,重傷倒地。
“快撤!往鍾樓退!”李丁高呼。
錢勇手提長矛在鍾樓死戰,支撐不住,鮮血染滿衣甲,仍不退半步。
衛鍾終出兵,親率城中殘軍三百餘人與趙玄清巷戰。一時間,巴鎮西側巷弄化為血海地獄。
諸葛長明立於遠處高台,遙望巴鎮城內濃煙滾滾,搖頭冷笑“一個巴鎮而已,何苦垂死掙紮?”
李仲庸殺入北門,孫景曜奪下南牆,四門已開三。
衛鍾倚牆而坐,臉色蒼白,身中兩箭,仍望向天際“主公啊……你若再不歸,我這巴鎮怕是守不住了……”
城樓上一麵靖亂軍旗幟終於被斬落,隨風飄墜。
巴鎮,在血與火中,迎來最為艱難的一刻。
喜歡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