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藩王謀計守家國,秋野馳韁享天倫

字數:6991   加入書籤

A+A-


    又是一個寧靜的夜晚,寧王府庭院中,月色如水。朱權與王妃張氏對坐於亭下,石桌上一盞茶散發嫋嫋熱氣。朱盤烒在屋內安睡,偶有幾聲夢囈,似是在訴說著孩童天真的夢境。
    “權郎,如今大寧暫安,盤烒也有良師啟蒙,咱們也該尋個閑暇,稍作休憩了。”王妃張氏輕言細語,身子微微向朱權靠了靠。
    朱權抬手輕輕撫著王妃的發絲,柔聲道:“這些年,辛苦阿妹了。待過些時日,尋個風和日麗之時,咱們一家三口去郊外踏青,也讓盤烒多見見外麵的天地。”王妃嘴角含笑,點頭應道:“一切但憑王爺做主。隻是如今這世道,邊境雖一時安穩,卻也不可不防,外出時還得多帶些侍衛。”朱權頷首,“夫人考慮周全,此事我自會安排停當。”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幾日後,王府長史周懷瑾匆匆入府,神色間帶著幾分凝重,“王爺,朝廷有旨,陛下對北方軍事部署有所調整,著令大寧增加軍餉供應,以充邊防軍需。”朱權聽聞,眉頭緊鎖,踱步至書房,腦海中迅速梳理著大寧的局勢。他深知,大寧作為北方軍事要地,軍餉供應至關重要,可當下財政捉襟見肘,貿然增加軍餉,百姓負擔必然加重,弄不好還會引發民怨。
    待周懷瑾退下,朱權與王妃於書房相對而坐,麵色俱是凝重。“王爺,這軍餉之事,可真是棘手。若要足額供應,其他開支勢必要削減,可大寧的各項營建又怎能停下?”王妃秀眉輕蹙,眼中滿是憂慮。朱權長歎一聲,“唉,這些年大寧百姓已然勞苦,我實在不願再增添他們的負擔。可陛下之命,又怎敢不遵?”
    正說著,朱盤烒在奶娘的陪伴下走進書房。小家夥手裏握著個撥浪鼓,步履蹣跚地走到朱權身邊,嘴裏咿咿呀呀地叫著,伸手要朱權抱。朱權將他抱起,在那粉嫩的臉頰上親了親,“盤烒乖,爹爹眼下有要事在身,待忙完這陣,再陪你玩耍,可好?”朱盤烒似懂非懂,隻是依偎在朱權懷裏,睜著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桌上的文書。
    朱權思索良久,曆史上雖無藩王令鄉紳富商出資襄助軍餉並許以商業特權的明確記載,但當下局勢緊迫,不妨一試。於是,他對王妃說道:“夫人,我有個想法。咱們大寧的鄉紳富商,這些年承蒙太平,多有獲利。如今大寧有難,朝廷有令,或許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邀他們出資襄助。作為回報,在合乎律法與朝廷規製的前提下,給予他們一些諸如優先參與官府物資采買競標等合理便利,您覺得如何?”王妃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點頭:“王爺此計,雖無前例,但於情於理倒也說得通,隻是實施起來,還需謹慎謀劃,莫要落下把柄。”
    於是,朱權與王妃開始細細商議具體的方案。他們打算先辦一場宴會,將大寧有頭有臉的鄉紳和富商都請來,在宴會上,朱權將言辭懇切地說明朝廷的要求、大寧當下的困境,以及此舉不僅是為朝廷盡忠,更是為守護大寧的家園。同時,詳細闡釋回報舉措,確保每一項都在不違背朝廷法度、不損害百姓利益的基礎上進行。朱盤烒在一旁,雖聽不懂大人在說些什麽,卻也乖乖地不吵不鬧,時不時伸出小手摸摸朱權的臉。
    籌備宴會期間,朱權依舊忙碌於大寧的日常事務。一日,他前往田間查看農事,正值病蟲害高發之際,農民們滿臉憂慮。朱權耐心地向他們傳授防蟲之法:“防蟲需標本兼治,治標在於及時噴藥,治本則是改良土壤與作物品種。我們可從南方引進抗蟲良種,再結合本地氣候土壤改良種植之法,如此方能從根本上保障豐收。”農民們紛紛點頭稱是,看向朱權的眼神裏滿是感激。
    回到王府,朱盤烒正在院子裏玩耍。見朱權回來,小家夥興奮地揮舞著小手,嘴裏發出“啊啊”的聲音,朝他蹣跚跑來。朱權笑著將他抱起,“盤烒,有沒有乖乖的?”朱盤烒靠在朱權懷裏,手指著地上用樹枝擺成的歪扭圖案,含糊不清地嘟囔著。朱權誇讚道:“盤烒真聰明,這擺得真好看!”朱盤烒得到誇獎,開心地咯咯笑,在朱權懷裏扭動著身子。
    宴會當日,大寧的鄉紳和富商們齊聚王府。朱權在宴會上言辭懇切地表明朝廷的要求和大寧當下的困境:“諸位皆是大寧的中流砥柱,如今大寧有難,朝廷有令,還望大家能慷慨解囊,共渡難關。待事成之後,在朝廷律法允許範圍內,諸位在商業經營上,將享有一定便利。”眾人聽後,紛紛表示願意斟酌。這時,一位名叫孫德茂的富商站起身來,“王爺,此事幹係重大,我等自然願意為大寧效力。隻是不知王爺能給我們何種確切回報?”朱權早有準備,將之前與王妃商議好的回報條款,一一詳細說明,著重強調所有舉措皆在合法合規框架內,眾人聽後,覺得確實合理且可行,便紛紛表態願意出資。
    軍餉的問題解決了,朱權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可他心裏清楚,大寧的發展之路依舊充滿坎坷。沒過多久,王府長史周懷瑾又來稟報,朝廷派了監察禦史韓宜可前來,主要督查大寧的吏治和此次軍餉籌集的情況。朱權提前梳理各項事務的流程與賬目,將所有資料分類規整,還組織各級官員進行自查自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監察禦史韓宜可抵達大寧後,朱權親自出城迎接。“韓禦史一路勞頓,辛苦了。”朱權拱手行禮,態度謙遜。韓宜可一臉嚴肅,“王爺客氣了。陛下派我前來,是為督查大寧吏治和軍餉籌集之事,還望王爺多多配合。”朱權微笑著應下,“自當全力配合大人公務。”
    接下來的日子裏,韓宜可開始對大寧的各項事務展開詳細調查。麵對禦史的詢問,朱權對答如流,不僅清晰闡述每一項決策的初衷與執行情況,還主動提出進一步完善製度的建議,令韓宜可暗自佩服。一日,朱盤烒突然發起熱來,還伴著咳嗽,這可把朱權和王妃急壞了。王府府醫林鶴齡趕忙前來診治,“王爺、王妃莫要憂心,小世子隻是偶感風寒,服幾副藥便能痊愈。”朱權和王妃這才稍稍放下心來,兩人輪流守在朱盤烒床邊,喂他喝藥。
    王妃溫柔地哄著:“盤烒乖,把藥喝了,病就好了。”朱盤烒看著黑乎乎的藥湯,皺著小眉頭,一臉抗拒。朱權在一旁輕聲說道:“盤烒最勇敢了,喝了藥,爹爹帶你去騎馬。”朱盤烒似懂非懂,在朱權和王妃的耐心哄勸下,終於乖乖地把藥喝了下去。
    在朱權和王妃的悉心照料下,朱盤烒的病情逐漸好轉。監察禦史韓宜可的調查也漸近尾聲。一日,韓宜可來到王府,對朱權說:“王爺,此次調查,我看到了大寧在您治理下的繁榮與安穩,吏治清明,軍餉籌集也合規合理。我會如實向陛下稟報。”朱權心中欣慰,“多謝韓禦史公正評判。這都是大寧百姓和各級官員齊心協力的結果。”
    不久之後,朱權接到旨意,被召入京述職。行前,王妃張氏親自為他整理行裝,“王爺此去京城,萬事都要小心謹慎。陛下聖明,定會看到大寧的變化。”朱權握住王妃的手,“夫人放心,我自會留意。你和盤烒在家,也要多加保重。”
    抵達京城後,朱權入宮拜見朱元璋。奉天殿內莊嚴肅穆,殿中香煙嫋嫋,巨大的朱紅色立柱矗立兩旁。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身著明黃色繡著五爪金龍的龍袍,頭戴冕旒,每一顆玉珠都在微光下閃爍,那威嚴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朱權跪地行禮,聲音洪亮:“兒臣朱權,叩見父皇。”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龍椅扶手,靜靜地聽著,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頷首,片刻後,緩緩開口:“權兒,平身吧。朕聽聞大寧在你的治理下,頗有成效,今日便細細說來。”
    朱權起身,有條不紊地匯報大寧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麵的情況。他談及大寧依照朱元璋的旨意,積極修繕城牆、增築堡壘,使得邊防防禦愈發穩固;士兵們定期操練,針對北元騎兵的特點進行特訓,戰鬥力顯著提升;在吏治方麵,嚴格考核官員,懲處了幾名貪汙瀆職之徒,官場風氣煥然一新;墾荒政策推行順利,荒地開墾麵積逐年遞增,糧食產量穩步上揚;貿易日益興旺,市場秩序井然。
    朱元璋聽完,神色稍緩,身子微微前傾,加重語氣說道:“農以水利為本,大寧水利之事,務必用心為之,此係百姓生計、國家安穩之大事,不可懈怠!如今吏治整肅關乎國本,大寧官員亦不可鬆懈,你需多加督查,莫讓貪腐之風滋生,壞了我大明根基。”
    接著,朱元璋目光望向遠方,似是透過宮殿看到了北方邊境,緩緩說道:“權兒,大寧乃北方要地,你責任重大。北元餘孽未除,朵顏三衛心思難測,朕將大寧托付於你,切不可讓朕失望。這北方邊境,始終是朕的心頭大患,你可有應對之策?”
    朱權手指輕點著輿圖上的邊境線,對朱元璋剖析道:“父皇,北元雖勢力大不如前,但騎兵機動力強,其戰術飄忽難測;朵顏三衛地處要衝,態度曖昧,實為我大寧防線的變數。兒臣以為,需恩威並施。一方麵,我們應在要害之地增設烽火台,構建預警網絡,同時挑選精銳斥候,深入敵境刺探情報,做到未雨綢繆;另一方麵,可適時開展互市貿易,以經濟之利安撫。至於朵顏三衛,兒臣一直在密切留意其動向,近期他們雖有異動,但尚無確鑿證據表明與北元勾結。兒臣已派人與其首領溝通,表明我大明誠意,若他們有難,大寧願施以援手,以換取其忠心。”
    朱元璋聽聞,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說道:“此計可行,你即刻著手安排。加強邊防不可拖延,互市貿易需謹慎籌劃,務必拿捏得當,若有變故,隨時向朕稟報。朕再給你調撥一批精良兵器,助你穩固大寧邊防。但你需記住,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萬千將士性命與大明江山社稷。”
    朱權連忙跪地應道:“兒臣遵旨。兒臣定當殫精竭慮,守護好大寧,不負父皇重托。”
    隨後,朱元璋又詳細詢問了大寧百姓的賦稅、徭役等生活狀況,朱權一一如實作答。談及大寧一些偏遠地區百姓生活依舊困苦時,朱元璋眉頭緊鎖,說道:“朕命你即刻著手清查,減免那些貧困地區百姓的賦稅,務必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莫要讓他們心生怨懟,此乃治國安民之根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麵聖結束後,朱權返回大寧。他將朱元璋的指示傳達給各級官員和將領,眾人紛紛表示會嚴格執行。朱權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各項事務中,他親自前往軍營,督促士兵訓練,“陛下對我們寄予厚望,大家一定要刻苦訓練,提升自身本領,保衛大寧,保衛大明!”士兵們齊聲高呼,士氣高昂。
    回到王府,朱盤烒正在院子裏玩耍。看到朱權回來,小家夥興奮地朝他跑過來,嘴裏喊著“爹爹”。朱權將他抱起來,在他臉上親了親,“盤烒乖,有沒有聽娘親的話?”朱盤烒用力地點點頭,雖然還說不出完整的句子,但從他的表情和動作能看出他的開心。朱權笑著誇獎道:“真不愧是爹爹的好兒子,將來定能成為國之棟梁。”
    王妃張氏走過來,眼中滿是關切,“王爺,此次麵聖如何?”朱權將麵聖的經過和朱元璋的指示詳細告知王妃張氏,“父皇對大寧的情況還算滿意,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王妃張氏點頭表示理解,“有什麽需要我做的,王爺盡管吩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權按照朱元璋的要求,繼續大力推進大寧的各項建設。他組織百姓開墾新的荒地,為百姓提供更多的農具和種子,並邀請有經驗的老農傳授種植技術;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往來,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前來大寧經商,進一步繁榮了當地經濟;同時,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設進度,新的堤壩和水渠不斷建成,農田的灌溉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他還親自前往偏遠地區,督查賦稅減免情況,確保每一戶貧困百姓都能得到實惠。
    王妃張氏也積極參與到各項事務中。她協助朱權管理王府事務,確保王府的運轉井井有條;關心士兵們的家屬,時常派人送去生活用品和慰問;還參與組織了一些文化活動,豐富了大寧百姓的精神生活。大寧當地每逢節日,便會舉辦熱鬧的廟會,王妃會安排府中之人參與籌備,廟會上有雜耍藝人表演噴火、吞劍等絕技,還有售賣各種特色小吃,如糖人兒、驢打滾等,百姓們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寧在朱權和王妃張氏的共同努力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百姓們安居樂業,軍隊戰鬥力強大,成為了明朝北方邊境的堅固屏障。而朱權也在不斷應對各種挑戰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一位更加成熟、穩重的藩王,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保衛大寧、守護百姓的重任,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朱元璋的教導和期望。
    秋日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大寧的土地上,朱權處理完近期的政務,看著窗外層林盡染的美景,想起對妻兒的承諾,心中滿是溫情。他走向內室,見王妃張氏正在為朱盤烒整理衣物,輕聲說道:“夫人,今日得閑,正好深秋景致迷人,我們去草原騎馬吧。”王妃張氏眼中閃過驚喜,笑著點頭應允。
    朱盤烒坐在一旁擺弄著小撥浪鼓,聽到“騎馬”二字,立刻興奮起來,揮舞著小手,含糊地叫著。朱權走到他身邊,輕輕將他抱起,笑著說:“對,盤烒,爹爹這就帶你去騎大馬。”
    三人來到草原,廣袤的草地在秋風中泛起金色的波浪,遠處山巒連綿,與藍天相接。朱權扶著王妃張氏先上了那匹高大健壯的黑馬,然後小心地將朱盤烒抱到兩人中間,自己翻身上馬,用有力的雙臂緊緊護著妻兒。
    朱權輕扯韁繩,黑馬緩緩起步,朱盤烒興奮得小臉通紅,眼睛瞪得圓圓的,看著眼前開闊的天地,嘴裏“啊啊”地叫著,還不時伸出小手想要去抓那風中的草穗。王妃張氏靠在朱權懷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輕聲說:“王爺,這般時光,實在難得。”朱權溫柔地回應:“以後隻要有空,我就常帶你們出來。”
    朱盤烒興奮地在朱權懷裏扭動,雖然還說不出連貫的話語,但那歡快的笑聲感染著朱權和王妃。朱權輕輕夾了下馬腹,黑馬開始加速,馬蹄聲噠噠作響。風聲在耳邊吹過,朱盤烒興奮地大笑,笑聲清脆,回蕩在草原上空。朱權看著懷裏的兒子,又看看身旁的王妃,心中滿是幸福與滿足。
    此時,一隻野兔從草叢中躥出,朱盤烒眼尖,立刻伸出手指著野兔,嘴裏發出“咦咦”的聲音。朱權放緩馬速,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笑著說:“盤烒看到小兔子啦,小兔子在找吃的呢。”朱盤烒似乎聽懂了,眼睛盯著野兔消失的方向,充滿好奇。
    不知不覺,太陽漸漸西斜,天邊泛起了絢麗的晚霞,將草原染成了一片橙紅色。朱權勒住韁繩,決定在此處稍作休息。王妃張氏從行囊中拿出準備好的點心和水,一家人坐在柔軟的草地上,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朱盤烒一邊吃著點心,一邊好奇地張望著四周,對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滿了新奇。
    休息片刻後,朱權起身漫步,不經意間發現了一些廢棄的營帳和深深的車輪轍印,很明顯這是牧民遷徙留下的痕跡。他蹲下身,仔細觀察著這些痕跡,腦海中浮現出大寧與周邊地區交流往來的畫麵。若能進一步加強貿易合作,不僅能促進大寧經濟發展,還能增進文化交流,穩固邊境關係。朱權默默思考著具體的合作方案,比如開辟新的商路,設立專門的交易市場,製定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等。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