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煮酒論英雄!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A+A-


    “先生高見,某不及也!”
    來的路上,羅貫中多少是有些不服氣的。
    畢竟,自己苦心孤詣,絞盡腦汁構思出來的小說,沒等動筆,就莫名其妙的被搶了先。
    換到別人身上,恐怕連抄刀子拚命的想法都有了。
    故而,他打著登門求教的幌子,前來探聽虛實,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
    可如今見到正主,兩人一番侃侃而談,著實讓羅貫中刮目相看,不由得產生了敬佩與膜拜。
    稱得上見解獨到,立意深遠。
    不愧是開國勳貴,做過宰相的人......
    “嗬嗬,羅賢弟說哪裏話?”
    “老夫蹉跎半生,如今遠離朝堂,賦閑在家,早已是山野散人,萬不能當此謬讚。”
    “平日裏無事可做,才想起寫幾部小說流傳於世,供人消遣而已,順帶賺點散碎銀子,用以開銷。”
    隻聊了一會兒,兩人便惺惺相惜。
    不經意間,開始稱兄道弟,關係逐漸拉近。
    主要是羅貫心悅誠服,一勁兒誇個不停,把李善長搞的受寵若驚,隻得連連謙遜,表示德不配位。
    說起來,人家才是《三國演義》的原著作者,總不能厚著臉皮,硬給自己貼金。
    不過,羅貫中倒是誠心誠意,對麵前這位混過朝堂的大佬級人物,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論學識淵博,見多識廣,李善長絲毫不亞於自己的老師。
    尤其是對《三國演義》的理解,更是遠遠超過了他本人,屬於青出於藍勝於藍了。
    這沒什麽好奇怪的......
    《三國演義》的確出自羅貫中的手筆,但他留下的,僅僅是個初始版本。
    後麵明清兩朝幾百年,經過無數文人墨客的共同努力,如雨後春筍般,搞出的版本數不勝數。
    比如說:現存最早的壬午嘉靖本,明萬曆本,李卓吾本,毛批本等等,多達十幾二十種。
    每一次重新修訂,都在原基礎上添枝加葉,豐富潤色。
    至此,才有了後世廣為流傳,被世人津津樂道,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
    更何況,一些遊戲、影視劇、同人小說的不斷改編,更是讓這本書大放光彩,擁有無與倫比的市場價值。
    單論故事本身和文學性,《三國演義》不如四大名著的其餘三本,但就這一點來說,的確獨占鼇頭。
    而李善長,恰恰是個橫跨時空的穿越者,站在曆史的下遊看上遊,純屬降維打擊。
    在《三國演義》的見解上超越羅貫中,自然不在話下。
    “敢問先生,對曹操如何評價?”
    賓主之間,聊得愈發投機。
    羅貫中一時忘乎所以,不想過早的結束本次會麵,索性主動引出話題,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恰在此時,李府的管家管家匆匆而來,小聲說了幾句。
    “老爺,酒菜都已準備妥當。”
    “您看,何時可以入席?”
    得知來人是羅貫中時,李善長便給管家使了眼色,讓他下去準備酒席款待。
    一來略盡地主之誼,二則算是剽竊人家創意的補償。
    當下率先起身,對羅貫中做出邀請。
    “賢弟,你遠道而來,光臨寒舍,老夫不勝榮幸。”
    “不如一同到後園去,咱們把酒言歡,小酌幾杯可好?”
    羅貫中聞言,頓覺受寵若驚。
    自己不過是一介書生,又無功名在身,屬於白丁。
    能得到宰相大人的青睞,心裏不由得一慌,顯得手足無措。
    可轉念一想,這沒準是個機會。
    猶豫片刻,當場躬身抱拳,彎腰施禮。
    “既然如此,羅某恭敬不如從命!”
    “在下還有一些疑問,等下希望您能不吝賜教!”
    說話間,兩人來到後院竹亭。
    桌子上早就擺好了幾道精致可口的小菜,旁邊燒著火爐,溫著一壺酒水。
    此時,正值臘月歲尾,雪後初晴。
    院子裏既沒有碩果累累的青梅,也沒有綠意盎然的春景,隻有牆角的幾株梅花開得鮮豔,煢煢孑立。
    一望之下,四周雪白無痕,寒意肅殺!
    “賢弟,不必拘禮!”
    “我們雖初次相逢,卻一見如故,理當把酒言歡,不醉不歸!”
    羅貫中拱手致謝,依言落座。
    兩人推杯換盞,閑聊片刻,又將話題引到了《三國演義》上。
    李善長端起架子,本著裝逼不怕遭雷劈的心態,精神抖擻,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老夫認為,曹孟德的生平極度複雜。”
    “雖來自宦官之家,出身不好,卻也勤奮讀書,胸有才學雅量!”
    “早年間,舉孝廉入仕,執法嚴明,不畏權貴豪強......”
    “看到大漢王朝江河日下,日漸衰敗,想要撥亂反正,澄清玉宇,重振漢家雄風。”
    “後來,國賊董卓入京,欺淩幼主,獨霸朝綱,還是他興舉義兵,聯絡關東各路諸侯,揮師西進......”
    “這一時期的曹孟德,算不算大漢忠良?”
    聽罷,羅貫中攥著酒杯,表情凝重,若有所思。
    “話雖如此,可後來曹孟德一朝得勢,挾天子令諸侯,自封為丞相,打著皇帝的名頭,四處征戰,擴充實力根基......”
    “於外,刀兵所過之處,攻城拔寨,哀鴻遍野,殺人無數!”
    “於內,視天子如掌上玩物,戕害貴妃,以朝廷的名義發號施令,獨斷專行!”
    “所作所為,豈非奸臣之誌,篡逆之心,與那董卓有何二樣?”
    李善長點了點頭,並沒有立即反駁。
    “賢弟,你說得沒錯!”
    “但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隨著位置的變化,人的心態難免發生變化!”
    “何況,他曹孟德又不是天生聖人,整天拿道德標榜自己,做事怎會十全十美?”
    “雖說屢次屠城,殺伐甚重,的確是他的一大過失。”
    “但也在亂世中平定北方,嚴明法度,獎勵農時,恢複生產,讓活下來的人吃口飽飯。”
    “再說了,若非漢獻帝不甘心,想要搶班奪權,密詔董承之流,意圖加害......”
    “無奈東窗事發,曹操才翻了麵皮,行凶作惡,殺害董貴妃,致使君臣離心離德,分道揚鑣!”
    “隻能說,功過參半,難以評價!”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