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決戰開始

字數:4310   加入書籤

A+A-


    靈州城陷落之後,南路王稟軍的北上就再無阻礙了。
    擋在西夏國都興慶城前的靜、順、懷三州守軍不戰而走。
    表麵上的理由是城小難守,真實心理卻是害怕自己也成為棄子。
    麵對這種情況,西夏國主李乾順倒也沒有追究,這貨如今也醒悟過來了,全麵動員準備最後的國都保衛戰。
    其實也不算醒悟,西平府丟了以後這貨壓根兒也沒了其他選擇,除非舍得逃進賀蘭山中去做野人......
    王稟圍住西夏國都後,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先發揮老西軍的優良傳統築壘圍困,然後開始在城外釋奴、均田。
    作為西夏最核心的興慶府,這裏的土地一半是皇莊,另外一半是大貴族的私產,根本就不存在自耕農。
    方法很簡單,也很粗暴。
    留在城外看家的惡仆統統殺光,能找到的戶籍賬冊、房契地契點一把火,所有農奴以前種哪塊地以後還種哪塊!
    王稟這麽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逼出龜縮城內的敵軍。
    在這個時代,所有大人物、大家族的根基都是土地,絕對是比命還重要的東西。
    真要被那些卑賤的奴隸給分完了,就算能夠打退漢人,事後再想要收回來可就費勁了,不動刀見血絕不可能!
    可把人都殺光了,地誰他媽來種啊?!
    王稟這一招是結結實實打在了城中所有人的七寸之上,沒人能繼續坐得住。
    於是幾乎是一夜之間,興慶城的守軍數量就從五萬暴漲了一倍,變成了十萬,而且多出來的全都自帶兵甲。
    別以為隻有中原王朝的大人物、大家族會隱匿人口、暗養私兵,這根本就是這個時代各國的通病。
    而且越是落後的勢力,這種情況就越嚴重,隻不過中原王朝喜歡記史,常常把這個問題擺到明麵上罷了。
    一時間,西夏朝堂上的聲音變得出奇一致出城決一死戰!
    要是另一個時空曆史上的蒙古人會王稟這招,也用不著圍困興慶城半年之久了,可以很輕鬆的用自己最擅長的野戰,來消滅西夏最後的力量。
    可惜,就算鐵木真也穿越了,他也用不了這招,因為蒙古帝國基本組織邏輯決定了他不可能均田。
    蒙古人的戰鬥力為啥那麽強悍?
    隻是因為生存環境造就的強悍體魄和弓馬嫻熟嗎?
    那為啥之前的匈奴人、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沒牛逼到那種高度呢?
    真實答案是鐵木真創造並實實在在落實了一種全新的、極端的分配製度。
    所有財富,包括繳獲、土地和人口,黃金家族隻取十分之一,剩下的九成全部分給有功將士!
    說白了就是把整個國家的百分之九十都給分了,那些祖祖輩輩連飯都吃不飽的貧苦牧民能爭先恐後的從軍嗎?!上了戰場能不拚命嗎?!
    這根本就是一種極端到了極致的軍國主義體製,而其底層邏輯根基則是奴隸製。
    因為隻有當土地和人口相結合,才能源源不斷的產生財富,讓有功將士和他們的家人永遠都能過上人上人的美好生活。
    你提前把地一分,還是分給了那些沒上過戰場的賤民,這一套玩法還怎麽繼續?!
    扯回來,扯回來。
    就在李乾順在城牆上禦駕親征的時候,大武軍的統帥還是老將王稟。
    自從繞過武威城就消失不見的武從文,繼續隱藏在黑暗中,如同一隻無比耐心的餓虎,靜靜等待著致命一擊的一刻。
    華夏二年四月二十九。
    滅夏決戰正式打響,興慶府平坦的土地為這一戰提供了絕佳的戰場。
    西夏軍率先進攻,王稟憑借先前築起的寨壘堅守不動。
    兩軍激戰一晝夜,王稟看準敵軍銳氣已挫,下令一直隱藏未動的炮兵開火。
    分成三個陣地的百餘門火炮同時朝著一個方向怒吼,瞬間就犁出了一條真空地帶!
    炮聲一停,王稟下令反攻,中路軍率先出擊,沿著那條血肉胡同全速突進,意圖將城外敵軍一分為二。
    西夏軍的實際指揮官嵬名令公看出端倪,當即下令左右兩軍全力向前突擊,意圖直衝西軍中軍大纛。
    【注:真實的嵬名令公此時應該還沒出生,曆史上其作為西夏滅亡前最後的名將,死在了蒙古人手裏。不過咱們這是小說,連鐵木真都提前搞出來了,也不在乎這點兒名字的錯亂。】
    嵬名令公不愧名將,眼光犀利、頭腦清醒,他很清楚己方被剛剛那輪炮給打懵了,沒直接崩潰完全就是因為沒有退路。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臨時改變軍令,夾擊中路突進的敵軍,就算勉強得到執行,也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倒不如一條道走到黑。
    說白了就是告訴所有人,這場戰鬥從頭到尾隻有一條軍令,那就是向前直殺漢人的中軍大纛!
    戰鼓混雜著號角,無所適從的西夏士兵慢慢平靜了下來,開始在各自上官的帶領下再次列陣向前。
    至於插進本陣的敵人,由他們去吧,反正己方背後是高大堅固的興慶城牆,也不怕被對手抄了後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負責西軍左翼防禦的是大將潘彬。
    從政和二年聯金北伐開始,西北將門就被大量征調,有些死在了戰場上,有些戰後散落各地,總之很少有能返回故鄉的。
    比如臨安朝廷的所謂“中興四將”,就全部都是西北人。
    後來金軍南下、西夏入侵,先後三次打到太原城下,西北全境幾乎徹底淪陷,延續百餘年的各地將門也被摧毀殆盡。
    這固然是一件慘事,卻也給了其他將士更多升遷的機會,堪稱西軍傳統人事結構的大洗牌。
    曾經的一線將門折家、種家、劉家均已衰落,像王稟的王家這種原本的二流將門,用自己的忠誠和堅守硬是殺成了頂流,而諸如潘彬、郭進等一批基層軍官也紛紛走上高位。
    當然,這些全部都是老西軍的底子,潘、郭二人也都是世代從軍的老卒。
    在武從文穿越過來的這個時空裏,一代代西北人用自己的忠誠和熱血終於守住了這塊土地,守到了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時候。
    潘彬打得很頑強,可惜還是被率先突破了防線,因為西夏人將手中最後的重騎兵放在了他這一邊。
    清醒過來的西夏人也拚命了,尤其是其中的黨項士兵,不拚不行,漢人已經殺到了家門口,戰敗就是亡國滅種。
    他們頂著炮火瘋狂向前,硬是用成千上萬具屍體填平了西軍的壕溝,為己方的殺手鐧創造了出擊的條件。
    鐵鷂子不愧能是和女真鐵浮圖、蒙古怯薛軍並稱的天下強兵,在合適的戰場條件下直線衝擊,威力的確無人能擋。
    配給左路的一千神機營將士,盡管全部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每個人都在臨死前射出了最後一發子彈,也沒能擋得住敵人的決死衝鋒。
    三千鐵鷂子倒下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一千人頂著戰友的屍體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像一把大鐵錘狠狠砸進了西軍左翼。
    戰場仿佛突然震顫了一下,西軍大陣就像一位肋部被對手猛擊的巨人,疼得彎下了腰,嘴裏發出痛苦的呻吟。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