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天耕係統

字數:1627   加入書籤

A+A-


    在全場目光的聚焦下,空無緩步走上講台,全場頓時安靜下來。他微微調整話筒,環視會場一周,隨後開啟講話:
    “今天,咱們不僅是注冊公司,更是播種未來——用數據澆灌、以科技為犁、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的未來。”
    他進一步指出,古村生物將不僅僅是農業技術的集成者,更是整個古村係生態鏈的智慧中樞。
    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的深度融合,平台將實現從種源研發、種植管理到農產品溯源的全鏈條數字化管控,真正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可信閉環。
    這裏將誕生屬於鄉村的“農業操作係統”,而古村,願做這場變革的探路者。他的話語拂過會場,在與會者心中激起漣漪。
    燈光漸暗,全息投影在會場中央緩緩升起,一株由數據流編織的小麥在空中舒展葉片,根係延伸成一張覆蓋北方的智慧農業網絡。
    這是古村生物首次公開展示“天耕係統”——通過ai氣候預判、土壤基因圖譜分析與無人機群協同作業,實現從播種到收割的全鏈路自主決策。
    大屏幕切換至三百畝試驗田實時畫麵,麥浪翻滾間,微型傳感器如螢火般閃爍,每粒麥穗的成長軌跡皆可追溯。
    龍授眼中閃過興奮的光,低語道:“三個月內,我們將把這套係統複製到十八個生態區。”
    水總翻開文件夾第一頁,上麵赫然標注著與北都農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的合作備忘錄。
    此時,水姣起身走向發言台,聲音清亮:“昨天我還在田裏測墒情,今天站在這裏,不是因為幸運,而是因為土地終於聽懂了我們的語言。
    我們不再是麵朝黃土的孤勇者,而是與算法並肩的‘新農人’。”話音落下,會場外傳來螺旋槳的嗡鳴——
    數十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在大廈上空組成“智農”二字,劃破晨霧,飛向廣袤田野。這一刻,科技的根係,正式紮進泥土的深處。
    儀式結束後,掌聲漸息,人群有序離場,但餘波仍在高管心中激蕩。
    今天,新加入古村係的水家母女出盡風頭——水總的戰略布局能力與水姣的基層代表性,形成了極具張力的互補形象,令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家族在集團未來版圖中的分量。
    有人心生羨慕,感歎資源與機遇的集中;有人暗藏嫉妒,質疑這是否意味著權力結構的悄然傾斜;更多人則陷入深思,反複咀嚼為何特意安排這場高規格儀式,又為何讓水家母女同台亮相。
    作為古村人,他們祖輩為農,腳踩泥土,深知一粒種子如何成長為一片金黃的麥浪,也深知農業的根基意義。
    正因如此,他們對水家在智慧農業轉型中所展現的技術洞察與執行能力,多數持認可態度。
    但真正讓他們反複思忖的,是那個未曾言明的問題:為何要讓所有人現場見證這一刻?
    這場儀式,究竟是一次宣告,還是一次警示?是一次團結的凝聚,還是一次權力的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