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挑拔不成(二)

字數:4478   加入書籤

A+A-


    見村民們說有自己倆人在,根本不用擔心養的家禽賣不出去,周明軒、趙俊豪也沒有反駁。
    如今這時候,最要緊的是增加村民們的信心。
    再說了,他們這話也算不上給他們加重擔、戴高帽。
    就紅星生產隊養的這點家禽,就算沒有其它人幫忙,倆人說自己幫他們全賣了,一點也不虛。
    倆人估計,生產隊今年的養殖量最多也就跟去年持平,不會再增加了。
    一來受限於糧食問題,二來是因為人手問題。
    沒看生產隊去年養了那些家禽,導致秋收時搶收的人手都有些不夠了。
    今年生產隊的人手怕是更不足,畢竟生產隊15個村民會去飼料廠上班,去的肯定是幹活的好手,不是啥老弱病殘。
    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隊肯定不會再盲目地擴大養殖規模。
    去年的那些家禽、雞蛋,基本上都是他們倆人賣掉的,今年數量一樣,倆人包圓賣掉真沒有一點難度。
    他們倆人已經跟那些單位打過幾年交道,賣了幾年貨了,就算其它生產隊,其它公社今年也開展養殖,也不用擔心會搶走自己的生意。
    就算被人搶了鎮上的生產也沒關係,市裏他們又不是不認識。
    之前沒有想過往外發展,隻是因為生產隊產能不夠,本地就能消耗掉,根本用不著費那功夫。
    如果實在不行,也不是不能外往發展的。
    村民們對周明軒、趙俊豪的推崇,讓在一旁看著的寧知青看得有些牙癢癢。
    同樣都是下鄉知青,憑什麽他們倆個過得那麽滋潤,跟村民們關係這麽好。
    “周知青、趙知青還沒回答我之前的話呢。
    你們倆人休了這麽長時間的假,不會是回家跑動,準備要回城了吧?
    如果你們倆回城了,那你們現在說再多的擔保,都沒用了。”
    趙俊豪看向寧知青,冷笑一聲,“你是我們什麽人,我們回家幹了什麽,憑啥要向你說明?”
    “趙知青不敢正麵回答我的問題,是不是心虛了。
    你們這次回去這麽久,就是辦回城的事情。
    這是打算撂挑子了。”,寧知青不遺餘力繼續挑撥。
    他這話,倒還真讓一些村民心裏升起了幾分忐忑,用帶著幾分懷疑的眼神看向周明軒、趙俊豪。
    見自己的話頗見成效,寧知青不由沾沾自喜,臉上泛起笑意,得意地看向倆人。
    劉婧雪去了京城,已經有了回城想法的周明軒自然不會說出自己沒打算回城這話。
    就算現在說了,暫時安撫住了這些人,等到後麵自己離開,不是自打嘴巴。
    “我們是下鄉知青,是響應政府號召下鄉的。
    回不回去,啥時候回去,得看上麵的安排。
    就算我們回去了,也不代表我們跟寧知青說的一樣,撂挑子,不管生產隊。
    生產隊現在通了電話,跟人談買賣,用電話聯係就行。
    就算哪天我們真回去了,也是能幫著生產隊,用電話聯係業務的。”,周明軒看著寧知青,用很平淡的語氣道。
    “再說了,我們畢竟是外人,生產隊的事情早晚是要交給村民自己的。
    你沒看我和豪子,早就在幫生產隊培養能接手的人。
    去年挑選出來,跟著我們學習的那幾人,可都是本村村民,再曆練一段時間,可就能出師了。
    就算哪天我和豪子離開,有他們在,有公社、鎮上領導的大力支持,生產隊的養殖業,也黃不了。”
    周明軒的語氣很是堅定,仿佛是給村民們的心中注入了一支強心針。
    圍在周明軒、趙俊豪身邊的村民中,便有那幾位的親人。
    他們當即便出聲詢問,“周知青、趙知青,他們幾人真有你們說的那麽好,再過段時間,真能出師?”
    趙俊豪當即拍著胸脯保證道,“大家放心,我和明軒手把手教出來的,我們自是最清楚。
    再過段時間,他們肯定就能獨當一麵了。”
    “沒錯。
    我和豪子早就計劃好了,今年我們倆個隻在後麵看著,讓他們衝在前麵。
    隻有在他們出紕漏時,出聲提醒指正。
    這樣一來,就算哪天上麵政策有變,我們要回城,有他們在,大夥也能高枕無憂。”
    “就算我們回了城,不是還能電話聯係。
    有什麽搞不定的事情,也能電話聯係到我們,到時候我們肯定會幫忙的。”
    見周明軒、趙俊豪早就替生產隊打算好,並且已經付諸行動了,有村民一臉鄙視地看向寧知青。
    村民們雖然沒上過學,沒啥文化,但這人剛才話語裏的挑撥之意,他們又豈會聽不出來。
    “你們說人跟人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
    同是讀書人,同是下鄉知青,寧知青你跟周知青、趙知青相比,怎麽就哪方麵都比不上人家。
    論下地幹活,你別說跟周知青、趙知青比了,連咱們生產隊的女同誌都比小。
    至於人品、為人處事方麵,那就更不用說了。”
    “就你那樣,還好意思一直挑撥周知青、趙知青,跟我們的關係。
    想看我們鬧翻,門都沒有。”
    “寧知青這人太過小家子氣,一心想看咱們生產隊的笑話。
    一心想讓咱們養的那些家禽賣不出去。
    他也不想想,如果咱們生產隊的東西賣不出去,不也損害了他自己的利益。
    如果不是因為養殖賺了錢,去年年底分錢時,他怎麽可能分到那麽多錢。”
    “他呀,就是不要臉,端起飯碗吃飯,放下飯碗罵娘。”
    “我覺得得跟大隊長說一聲,咱們養殖場的收入,沒必要混在下地的工分裏麵,跟知青們一起分。
    他們又不在養殖場上工,又不跟周知青、趙知青、小劉知青一樣,對養殖場有貢獻,憑啥要分給他們。”
    “就是,得了好處不心存感恩,還一個勁地想搞破壞,要看生產隊的笑話。
    這種人就不能太慣著他。”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在那擠兌寧知青。
    聽著村民們說要找大隊長,不讓知青分享生產隊養殖的收成,寧知青擔心他們真找大隊長去說,扔下一句,
    “我們來到生產隊下鄉,戶口也落到了這,生產隊養殖的收入,憑啥不讓我們分享。
    我們雖然沒有去養殖場上工,但我們下地幹活了。
    你們不少人不也沒去養殖場上工,幹嘛要區別對待我們。”
    村民反駁道,“憑啥,憑你不停使壞,想挑撥周知青、趙知青跟我們的關係。
    憑你一心想看生產隊的笑話,想讓飼養的家禽賣不出去。”
    “他怕想著家禽賣不出去,好分給他吃肉吧。”
    “他怕是在想屁吃。”
    在村民們一聲聲的聲討當中,寧知青落荒而逃。
    周明軒、趙俊豪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