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迎來新氣象!
字數:4865 加入書籤
“特色?”
“是指什麽?”
李芳學行乍淺,僅有的一點商業知識,還是剛剛從自己老爹嘴裏聽來的。
漸漸的,有些摸不著頭腦。
在他看來,商人要做的,無非是東北西走,低買高賣,用交易的方式,賺取利潤和差價。
不曾想,還有這麽多門道。
“呃,特色嘛......”
輕輕叩擊著桌麵,李善長閉目沉思,打算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出回答,免得越說越亂。
忽然,他拍了下大腿。
“有了!”
“簡單的說,就是你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便可稱之為特色。”
“用到商業中,照樣行得通.......”
“比如娛樂、餐飲、文化等方麵,都可以動動腦子,折騰出一些新花樣,加速人氣的積累。”
“經商不比種田,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若是墨守成規,閉目塞聽,老老實實的在家坐著,等錢從天上掉下來,是不會有什麽起色的。”
李芳聽了半晌,感覺腦子裏一團漿糊。
雖然,短時間內不能融會貫通,完全消化吸收,但還是在用心記憶,頻頻點頭。
何況,自家老爹是做過宰相的,經驗老道,見識卓遠,比他這個毛頭小子強了十萬八千裏。
高下之判,宛如一盞指路的明燈。
“爹,除了修路,我第一步應該怎麽做?”
“說起來,城裏數的上的商戶,根本沒有幾家。”
“即使我貼出告示,鼓勵百姓經商,可他們連起碼的本錢都沒有,該如何是好?”
雖然主意不錯,但李芳並非一無所知的孩童。
稍稍動下腦子,就指出了核心難題。
是啊!
經商是需要本錢的,這是基礎條件。
可放眼全縣,連衙門都窮得難以為繼,何況那些苦哈哈種田的百姓了?
這些人,隻盼著風調雨順,有個豐收的好年景......
等到秋收時,交足朝廷規定的賦稅,剩下的餘糧,能夠一家老小吃喝用度,不必挨餓,就心滿意足了。
哪還敢有別的奢望?
李善長思索了片刻,轉過頭來,罕見的給了兒子個讚賞的目光。
“好小子,你總算提出個有水平的問題了。”
“的確,隻要百姓兜裏沒錢,連活下去都成問題,就不會產生經商的念頭,或者別的什麽打算。”
“然後就會一直受窮,錢就無法流通起來,導致百姓越來越窮,縣裏的財源也會越來越少。”
“如此,無限循環下去.......”
“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李芳同樣想到了這一層,感到深以為然。
旋即站起身來,用央告的語氣懇求道。
“爹,兒子能不能坐穩縣衙,全看您老人家的了。”
“您可不能視而不見,袖手旁觀啊!”
李善長笑得胸有成竹,表示一切盡在掌握。
“放心吧,辦法早替你想好了。”
“大抵上,分為兩個步驟......”
“首先,製定一些優惠策略,廣而告之,把臨近州縣的商人吸引過來,讓他們在此安家落戶,經營產業。”
“那些本鄉本土的,沒錢但還想經商的,你就以縣衙的名義借貸給他們。”
“但必須專款專用,不能胡吃海喝,隨手花了......”
對此,李芳有著不同的理解。
“可經商有風險,賺錢了怎麽都好說,但要是賠的血本無歸,一文不剩,百姓豈不更窮了?”
“到時候,我找誰追債去?”
“總不能因為還不上錢,帶人把他們的家抄了吧?”
李善長似乎已有準備,不假思索的說道。
“機會總是留給有勇氣的人。”
“借給百姓做生意的錢,可以寫清楚條款,允許他們晚幾年還清,減輕一些壓力。”
“而且,到時候隻要求他們償還本金即可,利息分文不取。”
“如此一來,想必會有人願意嚐試的。”
李芳皺著眉頭,很是費解。
按說主意是對的,但好處都歸了百姓,連利息都不要,縣衙拿什麽賺錢?
李善長聞言一笑,勸他稍安勿躁。
“你別總顧著眼前的利益,眼光要放的長遠一些。”
“隻要把路子打通,百姓通過經商買賣,讓錢流通起來,還會讓你賠本賺吆喝?”
.“前期要做的,就是擴大宣傳,多用鼓勵的手段,先把人吸引來再說!”
李芳聽到這裏,不由得躊躇滿誌,眼中綻放出希望的光芒,心氣也提高了不少。
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
轉過天來。
上百張嶄新的官府公文,貼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這件事,如同一陣突如其來的颶風,打破了此處原本的寧靜,鬧得沸沸揚揚。
路過的百姓,紛紛停下腳步,駐足觀望。
畢竟,自從新皇登基,創立大明以來,這個道路崎嶇,不足百裏的小縣,再沒聽說什麽新鮮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早出晚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耕田種地,幾乎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
有新情況,自然都迫切的想要知道。
“官差大哥,這榜文上寫的什麽,給我們說說唄?”
“是不是朝廷打算北伐,要征兵加稅啊?”
古代官府發布告示,都會在旁邊配一名識字的差役,負責講解。
這年月,大多數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寫自己名字都不會,就別指望他們能看懂公文了。
畢竟,官府的決定,需要百姓理解和執行,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隨著周圍人越聚越多,那名站在牆下的衙役清了清嗓子,指著榜文念道。
“縣令大人說了,要組織縣裏的青壯年,把城外的路重新翻修一遍!”
“三個月後,不僅要能走人,馬車也得通行無阻!”
“但凡參與者,由縣衙提供一日三餐......”
“表現好的,還有工錢可拿!”
此話一出,頓時在人群中引發了不小的騷動。
眼下即將步入寒冬,正是農閑時節,幫著衙門修路,好歹有個事做。
又不白幹,不是還管飯嗎?
一時間,那些年輕力壯大小夥子來了興致,擼起袖子,三五成群地跑去報名......
隻是短短半天光景,縣衙門前就聚集了上千號人,給李芳樂得合不攏嘴。
心想:還是老爹的法子靈!
僅僅是第一條命令,就給這座寂靜的小城注入了活力,迎來久違的新氣象......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