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擊破吐穀渾之戰,馳騁千裏如卷席
字數:7768 加入書籤
【01】兄弟反目,分道揚鑣
吐穀yu,下同)渾,是中國古時由吐穀渾族在西北地區所建地方政權,“吐穀渾”為鮮卑語,意為“泥土、塵土”。
提起吐穀渾,就必須從中國的另一支古老民族——鮮卑,說起!
鮮卑,源自與匈奴並存的東胡,世代居住在大興安嶺,過著刀耕火種的遊牧生活。兩漢年間,隨著匈奴勢微,鮮卑乘勢崛起,占據了整個蒙古高原,而後逐漸向中原內地擴展,先後在北方建立了11個政權,對推動曆史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吐穀渾就是曾創建過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的鮮卑慕容氏一支,與金庸先生所著《天龍八部》“南慕容、北喬峰”中的慕容複同宗同祖。
其祖先慕容吐穀渾,是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的庶出長子,與前燕奠基人慕容廆是同父異母兄弟。哥倆原本感情很好,在各自牧場和諧相處。後來慕容廆受到奸人挑唆,以馬匹越界互咬為由,與慕容吐穀渾產生了爭執。
為避免同室操戈,大度的慕容吐穀渾選擇了避讓。於西晉太康四年283年),率所部1700戶向西遷徙至內蒙古中部陰山地區。
西晉末年313年左右),天下大亂,吐穀渾又從陰山南下,進入甘肅臨夏一帶。不久繼續向西、向南發展,征服並統治了今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及青海地區。
東晉鹹和四年329年),吐穀渾之孫慕容葉延開始以祖父名字作為部落和國家的名稱,以示尊重。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吐穀渾首領慕容樹洛幹參照匈奴做法,自稱大單於、吐穀渾王。當時中國正值“五胡十六國”時期,大小割據勢力瘋狂吞並。為了保存族群,睿智的樹洛幹先後向宋、齊和北魏臣服。
隋朝建國,吐穀渾國王慕容誇呂開始自稱可汗,並建都伏俟城鮮卑語,意為王者之城;今青海湖南鐵卜卡古城,位於今青海共和縣石乃亥鄉政府北約2.5公裏)。
大業四年、五年608、609年),隋煬帝曾兩次擊破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僅帶少數殘部逃走。煬帝在吐穀渾故土設置西海、河源、且末等郡實施管理。但沒過多久,就被慕容伏允全部收回。
吐穀渾國力最強盛時,其疆域東起今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南抵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連山與河西走廊相接。東西寬達四千裏,南北長約兩千裏。
【02】 天讓你亡,先使你狂
在隋末唐初這十幾年時間裏,中原大地內有群雄混戰,外有突厥進犯,亂作一團。而曾向中原勢力臣服的吐穀渾卻徹底獲得了解脫,原本低調的慕容伏允也逐漸驕狂起來,在親信天柱王的攛掇下,不斷向外侵擾。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以來,突厥大舉犯邊,一度兵臨長安。吐穀渾在大唐應接不暇之際趁火打劫,沿甘肅南部、四川西北、青海東部與之相連之地,接連出兵進犯,兵鋒直抵隴州陝西寶雞隴縣)。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太宗李世民即位,與突厥頡利可汗締結了“渭水之盟”,邊境暫告安寧,吐穀渾也隨之停止了擾邊。
貞觀四年630年)二月,大唐軍神李靖奉命出軍橫掃漠北,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太宗在四夷首領和群臣擁護下,當上了草原與中原的共主——天可汗。偏安西北的慕容伏允也遣使入朝,以示臣服。
太宗為人大度,在對外關係上比較務實,不像隋煬帝為了顯擺自己窮兵黷武,見慕容伏允表明了態度,也就沒再深究其趁亂擾邊的行為。
慕容伏允卻把這種寬容當成了懦弱,出兵大舉劫掠鄯州青海海東市樂都區)。太宗派使者責備,征召他入朝,慕容伏允不但以身體有病為由予以推脫,還恬不知恥的替他兒子慕容尊王請求和親。
太宗再次原諒並允準了他的請求,讓他派兒子過來迎親。慕容尊王仍舊不來,太宗下令斷絕了這紙婚約。慕容伏允以此為由,扣留大唐使者趙德楷,出兵侵犯蘭州、廓州青海貴德縣)。
太宗先後派出十名使者前往吐穀渾交涉調解,並親自召見吐穀渾留在長安的使者,向其曉以禍福利害,慕容伏允始終不加悔改。
貞觀八年634年)五月,太宗詔令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率領邊境軍隊,在當地契苾鐵勒諸部之一,隨突厥降附大唐)、黨項部落協助下征討吐穀渾。
從這次出兵規模可以看出,太宗並沒想要蕩平吐穀渾,隻想教訓一下慕容伏允。
十月初二,段誌玄擊敗吐穀渾,乘勝楔入其縱深八百裏,越過青海湖三十餘裏時撤軍返回。
慕容伏允非常善於打遊擊,利用自己轄域的寬廣縱深避其鋒芒,再伺機反擊。當初他被隋朝大將宇文述追的遁入雪山,看似狼狽卻毫發無損,等到隋軍一走馬上卷土重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也一樣,唐軍撤出不過月餘,吐穀渾就再次出兵進犯涼州甘肅武威)。
【03】李靖出山,剪滅凶頑
慕容伏允的無賴表現激怒了太宗!
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宗下詔,大舉討伐吐穀渾,從根本上解決西北邊患!
在主帥人選問題上,太宗傾向於橫掃突厥、出將入相的原尚書右仆射李靖。但李靖此時已六十三歲,剛因年老多病辭去宰相職務,太宗有些不好意思開口。
李靖主動入朝表明態度,願意掛帥出征,太宗這才放心!吐穀渾雖然不好對付,但當初橫行漠北的突厥騎兵,在大唐軍神麵前不還是乖乖俯首就擒!
同樣一把刀,在農夫手裏隻能砍柴,一旦被高手掌握,那就是無堅不摧的銳器!
十二月初三,太宗正式下達戰鬥命令!
李靖為西海道青海湖附近一帶)行軍大總管,統一指揮戰區內各路唐軍,以及加強的突厥、契苾軍隊行動,直指吐穀渾國都伏俟城青海湖南),擒獲或斬殺慕容伏允。
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位於甘肅臨夏積石山縣)行軍總管,岷州刺史李道彥為赤水道青海省共和縣南曲溝)行軍總管,負責殲滅積石、赤水之敵,伺機向縱深發展進攻。
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行軍總管;涼州大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新疆巴音格勒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行軍總管,負責攻占鄯善、且末,阻敵向西逃竄。
利州四川廣元)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新疆羅布泊)行軍總管,負責配合主力行動,包抄吐穀渾後路。
吐穀渾在得知唐軍大舉進攻的消息後,也開始著手準備,以威嚇、賄賂等方式,煽動、串連鄰近部落共同反唐。
貞觀九年635年)正月,黨項叛降;三月,洮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羌人部落殺害刺史孔長秀,叛降。
三月十九日,大唐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率先發起進攻,擊敗叛降的羌人部落。
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庫山又名嶂山,在今青海西寧湟源縣西南日月山一帶)擊敗吐穀渾,直逼其國都伏俟城。
慕容伏允再次使出保命絕招,一把火燒毀都城附近野草,退入大漠深處。
李靖召集眾將商議,眾將大多認為“野草已被焚毀,戰馬無草可食,不可深入。”
侯君集提出異議,認為:“當初段誌玄擊敗吐穀渾撤軍返回,才到鄯州青海海東市樂都區),吐穀渾就已兵臨城下,原因就是他們主力未受損失,仍然聽從指揮。這次一戰而敗,他們如同鼠奔鳥散,連個斥候也沒留下,我們現在乘勢攻取,就像拾取草芥那樣簡單。這種機會如果不去利用,將來一定後悔。”
李靖采納了侯君集意見,迅速調整部署,將部眾分為南、北兩路,分別向吐穀渾縱深穿插追擊。
其中,北路軍由李靖、薛萬均、李大亮指揮,追殲吐穀渾北部之敵;南路軍由侯君集、李道宗統率,追殲吐穀渾南部縱深之敵。
四月二十三日,北路軍在曼頭山青海共和縣西南)追上並殲滅吐穀渾一部,繳獲大量牲畜,充作將士口糧,解決了後勤補給難題;二十八日,又接連在牛心堆也叫牛心山,在青海湟中縣東南,南川河西)、赤水源黃河上遊在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節點,位青海省共和縣南曲溝)打敗吐穀渾。
赤水源一戰中,赤水道行軍總管、岷州刺史李道彥延誤戰機,沒有按時到達。薛萬均、薛萬徹兄弟輕騎突進,被吐穀渾大軍包圍,一番慘烈搏殺,跟隨他們的唐軍損失大半,兩人也身中槍傷、戰馬倒斃,但仍奮勇持刃步戰不休。
危急關頭,左領軍將軍、原突厥將領契苾何力率數百騎兵趕到,猶如利刃般插入敵陣。薛氏兄弟見狀,指揮所部拚死反擊。在大唐精銳府兵和突厥騎兵的共同夾擊下,吐穀渾大敗,被殺得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赤水源。
北路軍將領李大亮、執失思力也分別於蜀渾山青海共和縣西)、居茹川青海共和縣西北柴集河)一帶擊敗吐穀渾,擒獲其部落酋長二十餘人。
在唐軍痛擊下,吐穀渾北部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殘部向西撤離。李靖尾隨在後窮追不舍,一路掃蕩至吐穀渾西境且末。
北路軍高歌猛進,南路軍也不甘勢弱。他們在侯君集、李道宗帶領下,繞過青海湖向青藏高原腹地挺進,深入無人區兩千餘裏。
當時雖值盛夏,但青藏高原卻四處冰封、白雪皚皚。
唐軍行至破邏真穀青海海西都蘭縣東南),攜行水源告罄,又無水可飲,隻得人吃冰、馬啃雪,克服高原反應,繼續向前追擊。終於在烏海青海瑪多縣東北)追上慕容伏允,在悍不畏死的唐軍麵前,吐穀渾早已喪失鬥誌,一經接觸就被打得潰散而逃。
唐軍繼續追擊,從星宿川即星宿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追至柏海青海省瑪多縣西部黃河上源的鄂陵湖、紮陵湖),這才收軍返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靖在且末得到消息,聽說慕容伏允逃到了突倫川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將要奔向於闐新疆和田市)。契苾何力請求率軍追擊,薛萬均因上次被圍險些喪命,堅持認為不妥。
契苾何力說:“吐穀渾同我們一樣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住所,如不趁他聚集時發起進攻,一旦讓其散去,就再也找不到他們巢穴了!”
於是親自挑選千餘精銳前行,薛萬均率軍隨後跟進。
沙漠無水可飲,唐軍將士刺傷戰馬飲血止渴。到達突倫川,在大漠邊緣發現了慕容伏允營帳,唐軍隨即發起衝擊,當即斬首數千級,繳獲各類牲畜二十餘萬,慕容伏允扔下老婆孩子,僅帶少數親信逃脫,十多天後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殺。
慕容伏允嫡長子慕容順,曾作為質子跟隨隋煬帝,後被唐高祖李淵送回吐穀渾,一直鬱鬱不得誌。李靖擊破吐穀渾,國人窮蹙交迫,怨恨天柱王挑唆慕容伏允。慕容順因循眾人心意,斬殺天柱王,向大唐請降。
五月十八日,李靖向朝廷報捷,蕩平吐穀渾!
五月二十一日,太宗頒詔,任命慕容順為西平郡王、吐穀渾可汗。考慮到他回國不久難以服眾,著令李大亮統率數千精兵屯駐,為其聲援。
至此,大唐與吐穀渾之戰圓滿收官!
這是大唐建國以來發動的第二次對外滅國之戰,從唐軍整體表現看,堪稱完美!指揮調度有方,三軍將士用命,特別是首次開創了中原王朝軍隊深入青藏高原腹地作戰的壯舉。
詩人王昌齡在其著作《從軍行》中,形象描述了這場戰爭: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當然,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條件和通聯手段,在陌生地域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戰役,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貽誤軍機、爭功諉過的問題。
比如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從駐地岷州甘肅定西岷縣)機動至闊水四川若爾蓋縣西)時,擅自劫掠當地黨項部落牛羊,引發眾怒。被黨項酋長拓跋辭來率部在野狐峽四川若爾蓋縣境內)打得大敗,致使數萬唐軍被殺,李道彥退入利州四川廣元)固守,沒能如期趕赴赤水位青海省共和縣南曲溝),導致薛萬均兄弟險些喪命。
再比如太宗遣使犒勞前方將領,薛萬均卻在使者麵前詆毀救命恩人契苾何力,聲稱赤水之戰都是自己功勞。契苾何力憤怒之下拔刀欲殺薛萬均,被眾將勸阻。太宗聽聞此事,責備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將實情奏告。太宗大怒,下令解除薛萬均官職授予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辭謝說:“陛下因為臣的原因解除薛萬均官職,朝中胡人會以為陛下重胡輕漢,且會因此輕視漢將,不利於團結。”太宗沒料到契苾何力作為一個新近歸附的突厥將領,會有如此高的胸襟與覺悟,不禁大喜過望,令其護衛皇宮北門,並將皇室宗親臨洮縣主下嫁給他。
還有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因未按期到達指定地域,被李靖追究審查。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心生怨恨誣告李靖謀反,虧了那時大唐風清氣正,才沒讓他陰謀得逞。
李道彥、高甑生均被判處死刑,因功免死,流放邊防戍邊贖罪。薛萬均作戰有功,且得到契苾何力諒解,未受處理。但其爭功諉功、高調張揚的做法卻為時人所不恥,終在貞觀十五年641年)時被人彈劾坐罪入獄,憂憤而死。
高甑生曾是太宗當秦王時的宿將,打仗異常驍勇,很得太宗賞識。朝臣為高甑生求情,太宗說“甑生不聽李靖指揮,還誣告人家謀反,如果這都能赦免,國法何在!而且從晉陽起兵算起,有功之臣太多了,寬恕了甑生,還怎麽禁止他人犯法!我不會忘記舊日功臣,所以更加不敢寬恕,以防他們恃功而驕、自取滅亡!”
【04】散落塵煙,惟留惋歎
十一月,由大唐所立吐穀渾可汗慕容順不被國人認可,任職未滿半年,就被部下所殺。其子年僅十一歲的燕王慕容諾曷缽繼任,因年齡幼小,無法駕馭群臣,國內大亂。
十二月,太宗詔令兵部尚書侯君集派兵鎮撫。在大唐的支持下,慕容諾曷缽勉強站穩了腳跟,還迎娶了大唐的弘化公主,成為大唐屬國。
新興王朝吐蕃崛起後不斷向北擴張,於唐高宗龍翔三年663年)消滅了吐穀渾,占據了其故土。慕容諾曷缽被迫與弘化公主遷入大唐,吐穀渾自此徹底消解於民族的大融合中。
吐穀渾作為一個比大唐早問世三百多年的地區強國,生於亂世卻亡於盛世,慕容伏允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不是他妄自尊大、橫挑強鄰,也不會被大唐打得元氣大傷,以至在吐蕃進攻麵前毫無抵抗之力,落了個國土淪喪、民族消亡的可悲下場。
所謂盛極必衰,這世間誰又能跳的出天道輪回!多少曾經縱橫馳騁的強盛民族無聲無息消散於塵煙,隻在浩如煙海的曆史畫卷中留下片言隻語,引來後人聲聲惋歎!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大唐氣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