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暗度陳倉

字數:4496   加入書籤

A+A-


    高楷停頓片刻,繼續說道:“弘基,你自出仕以來,夙興夜寐,勞苦功高。”
    “正所謂有功必賞,今授你為宕州刺史,望你恪盡職守,不負宕州軍民所望。”
    “是!”吳弘基聞言,饒是他一向穩重,也不禁感激涕零,連忙大禮參拜。
    “微臣才疏學淺,所幸得遇主上不棄,一路擢升,以微末之功,左遷高位,實在愧不敢領受,誠惶誠恐。”
    “快起來。”高楷搖頭一笑,“你一身才華,滿腹經綸,又任勞任怨、事必躬親,雖沒有斬將奪城,那般耀眼的功績,卻不容抹殺。”
    “這宕州刺史之位,你受之無愧。”
    吳弘基再三拜謝,滿臉感激之色。
    心中更是慶幸,早早投靠高楷,盡心輔佐,方才有如今高官厚祿。
    “主上知人善任、體察細微之功,不愧明主之資。”
    “我定要盡心竭力,輔佐主上開創大業,光耀門楣,青史留名。”
    待商議完諸事,眾人告退,皆向他道賀。
    吳弘基一一回禮,掩不住滿心歡喜,頗有金榜題名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之感。
    三日之後,高楷點齊三萬大軍,徐徐向大來穀進發。
    渭州與蘭、岷二州接壤,攏共有四縣,襄武為州治。
    由岷州進發,可由龍馬山,直取鄣縣、再攻襄武。
    而由蘭州安樂城起兵,便可從大來穀,先取渭源。
    這是李家大興之地,世代經營之下,威勢滲透進每一座城池村寨,宛如鐵桶一般,少有破綻。
    這一日,大軍過了大來穀,來至渭源城外。
    高楷勒馬佇立,隻見前方一座雄城,城牆堅固,聳立於大地之上,北麵群山環抱,南邊涇河蜿蜒,如左輔右弼,拱衛著紫微帝君。
    東麵通往襄武,有重兵把守,唯有這西麵,有一條小道通行。
    “此城坐擁地利,易守難攻,隻需千餘兵卒,便可抵抗數萬大軍。”
    高楷忍不住感歎:“若要強攻,不知犧牲多少將士性命。”
    楊燁點頭附和:“李家為隴西望族,世代簪纓,本朝封侯拜相者,足有數十人。”
    “當初李晝起兵之時,諸縣皆望風而降,不費吹灰之力,便盡得渭州。”
    “即便秦、成、武三州,也多是傳繳而定,少有頑抗之心。”
    “渭源是渭州門戶,地勢險要,隻要攻下此城,便可直取襄武。”
    “襄武一下,便可從容平定隴西、鄣縣二地,全據渭州。”
    高楷微微歎息:“如此看來,一場惡戰難以避免了。”
    他一向愛惜民力,不願大舉征兵,以免耽誤百姓生計。
    況且,他雖有六州,卻大多是貧瘠之地,供養不起太多兵卒。
    梁三郎主動請纓道:“郎君,我願率領五千精兵,前去攻城。”
    “讓這烏龜殼中的小子們,領教一番我蘭州健兒的威風。”
    高楷思忖片刻,點頭道:“你可先行試探一番,看看城中虛實,守將為何人。”
    “是!”梁三郎點齊兵馬,迫不及待去了。
    這一場攻城戰,從黎明時分,持續至傍晚,五千精兵折損兩千有餘,卻徒勞無功,絲毫未能撼動這一座堅城。
    梁三郎興衝衝出兵,卻灰頭土臉地回返,不由麵皮發燙,低眉垂首道。
    “末將無能,未能建功,請郎君降罪。”
    高楷聞言並不意外,倘若一戰便可攻下,又談何渭州門戶。
    “盡力即可,無需太過自責。”
    “你可探明城中守將為何人,有多少士卒?”
    梁三郎沉聲道:“守城之將,正是那楊猛,麾下足有萬餘人。”
    高楷心中一沉,楊猛頗有勇力,又有幾分計謀,並非好相與的。
    由他指揮萬人,鎮守渭源,可謂固若金湯。
    絕非一朝一夕可下,甚至曠日持久,演變成一場消耗戰,比拚雙方底蘊。
    這可不是他想要的。
    沉思片刻,高楷低聲道:“暫且安營紮寨,待明日再攻。”
    “是。”
    而另一頭,城樓之上,楊猛望著下方敵軍敗退,不禁嗤笑一聲。
    “渭源城堅池深,僅次於襄武,豈是輕易可攻取的?”
    “即便你有十萬大軍,我也定讓你碰得頭破血流,無功而返。”
    他轉而想起李晝交代,讓他拒城堅守,絕不能出城應戰,不由頷首。
    “我必傾盡全力,將高楷大軍牢牢牽製在城下,不得寸進。”
    他對自身守禦之能,渭源城池之堅,信心十足,甚至因毫無用武之地,而頗為可惜。
    “隻要挺過這一番艱難困苦,主上必能重整旗鼓,殺回蘭州,擒拿高楷。”
    此前一戰,李晝幾乎傾巢而出,卻一朝覆滅殆盡,著實傷筋動骨。
    一個百戰老兵,可抵十個新卒,一支戰無不勝的強軍,不是輕易可以組建的。
    即便高楷麾下,也是屢經戰陣,全力救治傷患,方才積累出三萬精兵。
    李晝用兵之能,非同一般,自然不願硬拚,而是據城堅守,以待良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番盤算,可謂昭然若揭,高楷自是心知肚明。
    不過,他可不想損兵折將之後,無功而返。
    “渭源城堅池深,難以攻破,諸位可有良策?”
    高楷環顧帳中眾人,緩緩問道。
    沉默許久,楊燁開口道:“主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渭源易守難攻,那便另想他法,繞過此地,暗度陳倉。”
    “哦?”高楷好奇道,“如何暗度陳倉?”
    楊燁淡笑一聲,娓娓道來:“微臣於草莽之時,曾遊曆隴右道諸州,對渭、秦二州山川地理,略有一番見識。”
    “渭州四縣,襄武為重中之重,若要奪取渭州,必先攻下此城。”
    “其餘則是渭源,此城堅固已不必再言。”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另有一條險道,可直通襄武。”
    高楷麵露驚喜:“是何險道?”
    楊燁微微一笑:“鄣水。”
    “我等可先渡鄣水,搶占積粟山,居高臨下,直插襄武城。”
    “出其不意之下,必能一舉攻破,繼而掃平渭源、隴西諸縣。”
    高楷大喜過望,讚歎道:“得楊燁一人,勝過千軍萬馬。”
    若非熟知山川地理之人,誰能知曉有一條水道,可通往這至關重要之地。
    這真是一言可決一道興衰,不愧是王佐之才。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