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謀定大寧:藩王、錦衣衛與朝堂的角力
字數:7773 加入書籤
朱權與蕭燼羽離開大牢,快步朝著王府議事廳走去。一路上,朱權麵色凝重,腦海中反複琢磨著從俘虜那裏獲取的情報。大寧雖說暫時擊退了北元的進犯,但危機遠沒有解除,後續的應對策略極為關鍵。此刻,他心裏明白,自己雖懷有報國的誌向與出眾的謀略,可在明朝嚴密的軍事製度下,行事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剛走進議事廳,幕僚們早已在廳內等候多時。朱權大步邁向主位,正要坐下,卻又想起自己盡管有軍事指揮的經驗,然而最終的決策還得由朝廷來定奪,神色不禁略顯凝重。出發勘察前,他特意修書一封加急送往京城,詳細說明此次行動的目的、路線以及預計時間,言辭懇切,表達對朝廷的敬重與服從,反複強調一切行動以朝廷命令為準則,隻求能得到朝廷首肯,待收到許可指令後才敢行動。他緩緩開口說道:“諸位,如今北元雖說遭受重創,可殘餘勢力仍舊妄圖反撲,大寧的局勢依舊嚴峻。本王剛從俘虜口中得知,後續還有數千北元兵馬會在七八日後抵達,他們在周邊設有隱秘的補給點,並且內部矛盾重重,各個部落心懷鬼胎。但大家都清楚,我們行事得依照朝廷的規矩,不能擅自做主。今日先梳理情況,待我寫成密折,快馬送往京城,聽候陛下指示再議應對之策。”
一位年長的幕僚微微皺眉,拱手說道:“王爺,如此確實穩妥。隻是北元補給點一事,關乎後續戰局,若能提前擬定一些應對方向,即便暫不行動,心中也有底。”
朱權沉思片刻,點頭道:“你所言有理,但切不可形成既定方案,隻是初步探討思路,一切等陛下旨意。”
幕僚甲趕忙起身,神色鄭重地說:“王爺,聽聞北元的察哈爾部與科爾沁部向來因牧場劃分存在嫌隙,我們是否可以派人暗中聯絡,許以利益,讓他們自亂陣腳?如此一來,北元內部必然紛爭不斷,我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朱權目光深邃,思索後回應:“此計雖好,但需謹慎行事。這兩個部落內部盤根錯節,政治上各有其權力架構,經濟上依賴貿易、畜牧等多種產業緊密相連,文化上也有諸多交融,絕非簡單的牧場糾紛。而且他們與北元政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貿然派人聯絡,一旦被識破,不僅難以分化,還可能促使他們更加團結對抗我們。我們需先深入了解他們內部的權力爭鬥、經濟利益訴求以及與北元政權的實際關係,再做打算。切不可貿然行動,以免壞了大事。”
張澤站出來,主動請纓:“王爺,卑職願率騎兵勘察周邊,若有機會,願為朝廷分憂,隻是不敢擅自行動。”
朱權看著張澤,眼神中滿是信任:“張將軍忠心可鑒,若有機會,本王定會向陛下舉薦,隻是萬事以朝廷命令為準。”
蕭燼羽接著說道:“王爺,錦衣衛會在城內及周邊收集情報,隻是權限有限,還需與地方緊密配合。”
朱權看向蕭燼羽,神色緩和了些:“蕭指揮使盡力而為,與地方協同之時,務必遵循規矩,不可逾越。如今局勢複雜,地方上各方利益牽扯眾多,你與知府合作時,不僅要遵循既定程序,更要妥善處理利益衝突,遇到分歧及時上報。你即刻派人留意那些可能與北元勾結的部落動向,收集情報,但不要擅自行動,匯總後呈給本王,再一同上報朝廷。”
蕭燼羽抱拳回應道:“是,王爺,卑職定當謹慎行事。”
隨後眾人初步交流了對局勢的看法,但都清楚,一切要等朝廷旨意。朱權整理思緒,將大寧的詳細情況,包括北元兵力動向、內部矛盾、補給點線索等,寫成密折。
為防止情報被北元截獲,朱權精心安排了三條路線、三批信使,每批信使攜帶部分情報。出發前,他將負責情報傳遞的親信召集到跟前,神色凝重地叮囑道:“此次情報至關重要,關乎大寧乃至整個大明邊境的安危,務必確保安全送達京城。每批之間保持一日路程間隔,若遇到危險,以保全情報為首要任務,暗號切不可泄露。抵達京城後,務必親手將密折呈交陛下。”親信領命而去,朱權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仍隱隱擔憂。
議事結束後,朱權雖心係大寧戰事,卻也知曉不可逾越藩王與地方行政權力的界限。在處理藩地事務時,他更多以監督者的姿態參與。核查藩地稅收賬目,他隻是聽取地方官員匯報,依據朝廷既定的賦稅標準,提出參考意見,確保賬目清晰透明,既保障朝廷收入,又不加重百姓負擔;處理商戶糾紛,朱權則是在地方官府調解遇到阻礙時,以威望居中協調,召集雙方當事人、當地商會代表以及地方官員,依據大明律例和商業慣例進行調解。遇到複雜的商業契約糾紛,他會建議地方官員參考以往類似案例,力求公正裁決,維護商業秩序,促進地方經濟穩定發展。
同時,他還會與負責禮儀的官員探討近期朝廷可能要求藩王參與的禮儀活動細節,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此外,他修書給周邊藩王,以詢問近況之名,探聽各方消息,維係藩王間的關係。沒過多久,燕王朱棣率先回了信,信中雖措辭親切,但朱權敏銳地察覺到,朱棣對於大寧的戰事頗為關注,言語間似有試探之意,想了解朱權手中兵力的實際部署以及朝廷的態度。朱權反複思量,明白朱棣向來野心勃勃,大寧的局勢或許會影響到燕王的下一步動作,自己的回複必須謹慎,既不能暴露軍事機密,又要維持表麵的和睦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王府管家匆匆走進來,稟報說:“王爺,沈側妃求見。”朱權微微一怔,隨即說道:“快請進來。”
沈書瑤走進議事廳,向朱權福身行禮:“王爺。”朱權看著她,關切地問道:“書瑤,是籌備物資和安撫百姓的事情遇到困難了嗎?”
沈書瑤輕輕搖了搖頭,神色有些猶豫:“王爺,不是這件事。方才我在王府後院散步,聽到幾個下人的閑談,說是城內有傳言,北元或許會聯合城內的一些勢力,裏應外合攻打大寧。我心裏覺得不可輕信,但事關重大,還是想告知王爺。”
朱權聽後,眉頭緊皺:“竟有此事?書瑤,你做得對,不管傳言是真是假,都不能掉以輕心。不過此事還需謹慎處理,切不可隨意興師動眾,以免驚擾到百姓。以後這類消息,你若聽到,告知管家即可,由管家轉稟於我。”
沈書瑤微微點頭,又說道:“王爺,如今局勢緊張,您也要多加保重身體。我吩咐廚房做了些清淡滋補的膳食,您記得按時用。”
朱權心中一暖,微笑著說:“多謝書瑤,有你在,本王倍感欣慰。你平日裏在後院,也多注意自身安全,莫要隨意外出。”沈書瑤福身告退。
沈書瑤回到後院,心中一直惦記著大寧的局勢。她深知百姓的安穩對守城至關重要,於是憑借自己在王府中與下人的良好關係,暗中留意王府內是否有異常情況。同時,她召集王府中的婢女,組織大家為守城士兵縫製衣物。在縫製過程中,她親切地與婢女們交談,了解城中百姓的心態。有婢女憂心忡忡地說:“夫人,外麵傳言北元要打進來,大家都人心惶惶的。”沈書瑤輕聲安慰道:“王爺和將士們都在努力守護大寧,大家莫要慌張。我們做好自己的事,為守城出份力,大寧一定能平安。”隨後,她將了解到的百姓情緒和擔憂,及時反饋給了朱權。
朱權看著沈書瑤離去的背影,暗自思量,大寧城內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必須盡快采取措施,穩定人心。他立刻命人把蕭燼羽找來。
蕭燼羽很快就趕到了,朱權把沈書瑤的話轉述給他,嚴肅地說:“蕭指揮使,你即刻與地方官府商議,在不擾民的前提下,暗中留意城內可疑跡象。重點關注客棧、酒館等人員密集場所,但一切行動需與知府協同,不可擅自做主。一旦發現形跡可疑之人,不要輕易抓捕,先暗中上報,聽候朝廷和地方的聯合指示。如今各方利益衝突不斷,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混亂,務必謹慎行事。”
蕭燼羽領命後,迅速前往知府衙門。知府聽聞此事,也深感事態嚴重,當即與蕭燼羽商議。然而,在討論調查方式時,兩人產生了分歧。知府皺著眉頭,神色急切地說:“依我看,應該先對可疑人員進行公開盤查,快速震懾城內可能的奸細,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蕭燼羽則一臉憂慮,耐心解釋道:“知府大人,此舉雖能起到震懾作用,但恐怕會打草驚蛇。一旦驚動了真正的內應,後續抓捕和獲取情報將難上加難,還是主張繼續暗中監視,等掌握確鑿證據再行動。”兩人為此爭執不下。
無奈之下,他們一同來到王府,向朱權說明情況。朱權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兩位所言都有道理。這樣吧,先對一些次要的可疑目標進行公開盤查,起到一定震懾作用,但對於重點懷疑對象,繼續暗中監視,收集證據。如此既能安撫民心,又能避免打草驚蛇。但在執行過程中,務必協調好各方關係,避免矛盾激化。”知府和蕭燼羽聽後,都覺得有理,共同製定了更完善的調查方案。
與此同時,京城之中,朱元璋端坐在奉天殿的龍椅之上,下方朝臣林立,氣氛凝重。大寧的密折擺在案前,他的目光冷峻,審視著這場邊境危機帶來的諸多連鎖反應。
戶部尚書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如今國庫雖有儲備,但各地災患頻發,若大寧戰事擴大,軍需補給恐會影響其他地方的民生安撫和工程建設。”
兵部尚書緊接著上前,神色憂慮:“陛下,北方防線漫長,大寧雖重要,但也需兼顧全局,不可因一處而動全局兵力。需考慮從其他衛所調配兵力的可行性與利弊。如今北元內部矛盾,或可分化瓦解,但此事需謹慎謀劃。”
都察院左都禦史站出來,聲音洪亮:“陛下,臣以為大寧戰事關乎國威,不可不重視。但也需徹查朝中是否有官員與北元暗中勾連,以防內部生亂。此前便有官員因貪腐致使邊防軍備懈怠之事,此次定要杜絕此類隱患。大寧地區民族眾多,處理戰事時,也需考慮民族關係,避免激起民變。”
通政使也上前一步,補充道:“陛下,各地奏報不斷,如今大寧戰事吃緊,驛站傳遞消息的壓力增大,需確保軍情傳遞及時準確,以免延誤戰機。臣建議臨時增設驛站,加快信息流通。另外周邊國家對大寧戰事也頗為關注,需留意其動向,避免引發外交事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鴻臚寺卿也站出來,補充道:“陛下,臣負責外事,如今大寧局勢緊張,周邊屬國已有所察覺,紛紛來問。需妥善回應,以免影響朝貢體係與邊疆安穩。”
吏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若要調配官員協助大寧戰事,吏部需提前規劃,確保官員任免得當,避免地方政務混亂。”
刑部尚書接著說:“陛下,戰時律法執行需更加嚴格,對於奸細、通敵等罪行的審判,刑部會依據律法公正裁決,同時也會與地方協同,確保司法程序順暢。”
工部尚書上前:“陛下,大寧城防加固、軍需製造等,工部會全力配合,保障後勤,但需協調好各地物資調配,避免影響其他工程進度。”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朱元璋靜靜地聽著,腦海中迅速回顧著洪武以來的諸多戰事,思索著各方觀點的利弊。
經過多日的權衡,朱元璋終於做出決策。他召來司禮監太監,緩緩說道:“傳朕旨意,令寧王朱權加強城防,密切監視北元動向,不可擅自出兵。著令地方與錦衣衛協同,徹查城內奸細,但務必依法依規,不可驚擾百姓。關於搗毀補給點一事,需謹慎籌備,待朕進一步研判局勢後再定。”旨意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大寧。
幾日後,張澤率領精銳騎兵在城外待命,隨時準備執行搜尋補給點的任務,卻遲遲等不到朝廷批複。他心急如焚,卻也隻能按捺住性子。
“王爺,朝廷旨意未到,兄弟們都等得有些著急了。”張澤找到朱權,麵露焦急之色。
朱權拍了拍張澤的肩膀:“張將軍,朝廷自有考量,我們需耐心等待。這是規矩,不可壞了。你讓兄弟們先好好休整,保持狀態,等旨意一到,即刻行動。”
張澤雖然心急,但仍嚴格遵守命令,率領騎兵繼續在城外勘察周邊地形,收集情報。一日,他們行至一處山林,突然遭遇小股北元的巡邏部隊。雙方瞬間劍拔弩張,展開了一場小規模衝突。張澤臨危不亂,迅速指揮騎兵應對。他身先士卒,揮舞著長刀,與北元士兵展開近身搏鬥。一番激戰過後,明軍成功擊退了北元巡邏隊,但也有幾名士兵受傷。
戰鬥結束後,張澤看著受傷的士兵,心中滿是憂慮:“兄弟們受苦了,這次遭遇雖驚險,但也讓我們對北元的部署有了更多了解。快,將這些線索記錄下來,盡快上報王爺。”他從一名受傷的北元士兵口中套取到了一些關於補給點的新線索,得知補給點的防守比預想中更為嚴密,且周邊設有多處暗哨。張澤不敢耽擱,立刻派人將情報送回大寧。
而在大寧城內,蕭燼羽和知府的排查工作有了進展。一名錦衣衛在一家客棧中發現有幾人行為舉止十分可疑。這幾人操著外地口音,入住客棧後很少外出,偶爾出門也是行蹤詭秘。錦衣衛暗中跟蹤他們,發現他們與城內的一些三教九流人物頻繁接觸。蕭燼羽立刻將情況上報給朱權,並與知府商議。知府依據朝廷旨意,安排衙門捕快和錦衣衛密切監視,同時將詳細情況寫成文書,上報朝廷。
又過了些時日,朝廷司法指令傳來,允許在遵循嚴格司法程序且有地方官員監督的情況下,對可疑人員進行秘密調查。得到許可後,蕭燼羽與知府共同審訊,這才終於確定了幾人北元奸細的身份。
蕭燼羽立刻將此事稟報給朱權。朱權得知後,怒不可遏,但他深知此時不能衝動行事。“蕭指揮使,此事不可聲張,一切行動聽候朝廷與知府安排,暗中將這些內應全部抓捕,關押在隱秘之處,等朝廷進一步旨意到了,再做處置。”
蕭燼羽領命而去,他與知府精心部署,安排錦衣衛和衙門捕快趁夜行動,將那些內應一一抓捕。整個過程悄無聲息,沒有引起城內百姓的絲毫察覺。朱權看著被關押的奸細和內應,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大寧的局勢愈發複雜,而自己能做的,隻有等待朝廷的決策。
又過了幾日,朝廷旨意終於抵達大寧。旨意批準了加強城防的計劃,對於搗毀補給點,要求朱權進一步勘察,製定詳細計劃上報朝廷,得到批準後方可行動。
朱權接到旨意後,立刻召集將領和幕僚,傳達朝廷的指示。“陛下聖明,既批準了加強城防,我們定要全力以赴。但務必牢記,一切行動不可偏離朝廷的旨意。關於搗毀補給點,需進一步勘察,不可輕舉妄動。”
張澤得到命令後,繼續率領騎兵在城外勘察周邊地形,收集情報,為可能的行動做準備。他們沿著山路前行,馬蹄聲在寂靜的山林中格外清晰。張澤神色專注,目光不斷掃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行至一處山穀,張澤突然抬手示意隊伍停下。他敏銳地察覺到,前方似乎有動靜。他下馬,與幾名騎兵小心翼翼地向前探查。
透過茂密的草叢,他們看到山穀中隱隱有幾座營帳,周圍有士兵巡邏。張澤心中一喜,看來這極有可能就是北元的補給點。他悄悄退回來,將情況詳細記錄,準備上報給朱權。
在大寧城內,朱權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心中暗暗發誓,無論北元來犯之敵有多少,他都要守護好大寧,守護好大明的邊境。但他也清楚,自己的每一步都要遵循朝廷的規矩,不能有絲毫差錯。
夜晚,朱權回到王府。沈書瑤早已等候多時,為他準備了熱水和清淡的膳食。朱權看著沈書瑤,心中滿是溫暖:“書瑤,這些日子辛苦你了。”
沈書瑤微笑著說:“王爺,您才是最辛苦的。隻要能幫到您,我做這些都是應該的。我今日在後院讓人種了些花草,看著它們,心裏也能舒緩些。”
朱權輕輕握住沈書瑤的手:“有你在身邊,本王覺得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你平日裏就在後院打理花草,莫要操心其他事。”
沈書瑤微微點頭,眼中滿是關切:“王爺,您也要注意身體,我會在後方為您祈福,盼您平安歸來。”
兩人相視而笑,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份夫妻間的信任與支持,在這緊張的局勢下顯得愈發珍貴。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