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隔牆有耳
字數:4244 加入書籤
張雍聞言,仰頭大笑:“既如此,朕便下旨,下嫁公主,聯姻吐穀渾。”
梁爍拱手道:“陛下,此事為吐穀渾相求,不可輕易應允,以免其等驕橫自大。”
“陛下可與其約定,不得襲擾大涼邊境,共抗突厥、夾攻高楷。”
張雍言聽計從,笑道:“梁愛卿,朕之肱骨也!”
當即賞賜梁爍數車金銀財帛,並良田宅院、美婢寶馬。
又晉升他為許國公,食邑兩千戶,為百官之首,可謂青睞有加。
群臣見狀無不豔羨。
韋師政麵有慍色,驀然提起一事:“陛下,王威父子正於典客署等候,可要召見?”
張雍淡聲道:“此等無用之人,何必相見。”
韋師政正欲開口,卻見張仲琰使個眼色,隻得緘默不言。
散朝之後,他悄然來至晉王府,一番見禮,忍不住心中疑惑:“大王為何阻我引見王威?”
張仲琰冷哂一聲:“王威已是喪家之犬,百無一用。”
“何況,父皇最不喜庸碌無能之輩,即便引見,也不過徒勞。”
“倘若惹得父皇不悅,豈非弄巧成拙?”
韋師政蹙眉道:“隻恐太子殿下施恩拉攏,博取賢名,聲勢愈盛。”
張仲琰麵露嘲諷:“賢名如劍,陡開雙刃,絕非愈盛愈好。”
“一旦引得父皇忌憚,便是取禍之道。”
韋師政歎服道:“大王明見萬裏。”
他不由暗歎,晉王智勇雙全,遠勝太子,奈何非嫡非長,隻得屈居臣下。
張仲琰置之一笑,轉而提起一事:“梁爍多謀善斷,父皇尚在潛邸之時,便拜他為謀主,登基之後,更引為心腹肱骨,言聽計從。”
“我須得設法籠絡,若能得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韋師政眉頭一皺,低聲道:“大王,此人雖簡在帝心,卻為孤臣,即便太子殿下屢次示好,也不為所動。”
“我等恐怕難以籠絡。”
張仲琰笑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世人皆有軟肋,許之以利,必能打動,梁爍豈能例外?”
“此刻他搖擺不定,不過是待價而沽。”
韋師政擰眉:“他已位極人臣,爵至國公,禮絕百僚,何等厚利方能打動?”
“裂土封王,尊為太師,名垂青史,如何?”張仲琰深沉一笑。
韋師政神色一震,既驚又妒:“梁爍何德何能,竟得大王如此看重?”
張仲琰淡聲道:“若不這樣,如何與大哥相爭?”
韋師政一時無言以對。
而另一頭,東宮之中。
張伯玉大惑不解:“曹尚書,父皇令你休養,以韋師政處置諸事,卻又升梁爍為國公,位在群臣之上,究竟有何深意?”
“此為製衡之術。”曹貞慨然一歎,“韋師政善於理政,卻器量狹小;梁爍足智多謀,卻太過孤僻。”
“陛下此舉,正是用二人之才,相互牽製,不令一家獨大。”
張伯玉眉頭緊鎖:“這二人鋒芒畢露,必然互生齟齬,正需曹尚書居中調和,父皇怎能棄賢才不用?”
“殿下,隔牆有耳,慎言!”曹貞麵色一變,低聲道,“陛下深謀遠慮,不可妄自揣測,更不能心生怨懟。”
張伯玉歎息一聲:“曹尚書勞苦功高,絕不下於韋師政、梁爍二人。”
“眼下,竟隻因一計不成,便遭禁足之罰,著實令孤百思不解。”
曹貞眸光一閃,沉聲道:“殿下,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戾太子劉據的下場,須得引以為戒!”
張伯玉麵色微變:“依曹尚書之意,父皇竟對孤心生忌憚,遷怒於你?”
曹貞默然頷首。
張伯玉心中惴惴:“孤一向謹守本分,絕無窺視之心,父皇為何?”
“殿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曹貞語重心長道,“您為儲君,無需爭強好勝,隻要無大錯,便難以動搖。”
張伯玉皺眉道:“我亦知中庸之道,隻是,三弟咄咄相逼,我怎能一味退讓?”
曹貞歎道:“殿下,為君上者,需有容人之雅量;為長兄者,須得友愛幼弟。”
“您若與晉王爭鋒相對,陛下必然不喜。”
張伯玉喟然長歎:“聖心難測!”
“梁爍深得信重,孤是否應去籠絡,倚為肱骨,為孤出謀劃策?”
“殿下萬萬不可!”曹貞麵色陡變,急呼道,“梁爍已位極人臣,殿下隻需禮遇,絕不能擅加籠絡。”
“否則,陛下必然雷霆大怒。”
張伯玉麵色訕訕:“孤失言了。”
曹貞暗歎一聲,太子殿下仁孝有餘,謀略不足,恐非晉王對手。
……
且說高楷坐鎮湟水,平定鄯、廓二州,又駐留一月,見西涼、吐穀渾皆無動靜,便班師回返金城。
一路行來,麾下各州刺史勸進之書,如雪片一般飛至。
如今,他已全據隴右道十二州,治下數百萬軍民,文武兼備,足以封侯稱公。
夏侯敬德拱手道:“主上文治武功,堪為當世英主,正可登基稱帝,不讓西涼張雍專美於前。”
諸將盡皆附和:“請主上登基稱帝!”
高楷搖頭不許:“大周尚存,天下忠臣義士居多,並未人心向背,眼下,絕非稱帝良機。”
楊燁拱手道:“既不能稱帝,不如稱王,早立霸業,旗幟鮮明,引世間英才來投,共舉大事。”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高楷亦然不允,“我不過據有隴右一道,邊陲荒涼之地,撐不起王者霸業。”
褚諒稱讚道:“主上高瞻遠矚。”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若要稱王,須得攻取漢中、巴蜀、關中,據有長安,方才威服海內,震懾四方。”
竇儀頷首道:“褚別駕所言有理。”
“名爵加於身,便如泰山之重。不可過早登臨高位,否則,必受千夫所指、群起而攻。”
“亦不可過晚稱尊,以免錯失良機,受世間英才恥笑。”
高楷微微點頭,如今天下板蕩,恰似大火燎原。
若要成就大業,須得把握分寸、掌控火候,穩紮穩打,不可急功近利。
想到這,他溫聲問道:“褚公、竇公皆為長者,德高望重,世事洞明,不知有何教我?”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