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仁善,鬥不過文官!

字數:3954   加入書籤

A+A-


    “陛下!‘攤丁入畝’之法雖好,但操之過急,我大明開國才十年,百廢待興,經不起折騰啊!”
    “到底是誰人給陛下進的讒言?當前繳納賦稅之法,乃是我大明的國本,動搖國本,天下必定大亂!”
    “請陛下三思!‘攤丁入畝’乃是取亂之道,陛下不可讓天下人寒心啊!”
    朱元璋聽著滿朝文武的反對,心中一陣冷笑。
    他笑光是“攤丁入畝”就讓群臣激憤如此,那“士紳一體納糧”他們的反對聲隻會更大。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高聲道。
    “攤丁入畝,必定會成為我大明的國策,誰都擋不住!”
    “明年開始,戶部、吏部、禮部,聯手加快編纂魚鱗冊、黃冊,咱要讓天下百姓,都知道編纂之後對他們的益處。”
    “咱就不相信,百姓得知了‘攤丁入畝’的良策,還能對抗編纂不成!”
    朱元璋便是大明的天,他要推行什麽政策,朝堂上的官員是難以抗拒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朱元璋能言出法隨,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百官與天下士紳,同皇權的角力,才剛剛開始。
    洪武十一年的年初,金陵罕見地下了幾場大雪,寒冷異常。
    二月初,春寒料峭。
    皇太子朱標披著狐裘披風到了武英殿,剛到武英殿外,便聽到了朱元璋的怒喝。
    “兩個月!兩個月的時間黃冊與魚鱗冊編纂,才堪堪有這點進度?李信、郭允道!你們吏部與戶部是怎麽辦事的?”
    “山東、遼東、江西……這些地方的編纂為何紋絲不動?派下去的官吏是幹什麽吃的!”
    戶部尚書郭允道與吏部尚書李信,皆低垂著腦袋,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朱元璋去年年末最後一日,信誓旦旦地要推行魚鱗冊與黃冊的編纂,聲勢浩大。
    戶部與吏部不敢怠慢,又是選拔官員到各省,又是調派銀兩的,忙活了兩個月。
    結果到了二月份,朱元璋一檢驗成果,差點沒把朱皇帝給氣得背過氣去!
    朱元璋將郭允道、李信臭罵了一頓,將他二人趕出武英殿。
    李信與郭允道滿頭大汗,離開武英殿的時候正好與朱標碰麵,慚愧離去。
    “父皇。”朱標入了武英殿內殿,就見朱元璋正虎著臉,坐在那兒一言不發。
    “父皇,兒臣已經聽說了魚鱗冊、黃冊的事情,您消消氣,犯不著與他們置氣。”
    “咱給了他們時間、銀兩,結果他們呢?”朱元璋臉上浮現出一抹殺機。
    “他們卻沒做出半點的成績,看來他們是覺得咱提不動刀兵,要與咱對著幹!”
    朱標聞言嚇了一跳,忙勸說朱元璋。
    “父皇息怒,魚鱗冊與黃冊是好的,明確土地產權,遏製豪強隱藏田產,逃脫賦稅,對於百姓有利。”
    “然凡事要講究一個水到渠成,過猶不及,父皇您想想,這土地改革施行下去,會動搖多少人的利益?”
    “我大明開國才十一年,要治理天下,必須依仗讀書人,更要依仗各地的士紳啊。”
    朱元璋的眉毛微微一挑,虎目怔怔望著朱標,眼神複雜。
    “標兒,你是覺得咱推行的新政不妥?”
    朱元璋心中泛起波瀾,有失望,有無奈,還有對大明未來深深的擔憂。
    朱標拱了拱手,解釋道。
    “父皇,孩兒並非覺得新政不妥,隻是孩兒覺得新政不應操之過急,可用數年編纂完魚鱗冊、黃冊,再推行‘攤丁入畝’與‘士紳一體納糧’。”
    朱標說得情真意切,道。
    “父皇,大明之內的確存在不少士紳欺壓百姓,但也有不少士紳對大明基層的治理有貢獻,如宋濂先生的兒子,便是他家鄉有名的善人,處事公正、深得民心。”
    朱標的話令朱元璋的心徹底沉了下去,朱標跟隨宋濂,學了那麽多經史子集。
    對宋濂朱標極為敬重,愛屋及烏對宋濂的子嗣亦看重,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朱標對待士紳們的態度,令朱元璋憂心忡忡,天下不是士紳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任由士紳欺壓盤剝百姓,結果就是元末的天下大亂!
    兒啊,你這般仁厚,怎麽鬥得過文官?
    李善長所講的“土木堡之變”的陰霾湧上來,朱元璋擔心,大明會被那群文官集團給控製,讓朱家的皇帝成為傀儡!
    夜深人靜,朱元璋坐在武英殿內,奮筆疾書,他要寫一封信送給海外的李善長。
    既然李善長在夢中得仙人指點,知曉大明未來三百年的曆史近況,他一定能知曉如何破解當下的局麵。
    寫完最後一個字,朱元璋長舒了一口氣,道:“毛驤,將信件送往漢國,記住,要用最快的速度送去!”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一直侍立在不遠處,聞言毛驤躬身領命:“臣遵旨!”
    毛驤與李善長如今關係好得很,已經達成了穩定的合作,將源源不斷的貨物運送到大明賺取利潤。
    “還有,派錦衣衛秘密前往遼東、山東、江西等地,去好好查一查,為何黃冊與魚鱗冊編纂緩慢。”
    “尤其是要查一查,為何百姓抵觸黃冊的編寫,到底是誰從中作梗!”
    ……
    海外,某處海島之上。
    李善長吹著海風,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目光所及之處,是漢國三艘的貨船緩緩駛過。
    “父親,這三艘貨船會前往大明,下午還有三艘貨船,會前往倭國,不過,倭國那邊出了些事情。”
    大明的駙馬李祺自來到了漢國之後,便安心幫著李善長做事,負責漢國的部分海運事務。
    李善長把酒臨風,一派逍遙的姿態。
    “倭國有何事啊?”
    李善長與陳祖義聯手,攻克倭國之後,很長時間倭國都沒有什麽動靜,似乎徹底臣服了漢國。
    “父親,倭國的足利幕府餘孽在築州起兵,不知從何處找來了天皇後裔,號稱要複辟呢。”
    “哈哈哈哈!”李善長不怒反笑,道:“彈丸之地也敢號稱‘天皇’,祖義,你率軍前往倭國一趟,滅了叛軍。”
    “記住了,不可心慈手軟,對付倭國的叛軍,務必除惡務盡,尤其是勞什子的天皇後裔,都給咱除掉!”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