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措施
字數:3354 加入書籤
“你們四位都是習慣了當家做主之人,一旦合夥那就隻能有一位能能夠作為領頭人,這個領頭人你們自己決定,可以指定一位,定下目標,能完成目標就是合格的領頭人,完不成再選舉下一位,要製定好規則,嚴格按照規則執行。”
“一位領頭人負責統籌全局,另外三位各負其責,負責生產的,負責銷售的,負責錢財人事的,這些安排想必你們比我還清楚,我也就不詳細說了,要說的一點是每人負責自己的事情,不得幹預他人負責的部分,可以沒人都指定詳細的獎懲製度,完全每個人的目標,就有獎勵,比如年底的分紅優勢,完不成必然也要嚴格的懲罰。”
“這就是在人員安排上的以規則避免矛盾。”
四人聽的似乎有些思路了,就這個人事分配問題涉及的詳細細節開始問了起來。
徐文俊也詳細做了解答, 包括領頭之人需不需要輪換,若是需要輪換如何輪換才是最合理的,每人負責的部分如何製定獎懲計劃的細節等等。
就這一些小問題,幾人就聊了近乎半個時辰,直到四人心中有了清晰的概念,才開始問到下一個環節。
“徐大人,這人員分配了解清楚了,還有個問題要請教下。”
“但講無妨。”
“就是關於合夥的占比方麵,我們每人投入的不同,如何分份額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案。”
接著四人詳細給徐文俊解釋了為何會這樣。
他們四人沒人都有自身的長處,若是將這些拋開,單純隻是合作棉花生意和附帶的業務,這合夥也沒什麽意義,需要的就是各自的長處來到外麵市場競爭。
而將自己獨到的技術和優勢拿出來,這個又不好按照銀兩的計算,就比如烏氏的高端定製,這個市場自然是最值錢的,算進去不算多點烏啟明肯定覺得不劃算,其他三家也都是如此,其實都是心知肚明,無非是想找個人來製定標準,徐文俊就是最合適的人。
徐文俊在四家都有股份,以在最早合作的烏氏最多,由他出麵製定標準最為合適,他畢竟屬於四家的局外人,四人也信服他。
徐文俊一聽他們的說辭就知道了問題所在了。
“大家合夥成立的生意我姑且叫做公司,這個公司將分為六部分參股,楚王殿下會投資參股,具體投資多少我會和他先溝通下,我這邊原本在你們四家中的股份可以加起來算作一股,到時候由通達商行出麵來管理,再就是你們四家。”
“至於你們的投入如何計算,我具體不清楚你們的底細,但是也好解決,你們每人按自己的投入寫一份方案,看自己的投入價值幾何,詳細說清楚自己的投入為何會價值這麽多,然後我們再集中到一起找到一個平衡的方案。”
“你們看這樣可行?”
既然徐文俊願意牽頭將這件事情談攏,大家自然非常願意,這事情也就定下來了,等他們都準備好再找時間確定每人的股份。
天色已晚,見他們也沒問題了,徐文俊就結束了今天的談話。
“那今天先這樣,盡快把我要的東西做出來,然後再想想還有哪些細節方麵需要大家一起決定的,我們下次碰在一起再將這些事情全部解決,棉花成熟也沒多久了,爭取早點完成合夥計劃。”
四人連連稱是,然後行禮告退了。
......
皇家商業銀行每日依舊忙碌無比,徐文俊不敢大意,每日都會仔細跟進,每天查賬目,遇到的問題也及時跟銀行人員培訓。
直到十天後,存款和貸款項目才趨於平緩,人員也熟練起來,每日銀行裏也不至於過度忙碌,徐文俊終於可以稍稍放鬆。
在這期間,四大布商也找過徐文俊一次,將合作計劃談攏,人員也安排好,烏啟明做為領頭人統籌全局,若是一定時間內不合格,再換人上。
四人也馬不停蹄的奔赴各自負責的位置,棉花的收成也隻有一個來月的時間到來,都要開始準備棉花的收購計劃了。
徐文俊依舊閑不下來,別墅和樓房的建設到了尾聲,他又要趕緊做出宣傳計劃,雖然石林縣的商人有人跟著徐文俊做出樓房宣傳計劃,但畢竟是在府城,與縣城有太多不同。
徐文俊不放心,還是要補充完善計劃,時刻緊盯著。
在宣傳計劃進行的同時,徐文俊手頭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飛錢的推廣。
商人們小型的交易,特別是在漢陽城內,這些天已經完全接受了飛錢的交易,平時的日常生活消費,飛錢的應用也還隻是僅限於在商人之間交易,普通民眾的接受度還不高。
百姓們大多知道有“飛錢”的存在,基本上都還沒見過,更別提使用,也沒有人會主動的去銀行兌換。
雖然最低一兩銀子的飛錢在使用上很是不方便,但畢竟是府城,消費能力是有的,不至於像現在這般沒有起一點水花。
無奈,徐文俊隻得再次召集漢陽商會的人,打算再做一次飛錢的推廣計劃。
徐文俊吩咐胡鐵生再次請來全城的商人,這次範圍更廣,不論大小商人,能來的通通叫過來,特別是臨街各種店鋪的東家,以做老百姓消費為主的生意的。
這次來的人就多了,府衙都沒有這麽大的位置安排,隻得將人集中在府衙最大的廣場上,連坐的位置都沒安排,反正徐文俊也隻打算宣布幾件事情就結束,並沒有繁瑣的事情。
徐文俊本意是想將他的意思由胡鐵生和衙役傳達下去,但仔細一想,這些個開店的東家可能不會那麽重視,雖然是麻煩一點,但叫人到場,由他親自說出來,這個效果才能達到更佳。
他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專注在這方麵上了,急著去操心別墅和樓房的運作。
於是,這天,府衙從早上開始,來的大小商人就沒斷過,府衙的人員也不夠用,指導著這些商人按照路徑自己去到廣場。
廣場之上本來還有人抱怨座位都沒安排,可見到人越來越多,全城的商人、東家說的上名字的幾乎都來了,熟悉的或者一個圈子的都站在一起閑聊著,整個廣場越來越擠,也就不好再說了。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