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VAECN文章2013.2.4

字數:4075   加入書籤

A+A-


    36
    七年[201324]
    此刻,我已坐在合肥的家中。休整幾日便返京繼續工作。
    北京這段時間霧太濃。咽炎加重,眼睛也痛。
    想起製作《尋霧啟示》的時候,曾經想給它取名《薄霧濃》。好友問,薄霧為什麽濃呢?我那時不知道怎麽用語言解釋,想想別費勁了,換個名字吧。
    現在我或許可以很好地給他講講薄霧濃——但是你也知道,好多有興致的事一過了那個時間,就懶得再提了。就像好多你愛的人,一過了那個時間,就愛不起來了。
    近幾個月,平日裏不怎麽說話。不演出的時間裏,一個人坐著看看書,聽聽音樂,安排規劃新專輯的事兒。我厭惡講電話,好朋友們了解我,絕不會沒事幹打個電話給我。短信實在說不清楚的事才用微信語音,最舒服的還是用文字溝通。靠在文字背後很安心。
    和陌生人見麵會通體不適,見一個人和一萬個人是一樣的。自己的交際和應付場麵的能力在這兩年裏毫無提升,這是令我欣慰的一件事。保持做音樂的專注力,外加以誠待人就足夠了。我也始終無法喜歡和自信滿滿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的人打交道。換句話說,我所欣賞的人,都是說話做事低調靠譜,不善言談,時不時冒出一句話讓你眼前一亮,想去了解他和接近他的——這才叫自然而然的親和力。在生活裏說話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富有煽動力的人,那不叫親和力,那是演綜藝。
    一轉眼論壇已經建成七年。七年不算短,如果人活七十歲,那就是十分之一的人生過去了。
    七年前我還在上大學。如果後來沒有一路留下些音樂幫助我,我可能都回憶不起來每個階段做了什麽。比如有次看五年前的日記,陌生到根本不記得自己寫過那些話。
    而這個論壇,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絡裏,完好留存了七年。你可以輕鬆地查到七年前的一個帖子,雖然可能那個發帖的人已經散落在天涯,但是說過的話,表達過的喜怒哀樂都有存在過的證據。
    你可能早已遺忘的小事,你自己親手打下的文字幫你記下了。
    感謝七年裏登陸過vae每一個人。無論如今你在哪裏。我們共建了一場回憶。
    在過往的四張專輯裏,我輸出了不少態度與觀點,也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很多次麵臨內心困境......而解決內心困境比解決物質困境要麻煩的多。現在回想,卻是一片模糊了,可能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忘記困苦,仇怨,不快的人。有時我分析我為什麽會成為這樣的人這裏頭很大程度是來自聽者的能量。七年,有那麽多聽者和我一起共度,一起成長,一起朝更好的自己去努力,一起用音樂傳遞彼此的能量。這能量積聚起來,非常大非常大。感謝每一個聽者。
    聽者這個詞似乎有點矯情,但其實“聽者”——聽歌的人,實在是最純粹的說法了。每次采訪之類的活動結尾別人讓我說幾句感謝歌迷的話,我總是覺得自己說出“歌迷”這兩個字很別扭,因為:你怎麽就確定人家到了“迷”你的程度?很可能隻是喜歡聽你幾首歌而已。每次辦“歌迷見麵會”,聽著主持人煽動場麵的台詞當然,平時他們可能並不俗,但是一搞這種活動就立馬陷入港台偶像文化的套路),讓我非常不適。歌者與聽者彼此間是一種互相欣賞,互相分享的關係,淡淡的就很好,不該是一群人“迷”一個人這種幼稚而狂熱的關係。
    第五張專輯已經在進行之中了。
    回想做第一張專輯,是為了給那段大學時光一個交代。在出第一張專輯之前的兩三年裏,你知道我發了不少單曲,從翻唱,到做零碎的小樣,到完全入門,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創作。我起步比別人晚,別人已經站在起跑線上的時候,我還在體育場外頭。所以注定需要拚命奔跑。
    做第二張,要給聽者一個交代。第一張《自定義》出乎意料的獲得了很多的支持,令我獲得了非常大的動力。第二張《尋霧啟示》的製作是非常考究的。記得像ix《廬州月》的時候我簡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前後混了至少有半個多月,實踐了多種版本,才找到最貼切的感覺。每首歌都是吹毛求疵的產物。
    做第三張,要給唱片公司一個交代。做這張是很透支自己的。我在進了公司提交了十首小樣以後,被告知按照排期我一共隻有兩個月去完成錄音和編曲混音的監製,如果做不完,那可能這張唱片就得另行安排發行日期了。高蔚姐私下跟我說,很多事情一拖就拖沒影兒了,你看看有多少人就這樣埋沒了,你盡量去做吧。後來我做到了。
    第三張感謝大家捧場,大賣了。但路人很好奇當然,在他們眼裏我才是路人),有些媒體紛紛推出類似於“他為什麽這麽紅”之類的科研專題,並按照從網上搜來的真真假假的資料進行分析,饒有趣味。而更有趣的是,後來在走《夢遊計》的宣傳通告的時候常常被主持人要求:我們馬上聊新專輯不要提到《伴虎》有隱喻嫌疑喲),不要提到《閨蜜》故事情節宣揚人性醜惡喲),不要提《心疼你的過去》裏麵有數錢數錢數錢這種拜金的詞喲),不要提《對話老師》不尊敬師長喲),不要提《胡蘿卜須》手腳折斷很暴力喲)......我和峻皓等人在播音室聽的目瞪口呆,被雷到了。在音樂審查和電影審查同樣教條化的局勢下,最後我發現隻能聊《幻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幻聽》是一首很抒情的情歌......對啊港台腔很加分喏)......希望大家會喜歡。
    後來我要求中止了關於《夢遊計》的後續宣傳活動。
    《夢遊計》是非常細致的,不說詞曲創作,單講配器和樂手演奏,我和蔡庭貴,楊陽,陳偉倫等等編曲朋友就每首歌都修改討論很多版本,不斷的找尋最合適的groove,音色搭配......大家都被我的吹毛求疵搞的很苦。後期視覺的時候高蔚姐林喬峻皓鳴朗也為v的事煞費苦心。但是拿到最終成果的時候,每一個參與專輯工作的人都是快樂的,因為這是團體智慧的結果,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在這裏,我再次感謝每一位工作夥伴。
    第五張專輯......我現在不可能去挖自己埋的地雷,一如魔術師不會解密自己剛發明的魔術。
    朋友聽了一些小樣說,好是好,有的曲目你的歌迷可能一時接受不了,得換掉。我想,我不能為了尋求廣泛的接受,就扼殺自己的新念頭,違背自己的真實想法。你想想你兩年前喜歡聽的音樂,再看看現在你喜歡的,喜好多少會有一些變化,搞不好還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我也一樣會有變化——既然我有喜好上的變化,那就不必強行停在過去,那是對自己不誠實。而聽者,希望聽到的恰恰是真實的你,聽到你真實的想法,聽到你真實的音樂趣味。
    有人跟我說:我喜歡你xx歌曲的感覺xx歌多半已是三五年前的歌了),能不能多寫寫這種歌。我想說,抱歉我不能。
    重走自己的老路一點兒也不難,就像你五年級的時候我要你做一個三年級的題,有什麽難呢?每個年級都是你自己走過來的,就算你一時忘了昔日的感覺,翻翻舊作業本也能立馬尋回。
    但是如果你有起碼的自尊心和進取心——作為五年級的人,應該拒絕做三年級的題。
    違背自己的本願做事,不可能做的很好。你如果說,我不了解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的本願。那我想你需要停下手中的事業或學業好好思考人生,和自己認真對話了。
    我親眼目睹一些人在人生的下坡路上努力的飛奔著,頭都不帶回一下的。
    2月10日是論壇七周年生日,剛好也是進入新年了,預祝所有讀到這裏的人春節快樂吧!在這個急躁的年代,要人耐著性子讀幾千個無關痛癢的文字,是有點難為人了。所以我也不大寫什麽了,留點筆墨給音樂吧,留點空閑給生活吧。
    每一次做新的專輯新的音樂,都有一種被歸零的起始感。這一刻,過往的成績全都不算數,過往的包袱也全都扔一邊,以初學者的心態,完成一次新的探究與輪回。
    在生活裏,我們更是永遠的初學者。
    我們無法不對生活虔誠。
    許嵩
    喜歡他的月之章請大家收藏:()他的月之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