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石碑

字數:3726   加入書籤

A+A-


    劉嫂撚著衣角,有些不好意思。
    趙氏看不得她磨磨唧唧的樣子,催促道。
    “有事快說,說完了你好早點回家,家裏還有三個孩子在等你。”
    劉嫂這才鼓起勇氣說道。
    “家中男人一直也沒個正經營生,想托夫人問問縣令看,能不能幫他給介紹個事情做。”
    劉嫂紅著臉,聲音越來越小,她剛得趙氏幫助,這話實在不好意思問出口,但牛大催她的緊,還以孩子相威脅,不給他找個事情做就要揍孩子。
    趙氏看著樣子就知道劉嫂定是被牛大要挾的來問她,以她的性子應該不會這般。
    “行吧,我今晚問問,明日再給你消息。”
    劉嫂眼睛又紅了,就要給趙氏下跪,趙氏立馬拉住。
    “行了,別動不動就跪,早點回家去吧。”
    晚上,趙氏來到徐文俊書房說出了今日劉嫂求給牛大找個穩定工作的事情。
    “這牛大身材魁梧?”
    “是挺高大的個子。”
    “那行,新建的建築隊伍在建樓房,正要招人,又是在城中,叫他去那裏直接找管事的就行。”
    ......
    水泥隻要管夠,堤壩還是修的挺快的,今年的徭役指標都用在了堤壩上麵,縣裏百姓也巴不得,修堤壩相對來說算是很輕鬆的。
    等到堤壩修好的那天,河堤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百姓們此前沒事就擰個錘子去敲上一把,早已經驗證過堤壩的牢固,現在終於等到堤壩修好,可算要好好慶祝一番。
    河岸上豎著一塊嶄新的石碑,上麵刻著這次修堤壩捐款的各位鄉紳,四大鄉紳名列前四。
    此時有過捐款的鄉紳也都在此。
    “曾翁,這銀子可花的值啊!最上麵,明晃晃,早知道如此,我也多出點銀子,出出這風頭了。”
    那石碑上最前麵的十個名字是最大的,曾偉方的名字赫然在第一位,最為打眼,於是便有人調侃起來。
    曾偉方表麵風輕雲淡,心裏激動的不行,這石碑立在這裏就是給子孫後代都記著的!
    “下次,還有機會的,徐縣令再有什麽利民之舉需要募捐,各位再積極一點,也能在縣誌上留下一筆。”
    這樣的事情自然也會記入縣誌,以供後人可以查閱的到。
    現場的鄉紳一片和氣,看著石碑上各自的名字,互相恭維著,暗暗裏卻又不少人在較勁了。
    因為這次募捐不少鄉紳都獲得了進入縣學的名額,家中子孫早已經進入了縣學就讀,這馬上還會有朝廷嘉獎的公文下來,現在名字還被記錄在案,供後世謹記。
    這麽多好處,當初多捐點銀錢拿個第一也不虧啊!
    下次再有這樣的機會,是不是也考慮下把排名往前擠擠,不少鄉紳富戶心裏在暗暗考慮著。
    石林縣經常會發大水,百姓們都已經習慣,一到七月都會提前準備好隨時逃難,也算是有了些經驗了。
    如今,隨著堤壩修好,每年洪水來時再也不用這般提心吊膽了,甚至鄉裏的溝渠,好多危險的地方也已經用水泥修好。
    “徐大人真是個活菩薩,這才來到石林縣不到一年時間,為我們做了多少好事了。”
    “這堤壩可是功在千秋啊!以後的子子孫孫都會記得徐大人的功績。”
    徐文俊對於修堤壩格外重視,隔三岔五的就到處檢查,整個修建過程他全程緊跟,杜絕出現絲毫紕漏,直到修好之時,徐文俊每段堤壩都熟悉的很。
    堤壩建成這等重要的日子,按說縣令大人定會來到現場,與民同慶,更何況他在堤壩上付出了這麽多精力,可徐文俊愣是沒來,交給了肖縣丞出麵帶著百姓一路視察堤壩。
    至於徐縣令,堤壩已經修好,驗收也沒問題,那自然就可以放一邊了,於是他來到了建築工地上,接下來,修好這棟樓房才是最迫切的事情。
    樓房隻要地基打好了,搭建主體就快了,如今一層的牆體已經修好,今日正是架預製板的日子。
    是的,預製板,徐文俊在沒用鋼筋的情況下也做出了預製板,用的是竹筋來代替。
    各方麵的效果自然會差多了,但徐文俊暫時隻打算修建三層小樓,即使是竹筋預製板,也是夠用了。
    等到三層樓房主體建好封頂,沒用多久,徐文俊看著用了大量水泥的樓房,平整的地麵,潔白的牆壁,有些恍惚是不是回到了後世。
    樓房每一層都分了四戶,兩戶麵積大點,兩戶麵積小點,以應對不同的需求。
    樓房整個外牆大體是白色,一樓的下半部分用顏色不一的石子鑲嵌出各種花紋,徐文俊本以為這種設計會看上去很土,但他低估了這時候的審美,他交待好思路,結果做出來的效果讓他眼前一亮,簡直堪比藝術品。
    樓房內部的裝修是最耗時間的,徐文俊打算裝出兩套樣板間出來。
    很多東西都是這個時代沒有的,都需要徐文俊去解決,要達到徐文俊滿意的效果,又需要反複的試驗,時間就是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麵。
    還好人手足夠多,徐文俊要求十五家參股的家族都要派人過來參與修建樓房,實際上是要他們過來學習的,真正做事的人倒沒有那麽多。
    終於,在快到十月底,天氣已經轉涼,樓房終於全部修建好。
    這天,徐文俊再次讓曾慶豐約齊所有參股者,去參觀樣板房。
    石林縣城中偏西的一塊地方,是一片荒地,這裏離縣城中心地區也不遠,是當初徐文俊選擇的最合適建立小區的地方。
    此時,一棟從沒見過的白色三層樓房便矗立在這片荒地上。
    大家的轎子落在遠處,徐文俊率先走下官轎,帶領大家往樓房裏走去。
    樓房前後都有個大大的院子,若是有需要可以分給每位住戶一塊,至於要種菜還是種花就隨意了,現在建房的土地可沒那麽緊張。
    穿過石子小徑就來到大門前。
    整體樓房外觀相比現在精致的磚瓦建築確實沒得比,那些磚瓦房承載了百姓幾代人的心血,一房傳數代。
    三層樓房不過是用便宜的價格來解決城市居住人口最急切的居住問題,主要講究的是一個方便,簡單,便宜。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