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朱元璋的計劃!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父皇,您找我?”
不多時,朱標走了進來,並叩身行禮。
出入南書房,來去自由,甚至無需太監通稟,足見父子情深,推心置腹。
“哦,是標兒啊!”
雖說《三國演義》寫的精彩,朱元璋也確實愛看,但作為一國之君,總要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畢竟殷鑒不遠,後來者豈能重蹈覆轍?
早在一刻鍾前,他就派人去東宮傳召太子,說有要事相商。
敘禮已畢,朱元璋示意兒子落座,隨後開口道。
“標兒啊,之前你提出的發展商業的建議,這些天來,咱苦思良久,覺得可以施行。”
“現在的問題是,用什麽辦法,能促成此事?”
“更要保證平穩運行,以免忙中出錯......”
即便他英明神武,卓有遠見,也難以突破自身的曆史局限性。
站在高處,眼觀大局,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保證江山社稷的安穩太平,必須謹慎小心。
如果注定要出亂子,就幹脆放棄。
換言之,在老朱眼裏,皇帝的寶座、以及手中握持的權柄威嚴,將是高於一切的存在,且無可替代。
至於別的什麽,明顯沒那麽重要......
尤其,內心還保持著對商人的鄙夷和嫌棄,認為那就是一群貪圖利益,不勞而獲的家夥。
怎配如魚得水,登上大雅之堂?
這是多年形成的固化思維,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
但朱標前番說得句句在理,他也用心聽了。
覺得扶持商業,朝廷有利可圖,想到白花花的銀子,就沒那麽抗拒了。
不妨先試試水,看情況而定!
現在,要拿出具體的措施,朱元璋靈機一動,將‘皮球’轉而踢到了兒子腳下。
“父皇......”
朱標深知自家老爹的脾氣秉性,沒有一上來就說辦法,而是選擇了蜿蜒曲折的方式,用言語引導。
“您不僅是咱朱家一家之主,更是大明的一國之主。”
“如此說來,天下的黎民百姓,各色人等,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管他們從事什麽職業,都可以看做是您膝下的兒女。”
“既然這樣,您對待他們,就該公平些,而不是依照個人喜好,親疏有別......”
話雖然不長,但著實戳中了老朱的心門檻,立馬表示愛聽。
同時,暗自歡喜!
到底是咱大兒子啊,能說會道的,平時不白疼他!
沒錯!
天下的芸芸眾生,隻要長得像個人樣的,都可以視作咱的子民!
孩子嘛,有些能肩負重任,自學成才的......
也有那種奸猾頑劣,不成大器的,咱都該一視同仁,怎麽能區別對待呢?
“標兒,說下去!”
來了興致,朱元璋罕見的讓兒子不受拘束,暢所欲言。
見狀,朱標決定趁熱打鐵,把準備好的說辭,一股腦的倒了出來。
“父皇,如果您同意我剛才的話,對商賈之流,就不該采取限製打壓的手段......”
“而是允許他們有一定的自由,發揮原本的作用!”
“這段時間,兒臣撒出人手,到民間尋訪,順便聽到了些消息。”
“老實講,京城及周邊的大部分商戶,日子都不太好過。”
“時常有官吏上門,吃拿卡要,亂收稅費......”
“皇帝腳下,首善之區尚且如此,別的地方又會是什麽樣子呢?”
別說,一番言語洗禮,習慣了高高在上,剛愎自用的朱元璋,居然開始反思了。
眉頭深皺,沉默良久。
待到神情恢複如初,忽然笑道。
“哈哈......咱的標兒長大了!”
“你剛才的話,讓為父頗有感觸!”
“好了,下麵談點具體的!”
“咱們既要擴寬道路,給商人足夠的生存土壤,腳踏實地,為朝廷創造價值。”
“又要防著他們胡作非為,禍國殃民......”
“隻要滿足了這兩點,其餘的一切好說,咱全力支持!”
到了這步,已有了九分希望,隻差臨門一腳。
朱標想了片刻,繼續侃侃而談。
“兒臣以為,振興商業,首先要卸掉枷鎖,給他們確實的利好......”
“譬如,朝廷可以施行部分免稅,或直接為他們提供經營店鋪!”
“其次,還要在把各地的商人分別組織起來,命名為商會,以此方便朝廷管理,掌控局麵。”
“而會長的位置,父皇可以另派官職,或者讓地方官員充任,都行。”
至此,朱元璋喜笑顏開,覺得方法不錯。
把天下的商人攏到一處,直接受朝廷節製,量他們也搞不出多大風浪,高枕無憂矣!
說到各地商會會長的人選時,他當機立斷,幹脆讓縣丞擔任。
這樣,既不用增設官職,平添俸祿支出。
又能對地方掣肘製衡,平衡勢力,免得一家獨大。
畢竟,如果將商會會長交到縣令手中,那可真就是大權獨攬,容易不受控製。
念及至此,朱元璋不禁沾沾自喜,為自己的想法感到自豪。
瞧瞧!
咱老朱聰明吧,一石二鳥,堪稱成本之神!
同時,還不忘誇獎兒子。
“標兒,你今天表現的很好,讓為父刮目相看。”
“這些主意,都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
朱標起身下拜,並親口承認。
“兒臣不敢欺瞞父皇!”
“上次去定遠縣時,韓國公向我講述了諸多好處!”
“因見父皇遲遲不下決心,前些日子,我又暗中寫信給他,虛心求教。”
“剛剛的話,十有八九都出自他的腦袋。”
“父皇,你不會懷疑兒臣勾結外官,有什麽不軌之心吧?”
不曾想,朱元璋出人意料的表現出開懷大度。
“哪的話!”
“做父親的,最不應該的,就是猜忌自家兒子!”
“古往今來,這樣的事還少嗎?”
“更何況,那老家夥退居鄉裏,不問世事,怎麽能算是官呢?”
“你這麽做,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父皇心裏,高興還來不及呢!”
擬定了計劃,朱元璋雷厲風行,馬上找來了戶部的左右侍郎,讓他們二人負責操辦此事。
並且,草擬詔書,布告四方.....
什麽?
你問戶部尚書楊思議哪去了?
不正研究種土豆呢嗎?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