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穩紮穩打

字數:4742   加入書籤

A+A-


    且說殷世師受高楷相托,前去說降竇儀,卻碰了一鼻子灰。
    “好個殷長史、殷別駕,主上屍骨未寒,你便迫不及待轉投新主,當真令我這老朽大開眼界。”
    竇儀滿臉慍怒,破口大罵。
    “枉你身為主上心腹,深受器重,一路擢升至長史高位,居文臣之首。”
    “你有何麵目,去見先主、主上英靈?”
    殷世師滿臉羞慚,幾乎抬不起頭來,囁嚅道。
    “我知你與先主、主上情誼深厚,深感知遇之恩,重用之德。”
    “然,主上已亡,李家瀕臨覆滅,我若不降,如何保全這一城軍民性命?”
    “倘若高將軍一怒之下,縱兵劫掠,甚至屠殺無辜百姓,那又如何是好?”
    “我所作所為,皆是不得已而為之。”
    “呸!”竇儀怒火越盛,猛然啐他一口,喝道。
    “殷世師,休要巧言令色,佛口蛇心。”
    “這不過是你的托詞,說什麽為滿城軍民著想,不得已而為之。”
    “你分明貪慕權勢、眷戀富貴,毫無人臣氣節!”
    他喘了幾口粗氣,複又罵道:“我與你同僚數十年,竟不知你如此寡顏鮮恥。”
    “滾,我羞與你為伍。”
    他轉過身去,不願相對。
    殷世師自覺忍辱負重,卻不料受他惡語相向,一時怒氣上湧。
    “竇儀,你窮困潦倒,行乞偷生之時,是誰接濟你,讓你活下來。”
    “你莫非忘了?”
    “當年你發誓必報一飯之恩,到如今,卻這般頑固,不聽人言。”
    “莫非要等刀斧臨頭,身首異處,你方才醒悟?”
    竇儀冷笑道:“先主、主上皆已身死,我絕不苟活。”
    “隻待親眼看到李秉下場,我必一頭碰死,不勞你費心。”
    他性子剛烈,若非這唯一念想牽絆著,早已殉主而去。
    殷世師知曉他性情,心知說降不得,隻能歎息一聲。
    “你不要自己的命,也不顧妻兒了麽?”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竇儀斬釘截鐵道,“此生是我虧欠他們,唯有來世再還。”
    他閉目斂聲,再不開口。
    殷世師咬了咬牙,卻無法可想,隻能回返複命。
    高楷聞言,稱讚道:“倒是一個忠誠之士。”
    “既不願降,便由他去吧,待日後再說。”
    他實則不抱希望,隻因竇儀周身纏繞血光,黑氣縈繞,已心生死誌。
    “是。”殷世師說降不利,不禁慚愧。
    高楷寬慰道:“你不必自責,人各有誌,強求不得。”
    殷世師頷首應是。
    此戰已然結束,襄武城盡在掌控之中。
    高楷當即召來文武,商議大事。
    “襄武既下,偌大渭州,唯有隴西、鄣縣、渭源三城。”
    “諸位可有良策攻取?”
    楊燁拱手道:“主上,鄣縣城小民寡,守卒不過千人。”
    “如今李晝已死,可傳繳而定。”
    “渭源卻是堅城,又有楊猛駐守,須得派遣大軍,前去攻克。”
    高楷頷首道:“你所言有理,便書寫一篇檄文,招降鄣縣。”
    “三郎,你率一萬大軍,前往渭源,與長孫齊心協力,攻克渭源。”
    “是!”楊燁、梁三郎二人俯首聽命。
    高楷環顧四周,詢問道:“渭州四縣,不知這隴西是何情形?”
    殷世師不假思索道:“主上,隴西為李氏興起之地,數百年經營,已如鐵桶一般,並非輕易可攻取。”
    高楷微微頷首:“殷別駕可有良策,不戰而屈人之兵?”
    殷世師拱手道:“主上,李晝已死,李家群龍無首,正人心惶惶,我等正可利用一人,令隴西不攻自潰。”
    高楷略微一思,緩緩道:“你是說,李秉?”
    “正是。”殷世師讚歎道,“主上英明。”
    “李秉趁亂逃往隴西,宣稱李晝死於主上之手,欲召集兵馬,為兄長報仇。”
    “然而,此人誌大才疏,鼠目寸光,絕非主上對手。”
    “隻需略施小計,便可攻取隴西。”
    高楷點頭一笑:“待渭源、鄣縣二城平定,我等即刻發兵。”
    “是。”
    沉默片刻,殷世師忽然提起一事。
    “主上,除卻隴西李秉,還有一人,不可不防。”
    “哦?”高楷好奇道,“何人?”
    “正是秦州刺史丁開山。”殷世師沉聲道,“此人久經沙場,弓馬嫻熟,又對李家忠心耿耿。”
    “此前李晝曾令他率兵來援,隻是其兵馬未至,主上便攻克襄武,方才退去。”
    高楷麵色肅然,秦州是隴右要隘,長安以西第一個重鎮。
    占據秦州,便可俯視關中,進窺長安。
    且秦州地理位置優越,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氣候溫和、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為絲綢之路要道。
    秦州轄有六縣:成紀、上邽、伏羌、隴城、清水,為隴右道第一,也是整個隴右道最繁華富庶之地。
    詩聖曾寓居秦州,留下“莽莽萬重山,孤城山穀間”、“降奴兼千帳,居人有萬家”的詩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見秦州之重,正該由老將駐守。
    高楷沉思良久,開口道:“秦州重鎮,並非輕易可取,須從長計議。”
    “我欲先行攻占渭、成、武三州,再召集大軍,拿下秦州。”
    “諸位可有異議?”
    楊燁拱手讚道:“主上英明,此為穩妥之計。”
    “待全據三州,便可攜大勝之勢,數萬兵馬,圍攻秦州。”
    “丁開山雖是老將,卻也無力以一隅之地,抗衡我等九州數百萬軍民。”
    殷世師附和道:“楊長史所言甚是,大勢在於我等手中,隻需穩紮穩打即可。”
    高楷微微一笑,時移世易,從前弱小之時,敵眾我寡,腹背受敵,自然需要弄險、出奇製勝。
    如今大勢在身,便可從容去攻,以浩浩蕩蕩之氣,堂堂正正之師,全據隴右道十州之地。
    當然,這是日後大計。
    眼下,還需先行攻克渭源、說降鄣縣,再奪取隴西。
    眾人再行商議一番,查漏補缺,便各自退去。
    翌日,梁三郎率領一萬兵馬,當即趕赴渭源。
    隨著李晝死訊傳開,城內守卒皆無鬥誌,士氣沉淪。
    眾多兵卒趁機逃散,不願死守。
    即便楊猛以酷刑懲處逃兵,仍然止不住潰敗之勢。
    梁三郎趁此良機,從東麵率軍攻城,匯同西麵的狄長孫,兩人戮力同心,苦戰數日,終於攻破渭源。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