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蓬蓽生輝

字數:4753   加入書籤

A+A-


    孔德齡大禮參拜:“蒙大王不棄,微臣自當效勞。”
    “起來吧!”高楷笑了笑,忽然提起一事,“既來兗州,我倒想去曲阜,瞻仰聖人故裏,上一柱香,聊表敬意。”
    孔德齡忙道:“大王駕臨,孔家蓬蓽生輝,實乃大幸!”
    “不急!”高楷淡笑,“先將兗州諸縣平定,再去曲阜不遲。”
    “是!”
    數日後,曲阜,孔廟外。
    香火繚繞,青煙密布。
    高楷率眾過欞星門,忽見門柱上滿是凹痕,深淺不一,不由驚訝。
    “這是何故?”
    按照孔家的地位,不可能兩座門柱也修葺不了。
    孔德齡笑道:“自先聖教誨傳播以來,曆朝曆代,多有天子、宰相、官吏、大儒、士子,乃至將軍,前來祭拜。”
    “鼎盛之時,滿朝文武齊聚,在門外下馬,按照品級等候,衣袍難免觸碰門柱,長年累月,方才留下這些印記。”
    “為表敬重,我等未曾修葺,隻以原貌示人。”
    高楷暗自驚歎,萬世師表,孔氏家族,果然底蘊深厚。
    就算一代代王朝覆滅,天子寶座上一茬又一茬地換人,孔家依然屹立不倒,著實令人敬畏。
    踏入大門,大成殿映入眼簾。
    此刻朝陽升起,灑落萬丈金光。
    朱紅色宮牆沐浴在光芒裏,越發奪目,連殿頂黛瓦,也煥然一新。
    看來,為迎秦王祭拜,孔家頗費一番心思。
    崔皓滿臉虔誠:“晨鍾驚鴻,含龍章而嘯尼山。暮鼓攬勝,引鳳姿而鳴汶陽。”
    “微臣隻願在此,聆聽聖人教誨。”
    王景略、徐晏清頷首:“氣備四時,教垂萬世,聖人之道,配天地,參日月,天下一日不可無!”
    在這聖人殿堂,連趙喆、張建兆、吳伯當這些猛將,也不禁低眉斂目,變得恭敬、乖巧起來。
    高楷淡淡一笑,登上大成殿台階,忽然發現,簷下龍紋柱,竟比長安太極殿還要多。
    龍爪握寶珠,龍須張揚,恍如劍氣森森。
    柱基處,卻刻著纏枝蓮,可謂剛柔並濟。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高楷笑讚,“聖人教誨,曆經千年,仍曆曆在目。”
    孔德齡神色一凜:“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家子弟永不敢忘!”
    高楷意味深長道:“如此甚好!”
    拜過孔子聖像後,眾人來到東側杏壇,這裏紫藤蘿環繞,一縷縷微風掠過匾額,依稀可見當年弦歌講學之風姿。
    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聖人傳授的學問,曆經千年光陰,成了仁與權,禮與順的共謀。
    小小一方杏壇,也成了王朝統禦萬民的文化基石。
    “古人雲,文以載道。”
    “我看你在注釋五經正本,不知有何教我?”
    孔德齡忙道:“微臣見識淺陋,一言一行,不過拾人牙慧罷了。”
    高楷擺了擺手:“不必自謙。”
    “我讓竇儀、蕭宇他們編纂此書,為的便是刊發天下,成為科舉正本,讓士子們統一學習。”
    “不過,他們身為朝中重臣,各有職責,更抽不開身鑽研。”
    “《詩》《書》《禮》《易》《春秋》,這些經文的注釋和疏解,還得勞煩你來主持。”
    孔德齡不再推讓:“大王厚愛,微臣願效微末之勞。”
    其實,他得知秦王下令編纂五經正本之後,便托人得來一套,仔細研讀。
    不得不說,秦王此令,對天下士子大有裨益。
    畢竟,千百年來各家學說莫衷一是,各執己見,南北更有巨大差異。
    其中文獻浩如煙海,一句話甚至有十幾種解讀,叫人無所適從。
    倒不如刪繁就簡,去蕪存菁,使先賢學說傳承有序。
    祭拜孔廟之後,鄰近鄆、濟、沂三州刺史,皆上表歸降。
    高楷下令,讓他們官居原職,隨後領軍經狼虎穀,過泰山,前往齊州。
    ……
    此刻,曆城皇宮。
    徐豪驚疑不定:“你是說,皇甫懿拋棄瑕丘城,趁夜班師回朝?”
    吳宣雅頷首:“正是!”
    “此乃瑕丘法曹參軍孔德齡,上書直言。”
    “不過……”
    “不過什麽?”
    吳宣雅低聲道:“皇甫懿棄城而走之後,孔德齡召集城中官吏、軍民開門投降。”
    “如今,不光兗州易主,鄆、濟、沂三州也改旗易幟,投靠高楷。”
    “孔德齡因功,受封兗州刺史。”
    徐豪後知後覺:“如此說來,偌大鄭國,隻剩六州之地了?”
    “是……”
    “皇甫懿!”徐豪一把將桌案掀翻。
    “朕封他為魯王,太尉,兵馬大元帥,何等信重,他便是如此報答朕的?”
    吳宣雅歎道:“皇甫太尉,恐有不臣之心。”
    徐豪喘了幾口粗氣:“先帝待他恩重如山,朕也委以重任,他若敢反叛,必然自絕於天下!”
    吳宣雅暗歎,這亂世之中,隻有不擇手段,你死我活,哪裏還有什麽禮義廉恥,忠孝兩全?
    “還有孔家,孔德齡,先帝與朕屢加封賞,賜爵位、加食邑、贈良田,他卻推辭不受。”
    “朕本以為他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自得其樂,頗有聖人風範。”
    “沒想到,高楷一來,他便卑躬屈膝,迫不及待地換個主人,可恨!”
    吳宣雅麵露異色,孔家一向審時度勢,見高楷勢大,自然爭相投靠。
    不過,鄭國搖搖欲墜,滅亡之日不遠,也該為家族考慮,換一座靠山了。
    徐豪餘怒未消:“去將皇甫懿召來,朕有話問他!”
    “遵令!”
    城北魯王府,前堂。
    皇甫懿一身明光鎧,腰懸寶劍,頭戴金盔。
    “四方宮門守將,可已打點妥當?”
    高涵點頭:“大王放心,末將早已辦妥。”
    “今夜子時,宮門大開,裏應外合,必能控製陛下,讓他遜位。”
    “不必遜位。”皇甫懿冷聲道,“斬草除根,才無後患。”
    孟大師附和:“徐豪懦弱不堪,不配為天子,早該身死族滅了。”
    高涵吃了一驚:“大王之意,莫非弑……弑君?”
    “怎麽,你怕了?”
    “末將隻是擔憂,弑君之舉,堵不住悠悠之口。”高涵連忙否認。
    “怕什麽?”
    “孤登臨九五,乃天經地義之事。”
    “滿朝文武之中,誰擁護,孤重重有賞,誰反抗,孤誅他九族!”
    “孤倒要看看,有幾個硬骨頭!”
    高涵麵色陡變,一絲絲悔意滋生。
    皇甫懿看他一眼,寒聲道:“你莫非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