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寧風雲:貿易、危機與變革

字數:7471   加入書籤

A+A-


    朱權在書房內踱步,手中的書卷不自覺地被他攥緊。朝廷雖保留了大寧貿易權,但派駐禦史監管,這恰似頭頂高懸的奪命懸劍,時刻威脅著大寧貿易的未來。這時,側妃沈書瑤蓮步輕移,走進書房。沈書瑤出身官宦世家,聰慧過人,見識不凡,見他神色凝重,輕聲細語道:“王爺,朝廷既已裁決,咱們做好自己的事,禦史來了也挑不出錯處。”
    朱權微微點頭,“側妃所言極是。隻是往後行事需更加縝密。”他看向桌上的貿易賬目,思索著如何規範貿易流程,以契合洪武年間嚴格的貿易規製。在這一時期,貿易活動受官方高度管控,大寧作為邊境要地,其貿易涉及諸多複雜製度。就拿與北方少數民族貿易來說,實行茶馬互市等特殊形式,交易的貨物種類、對象都有明確限定,且交易前必須向當地市舶司報備,經嚴格審核並抽取相應稅收後,交易才能合法進行 。
    朱權不僅要考慮貿易運營,還得關注寶鈔在其中的複雜影響。洪武年間,朝廷為控製經濟發行寶鈔,卻因缺乏充足金銀儲備支撐,且不斷濫發以彌補財政虧空,致使寶鈔急劇貶值。朱元璋深知寶鈔貶值對民生和經濟的危害,多次下旨要求各地穩定寶鈔價值。在大寧地區,他指示當地官府嚴格執行寶鈔回收與管控政策,強調引導百姓和商戶合理使用寶鈔,避免經濟秩序混亂。朱權積極配合朝廷政策,通過王府長史司組織王府屬官,深入大寧的集市、村落,向百姓和商戶詳細講解寶鈔政策,告知他們寶鈔的使用方法、朝廷穩定寶鈔的決心,以及違規使用寶鈔的後果,期望緩解大寧的經濟困境。
    大寧的集市上,賣布的商戶王大嫂正與顧客討價還價。“客官,這塊布要是用寶鈔買,得五十貫,要是用銅錢,就兩千文。您也知道,這寶鈔天天貶值,我這小本生意,實在擔不起這損失。”顧客皺著眉頭嘟囔:“這寶鈔越來越不值錢,買個東西還得算半天賬。要不這樣,我用兩鬥小米換你這塊布,行不?”王大嫂猶豫一下,想著家中正好缺糧,便點頭同意。如今在大寧,像這樣以物易物的交易越來越常見,百姓對寶鈔失去信任,逐漸形成穩定的實物兌換比例,如一鬥小米約等於一貫寶鈔,一匹普通絲綢能換五鬥小米等。
    麵對寶鈔的混亂局麵,朝廷在大寧采取一係列調控措施。當地官府張貼告示,宣布在特定時間段內,按一定比例回收舊寶鈔,試圖穩定寶鈔市場流通量。同時,限製寶鈔在某些大額交易和重要物資采購中的使用,鼓勵使用銅錢或實物交易,以減少寶鈔貶值對經濟的衝擊。官府還專門設立寶鈔兌換點,方便百姓兌換,並且嚴厲打擊私自囤積寶鈔、哄抬物價等行為。
    沒過幾日,都察院禦史袁泰抵達大寧。袁泰在洪武朝以執法嚴格著稱,他辦事雷厲風行,眼裏容不得半點沙子。此次來到大寧,袁泰深知肩負朝廷重任,一到大寧,便憑借豐富的監察經驗,著手組建監管班子,對貿易往來展開細致審查。袁泰首先來到貿易管理衙門,要求查看所有賬目,從貨物進出記錄到稅收明細,無一遺漏。衙門官員小心翼翼配合,氣氛緊張壓抑。按照規定,貿易賬目需詳細記錄交易時間、地點、貨物來源與去向、交易雙方信息、稅收繳納情況等,以備朝廷查驗。
    袁泰翻看著賬目,突然眉頭一皺,“這幾筆交易記錄,為何與稅收申報不符?限你三日內查清,若有隱瞞,按大明律嚴懲不貸!”負責賬目的官員嚇得臉色蒼白,結結巴巴地解釋:“回……回禦史大人,這可能是記錄有誤,小的這就核查。”在審查過程中,袁泰留意到寶鈔在貿易和稅收中的複雜情況。不同商戶對寶鈔接受程度不同,一些偏遠地區商戶甚至拒絕使用寶鈔,隻認銅錢或實物交易,嚴重影響貿易順暢進行,也給稅收征收帶來極大困難。而稅收征收必須嚴格按照朝廷規定的稅率和流程執行,使用寶鈔納稅時,需根據當時的官方兌換比例進行核算。
    與此同時,朱權和沈書瑤全力推進集市展示活動。集市上,新商業模式展示台前圍滿了人。商人劉福分享著經曆:“以往咱做買賣,貨物積壓是常事。自打王爺和側妃推行這新法子,能提前知曉市場需求,生意好做多了。就說上次那批皮毛,按新銷售策略,不到半月就售罄了。”眾人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驚歎。這些新商業模式的推行,也需符合朝廷對商業活動的規範,不得擾亂市場秩序、不得壟斷經營。
    在農具展示區,農戶們親手操作新農具,臉上露出驚喜神情。“這翻地又快又省力,要是真有這麽好,咱以後種地可輕鬆多了。”一位老農一邊試用一邊說道。沈書瑤在一旁耐心解答農戶疑問,鼓勵他們大膽嚐試新技術。然而,集市活動並非一帆風順。一些傳統商業家族的人混在人群中,暗中詆毀新商業模式和新技術。“這新玩意兒看著花哨,實則不實用,用不了多久就得壞。”“這新商業路子,就是折騰人,到時候賠得底兒掉。”這些言論雖未引發大規模騷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百姓積極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權得知此事後,立刻指示王府審理所展開調查。審理所作為王府處理刑名事務的機構,迅速派出經驗豐富的屬官,通過明察暗訪,很快查出是本地最大的傳統商業家族王家在背後搗鬼。王家世代經營皮毛生意,新商業模式興起嚴重衝擊了他們的利益。朱權決定不再隱忍,將王家暗中破壞集市活動的證據擺在王家家主麵前。“王員外,本王一直敬重你是大寧的老商戶,可你屢次暗中搗亂,實在不該。若再如此,休怪本王不客氣。”王家家主嚇得跪地求饒,表示再也不敢。
    袁泰在調查貿易賬目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大寧貿易雖存在管理漏洞,但整體運作良好,對地方經濟和邊防穩定確實起到積極作用。他開始理解朱權在推動貿易發展過程中的努力與不易。然而,朝中反對大寧貿易的勢力並未就此罷休。
    洪武末年,郭資擔任戶部侍郎。郭資出身仕宦之家,長期在朝中任職,對財政事務極為精通。大寧貿易的改革,尤其是新商業模式的興起,使得稅收統計和上繳流程發生改變,觸動了郭資一直維護的財政體係。加之郭資與一些依賴傳統貿易稅收的權貴往來密切,為了迎合他們,郭資不斷向袁泰施壓,要求他找出朱權把柄,限製大寧貿易。他在向皇帝進諫時,從財政穩定、稅收規範等角度出發,指責大寧貿易存在諸多漏洞,聲稱其擾亂了國家的財政秩序,要求加強管控甚至撤銷大寧貿易的特殊政策。
    正當朱權為大寧貿易的長遠發展殫精竭慮時,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一支滿載著大寧與江南商戶重要交易物資的商隊,在途經太行山麓時,突遭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瞬間,道路被衝毀,貨物被掩埋,商隊損失慘重。消息傳回大寧,朱權和沈書瑤心急如焚,這批貨物涉及到多筆大額訂單,一旦無法按時交付,不僅要承擔巨額賠償,大寧貿易的信譽也將一落千丈。此次商隊運輸的貨物,除了常規的皮毛,還有大量茶葉,茶葉作為茶馬互市的關鍵物資,其損失對大寧貿易影響重大。按照朝廷貿易製度,這些貨物的運輸有嚴格的路線規劃和護送要求,此次事故也引發了對運輸安全和貿易風險的重新審視。
    郭資得知此事後,如獲至寶,立刻聯合幾位與他立場一致的朝臣在朝堂上發難:“陛下,朱權治下的大寧貿易如此不堪一擊,一場天災便原形畢露,繼續下去,朝廷財政必將受損。懇請陛下即刻整頓大寧貿易,嚴懲相關責任人!”朱元璋神色陰沉,想起藍玉案後朝堂勢力的大清洗,愈發警惕任何可能威脅統治和財政穩定的因素。他深知寶鈔問題和地方經濟管理的複雜性,當即責令朱權給出解決方案,語氣中滿是不容置疑的威嚴。
    朱權一邊緊急調配王府儲備物資,通過典膳所和相關部門,優先滿足重要商戶的部分需求;一邊和沈書瑤親自拜訪受災商隊成員的家屬,給予安撫和補償。同時,他與兵部尚書沈溍商議,從軍隊中抽調熟悉地形的士兵,組成搶險隊,前往事發地搶救物資。朱權還修書給江南的商戶,誠懇說明情況,並附上詳細的補救計劃和交付新貨物的時間表,承諾承擔所有損失。在與朝廷的溝通中,朱權言辭懇切,表達了自己對大寧貿易的信心和對解決此次危機的決心,最終贏得了朱元璋的理解與一定程度的支持,讓他放手解決問題。
    此時,蒙古部落進犯大寧的局勢也出現新變化。在1395年,蒙古兀良哈部落勢力較大且與明朝邊境互動頻繁。查閱曆史資料後,將原本虛構的脫歡替換為兀良哈部落真實存在的貴族阿哈出。阿哈出在部落中地位尊崇,因部落內部對資源分配和發展方向產生嚴重分歧,且長期受到其他強勢部落的擠壓,急需尋找外部支持。他暗中與明朝邊境的官員取得聯係,表示願意帶領部分勢力歸附明朝,共同抵禦敵對部落。
    邊境官員迅速將此事上報給朱權,朱權得知消息後,認為這是化解大寧危機的關鍵契機。他深知此事幹係重大,於是先秘密派遣王府中真實幕僚齊泰注:齊泰在洪武年間任職,以才能出眾受朱元璋賞識 ),攜帶詳細的情報和初步的應對策略,快馬加鞭前往應天向朱元璋上奏此事。齊泰自幼飽讀詩書,尤其擅長謀略與外交,在朱權的王府中擔任重要幕僚。他曾在之前處理王府與地方事務中展現出卓越的才能,深受朱權信任。在得到朱元璋的默許後,朱權再次派遣齊泰,帶著豐厚的禮物和朱權的親筆書信,在嚴密的護衛下秘密前往阿哈出的營帳。齊泰憑借著出色的口才和對局勢的精準把握,經過多輪談判,雙方達成協議:阿哈出在蒙古聯軍進攻時,帶領自己的部眾佯裝進攻,實則從側翼突襲敵軍主力部隊,配合明軍裏應外合。而阿哈出要求明朝承認其在歸附部眾中的領導地位,並給予一定的貿易和生活物資支持,朱權詳細向朝廷奏明,朝廷經過禮部、戶部、兵部等多部門商議,考量到兀良哈部落的實力和對邊境局勢的影響,決定給予其在一定期限內,對特定物資的貿易特權,但交易過程需由市舶司嚴格監管,交易貨物的質量、數量、價格都要符合朝廷規定,稅收繳納也必須嚴格執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郭資不知從何處聽聞了風聲,不敢明目張膽地破壞,隻能暗中指使一些與他有勾結的邊境小吏,試圖在傳遞消息的過程中製造阻礙,延誤戰機。但朱權早有防備,安排了多組信使和嚴密的情報傳遞網絡,及時發現並解決了這些問題。
    雖然沒有西方傳教士的到來,但大寧本地的文化交流活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朱權一直致力於融合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他組織了一場盛大的文化交流盛會,通過長史司邀請了大寧周邊的草原部落首領、各族的學者以及中原地區的文化名流。典樂所負責組織文藝表演,展示中原的絲竹雅樂和草原的豪放歌舞;典寶所負責保管和展示從王府寶庫中挑選出的珍貴文物和書籍,供大家欣賞交流。在活動籌備和舉辦過程中,嚴格遵循王府內部管理流程,各部門各司其職,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在盛會上,草原部落展示了精湛的騎射技藝和獨特的歌舞表演,中原的學者則分享了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等知識。期間,也產生了一些觀念上的碰撞。比如,對於禮儀製度,草原部落較為隨性自由,而中原文化則有著嚴格的規範。朱權親自出麵調解,引導雙方互相理解,強調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他還提議將草原的騎射訓練方法與中原的軍事理論相結合,以提升明軍的戰鬥力,得到了許多將領的認可。
    袁泰在大寧的調查進入關鍵階段。他深入商戶、農戶之中,了解貿易對民生的影響。在走訪中,他遇到農戶張二,張二感激地說:“禦史大人,自打貿易興旺起來,咱賣糧食價錢高了,日子也好過多了。王爺還推廣新技術,今年俺家收成比往年多了兩成。”袁泰默默點頭,心中對大寧貿易有了更全麵的認識。
    此時,蒙古部落大軍壓境,大戰一觸即發。朱權一邊加強軍事防禦,一邊應對朝堂的質疑和指責。朱權深知自己作為藩王,手握重兵,在地方有較大權力,這既讓他肩負守土之責,也讓朝廷對他有所忌憚。
    朱權得到密報後,迅速召集麾下將領,在軍事營帳中展開緊急會議。“諸位,蒙古部落再次來犯,大寧安危在此一舉。我等依據洪武年間邊防兵力部署,坐擁適宜規模兵力,更有朵顏三衛這等精銳騎兵,務必全力禦敵。”朱權目光堅定,有條不紊地部署作戰計劃:“朵顏三衛騎兵機動性強、騎射精湛,此次作戰,命他們繞至敵軍側翼。依托長城防線,待正麵戰場與敵軍僵持時,以迅猛之勢衝擊敵軍薄弱之處,打亂其陣腳。步兵與戰車相互配合,組成堅固防線,防止敵軍突破。同時,密切關注阿哈出部眾的動向,確保裏應外合計劃順利實施。烽火傳訊務必及時準確,以便各營協同作戰。”他特別強調,所有軍事行動都必須嚴格按照向朝廷報備的計劃執行,不得擅自行動,以免引起朝廷的猜忌。軍事行動所需物資的調配,也需遵循朝廷的軍事資源管理製度,與兵部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
    戰鬥打響後,朵顏三衛騎兵如疾風般迅速迂回到蒙古部落聯軍側翼,彎弓搭箭,箭如雨下,瞬間讓敵軍陣腳大亂。明軍步兵持長槍盾牌穩步推進,戰車在後方提供火力支援。阿哈出也按照約定,率領部眾突然倒戈,從內部擾亂了敵軍的陣型。在內外夾擊下,蒙古聯軍節節敗退。
    戰事稍歇的間隙,朱權沒忘記邊境經濟的發展。他下令士兵利用訓練之餘,在荒地開墾種植。朱權親自前往屯田處查看,指導士兵合理規劃田地,傳授先進耕種技術。他對士兵們說:“咱們身處邊疆,要想安穩生活,就得把這土地利用好。這不僅是為了朝廷,也是為了咱們自己。”在他帶領下,大寧周邊的農田逐漸增多,糧食產量穩步提升,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屯田活動也與當地的軍屯製度相結合,既保障了軍隊的糧食供應,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在文化建設方麵,朱權在王府中搭建寬敞書局,召集大寧當地文人墨客以及從內地請來的學者,共同修撰圖書。書局內,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收集整理資料,有的專注於校勘修訂。朱權時常參與其中,與眾人探討學術問題,分享自己的見解。他對眾人說:“大寧雖處邊疆,但文化不能落後。咱們修撰這些書籍,一來能傳承知識,二來能讓更多人了解大寧的風土人情。”沈書瑤也積極參與,通過協調王府各部門,為書局提供充足物資支持,還時常組織文人墨客交流活動,讓書局氛圍更加活躍。王府對書局的管理,也有相應的規範和流程,從書籍的選題策劃到最終成書,都要經過嚴格審核。
    除此之外,朱權對道教也頗有研究。他時常在王府庭院中,與道士們探討道教經典,研究養生之術。他親自參與繪製道教神像,撰寫道教教義闡釋文章,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讓道教文化在大寧地區得到更廣泛傳播。當地百姓對朱權傳播道教文化的行為十分歡迎,許多人開始學習道教養生方法,一些道觀香火漸旺。官員們態度不一,有的認為有助於穩定民心,積極配合;有的覺得道教文化過於虛無,持保留態度,但在朱權影響力下,也未多加幹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於音樂和戲曲理論,朱權同樣投入大量精力。他在王府中組建樂隊,親自指導樂師演奏古曲,並嚐試將草原音樂元素融入其中。他深入研究戲曲唱腔、格律,撰寫許多關於戲曲創作和表演的心得筆記。在他推動下,大寧地區戲曲表演逐漸興盛,豐富了百姓文化生活。百姓對新戲曲形式十分喜愛,每逢戲曲演出,集市熱鬧非凡。官員們也意識到戲曲在文化傳播和民眾娛樂方麵的作用,開始在重要節日組織戲曲表演活動,進一步促進戲曲文化在大寧的發展。王府組織戲曲表演活動時,也會遵循一定的文化管理規定,確保表演內容符合社會道德規範。
    在政治鬥爭方麵,朱權與其他藩王保持著謹慎的聯係。當蒙古部落進犯消息傳來,朱權先向朝廷上奏,在得到朱元璋允許藩王之間互通消息、共商防禦的指令後,才修書給遼王和燕王,商議共同抵禦外敵之策。遼王回信表示將派遣部分兵力支援大寧,燕王則在軍事策略上提出見解,建議朱權在防禦同時,適時派出奇兵截斷敵軍退路。朱權將這些回複和建議整理成詳細的報告,再次上奏朝廷,等待朱元璋的最終指示。藩王之間的通信和軍事協作,都在朝廷的嚴格監督下進行,朱權時刻注意分寸,不敢逾越雷池一步,以免引發朝廷對藩王勢力坐大的擔憂 。
    同時,朱權與中央朝廷就軍事資源調配問題多次溝通。他向朝廷請求增加大寧地區軍備物資,以應對蒙古部落頻繁侵擾。朝廷經過商議,最終決定從內地調撥一批精良武器和充足糧草到大寧,支持朱權防禦工作。軍事資源的調配需經過兵部等多部門的協調,按照朝廷的戰略布局和物資儲備情況進行安排。
    經過這次戰事,大寧的局勢暫時穩定下來。朱權並未因此放鬆警惕,他深知未來還會麵臨諸多挑戰。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權和沈書瑤繼續投身於大寧的各項建設中。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