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史前動物的較量

字數:2484   加入書籤

A+A-


    鱷龜體重與馬陸相當,它見馬陸連續幾次撞向它,長此下去會吃虧。於是,鱷龜也學著馬陸的樣子,收縮頭尾,撒開四肢,向馬陸衝去。
    當馬陸轉過大圈,滾向鱷龜時,鱷龜同樣用前肩撞向馬陸大圈。
    隻聽“嘭”一聲巨響,一條史前神獸與一隻現代鱷龜相撞,火星四濺。
    鱷龜被撞得倒退三步。
    馬陸大圈先是停下來,又向後滾去,滾動四圈才停下。
    鱷龜的這種主動衝撞與被動挨撞完全不同。
    鱷龜在貓耳洞裏被馬陸撞擊時,因為它緊挨著洞壁,當馬陸撞向它時,龜殼一側撞擊到洞壁,另一側被馬陸撞擊,鱷龜兩側同時挨撞,受力太大,容易受傷。
    鱷龜主動撞向馬陸時,隻有前肩一側受力,身子可以移動,打擊不是太大,它完全可以承受。
    馬陸領教了鱷龜的撞擊力,這條沒有天敵的神獸當然不服,馬陸大圈又一次滾向鱷龜。
    鱷龜照舊迎擊相撞。
    兩隻巨獸相撞五個回合後,馬陸似乎堅持不下去。它突然改變戰術,展開大圈,後半個身子伏在地上,前半個身子抬在半空,像長蚺一樣撲向鱷龜。
    鱷龜見馬陸突然撲過來,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它立刻就地縮頭縮尾站住。
    鱷龜正要伏下身子,馬陸的扁嘴已箭一般射向它,巨大鋒利的上顎咬在它前肩龜殼上,下顎咬在前肩底部。
    馬陸與其它千足蟲一樣,一旦咬住獵物,就會立刻纏繞住獵物,讓獵物窒息而死。隻是馬陸的寬扁身子不能進入穿過鱷龜腹底,它在咬住鱷龜後,沿著鱷龜邊緣龜殼纏繞一圈,形成一個橢圓形馬陸圈。
    鱷龜的身子也挺大,馬陸4米長的身子,剛好能纏繞鱷龜一圈。
    不過,這隻是表象,馬陸的身子像鬆緊帶一樣,還可以伸展,鱷龜再大一些,它也能纏繞住。
    雖然馬陸纏繞絞殺鱷龜的位置不對,它總算擒拿住獵物,在它的大力擠壓下,任何獵物都逃不脫骨肉斷裂,窒息而死的結局。
    馬陸纏擒住鱷龜後,4米長的身子隨即開始收縮,180多節體節同時發力,從外向裏擠壓鱷龜身子。
    鱷龜將頭尾和四肢收縮進龜殼後,整體呈橢圓形,這種造型與地球形狀類似,是最適應自然的球體。
    如果馬陸是從鱷龜底部至背殼那樣纏繞一圈,再收縮擠壓,就會形成從橢圓兩側用力的局麵,這與馬陸之前在貓耳洞裏,靠住洞壁撞擊鱷龜一樣,會導致龜殼從中間裂開受傷的結局。
    而馬陸現在以這種方式纏繞擠壓鱷龜,相當於在橢圓四周均衡用力,馬陸的擠壓力量被整個龜殼均衡承擔,很難破壞掉這個整體,馬陸使再大的力量都沒用。
    或許是被馬陸纏繞住的獵物,無一生還的緣故,馬陸習慣成自然的擠壓絞殺著鱷龜。
    按照慣例,馬陸隨即用堅硬的觸角刺入獵物體內,汲取血液。
    隻是馬陸最厲害的2根上顎觸角被鱷龜拽斷。它複眼的4根觸角一律朝上、朝外伸出,無法刺入被纏繞在內側的鱷龜。馬陸隻能用下顎2根觸角刺向鱷龜,這也是唯一能攻擊鱷龜身體的兩柄尖刺。
    馬陸在纏繞住鱷龜後,它下顎的2根觸角立即刺向鱷龜側身。
    馬陸的下顎較短較小。作為節肢爬行動物,馬陸絕大部分時間在地下爬行。為了便於爬行,馬陸經過數億年的進化,下顎2根礙事的觸角越來越短,攻擊獵物時應用較少,殺傷力不大。馬陸隻需用上顎的2根觸角進攻,足以殺死獵物。
    馬陸的2根下顎觸角刺在鱷龜側麵龜殼上,無濟於事,一點也傷不到鱷龜。觸角偶爾刺到側麵鱷龜的軟蝟甲,也是勉強夠得著,根本刺不進去。
    馬陸不停地用下顎2根短觸角刺著鱷龜側身,徒勞無功。它轉而刺向鱷龜背殼,更是如木棍搗石頭一般,連痕跡也留不下。
    馬陸試圖多次用寬大的上顎咬向鱷龜側身,鱷龜的弧形邊緣使它無法下口,馬陸寬大的上顎被鱷龜側身的龜殼擋住,彎鉤牙觸及不到鱷龜側身的軟蝟甲,無論馬陸如何努力的咬合,它的上唇被龜殼邊沿擋死,彎鉤牙無法深入。
    馬陸一麵用身子擠壓著鱷龜,一麵徒勞的在鱷龜側身和背殼上張合著闊嘴。這樣折騰了一個時辰,馬陸一直攻不破鱷龜的嚴密防守。
    見馬陸的攻擊鬆弛下來,鱷龜開始反擊。
    喜歡百年討債了塵緣請大家收藏:()百年討債了塵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