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舌尖上的土豆!
字數:4847 加入書籤
“老爺,這......這是真的嗎?”
待到議論之聲平息,一個小丫鬟強忍著強烈的心跳,難以置信的問道。
見有些人依舊不信,李善長幹脆利落的點了下頭,表明自己所言非虛,童叟無欺。
“當然是真的!”
“我有必要騙你們嗎?”
“再說了,懷疑我騙你們之前,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被騙的價值!”
此話一出,這些人的神情,才從將信將疑發生轉變。
的確,自家老爺可是做過宰相的人,見過大世麵,沒必要對他們扯謊。
隻有李芳那小子,心裏滿懷著怨氣,將腦袋偏到一旁,以示將自己的觀點堅持到底,絕不同流合汙。
他認為,這種不曾見過的東西,連有毒沒毒都不知道,怎麽能吃進肚子裏?
萬一死了,算誰的?
“也罷,本老爺就親自下廚,做幾道好菜......”
“讓你們小刀喇屁股,開開眼!”
“保證吃了以後,個個食欲大開,直流口水!”
說著同時,李善長彎下腰,撿了二三十個土豆,嘴裏哼著小曲,走進廚房。
他親自下廚,不是有多熱愛勞動。
而是沒得選!
首先,這時候的人都沒見過土豆,更別說研究出那些煎炒烹炸,花樣翻新的做法了。
更何況,他實在太想念土豆的味道了。
原以為,來到明朝以後,就與此物無緣,再也見不到了。
但隨著係統的到來,幫他實現了願望。
而且,這種優質的土豆,產量大大超過預期。
心裏一高興,決定來個‘土豆宴’,讓所有人都跟著嚐鮮。
留在院子裏的人,不由得麵麵相覷,大眼瞪小眼。
他們所想的,已經不是土豆能不能吃的問題了。
而是堂堂前)宰相大人,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親自做菜?
自古以來,聞所未聞。
聖人不是說,君子遠庖廚嗎?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廚房中飄出的香味兒,再度把他們吸引而來。
並不由自主的大口吸氣,嘴角不爭氣的流出口水。
“好香啊!”
“看來老爺真沒騙我們!”
“這麽好吃的東西,不知道我們能否一飽口福呢?”
一通嘰嘰喳喳的討論,讓所有人對土豆心馳神往,已然迫不及待。
恰在此時,廚房傳出了李善長的聲音。
“來幾個人,幫忙端菜!”
隨著一道道菜肴從麵前走過,原本不屑一顧的李芳,肚子咕咕叫了兩聲,臉色極為尷尬。
想不到,老爹還有這麽好的廚藝?
當宰相簡直屈才了啊!
何況,如此香沁肺腑的味道,就算懷疑有毒,也值得一嚐。
......
當天晚上,全院兒上下幾十口人坐到一起,其樂融融,開始品嚐美味佳肴。
光是土豆做出來的菜,就有四五種。
包括涼拌土豆絲、土豆燉牛肉、土豆餅、炸薯條之類的,屬實餐桌上的一大特色。
而且,李善長畢竟有著現代人的特質,思想開放,不喜歡三六九等、上下尊卑那套破規矩。
一聲令下,讓所有人都享受到了平等的待遇,毫無拘束,大快朵頤......
之前心懷不滿的李芳,更是迅速轉變了立場,那幾道土豆做成的菜,數他吃得最歡。
不僅拋棄了富家公子的斯文雅致,狼吞虎咽,差點連盤子都端起來了!
飯桌上,看到眾人的反應,李善長欣慰的笑了。
看來,和他想得一樣。
土豆作為世界第四大主糧,一經問世,的確很受歡迎。
即便是朱元璋,也不會無動於衷。
手裏握著優質土豆,隻要運作得當,造福黎民蒼生,發揮出的作用,估計能抵上十塊丹書鐵券!
說起來,曆史上的李善長,的確因為開國之功,被授予了丹書鐵券......
而且,還是兩張,待遇遠超旁人。
每一張能頂三次殺頭的罪過,傳至後代兒孫,逐次遞減。
可結果怎麽樣?
本以為是保命之物,卻成了催命符!
明朝初年,被賞賜丹書鐵券的,幾乎沒啥好下場。
誰讓他們遇上了反複無常,心狠手黑,還一貫喜歡拿嘴放屁朱元璋?
自己親口許下的承諾,說收回就收回,坑你沒商量!
畢竟,作為丹書鐵券的出品方和發行人......
對於是否有效、何時生效的最終解釋權,歸他所有!
想到這裏,李善長愈發興奮。
什麽丹書鐵券,免死金牌,都不如老子手裏的土豆靠譜!
有朝一日,徹底推廣開來,以其驚人的產量和極短的生長周期,絕對能造福社稷民生。
這般功勞,就算朱元璋想借題發揮,要了他的小命,百姓也不會答應。
除非,他想站在全天下人的對立麵,遭受口誅筆伐!
哼哼......
皇帝的刀雖快,卻砍不動爺的頭!
......
懷揣著如此想法,等到宴席結束,李善長馬不停蹄地跑進書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剛坐下,就命人擺上文房四寶,準備修書一封。
信,自然是寫給朱元璋的。
在裏麵,他大吹特吹,把過程寫得神乎其神。
並重點強調了土豆的巨大產量,和極短的生長周期,以及這玩意兒皮實耐旱,不需要多麽肥沃的土壤等諸多特點。
除此之外,擔心沒人會做,又寫了一份詳細菜單,連同書信和一個土豆實物放進盒子裏封存,讓人連夜送進京城!
做完這一切,他徹底放鬆身心,倒頭就睡。
因為後麵的事,完全不必擔心。
可以想象的到,當老朱得知了土豆的價值和產量,表情該有多麽精彩。
別人可能無法體會,但一個打算有所作為,想被青史留名的封建君王,沒理由不把百姓的溫飽問題放在第一位。
更何況,他老朱自己就是苦出身!
小時候,家裏窮得要死,經常吃不飽飯,連耗子進去了都流眼淚。
後來,元末亂世來臨,兵荒馬亂的,到處打仗,那時還是小朱的生活更加艱難。
由於沒米下鍋,短短幾天之內,他的父母兄長幾乎全部餓死,為了吃一口飽飯,他隻好去皇覺寺做了打雜和尚......
有相似經曆的人,往往會感同身受。
底層出身的朱元璋,如今做了皇帝,自然清楚天下百姓的渴望與追求——
不過一餐一飯,豐衣足食罷了!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