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周五暴跌下的機會
字數:3935 加入書籤
周五的股市,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打破了往日的平靜。
僅570隻股票紅盤報收,全市場超百股跌停,這樣的景象讓整個市場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故事就從股民老張說起。
老張是個有著多年股齡的老股民,平時就喜歡在股票市場裏摸爬滾打,幻想著能在這股海之中撈到屬於自己的一桶金。
周五這天,老張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緊盯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額頭上的汗珠也不斷滾落。
自己手中的幾隻股票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路下跌。
老張忍不住罵了起來:“這什麽鬼行情,怎麽說跌就跌啊!”
他身旁的老伴在一旁勸道:“別太上火了,說不定過兩天就漲回來呢。”
老張沒好氣地回了一句:“你懂什麽,這次不一樣,感覺要出大事了!”
下跌的原因錯綜複雜,就像一團亂麻。
首先,導火索是關稅問題。
美方威脅將於3月4日起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再加征10關稅。
2月初就已經生效了10全域關稅,若這個新的關稅也生效,部分商品總稅率或達45。
這一消息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市場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投資者們紛紛擔憂起來,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市場的不確定性陡然增大。
不過,在去年的會議上就定調了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做了預判。
就像一位智者提前預料到了風暴的來臨,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所以,大可不必過於擔心,靜待會後一係列加碼政策的落地,說不定短期的調整帶來的反而是難得的機會。
其次,市場傳聞ipo放開,雖然多方求證後被證偽,但這個傳聞就像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
可能是一些投行人為了安撫客戶,說快放開了,然後被互聯網傳遞放大。
老張就聽到了這個傳聞,心裏一陣慌亂,還以為市場要被大量的新股衝擊了。
他在股票交流群裏大喊:“完了完了,ipo要是放開,這市場不得跌慘了!”
群裏的其他人也跟著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其實,冷靜分析一下,ipo每年會控製在百家左右,以科技製造為主,再回到每年四五百家不太可能。
這個傳聞隻是虛驚一場,但卻在市場中引發了不小的波動。
再者,從交易角度來看,ai科技、機器人短期漲幅過大,本身就有兌現預期,疊加利空,使得資金兌現過於集中,帶來了市場的踩踏。
機器人從年初開始漲,甚至出現了10倍股,在還未量產的情況下,就出現如此漲幅,表明市場情緒過於亢奮。
這就像一個氣球被吹得太大,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尾部加速必然會加快崩盤。
老張之前也跟風買了幾隻ai科技股,本來還想著能大賺一筆,沒想到現在卻被深度套牢。
他後悔地說:“當時就是被市場的狂熱衝昏了頭腦,以為能一直漲下去,沒想到摔得這麽慘!”
本輪行情的另一條主線ai科技,一方麵英偉達大跌,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等相關產業鏈個股也出現大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另一方麵,昨天盤後披露的科創板24年業績快報普遍不及預期,早盤市場開始消化這些利空消息。
不過,依然有不少人看好科技向,尤其是中低位 + 業績方向,比如存儲。
都接入deepseek等於都沒接入,但利好雲計算idc,那麽既然雲idc服務器都在交易周期反轉,沒理由存儲不交易,存算一體。
在市場的一片恐慌之中,也有人保持著冷靜和樂觀。
因為散戶的跑步入場,科技終於要歇一歇了。
但這個歇一歇,肯定不是空間上的大跌,而是時間上的震蕩。
當下的機會,會轉向低位輪動,而不是高位接力。
很多散戶看到低位輪動會很害怕,因為大部分的低位輪動都出現在上漲乏力的後期,尤其是輪到一些煤炭、石油、銀行等板塊的時候,後麵往往就是市場大跌的情況。
但這也要分情況來看,在熊市和牛市的邏輯是不一樣的。熊市的邏輯是有賺就跑,利用輪動去掩護主力在高位出貨;
而牛市的邏輯是高低切換,高位的空間不大,低位的還有大把空間。
那麽怎麽判斷市場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
有幾個信號可以參考。
信號1:低位板塊的持續性。
高位切低位,如果低位都是一日遊,那問題就大了,這可能是掩護出貨;
但如果低位的板塊有持續性,已經出現連續上漲,就代表持續有資金入場,大量在低位掃貨。
就目前來看,新能源、白酒、光伏、地產等低位啟動的板塊,總體持續性和量能都還不錯,並不像是為了掩護高位出貨的一日遊。
信號2:新題材的承接力度。
牛市裏題材炒作不會停下來,低位輪動同樣需要有題材加持。比如這兩天還比較火熱的固態電池,題材的承接力度就很重要。
如果題材尚可,資金的承接量還不錯,就代表資金沒有離場,還在努力幹活。
信號3:市場總體的大趨勢。牛市的趨勢輪動是增量資金掃貨低位籌碼導致的,高位資金更多是在板塊內做高低切換,而進入低位各大方向做輪動的更像是增量的機構資金。
因為這部分資金入場晚,更注重安全性和性價比,低位的板塊對他們來說就成了香餑餑。
牛熊思維決定了看待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結論。
有些人看到放量就總在思考放量滯漲怎麽辦,而有些人看到放量就認為資金正在源源不斷地入場加倉。
這並不單純取決於宏觀的思維,而是取決於市場是否具備賺錢效應。
如果市場還是具備賺錢效應,那麽放量就是良性換手。
比如最近最差的一天,市場都還有50 + 漲停,跌停數量基本都是個位數,情緒好的時候,都是100家上下的漲停板數量。
即便連板的天梯隊伍高度不高,但市場的賺錢效應還是不錯的。
喜歡從零開始成為股市高手!請大家收藏:()從零開始成為股市高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