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代女皇之華麗轉身(上)
字數:6365 加入書籤
【01】武家有女,窈窕天成
貞觀十一年637年)冬,寡居長安的已故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妻楊氏家中喜氣洋洋,這樣的景況在武士彠兩年前病逝後還從未有過。
細一打聽,原來是武家芳齡14歲的女兒武則天,因貌美賢淑被太宗選中,召入後宮做了才人。
古時帝王妻妾成群,為了管理這支龐大的嬪妃隊伍,防止她們無端生事,皇帝在後宮設置了等級分明的官階。除母儀天下的皇後外,還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大妃子”,享受正二品待遇,與參知政事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平級。而才人是正五品,在九級製的官僚體係中屬中下,相當於州刺史,即現在的廳局級。
論起資曆,武家在大唐也曾顯赫一時。
武士彠是並州人,商賈出身家境殷實,與唐高祖李淵是布衣之交的好友。李淵從晉陽山西太原)起兵,武士彠任鎧曹參軍,負責提供軍需保障,輔佐李淵開創了大唐基業。
李唐建國,“首參起義”的開國功臣武士彠因功獲封太原郡公,不久晉升為正三品的工部尚書相當於國家建設部長),封應國公。之後離開中央到地方任職,曆任利州都督、荊州都督。其原配夫人相裏氏病故,續弦隋朝貴族楊達之女楊氏,與之育有三女,武則天行二。除一姐、一妹外,還有相裏氏所生兩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高祖李淵去世,武士彠悲痛成疾撒手歸西。李世民令並州都督李世積為其主辦喪事,將他靈柩護送回原籍安葬。
武士彠死後,武元慶、武元爽對楊氏母女橫挑鼻子豎挑眼。貴族出身的楊氏不堪受辱,帶著三個女兒離開荊州來到長安居住,由於家中沒有頂梁柱,家境已是大不如前。
武則天得知自己即將入宮的消息喜憂參半、忐忑難安,她哭著去向母親辭行,楊氏安慰她說:“你有幸事奉聖明天子,怎知這不是福分,何必哭哭啼啼!”
【02】造化弄人,因緣天定
進入深宮的武則天並未得到太宗垂青,這從《資治通鑒》的記載中可以看出,自貞觀十二年638年)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除獲名武媚外,再難尋到關於她的隻字片言。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間的邂逅,也許她會與大多嬪妃一樣,在青燈古佛下孤單終老。曆史總在不經意間作出選擇,看似隨意實則必然!
貞觀二十三年四月,唐太宗因操勞過度臥病在床。20歲的太子李治晝夜陪侍照顧父親,遇到了同樣侍奉湯藥的武則天。在眾多後宮嬪妃中,唯有武則天的容顏深深烙印在李治心中!
太宗駕崩,李治繼位為帝,改元永徽,史稱唐高宗。而武則天則依照唐製,隨同其他沒有生育的妃子進入感業寺陝西西安未央區)落發為尼。
兩人一個是九五至尊、一個是落寞比丘,雖同處長安,相隔卻又何止萬裏!而命運之手如此神奇,鬼使神差般將兩個互生情愫、卻又地位懸殊的人撮合到一起。承擔這項任務的,竟是李治的結發妻子、大唐皇後王氏。
王皇後出自聲名顯赫的太原王氏,曾祖王思政、祖父王康均為前朝高官。在門閥之風尚存的大唐初期,她的家族在朝中仍享有較高的聲望與人脈。
王皇後品端貌美、性格耿直,隻是與李治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嗣。這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無疑是個致命的硬傷。雖然她聽從舅舅柳奭提議,早早收養了庶出的李忠,並將他立為太子,但任誰都清楚這樣並不保險。
時間一長,李治便將感情轉移到育有一子兩女的蕭淑妃身上。王皇後由妒生恨,開始與蕭淑妃明爭暗鬥。可是蕭淑妃比她美豔也更善解人意,形勢並不樂觀。為此,王皇後輾轉反側、殫思竭慮。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太宗逝世的周年忌日。高宗李治前往感業寺祭拜,恍惚間他感到有雙熟悉的眼睛一直在默默注視著他。猛一抬頭,那雙眼睛像是受到驚嚇般倏然低斂。
隻見一位風姿綽約的女尼俏立一旁,雖然許久未曾會麵,李治還是在瞬間將她認出。
武則天想起自己這十餘年的黯淡歲月,眼見靚麗容顏即將枯萎凋殘,不禁潸然淚下。從驚詫中反應過來的李治,也隨之唏噓落淚。
這副你儂我儂的感人場景,被一位隨同前來的婢女如實講給了王皇後。
王皇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一抹難掩的笑意。你蕭淑妃不是自詡貌美嗎,我找個比你漂亮的,看你還怎麽勾引皇上!
於是,她一邊讓人吩咐武則天把長發留起等待進宮,一邊勸說李治將武則天納為嬪妃。
其實李治早有此意,隻是礙於臉麵不便說出而已。
武則天的一生就此出現重大轉機!
在冷遇中蟄伏了十二年的武則天,早已不是剛入宮那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從希望走向失望、從失望步入絕望、再從絕望中看到一絲光亮,她又怎肯輕易放棄命運的垂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則天施展出她的所有權謀與心機,刻意奉承、討好王皇後,她知道隻有王皇後高興,她才可以正大光明的接近那個真正那改變她命運的人,李治!
王皇後對武則天的表現非常滿意,多次在李治麵前誇讚武則天的賢淑與美貌。李治則在王皇後的支持下,迅速沉淪於武則天那無邊魅力不可自拔。沒多久,武則天就身懷有孕,生下了她與李治的第一個兒子,李弘。
李治在開心之下,將武則天晉升為昭儀。昭儀是“九嬪”之首,排在“四妃”之後,與“四妃”同為高級嬪妃。
一開始,王皇後見到情敵蕭淑妃失意,開心的不得了。可時間一長,特別是隨著李弘的出生,讓她發覺情形似乎並非那麽簡單。李治不僅不再寵幸蕭淑妃,對她及後宮所有佳麗完全不聞不問,一顆心竟全都放到了武則天身上。
反應過來的王皇後隨即與蕭淑妃化敵為友,共同在李治麵前詆毀武則天。隻是為時已晚,深愛著武則天的李治不僅不聽,反而因此對她們產生了看法。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朝廷加封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等十三位武德年間功臣;六月,身為皇後親舅的宰相柳奭,因皇後寵愛衰減內心不安,主動辭職,降為吏部尚書。
這兩件一褒一貶、看似不相幹的政令,實則反映出武則天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
【03】爭風吃醋,明爭暗鬥
王皇後、蕭淑妃與武則天的爭鬥日益激烈,互相在李治麵前攻訐對方,而李治每次都公開選擇站在武則天這邊。
皇後出自名門望族,為人強勢寡恩,不懂的善待他人,在眾人麵前從來都是一副高冷麵孔。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和舅舅柳奭也自恃姻親,對後宮嬪妃極為無禮。
而武則天則完全是另一種作派,凡被皇後一家人得罪過的,她必傾心交結拉攏;對待其他嬪妃、婢女不僅溫情和善、知冷知熱,還時常把所得賞賜大方的分給眾人,在後宮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於是,但凡皇後、蕭淑妃稍有違製僭越,哪怕發句牢騷,都會有人在第一時間告之武則天,武則天再轉告李治。
沒了皇帝的支持,失去了底層的擁護,王皇後在與武則天的爭鬥中完全處於下風,武則天也隨之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她很清楚,如果不把王皇後及其家族勢力連根拔除,她來之不易的地位會像美麗的泡沫,讓風一吹就會散掉。
那麽,怎麽辦呢?
王皇後雖然失寵,卻並沒什麽大錯,李治也從未產生過廢掉她的想法。畢竟“換皇後”這事好說不好聽,朝中那些誰都想參一本的言官可不是吃素的。
武則天思來想去也沒琢磨出能徹底毀掉王皇後的辦法,正在苦惱時,身旁傳來嬰兒嬌弱的啼哭,她那剛剛出生不久的女兒正在衝她伸出小手。
她的內心不禁一顫,隨即眉頭緊鎖。良久,像是下定決心般,將女兒輕輕抱入懷中安撫。
一天,王皇後來到武則天居所探望。偌大房間,除了熟睡的女嬰空無一人。王皇後俯下身子看向孩子,憐惜的用手指輕輕觸碰了下嬰兒嬌嫩的小臉,微笑著轉身離開。
她不知道,這一切早被得知她的行蹤,提前隱藏好的武則天看在眼裏。
見到皇後走遠,武則天從角落中悄然走出。看著可愛的女兒,狠了狠心,決然將手伸向孩子臉龐。
不久,李治興高采烈的走來。武則天若無其事的微笑迎接,兩人共同走到孩子的嬰兒床前。武則天手腕輕顫的掀起被子,隻見孩子臉色發青一動不動,早已沒了呼吸。
武則天發出一聲淒厲的驚呼,不停搖晃著孩子嘶聲痛哭。
李治被這一幕嚇呆了,反應過來後,他憤怒的質問侍女這是怎麽回事。侍女們囁嚅著說剛才隻見皇後來過,李治暴怒的吼道:“好個皇後,竟敢害我女兒。”
武則天哽咽著向李治訴說皇後對她如何刁難,王皇後在李治心中的形象徹底坍塌,被激怒的李治動了廢掉她的想法。
可是廢黜皇後並不是說說那麽簡單,需要得到朝中主要大臣的支持。
李世民在臨終前為李治指定了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世積三名托孤重臣。除了這三人外,參知朝政的還有於世寧、韓瑗、來濟、崔敦禮、許敬宗。其中,長孫無忌既是百官之首,又是李治的舅舅,他的態度最為關鍵。
為了爭取長孫無忌的支持,李治攜武則天親往其府中探視。長孫無忌設宴款待,甥舅二人邊喝邊聊,氣氛極為愉悅。席間李治當即提拔長孫無忌寵姬所生三子為朝散大夫,並饋贈他載滿十車的金銀財寶。
趁長孫無忌高興,李治從容談及王皇後無法生養一事。沒想到長孫無忌卻裝起了糊塗,顧左而言他,就是不接李治的話茬。李治無法,隻得與武則天悻悻離去。
事後,武則天又托母親楊氏以故人身份拜訪,懇請長孫無忌支持,遭他婉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禮部尚書許敬宗也來勸說,被長孫無忌一頓訓斥趕了出去。
能想的辦法都想了,長孫無忌仍不鬆口。受挫的武則天並未氣餒,既然好說好商量你不聽,那就別怪我用狠招了!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武則天誣陷王皇後與其母柳氏用厭勝巫術詛咒她,高宗敕令禁止柳氏入宮。
七月初十,吏部尚書柳奭被貶為遂州四川省遂寧市)刺史。
柳奭在前往遂州途中,岐州長史於承素按武則天授意,舉報柳奭泄露朝廷機密,於是再被貶為榮州四川自貢市公井縣)刺史。
同時,李治提議在貴、淑、德、賢“四妃”基礎上增設“宸妃”編製,令武則天為宸妃。韓瑗、來濟以不合製度為由予以諫止。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托孤派”和與高宗李治、武則天為代表的“搶權派”誰也不肯通融讓步,鬥爭陷入膠著。這時,一個小人物的出現,改變了局麵。
中書舍人李義府,因奸詐狡猾為長孫無忌所厭,將他外調為壁州司馬。
命令還沒下到門下省,李義府就已提前得知。慌忙找到同為中書舍人的王德儉商量,王德儉告訴他:“皇上現在想立武則天為後,隻是擔心宰臣反對才猶豫不決。你如果能夠促成此事,一定會轉禍為福。”
精明的李義府從中嗅到了權力的味道,當天主動替王德儉值班,直接前往拜見皇上呈遞奏折,請求廢除王氏,改立武則天為後,以此滿足天下百姓願望。
李治收到奏疏大喜過望,立即召見李義府,賞賜他珍珠一鬥,並官複原職。武則天也密遣心腹慰勞嘉許,不久又破格提拔李義府為中書侍郎,由一名普通辦事官員直接躍升為正三品要臣。
除李義府主動投靠外,還有禮部尚書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禦史中丞袁公瑜,也選擇站隊武則天,武則天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智囊團隊。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大唐氣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