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國寶之殤
字數:2658 加入書籤
李悟真從擺放明青玉壽字人物執壺的地方,走到放置明青玉八仙執壺之處,他觀察片刻後已看出,這尊青玉八仙執壺也是贗品。因為雕琢這尊玉器所用的玉石,還是水白玉,而非青玉。
真正的明青玉八仙執壺,是由新疆青玉打製,體扁圓形,細頸,闊腹,圈足,蓋鈕鏤刻壽星騎鹿,蓋緣刻一周山字紋。
明青玉八仙執壺,兩麵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圖案,口沿和圈足亦刻山字紋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鏤雕獸,頸部有兩首剔地陽文草書五言詩,其一為“玉斝千巡獻,蟠桃無色勻。年來登鶴算,海屋彩雲生”。末署“長春”。
其二為“芳宴瑤池熙,祥光紫極纏。仙翁齊慶祝,願壽萬千年”。末署“永年”。
明青玉八仙執壺頸部雕刻的兩首五言詩,運筆流暢,使此壺在銘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顯珍貴。
這兩尊明青玉執壺都較大,卻被替換為贗品,李悟真心中痛楚萬分,他走路時瘸得更厲害。
李悟真跛著腿來到清代乾隆年間的白玉嵌寶石碗前麵。
李悟真隻掃視一眼,就看出來,這隻碗由京白玉打製。
李悟真再不需要觀看,就知道這隻白玉嵌寶石碗為贗品。
清代乾隆年間的白玉嵌寶石碗,是由新疆和田玉打製的玉碗,碗高4.8厘米,口徑14.1厘米,足徑7厘米,玉質瑩白,器壁薄,橫截麵為圓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雙耳,花瓣式圈足。腹外飾花葉紋,與眾不同的是,枝葉由嵌飾的金片構成,花朵則以108顆精琢的紅寶石組成,腹內壁用楷書陰刻乾隆禦製詩一首:
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
禦殿威儀讚,賜榮恩惠施。
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
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實艱致,良匠命精追。
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
內底正中有隸書“乾隆禦用”四字。
白玉嵌寶石碗為乾隆禦用奶茶碗。乾隆舉行大典,在禦殿用此碗賜茶。
皇帝禦用的白玉嵌寶石碗,被替換成一隻用京白玉打製,鑲嵌著108顆紅色玻璃珠的普通碗。
這真是元容安的罪過啊!
李悟真痛心疾首的走到那尊清代中期的黃玉佛手花插跟前。他從貨架上取下來這尊不大的玉器,隨手一掂量,就看出這尊花插是用價格低廉的黃口料打製的,裏麵有明顯的內裂縫,感覺比真正的清黃玉佛手花插要重一些。
李悟真再不需要甄別,他斷定這件花插是仿製品。
李悟真把玩過那尊清代中期打製的黃玉佛手花插,那是用新疆和田玉中的黃玉打製的。
黃玉在和田玉中曆來被看作是極為珍貴的品種,瑩潤如脂,質地極佳,局部略有褐斑。
清黃玉佛手花插,圓雕一立形佛手瓜,中空,可作花插,器身外側凸雕枝葉盤繞,並形成底足。下配鏤空雕梅花紋木座。
清黃玉佛手花插選材精良,造型豐潤鮮活,黃玉與佛手的本色頗為契合,花插雕琢精美,是清代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可惜了這樣一尊珍貴玉器,從此香消玉殞。
李悟真跛腳走著,眼裏不知不覺流出淚水,當他走到擺放在貨架上的一件明青玉合巹杯跟前時,早已淚流滿麵。
產自於明朝晚期的那件青玉合巹杯,李悟真的上一世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那是明代玉器名匠陸子剛的作品。
陸子剛雕琢的玉器,元容安一眼就能認出。
這件青玉合巹杯的大小,形狀,造型等外部特征,與明晚期青玉合巹杯非常相似,詩人祝允明的題詩和陸子剛的名款都有,但做工粗拙,絕對不是陸子剛的作品。所用玉石亦不是新疆和田青玉,而是廉價的羅甸玉。
明晚期的青玉合巹杯為雙聯圓筒狀,由繩紋連接而成,底有獸足,一麵鏤雕鳳紋,另一麵浮雕雙螭,雙螭之間繩紋係結處,琢一方牌,上有“萬壽”二字。
杯身分別琢刻題銘“溫溫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瓊漿,鈞天廣樂”,末署“祝允明”三字;“九陌祥煙合,千春瑞日明。願君萬年壽,長醉鳳凰城。”銘文之上口沿邊分別刻有“合巹杯”及“子剛製”款識。
詩文表達了對君王大婚的美好祝願。
這麽一件罕見的君王婚禮用品,在李悟真上一世手裏丟失了,罪莫大焉。
李悟真覺得,他上一世的元容安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件明青玉合巹杯,而是失去了一代君王,喪失了對前朝的記憶。
喜歡百年討債了塵緣請大家收藏:()百年討債了塵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