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海外進貢,萬國來朝!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出門在外,李善長徹底放飛了自我。
航海途中,每到一個國家,就像那脫韁的野馬,到處遊玩,過足了癮。
見識到各種異域風情的女子,大飽眼福。
從而,得出了結論......
怪不得,那些有錢人都喜歡出國旅行定居呢,真的是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聞。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
五光十色,百花齊放。
這才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
總待在一個地方,思維很容易受到限製。
與此同時,他們帶來的東西,也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競相追捧。
僅在蘇祿國一地,船上裝載的商品,白糖、香皂一類的,就賣光了三分之一,換來真金白銀。
離開時,李善長敏銳的察覺到,這個國家頻繁調動軍隊,似乎有對外用兵的跡象......
可隻是閃過這個念頭,並未當回事。
國與國之間,因為各種衝突,舉兵開戰,再尋常不過了。
他又不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把褲衩外穿的超人,跑來幹涉他國內政,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接著,又相繼去往了蘇門答臘,爪哇、孛泥等地。
按照出發前的規劃,甚至不用走完全程,就可以空船而歸,賺得盆滿缽滿......
生意的底層邏輯,就是將你手中貨物,運到沒有的地方,大力宣傳,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從中換取高價。
那些世界老牌帝國,之所以要尋找新大陸,就是因為內部產能過剩,倉庫積壓,需要新的商品傾銷地。
可謂一本萬利,簡直不要太好賺。
隻要運作得當,不引起本地人的反感,光是數錢就能數到手發麻。
況且,這年頭還沒有關稅這一概念,給李善長省了不少。
除去成本,利潤甚至能翻十幾倍。
若是每年都走一趟,他有信心衝擊福布斯排行榜,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
李善長一行人周遊各國,大發橫財。
在海上整整飄了好幾個月,暫且按下不提。
很快,按照明朝曆法,時間來到十月中旬,朱元璋一年一度的壽誕。
和往常不同的是,這次並非關起門來,自娛自樂。
聽說神州大地上,崛起了一位漢人皇帝,驅除胡虜,恢複中華,建立新的王朝。
周邊的那些小國,不禁生出了抱大腿的想法。
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
派人送點土產,禮尚往來,先混個臉熟再說。
以後和別的國家開戰,也有個靠山幫手,從中調和矛盾,主持公道。
最不濟,也能蹭頓飯吃......
大明,奉天殿。
禮部尚書整頓衣冠,出班奏報。
“陛下,海外諸國,紛紛派來使節......”
“如爪哇、蘇門答臘、孛泥等國,要在您華誕之日,入朝稱賀,進獻貢品!”
“這正說明了我朝威儀赫赫,聲名遠播四海,陛下您是真龍天子,不世出的帝王。”
“人家遠道而來,我們當掃榻相迎,厚加禮賜,不可失了天朝體麵,君王風範......”
言未畢,殿上的文武大臣抓住機會,狠狠的拍了他朱元璋的馬屁!
“陛下,番邦入朝進貢,俯首稱臣,乃是我大明國力強盛,興旺發達之兆!”
“正好讓他們見識一下,天朝上邦,大國氣象!”
“更能體現出,您的恩德如海,善結友鄰。”
“慶典當日,理應對諸國使節予以重賞,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土後,宣傳大明的情誼,彰顯國威!”
古代外邦進貢,又被稱為朝貢貿易。
說白了,就是國與國之間,官方做點生意,同時搞好關係。
而且,從兩漢到明清,一直如此。
但中原的君主好麵子,腦回路也比較清奇。
原本是兩國間的平等貿易,互通有無,但這幫皇帝和大臣們,非得理解為是小國對大國的臣服,虛榮心極其滿足。
你來我這送禮,叫朝貢!
我回饋給你的,那是賞賜,表示對小國的恩典!
抱著這種死要麵子的心態,兩千年的朝貢貿易,很多時候,都是在打腫臉充胖子,賠本賺吆喝!
通常,送出去的東西很多,得到的隻是對方帶來的土特產一類。
反正羊毛出在百姓身上,皇帝怎麽會心疼?
碰上楊廣那麽腦殘皇帝,一場酒會下來,要是喝嗨了,聽了幾句奉承,心花怒放,開口就要送出去十幾二十萬匹絲綢。
不僅敗家,還是純純的冤大頭!
人家一年要是勤快點,多來幾趟,不用幹別的,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朱元璋不是楊廣,但站在帝王的視角,也是好麵子的。
聽說今年的生日宴上,有外國使節來捧場,不由得心情大好,臉上笑意十足。
“諸位公卿,此事關係到朝廷顏麵,務必用心操辦。”
“責承禮部官員,安排宴會場地,禮儀流程,一定要仔細周密,不能出半點差錯!”
“若需人手,可從別部借調!”
“對了,外國的使節們,現在何處?”
聞言,禮部尚書屈身回答。
“稟陛下,前來朝賀的使團已經來到應天,臣已經安排他們在城中館驛下榻,並派人照料飲食起居!”
老朱點點頭,覺得還算滿意,隨後又補充一句。
“接待方麵,要按照最高規格,讓外邦使臣感念於心,見識到大國的恩惠。”
“待到慶典當日,獻上賀禮,另有賞賜!”
“別讓人家笑話咱天朝上國,隻會小家子氣,連送點東西都舍不得......”
大臣們道聲謹記,各自領了任務,下去操辦。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整個明朝的核心,全部圍繞著皇帝慶典,接待外賓來準備。
百官夜以繼日,像是走馬燈一般,整天連軸轉。
放眼京城內外,一片祥和盛景,鮮花錦簇,喜氣洋洋。
至於百姓們,早有衙門的官吏下來通知:
在使臣們離開之前,要嚴於律己,遵守法度......
遇見那些長相不同的,要學會謙虛禮讓,別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人家吵架動手的,給朝廷帶來負麵影響。
而沿街乞討的叫花子,被勒令不許出門,一夜之間,消失得幹幹淨淨。
真正做到了,方圓五十裏內沒有窮人!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