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墨蘭67
字數:2966 加入書籤
趙宗全一行人馬緩緩抵達汴京城外,聲稱是兗王派遣他們進京。城門守將警惕地詢問聖旨何在,以及何人傳達了旨意。顧廷燁正與宋將軍低聲商議著應對之策。
此時,盛長楓策馬向前,他從懷中取出一塊令牌,高聲說道:“此乃兗王之令牌,兗王殿下特命我前來調遣兵馬,命他們入城聽候調遣。事關緊急,不容耽擱,速速開啟城門。”
守將一見盛長楓,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疑慮盡消,恭敬地說道:“原來是小盛大人。”隨即下令:“開啟城門。”
等開了城門後,顧廷燁一箭射殺守將,就此開始平叛。
這時,皇宮之中也危機四伏,兗王率軍攻入內殿,官家無奈之下,隻得將趙仲針藏匿於書架之後以求一線生機。
兗王逼迫官家降詔,企圖以詔書之名篡奪皇位。然而,官家對兗王這等逆賊不屑一顧,不僅拒絕書寫詔書,更是憤而給了兗王一記響亮的耳光。
兗王怒火中燒,恨不得當場弑君,但為了名正言順地登基,他仍需那一紙詔書,以免趙家其他子弟起兵討伐。
兗王就自己寫詔書,正在他準備寫時,外麵的禁軍殺進來了。趁著兗王背對著官家他們,趙仲針拔出匕首挾持住了兗王,如此殿內殿外都亂成了一團。
趙仲針挾持著兗王走到大殿門口,兗王手下的將領也隻好跟著退出大殿,趙仲針向外喊道:“賊首兗王已死,爾等速速繳械投降。”趙仲針一刀殺了兗王,將兗王推了出去。“賊首兗王已伏誅,爾等速速繳械投降。”
顧廷燁見此射殺了兗王身邊叛亂的幾位將軍,剩下的士兵見此紛紛放下了武器。
叛亂平定,皇城危機消弭。
趙仲針與皇後攙扶著龍體微恙的皇帝緩緩落座。皇帝與皇後關切的目光緊緊鎖定在趙仲針身上,急切地檢查他是否在方才的混亂中受了傷。直到確認他安然無恙,兩位至尊才稍稍放鬆,將趙仲針拉至身邊。
趙宗全看著和他妻子相似的眉眼孩子,眼中熱淚再也忍不住,在他不在的地方,他的兒子成長的很好,他的妻子卻無緣見證這一刻。為了避免趙仲針察覺自己的淚光,趙宗全迅速借行禮之機,悄然拭去了眼角的淚水。
趙宗全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但依然堅定:“臣救駕來遲,陛下受驚了。”
皇帝的臉上露出了寬慰的笑容,他輕聲說道:“這一切都是天意。兗王自食其果,若非小盛卿一出城便與你們相遇,若非仲針舍身相救,朕與皇後早已命喪黃泉。”
趙宗全微微躬身,謙遜地回應:“陛下言重了,這不過是臣下應盡的本分。”
皇帝指著盛長楓打趣道:“小盛卿今日依舊俊逸。”對趙宗全道:“小盛卿在半月前就假意接受兗王招攬,在我這裏竊聽消息,最終獲得了兗王的信任,其中艱辛自是不必說。”
皇帝還記得顧廷燁,對顧廷燁道:“你八歲那年進宮,在朕麵前耍過一套槍,耍完之後你跟朕要賞錢”皇帝說著就笑了,“我還沒見過哪個娃娃有這麽大的膽呢,一高興就把那杆槍賜給你了,而從此以後你就很少進宮,朕不大見得到你。”
顧廷燁抱拳行禮,言辭恭敬道:“陛下過目不不忘,實乃天人之才。”
趙宗全聽罷,眼中也流露出了疑惑之色。
皇帝隨即解釋道:“他是寧遠侯家的二公子,昔日常來宮中。”
趙宗全:“寧遠侯府,世代忠良,功勳卓著。難怪在南邊平叛之時,你能夠立下赫赫戰功,家學淵源啊。”
顧廷燁在一旁輕聲解釋了自己為何使用化名白燁,趙宗全聽後並未深究,隻是微微頷首。
皇帝又關切地詢問顧廷燁:“你腿上的傷勢如何?可有大礙?”
顧廷燁恭敬回答:“多謝陛下關懷,臣並無大礙。”
皇帝囑咐道:“還是不可以馬虎。”當場傳了太醫為顧廷燁治傷和,“我記得小的時候二郎是個搗蛋鬼,禦花園裏的金魚很多都是死在你手上的。怎麽今天說話變得吞吞吐吐的。當初你科舉之事是我的錯,當時我話出口便覺不妥,礙於天子顏麵,並未收回,你如今不計前嫌,舍身相救。”
皇帝顫顫巍巍的站起身,“現在真應該向你道個不是。”
顧廷燁趕緊跪下:“陛下言重了。”
趙宗全也趕緊打圓場。
皇帝看著顧廷燁回憶道:“二郎啊,當初你科考文章的詞句,我到現在還記得,你幼時的誌向我也還記得。那麽從今以後你要好好的輔佐趙宗全一家,保家衛國,振興朝綱。”
顧廷燁趕緊跪下表態:“臣必粉身相報,以振興陛下之朝綱,保衛陛下之疆域。”
皇帝又對趙宗全說要讓他善待顧廷燁,不可以慢待顧家。
隨後,皇帝拉著趙仲針的手,溫和的說:“仲針啊,見過你爹爹。”
趙仲針剛走到趙宗全身邊,還未跪下,趙宗全便緊緊抱著趙仲針,跪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顧廷燁和趙策英一人一邊,將他們扶起。趙宗全和趙仲針互相整理衣衫,拭去淚水。
趙宗全忍住眼淚,看著那雙和亡妻一模一樣的眼睛,千言萬語隻化作一句話,“爹爹來遲了”
趙仲針展顏一笑:“爹爹來的正好,永遠都不會遲。”
喜歡綜影視:溫辭請大家收藏:()綜影視:溫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