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
字數:4022 加入書籤
啊?
朱元璋話音落下,朝堂瞬間炸開了鍋,官員吏員一百零八人通通處死?
新任禦史大夫安然微微蹙眉,忍不住站出來,勸說道。
“陛下息怒,百餘人未經三法司審理,便要處斬,於律法不合,請陛下三思!”
曲解聖意、陽奉陰違,固然可惡,但禦史大夫安然維護的是大明律法的威嚴。
縱使那一百零八人有錯,也要押送到金陵來,不然豈不是助長了錦衣衛的威勢?
其他的官員,亦紛紛站出來,為那百餘人求情。
“陛下推行新政,正值用人之際,貿貿然將他們都殺了,誰來為朝廷辦事?”
“陛下,不如讓他們戴罪立功,為推行新政出力,編纂黃冊、魚鱗冊,可離不開他們啊!”
眾官員七嘴八舌地求情,核心就一個意思:人絕對不能殺!殺了誰幹活?
朱元璋心中冷笑,他若不殺那一百零八人,恐怕天下推行新政的官員、吏員更加會陽奉陰違、有恃無恐。
朱元璋回想起李善長回信之中的內容,不禁感歎李善長足智多謀,竟將大明推行新政遇到的困難,預判得分毫不差。
“那些官員、吏員,犯下大罪,咱不嚴懲難道要任由他們繼續曲解聖意,貪贓枉法麽?”
朱元璋對著滿朝文武喝道。
“人,咱要殺,新政咱也要繼續推行下去!咱就不相信,大明之內咱的政令會出不了金陵城!”
戶部尚書李信聞言,咧了咧嘴。
朱元璋這話說得霸氣側漏,關鍵在於,您朱皇帝再有威信,事兒還得下麵的官吏去辦。
殺了一百零八個官吏,您朱皇帝是痛快了,其他地方的官吏還能誠心辦事麽?
天下官吏何其多?就算他們明麵上不曲解聖意,不嚇唬百姓,也有一百種方法,阻擋黃冊、魚鱗冊編纂,阻擋新政推行。
李信深吸一口氣,恭敬地說道。
“陛下,為了推行新政,朝廷已經選拔了一批官員前往各地,當下,恐怕沒法選拔出更多的官員了……”
不等李信說完,朱元璋大袖一揮。
“大明人才濟濟,還能缺少當官的人不成?前往各地推行新政的人選,咱已經有了!”
哦?李信、郭允道、劉仲質等六部尚書,還有其他的大臣皆露出驚疑之色。
要推行新政需要的基層官吏可不是個小數目,陛下從何處找來那麽多人?
“國子監,為我大明選拔人才,而今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國子監的監生,選拔優秀人才前往各地,為大明推行新政!”
洪武年間,國子監成為培養大明官員的重要搖籃。
洪武八年,國子監學生據史料記載為三千餘人,到了洪武十一年,在讀國子監學生已經達到了五千餘人。
國子監學生分為六堂,即正義、崇誌、廣業、修道、誠心、率性六堂。
國子監監生實行積分考核製,而從國子監畢業離開的監生,會被選拔派往大明的各層衙門任職。
五千餘人,如果能真正地落實到基層去,等於朱元璋直接將皇權的“觸手”,滲入鄉間。
好厲害的手段!
天下的文官士人,為何敢對朱元璋的新政陽奉陰違?不就是知道朱元璋手中無人可用麽?
你朱皇帝再厲害,還能變出萬千分身,前往各地?
禮部尚書劉仲質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陛下!國子監的監生大多入學時間短暫,並未學得真本事,貿貿然讓他們前往各地推行兩冊編寫,推行新政,他們難以勝任啊!”
戶部尚書郭允道亦反對,道。
“請陛下三思,國子監監生大多稚嫩,做學問尚可,處理地方政務恐引起爭端、混亂!”
文臣們一個兩個地統統站出來反對,唯獨國子監的祭酒宋訥一言不發。
朱元璋背著手,直接點名宋訥。
“宋大人,你為何一言不發?你說說,國子監的監生,能否勝任新政推行啊?”
滿朝文武的目光,皆匯聚到了宋訥身上,宋訥瞬間感覺壓力山大!
說能勝任吧,得罪滿朝文武,畢竟兩冊編寫完畢,推行“攤丁入畝”,這群大地主們個個要“大出血”。
說不能勝任吧,朱皇帝可盯著呢,萬一惹得朱元璋不痛快,他宋訥這國子監祭酒的位置估計也保不住了。
宋訥的腦子裏麵心思急轉,片刻後老爺子有了主意。
“啟稟陛下,國子監監生每日刻苦習齊家治國之本領,就為了有一日能為朝廷,為陛下分憂。”
聽到宋訥這話,許多官員對宋訥怒目而視:老東西!你果然沒有骨氣,這就跪了?
“然國子監監生去了各地基層推行新政,人生地不熟又沒有幫手,恐難以成事,屆時會讓陛下失望,令天下人恥笑他們。”
“故老臣認為派國子監監生去各地之事,亦徐徐圖之,不宜操之過急啊陛下!”
那些本來對宋訥怒目而視,心裏暗罵宋訥的人,無不是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
暗暗給宋訥豎起大拇指!高!宋大人真是高!
首先,我宋訥支持您朱皇帝派國子監學生過去,他們的本事不弱,但人手不夠。
不是我宋訥教導得不好,是客觀條件在那兒。
其次,貿貿然派遣國子監學生去基層,陛下失望,天下人恥笑,最後落得還是您陛下的麵子。
我宋訥為了陛下您的麵子,操碎了心!但是客觀上,我還是不讚成國子監學生外放。
裏外話都讓宋訥這老狐狸給說了,誰看了不得佩服一聲千年老狐狸!
朱元璋眉頭微蹙,盯著宋訥片刻,忽然笑了。
“好啊,宋大人果然憂國憂民,想得也周全,所以,與國子監諸生外放並行的,還有一項新政!”
“咱決定在鄉裏麵設置鄉官,日後,各地的吏員可經過考核之後,成為鄉官!”
嘩!朱元璋提出的國子監諸生下鄉就夠驚人的,這第二項新政更是驚人。
朱元璋的第二個新政,可以總結為“吏轉官”。
吏轉官這事兒從秦漢時期就有了,官吏官吏,雖然經常一起說,但官員與吏員截然不同。
官員能晉升,有明確的升遷渠道,但吏員幹一輩子也就是個吏員,甭管你有多少辛勞。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