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廣場考試得人心
字數:4349 加入書籤
官員、商人、工匠、農民等等,都在關注這場考試。
這並不是一場普通的考試,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參加考試的這些人才,將來是要管理各地的,跟他們這些百姓們息息相關。
若官員很有才能,是百姓之幸,若官員是草包,將是百姓之禍。
因此大家都很關注,益州城內湧進了大量的人員。
吸引這麽多人關注,荀彧等人並不驚訝,他們要的就是大家的關注。
這次考試就是要讓這些人才們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之後他們去各地做官才能服眾。
荀彧並沒有把考試放在益州的專門考場中,而是帶著這數百人才來到了益州城中部。
這裏有一座大型廣場,能夠容納上萬人。
廣場是李恪來到益州之後,命人去修建的。
今天,考試的人在中間,百姓們在周圍現場觀看。
“諸位,考試即將開始,今天監考官不止本官一人,諸位也是監考官。”
荀彧對周圍眾人說道。
“但凡發現有作弊,或者覺得哪裏不對的,你們盡管提出來。”
周圍百姓們很是驚喜,還是頭一次做監考官。
“他們考試的題目,不是由本官出,而是由你們來!”
荀彧繼續對眾人說道。
“你們每個人都可以說一個問題,或者是一個詞,然後讓這些官員們去解答,並且給出規劃及解決方案。”
眾人再次驚訝,讓他們當監考官也就算了,還要讓他們當出題的人?
雖然考試還沒開始,但他們對這些人才已經多了幾分信任。
若這群人沒有真正的才華,荀彧大人又怎麽會讓百姓做監考官和出題者呢?
人群之中,李靖等人也來了。
他們原本在軍事學院內學習,突然聽說來了數百人才,荀彧要對他們當眾考試。
李靖等人很感興趣,一起來現場參觀。
剛才聽到荀彧說讓周圍的人做監考以及負責出題,李靖等人很是詫異,還以為荀彧在開玩笑。
“頭一次見到讓百姓們監考出題的。”李靖淡淡一笑。
李積道:“這樣才能更好的考驗人的才能,荀彧大人這般做,看來很信任這些人呀!知道他們展示出優秀才能,就一定可以贏得人心。”
“你們可能不知道,這些人是秦王殿下送過來的!”一旁的李孝恭低聲說道。
眾人微微一愣,這個他們倒是沒聽說。
李孝恭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那天他就在益州城門口附近,看到蕭何帶著人才進城。
……
考試正式開始,周圍的百姓們紛紛發言。
有的人說經商困難,有的人說學習很無聊,有的人說種地太辛苦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被提了出來。
有的人提的問題很無聊,讓人聽了都不知道怎麽作答。
但考場的這些人才卻從容淡定,聽完百姓們的各種‘疑難雜症’後,便開始作答了。
他們拿著毛筆在紙上書寫,一兩個時辰便全部寫完。
官員們所述的內容公布出去,引起眾人驚歎。
無論百姓們提出什麽樣的疑問,官員們都認真解答,並給出具體的執行辦法。
“這些人才能力如此之強!臨場應變能力太牛了,咱們說完之後,他們幾乎沒怎麽猶豫,便寫了出來。”
“如果我們每個州縣的官員都如此有能力,以後我們的日子豈不是越過越好?大唐何愁不興盛!”
百姓們議論紛紛,驚歎不已。
“你們難道不知道,這些人才都是咱們殿下親自挑選,從北海王國送過來?”有百姓說道。
“殿下親自挑選的人才,確定嗎?”
“當然確定,這些人才來到益州城的時候,是蕭何大人親自去城門口帶進來的。”
“原來是殿下挑選的呀,早知如此,就沒必要對他們進行考試了。”
“說的對,殿下推舉的人選,絕對信得過!”
之前很多百姓都不知道這些人是李恪推過來的,現在知道之後,都是驚歎不已。
他們對李恪非常信任,凡是秦王推舉的人,一定是優秀人才。
經過這番考試,百姓們已經認可了人才們的能力。
以後荀彧安排他們去各地做官,大家不僅不會不服,反而會很支持、歡迎。
這場考試是很有益處的,荀彧很是滿意,不僅能得人心,還能促進其他官員進步。
各地官員們得知如此多的人才到來,定會生出危機感,想要不被淘汰,就隻能不斷精進自己的政務,提升個人能力。
……
“如今事情已了,接下來就安排這些人去各地做官。咱們地盤又擴大了不少。很多職位都空缺著,什麽人坐什麽樣的位置,我們得好好籌劃籌劃。”
荀彧把姚廣孝和蕭何二人找了過來。
姚廣孝道:“這些事情貧僧就不參與進來了,你和蕭何大人共同商議吧,貧僧準備離開益州,去找主公了。”
這兩個人的政務能力沒話說,讓他們去安排這些人才去各地任職,一定能安排妥當。
荀彧和蕭何點了點頭,姚廣孝是主公的貼身軍師,平時很少離開主公。
如今離開這麽長時間,是時候回去了。
“好,大師見到主公後,代我們向主公問好。”
“嗯,貧僧告辭了。”
……
益州軍事學院。
李靖他們幾個人在這裏學的也差不多,感覺精進了不少,對於打仗又有了一個深入的理解。
以前他們覺得自己對打仗方麵了解的已經夠深刻了,想要在繼續增進,難度很大。
但沒想到來到秦王這邊學了沒多久,就有了一個大的進步。
不過他們也沒急著離開,準備再學習學習、鞏固鞏固。
“通過這次廣場考試,讓我對秦王殿下更加敬佩了。”李孝恭感歎道。
眾人都讚同的點點頭。
能夠以這樣的方式考核官員,秦王殿下當真是有魄力!
“秦王殿下的各種製度,感覺都比朝廷那邊先進很多。來到益州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感覺處處生機勃勃,吏治清明。”
“照這樣下去,秦王管轄的區域將會飛速發展,朝廷和秦王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幾個人感歎了起來,他們對李恪愈發敬佩。
李恪年紀不大,但是做事很沉穩,而且眼光長遠,比他們這些年紀大的人看得遠得多。
不管是在政務還是軍事方麵,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