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財富轉移大案
字數:1706 加入書籤
李悟真轉而又想,水峪村元家地下庫房裏的東西,全部是假貨、贗品,那這裏存放的真古董、真財富又去了哪裏?到底是誰完成了這一大筆財富的乾坤大挪移?
李悟真思謀,僅僅是仿造水峪村元家地下庫房裏的這些古董和財寶,至少需要三四年時間,這還得有原料,並且需多種原料,有製造這些仿製品的工具,關鍵還要有絕好的手藝,得好幾個手工作坊,才能生產得出。
從地下庫房裏的古董和財寶種類看,仿造者需要精通製造銅器,金器,銀器,銀幣等金屬器皿的匠人;需要燒製陶器、瓷器的瓷匠;需要通曉字畫的書法家和畫師;需要雕琢玉器的金石匠人等等。沒有五六名能工巧匠作業,休想完成這些財富的複製和仿製。
仿造者製造完成大量的古董和財寶後,需要將這些仿製品拉運到水峪村元家地下庫房裏,同時,還要把元家地下庫房裏的真品古董和財寶運出去,這同樣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要知道,元容安兄弟在搜刮和庫藏這些古董和財寶時,先後花了20多年時間。
要將這大量的真假財富做交換,又整齊有序的擺放在水峪村元家地下庫房的貨架上,僅進出元家房子就是個大難題,並且是頻繁地,經常性的出入。
李悟真四次從元家房子背後的暗門出入,他沒有發現有人從暗門走過。那出入元家房子的人,隻能從正麵大門走。
李悟真據此斷定,是居住在水峪村元家的人,與外人裏勾外聯,製造了這起偷天換日的驚天大案。
從人數上推斷,參與這起製假和以假換真案的至少有6人,其中有一個人,是常住在水峪村元家房子裏的人。
對仿製和偷運這筆財富的外人,李悟真無法知道,但對常住在這座房子裏的人,李悟真一清二楚。
以李悟真前世元容安對家人的了解,弟弟元王明對他忠心耿耿,這些財富也有弟弟一份,元王明不可能有異心偷盜財富。
元王明媳婦申氏,膽小慎微,不關心國事,一心一意撫養孩子,對家裏的古董和財寶不感興趣,以一婦人之力,很難完成這樣的宏圖大業。並且申氏長期看守這座房子,矢誌不渝至今,似要老死在這裏。完全可以排除她作案。
侄兒元長洹,一生體弱多病,隨時會夭折,靠那名陪伴他的道士延續生命,一切財富對他來說,如過眼雲煙。元長洹小命尚且不保,要財富何用?何況元長洹早於父母而亡,病逝前,一直在元容安手下幹事,他無力做此大案。
陪伴侄兒元長洹的那位年輕道士,在水峪村元家生活了近20年時間,那是一位修行極高的有德之士,無欲無為,看起來身子羸弱。那位道士連自己為侄兒治病,長期消耗內力應得的報酬都不要,他不可能貪戀這筆巨大財富。
當時的元容安記得,溫丹道士是在送葬完元長洹和弟弟元王明後,單身離開水峪村元家的。
李悟真想不起,元家還有誰能做出這樁彌天大案,他找不到答案。
李悟真從京城房山縣做殘疾人康複訓練治療回來,就再沒有去過那裏。他知道申氏一直住在那裏,看守著這筆巨大的假財富。元家幾名當事人知道這筆財富的真相後,不會再去水峪村元家取寶。元家地下庫房裏的那筆假財富,應該安然無恙的保管在那裏。
喜歡百年討債了塵緣請大家收藏:()百年討債了塵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