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權瑤攜手定風波

字數:9721   加入書籤

A+A-


    春日的大寧,暖風吹散了冬日的陰霾,城郊外的農田裏,百姓們正趁著農時,在修繕一新的灌溉渠道旁辛勤勞作,播下希望的種子。田間地頭,孩童嬉笑追逐,幫著大人遞送農具,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遠處山巒連綿,與藍天相映,構成一幅寧靜祥和的田園畫卷。
    而城中,身為寧王朱權側妃的沈書瑤,在自己的醫館忙碌著。醫館不大,卻收拾得幹淨整潔,一踏入其中,濃鬱的藥香便撲鼻而來,那是各種草藥混合在一起的獨特氣息,仿佛在訴說著生命與治愈的故事。
    醫館的牆壁上,有序地掛著各種草藥標本,每一個標本下都工整地標注著草藥的名稱、功效與采集地點。這些標本是沈書瑤多年行醫積攢下的心血,也是她向患者普及草藥知識的直觀教具。在標本旁邊,是沈書瑤親手繪製的人體經絡圖,圖上的線條清晰流暢,穴位標識精準,她常常會對著這幅圖為前來學醫的學徒講解人體的奧秘和針灸之法。
    醫館內,擺放著幾排木質藥櫃,櫃子上的抽屜密密麻麻,每個抽屜都貼著標簽,裏麵分類存放著各種草藥。這些草藥一部分是沈書瑤通過自己的藥材生意渠道精心采購而來,另一部分則是她親自帶領藥童深入附近山林采集所得。沈書瑤不僅是個醫者,更是憑借著對藥材的深入了解和敏銳的商業頭腦,做起了藥材生意。她深知,優質的藥材是治病救人的根本,也是醫館長久發展的關鍵。
    為了做好藥材生意,沈書瑤定期會與各地可靠的藥商建立聯係。她會仔細檢驗藥商送來的樣品,從藥材的色澤、氣味、質地等多方麵進行甄別,確保每一批進貨的藥材都品質上乘。在與藥商談合作時,她總是秉持著誠信和公平的原則,既保證自己能拿到合理的價格,又讓藥商有利可圖,因此在藥材行業內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有一次,一位從遠方來的藥商帶來了一批稀有的藥材,聲稱藥效極佳。沈書瑤沒有立刻相信,而是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對藥材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和比對。她發現這批藥材雖然外觀相似,但在一些細微之處存在差異,很可能是經過特殊處理來以次充好。沈書瑤嚴肅地指出了問題,藥商起初還試圖狡辯,但在沈書瑤確鑿的證據麵前,最終承認了錯誤,並對她的專業和嚴謹表示欽佩。從那以後,這位藥商再也不敢心存僥幸,與沈書瑤的合作也變得更加真誠和緊密。
    除了與藥商合作,沈書瑤還會在合適的季節帶領藥童阿福進山采藥。他們背著竹簍,手持工具,穿梭在山林間。沈書瑤一邊采藥,一邊給阿福講解各種草藥的生長習性和采集要點:“阿福,你看這種柴胡,要采生長三年以上的,藥效才夠足,而且采摘的時候不能傷了它的根,這樣來年還能再長。”阿福認真地點頭,用心學習著。
    在采藥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有一次,在深山裏,突然下起了暴雨,山路變得濕滑難行。沈書瑤和阿福被困在一個山洞裏,周圍一片漆黑,隻有雨聲在耳邊回響。但沈書瑤並沒有慌亂,她安慰著阿福,同時思考著如何在困境中保護好采到的藥材。她用隨身攜帶的油布將藥材包裹好,確保它們不被雨水淋濕。等到雨勢稍小,他們小心翼翼地沿著山路返回醫館。
    然而,沈書瑤的藥材生意並非總是一帆風順。隨著她的生意逐漸做大,引來了一些同行的嫉妒和惡意打壓。有一段時間,市麵上突然出現了大量價格極低的劣質藥材,這些藥材不僅質量堪憂,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導致沈書瑤的藥材銷量急劇下滑。麵對這一困境,沈書瑤迅速安排可靠的夥計去調查這些劣質藥材的來源。然而,調查過程困難重重,每次稍有頭緒,線索就會莫名中斷。後來她才發現,是競爭對手買通了一些市井無賴,暗中破壞她的調查,銷毀關鍵證據。
    但沈書瑤沒有退縮,她憑借著平日裏積累的人脈,找到了城中一位頗有威望的老吏幫忙。在老吏的介入下,調查得以繼續深入。與此同時,一場罕見的旱災席卷了大寧周邊的山林,許多草藥因缺水而幹枯,嚴重影響了藥材的供應。沈書瑤心急如焚,她知道,如果不能及時解決藥材供應問題,不僅自己的生意會遭受重創,更會影響到醫館對患者的救治。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帶領阿福和幾個得力助手,前往更遠的山區尋找新的藥材資源。
    一路上,他們翻山越嶺,幹糧和水都準備得並不充裕,每個人都疲憊不堪。有一天傍晚,正當他們在一處山穀中紮營休息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野獸的低吼聲。一隻身形龐大的黑熊緩緩向他們靠近,阿福嚇得臉色蒼白,緊緊地躲在沈書瑤身後。沈書瑤強裝鎮定,一邊示意大家慢慢後退,一邊撿起地上的火把,用力揮舞,試圖嚇退黑熊。經過一番緊張對峙,黑熊終於轉身離開,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經過幾天幾夜的艱難跋涉,他們終於在一處偏遠的山穀中發現了豐富的草藥資源。為了更好地保存藥材,沈書瑤還潛心研究改良了儲存方式。她利用當地的一種特殊黏土,製作成密封的陶罐,將藥材放入其中,再用蠟封好罐口,有效地延長了藥材的保存時間。通過這些努力,沈書瑤成功化解了藥材生意麵臨的危機,不僅穩固了自己的商業地位,還贏得了更多百姓的信任和讚譽,展現出了非凡的商業才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刻,沈書瑤一襲素色衣衫,發絲間插著一支古樸木簪,正專注地為患者診治。她坐在一張古樸的木桌前,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脈枕以及幾本翻開的醫書。一位大娘坐在她對麵,麵色憔悴。沈書瑤神色關切,輕輕伸出手,將脈枕放在大娘手腕下,然後搭脈診斷,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她和眼前的患者。片刻後,她收回手,聲音輕柔地說道:“這位大娘,您這是受了春寒,體內有濕邪,我給您開幾副清熱祛濕的藥方,按時服用,飲食上也要清淡些。”
    “多謝側妃娘娘,您可真是活菩薩啊!”大娘感激涕零,眼中滿是信任。
    沈書瑤微微一笑,起身走到藥櫃前,按照藥方熟練地抓取草藥。她的動作嫻熟而優雅,每一味草藥都被她精準地放入藥包中。抓取完草藥後,她又回到桌前,拿起毛筆,在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藥方和服用方法,一邊寫還一邊向大娘詳細解釋:“大娘,這服藥要一天三次,飯前服用,每次用溫水送服。您回去後一定要注意保暖,多喝些熱水。”
    在醫館的一角,藥童阿福正忙著搗藥。他手中握著藥杵,一下一下地用力,將藥材搗成粉末。搗藥的聲音有節奏地響起,與醫館內的其他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氛圍。阿福年紀雖小,但在沈書瑤的教導下,已經熟練掌握了許多基本的製藥技巧。
    醫館裏還擺放著幾張簡易的病床,供一些病情較重需要臨時休息的患者使用。此時,一張病床上躺著一位年輕的男子,他因勞作時不慎受傷,傷口有些感染。沈書瑤走過去,仔細查看他的傷口,一邊查看一邊詢問他的感受:“感覺怎麽樣?傷口還疼得厲害嗎?”男子微微皺眉,回答道:“還是有些疼,側妃娘娘。”沈書瑤輕聲安慰道:“別擔心,我這就給你換藥,很快就會好起來的。”說著,她從旁邊的架子上取下幹淨的紗布、藥水和藥膏,小心翼翼地為男子清洗傷口、塗抹藥膏,然後用紗布包紮好。在換藥的過程中,她還不時地與男子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緩解他的緊張情緒。
    整個醫館裏,患者們來來往往,有的是前來求診的,有的是取藥的,還有的是來向沈書瑤道謝的。沈書瑤總是耐心地接待每一個人,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溫暖的笑容,讓人感到無比安心。在這個小小的醫館裏,沈書瑤用自己的醫術和愛心,為大寧的百姓們帶來了健康和希望,也讓這裏成為了一個充滿溫暖與關懷的地方。
    然而,她的心中卻隱隱擔憂著朱權,如今局勢不明,他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正想著,藥童阿福匆匆跑了進來,神色慌張:“側妃娘娘,王爺派人來請您,說是有急事!”
    沈書瑤心中一緊,來不及多想,匆匆交代了幾句,便隨著來人趕往王府。一路上,市井的喧囂聲在耳邊回蕩,街邊小販叫賣著各種春日的新鮮蔬果,雜耍藝人的喝彩聲此起彼伏,她卻無心留意,腦海中全是朱權焦急的麵容。
    大寧王府書房內,朱權正埋首於堆積如山的公文之中。窗外,枝頭鳥兒嘰嘰喳喳,清脆的啼鳴聲與室內的靜謐形成鮮明對比。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細碎的光影,卻無法驅散他眉間的凝重。桌上攤開的,是最新收到的政務文書,主要是藩地民生事務的匯總,諸如農田水利的修繕進度、農戶的收成預估等。盡管邊境暫無明顯戰事,但朱權深知,身為藩王,需時刻警惕潛在危機,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皇明祖訓》規製。
    “王爺,燕王殿下的書信。”侍衛的通報打破了書房的寂靜,朱權神色一凜,迅速接過信件。展開信紙,朱棣簡短的問候和對近期朝廷動向的模糊提及映入眼簾。朱權明白藩王間通信受限,不敢過多解讀,隻是將信件小心收好,心中暗自思忖:局勢變幻莫測,大寧雖表麵安寧,卻不可掉以輕心。但本王行事,必須慎之又慎,切不可有絲毫僭越。
    王府書房內,朱權來回踱步,神情略顯焦急。看到沈書瑤進來,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有擔憂,有依賴,更多的是對她的信任:“書瑤,朝廷對藩地事務愈發關注,雖無邊境戰事,但各項新規的推行不容有失。本王已依照《皇明祖訓》與朝廷既定流程,整理藩地事務的詳細匯報,快馬呈遞給朝廷,至今尚未收到回複。如今大寧的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本王雖心急如焚,卻不敢有絲毫僭越,必須等待朝廷指令。”
    沈書瑤聞言,心中一震,她深知局勢的複雜,但此刻,看著朱權疲憊而堅定的麵容,她心中的擔憂瞬間化作了支持的力量:“王爺,我雖不懂政務,但我會盡我所能,在後方為百姓們提供幫助。醫館會準備充足的藥材,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病症。”
    朱權望著沈書瑤,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走上前,輕輕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而溫柔:“有你在,本王便安心許多。隻是這局勢多變,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沈書瑤臉頰微微泛紅,輕輕點頭,兩人的手緊緊相握,仿佛在這一刻,彼此的心意都無需言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應對可能的變故,朱權開始有條不紊地梳理藩地事務。他召集幕僚,在王府的議事廳中商討如何更好地推行朝廷新規。廳內氣氛凝重,燭火搖曳,將眾人的身影拉長在牆壁上。文書卷宗擺滿桌案,朱權指著各項政策條款,聲音低沉而有力:“朝廷推行的這些新規,關係到大寧的長治久安,我們必須嚴格執行。每一項舉措的落實,都要詳細記錄,及時向朝廷報備,不可違背祖訓與規製。”
    幕僚們紛紛點頭,各自提出自己的見解,一時間,討論聲此起彼伏。朱權認真傾聽,不時補充和完善方案。然而,在這緊張的籌備中,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眾人麵前——部分百姓對新規存在疑慮,推行難度較大。
    “王爺,百姓們對‘編民百戶為裏’政策不太理解,擔心會影響自身利益,抵觸情緒較強。”負責民生事務的官員憂心忡忡地說道。
    朱權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說道:“即刻安排宣講人員,深入各個村落,為百姓詳細解讀政策。務必讓他們明白,這是為了大寧的發展,為了大家能安居樂業。”同時,朱權安排手底下可靠的人,不動聲色地收集百姓對政策的反應,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和合理疑問,他默默記在心裏,準備在後續向朝廷的例行匯報中,以客觀陳述民情的方式提及,不做過度解讀和擅自建議,避免逾越規製。
    沈書瑤回到醫館後,也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她清點藥材,確保各類常用藥材儲備充足。春日裏,百姓們因季節更替容易生病,醫館的工作量日益增加。沈書瑤憑借著多年的行醫經驗,用心為每一位患者診治,對於一些特殊病例,她會詳細記錄症狀和治療過程,不斷積累經驗,雖沒有大規模疫病爆發,但她時刻為可能出現的情況做著準備。她還利用閑暇時間,將自己的醫案整理成冊,希望能為後世醫者提供參考。
    夜晚,大寧城中燈火漸次亮起,宛如繁星點點。朱權獨自站在王府的庭院中,望著夜空,思緒萬千。他深知,身為藩王,責任重大,大寧的繁榮穩定不僅關乎百姓福祉,更關乎朝廷威嚴。月光灑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卻也映出了他臉上的疲憊與憂慮。
    此時,朱權看到沈書瑤端著湯藥走來,心中滿是心疼。他暗自想著,書瑤每日在醫館忙碌,還要操心藥材生意,卻仍不忘關心自己,她這般操勞,自己卻不能為她分擔更多,實在愧疚。
    “王爺,夜深了,您該休息了。”沈書瑤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溫柔而關切。朱權轉過身,看到沈書瑤手中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湯藥,心中一暖。
    “書瑤,你怎麽來了?”朱權問道。
    “我給您熬了安神的湯藥,您最近操勞過度,要注意身體。”沈書瑤說著,將湯藥遞到朱權手中。朱權接過,輕抿一口,藥湯的苦澀在舌尖散開,卻帶著一絲淡淡的溫暖。沈書瑤看著朱權,心中滿是擔憂,王爺為了大寧的事務日夜操勞,這般辛苦,真希望他能多休息休息 ,可這局勢又讓他無法鬆懈。
    兩人並肩坐在庭院的石凳上,一時無言。夜空中,繁星閃爍,偶爾有幾聲蟲鳴打破寂靜。朱權望著沈書瑤,月光下,她的麵容愈發顯得溫柔動人,他不禁伸手輕輕撫上她的發絲:“書瑤,待這陣忙碌過去,等大寧愈發安穩,我們便能多些相伴的時光。”
    沈書瑤臉頰緋紅,靠向朱權,輕聲說道:“王爺,有您在,妾身便安心,隻盼一切順遂。”
    一日午後,朱權處理完手頭政務,來到醫館看望沈書瑤。見四下無人,朱權開口道:“書瑤,如今大寧雖漸入正軌,但商業發展仍有諸多難題,你對這方麵頗有見解,可有什麽想法?”
    沈書瑤思索片刻,說道:“王爺,依我看,可鼓勵商戶拓寬經營品類,就像我做藥材生意,多尋些稀有的、別處難尋的藥材,吸引更多顧客。再者,集市貿易節成效顯著,不妨定期舉辦。”
    朱權微微點頭,眼中滿是讚許:“你所言極是。隻是推行這些舉措,難免會有阻力。就說規範物價一事,部分商戶貪圖厚利,恐怕不願配合。”
    沈書瑤目光堅定:“王爺,咱們可先選出誠信經營的商戶作為表率,給予獎勵,再讓他們幫忙勸說其他商戶。同時,張貼告示,讓百姓知曉合理物價,發動百姓監督。”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深入探討著大寧未來的發展規劃,不知不覺間,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幾天後,朝廷傳來對藩地事務匯報的回複,對大寧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對“編民百戶為裏”政策的推行進度表示關注。朱權不敢懈怠,立刻組織人手,加快政策推行步伐。他親自前往幾個抵觸情緒較強的村落,耐心為百姓講解政策的好處,傾聽他們的訴求,不過僅僅是傾聽,並不做任何超越權限的承諾。在與百姓交流過程中,朱權深切體會到民間的智慧與淳樸,也更加堅定了他為大寧百姓謀福祉的決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書瑤在醫館內,也感受到了氣氛的壓抑。隨著患者的增多,她忙碌於為患者診治,盡力滿足大家的需求。她偶爾也會和前來醫館的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向他們普及一些日常的養生知識。有一次,一位年輕母親帶著生病的孩子前來,因家境貧寒,支付不起藥費而焦急落淚。沈書瑤不僅免費為孩子治療,還送了些滋補的藥材,叮囑母親照顧好孩子,這一舉動讓百姓們對她更加敬重。
    就在大寧在新規推行下逐漸步入正軌時,沈書瑤察覺到城內商業發展陷入了瓶頸。傳統的貿易模式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店鋪生意冷清,百姓收入受到影響。沈書瑤憑借自己的見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向朱權提出舉辦集市貿易節的創新建議,旨在吸引周邊地區的商人,促進商品流通。朱權十分認可,將籌備工作托付給她。
    在籌備貿易節的過程中,稅收協調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沈書瑤深知,稅收標準若定得過高,會讓遠道而來的商人望而卻步,影響貿易節的規模和效果,進而錯失大寧經濟複蘇的良機;可若定得過低,又無法滿足大寧日常的財政支出,影響後續的民生建設。她反複研讀朝廷的稅收政策,在房間裏踱步沉思,腦海中不斷權衡各方利弊,手心也因焦慮微微沁出了汗。最終,她決定在不違背朝廷政策的前提下,對不同規模和品類的商戶製定差異化的稅收標準,同時設立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為了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她還親自走訪了城中一些有經驗的商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場地規劃時,她親自丈量土地,頂著春日的驕陽,穿梭在預定場地,仔細考量攤位布局與交通流線。她發現一處地勢低窪,容易積水,便安排工人進行墊高處理,並規劃了排水渠道。安全保障方麵,她與城中守衛反複商討巡邏路線,製定周全的應急預案。考慮到貿易節人員眾多,可能出現火災等意外,她特意組織了消防演練,確保守衛們能迅速應對突發情況。經過一番努力,貿易節順利開幕,各地商人紛至遝來,大寧的集市熱鬧非凡,商品琳琅滿目,經濟迎來新的發展高峰,百姓們歡呼雀躍,朱權也對她讚不絕口。
    貿易節圓滿結束後,沈書瑤本想稍作休息,卻在醫館中聽到前來就醫的百姓們憂心忡忡地議論著大寧周邊少數民族部落與當地百姓因資源分配產生的矛盾,衝突一觸即發。沈書瑤深知,若不及時化解,大寧多年來的和平穩定將毀於一旦。於是,她主動請纓,深入少數民族部落。
    沈書瑤利用自己精湛的醫術,為部落民眾診治疾病,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可當她提出資源分配方案時,部落中部分激進分子卻強烈反對,甚至對她怒目而視,惡語相向,威脅她若不改變方案就別想離開。沈書瑤心中雖有些害怕,但一想到大寧百姓和部落民眾日後的和平生活,她便鼓起勇氣,耐心地向激進分子解釋方案的公平性和長遠利益。她講起大寧與部落若能和平共處,通過貿易互通有無,能讓雙方生活都變得更好的願景,又列舉了以往因衝突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為了增強說服力,她還邀請部落中有威望的長老一同參與討論,經過長時間的溝通,激進分子終於被她說服,矛盾得以化解。事後,部落首領為表感激,贈送了沈書瑤一些部落特有的珍貴草藥,這些草藥也為她的醫館增添了新的藥材種類,豐富了她藥材生意的品類。
    隨著時間的推移,“編民百戶為裏”政策在大寧逐漸得到落實。百姓們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開始相互協作,互幫互助。鄰裏之間互通有無,共同應對生活中的困難,鄉村裏時常能看到大家一起修繕房屋、開墾荒地的場景。朱權通過謹慎的操作,在不違背規製的前提下,讓政策平穩落地。他還定期派遣官員到各地巡查,確保政策執行過程中沒有出現擾民現象。
    朱權在製定商業政策時,借鑒了沈書瑤的經驗。比如規範物價時,他召集城中有影響力的商戶代表到王府議事。一開始,部分唯利是圖的商戶就表示不滿,綢緞莊的王掌櫃滿臉不悅道:“王爺,這限價了,我們利潤可就少了,生意還怎麽做?”
    朱權神色沉穩,耐心解釋:“諸位,規範物價是為了大寧長遠發展。物價穩定,百姓才敢消費,生意才能長久。”接著他宣布,對遵守物價規定的商戶給予稅收減免,違規者則會受到重罰。同時,安排專人在集市監督物價,還設置舉報箱,鼓勵百姓揭發違規行為。經過一番努力,物價逐漸平穩,市場秩序井然,商業活動愈發繁榮。
    在這個過程中,朱權與沈書瑤的感情也愈發深厚。他們相互扶持,共同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朱權在處理政務之餘,會來到醫館,陪伴沈書瑤,幫她整理藥材、抄寫醫案;沈書瑤也會在閑暇時,為朱權準備他愛吃的點心,關心他的生活起居。有一次,朱權因操勞過度病倒,沈書瑤日夜守在床邊,精心照料,在她的悉心嗬護下,朱權很快康複,兩人的感情也因此更加堅不可摧。
    又一年春日,大寧城外的農田裏依舊是一片忙碌景象,隻是今年的灌溉渠道更加完善,農作物的長勢也格外喜人。城中,沈書瑤的醫館擴建了規模,增加了更多的床位和學徒。她的藥材生意也蒸蒸日上,倉庫裏堆滿了來自各地的優質藥材。朱權在王府中處理政務,一切都井井有條。閑暇時,他和沈書瑤會一同漫步在大寧的街頭巷尾,看著百姓們安居樂業,心中滿是欣慰。
    大寧的百姓們為了表達對朱權和沈書瑤的感恩之情,自發籌集資金,在城中最熱鬧的集市中心立起了一座石碑。碑上刻滿了他們為大寧所做的貢獻,從推行新規、促進商業發展,到化解民族矛盾、守護百姓安康,每一件事跡都被詳細記載。每年特定的日子,百姓們還會舉辦盛大的慶典,紀念他們的功績。百姓們將朱權和沈書瑤的故事編成歌謠,孩童們在街巷傳唱:“寧王賢,側妃善,大寧大地綻新顏。新規立,商貿繁,百姓生活比蜜甜。”民間藝人還將他們的事跡改編成戲曲,在戲台上演,引得觀者如潮。這些歌謠和戲曲承載著大寧百姓對他們的敬愛,讓守護傳承的精神在大寧代代相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寧人熱愛這片土地,共同為大寧的繁榮而努力。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