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設立巡查衛與監察司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眾人讚同的點點頭,支持秦王的提議。
如果不優先發展自己人,而是發展別人,隻會寒了下麵百姓的心。
“你們還有什麽提議嗎?”李恪看著眾人問道。
他該說的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準備聽聽眾人的意見。
荀彧率先開口,道:“主公,屬下想聽聽您對官員選拔的看法。”
如今益州有文正學院培養官員,但培養的都是比較優秀的官員。
而治理天下,除了要頂尖優秀官員之外,還要大量的底層官吏。
這些人如何選拔,用什麽樣的標準去要求他們,都需要荀彧去解決。
今天正好有機會,可以谘詢一下主公。
“本王之前多次提過,治理整個天下,首先要將底層官吏治理好。可以采用科舉製度,選拔官吏。
咱們的科舉,任何人都有資格參加,而非隻有權貴世家才能參與。”李恪略一思索說道。
李恪要的就是打破教育、官場壟斷,不能讓這些世家大族們把控著朝政,要讓新鮮血液灌入進來,國家才能越來越有活力。
荀彧等人明白主公的意思,想要長治久安下去,就必須吸收新的血液,否則長久固化下去,最終隻會滅亡。
“主公,底層官吏基本上都是由各州縣本地人擔任,時間一長,底層官吏就有可能和當地世家大族形成利益勾結,欺上瞞下,兼並土地。
到最後,百姓流離失所,為了生存而發動起義,反抗朝廷……”荀彧講述了起來。
他對這種事看的很透徹,自古以來,百姓們起義的初衷就是為了一口飯吃。
若不是快餓死、活不下去了,誰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發動起義,反抗朝廷呢?
導致這種事情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官員和世家兼並土地。
想要避免此事發生,需要底層官吏認真執行朝廷之令,一心為民。
隻要底層百姓能吃飽飯,有住處,他們根本不會去起義的。
“文若提的這一點很好。從古至今,底層官吏和當地大族聯合在一起,壟斷本地各行各業,猶如土皇帝一般。”
李恪微微頷首,對眾人講述道。
“外地來的縣令,想要在本縣施政,首先要和這些大族們搞好關係,否則寸步難行。
如此一來,縣令就和本地大族勾結,無法真正為民辦事……”
荀彧等人認真聆聽,主公分析的很透徹、很詳細。
李恪繼續道:“為了避免此事發生,我們要將巡查和監察製度做好。”
眾人讚同,管理官吏,一靠獎賞,二靠懲罰,三靠監督。
若是靠官員們的自覺,那就有些太天真了。
人性是自私的,必須監督。
“設立巡查衛。”
李恪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每隔一段時間,對各州縣進行巡查。巡查區域不固定,巡查時間不固定,采取突擊巡查的方式。
確保巡查真實有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荀彧早已拿出紙筆,將主公講的記錄下來。
雖然旁邊有記錄官,但荀彧覺得還是自己記錄更放心,以免遺漏重要信息。
“建立了巡查衛,還要設立監察司。監察司官員駐紮在各州縣,每年輪換一次。監察司的職責和巡查衛相似,二者彼此獨立,相互監督。
監察司是常駐地方的,一方麵要監督本地官員,另一方麵要鼓勵百姓去舉報不法之事。
百姓舉報的內容,監察司直接將其送到益州總部,由總部人員審核,然後再交給當地監察司詳查……”
李恪又進行了一番詳細講述。
“無論是巡查衛還是監察司,無需聽從其他官員之命,直接為本王負責!”
對於最後一句話,荀彧深表讚同。
既然是監察天下官員的,肯定不能聽其他人命令,隻能聽主公一人的。
他們的一切升遷、俸祿都由主公決定,自然會認真做好監察之事。
“想要監督天下官員,除了設立監察機構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調動百姓參與其中。”李恪沉吟片刻,對在場的人說道。
眾人微微一愣,隨即也理解了主公的意思。
就是讓百姓們監督官員,發現官員徇私枉法,可以直接舉報。
“不過不能讓百姓肆意舉報,影響官員執政。”
李恪又補充道。
“如何把控這個度,你們細細商議,然後找一個州進行實驗,看看效果如何。有任何問題,及時更正。”
“是,主公!”
荀彧等人點頭稱是,讓百姓監督,能大幅度避免官員腐敗貪汙。
但如果百姓權力過大,又會影響到官員正常施政,甚至影響整個天下統治穩定。
如何做好這件事,確實要好好研究研究,實驗一番。
蕭何見主公聊完管理的問題,便提出了後勤物資的問題。
如今後勤物資很豐富,不擔心供應不足。
但蕭何發現了一個問題,物資在運輸過程中損耗較大。
就比如運送糧草,短途的還好。如果路途遙遠,糧草在運輸途中消耗極大。
假如你給前線士兵送一百萬石糧食,有可能要準備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多出的五十萬石就是運輸的人和牛馬在路上消耗的。
除了人和牛馬消耗之外,糧草還會因為發黴、蟲鼠之類的原因損耗。
“主公,即便咱們現在不缺糧草,但也要奉行節約,降低損耗。”蕭何說道。
“嗯,蕭大人這話說的很好!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無論再富有,我們都不能肆意浪費!後勤物資的浪費問題,本王最近寫了一些詳細的解決方案,蕭大人可以看看。”
李恪話音剛落,王承恩便捧著一本書走了上來。
蕭何恭恭敬敬接過,剛看一眼便被吸引住了。
他翻動著書頁,看得內心驚歎連連。
主公寫的太詳細了,以後按照這些方法去解決問題,後勤物資損耗將會降低不少。
“其實,想要降低物資損耗,最重要的還是交通。隻要交通便利,運輸速度提升上來,損耗自然就低。”
李恪看著蕭何說道。
“道路交通問題,本王已經安排人著手行動。”
蕭何開心的點點頭,主公眼光長遠,考慮的太周全了!他自愧不如。
荀彧和張居正也是讚歎的點點頭,感覺在主公麵前,像個剛進入仕途的小白。
喜歡大唐:貶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裝了請大家收藏:()大唐:貶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裝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