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隻要有了它,一切就都回來

字數:6550   加入書籤

A+A-


    “隻是,”陳皓微微皺眉,“這樣一來,工作量恐怕會很大。”
    “沒關係,我們皓記酒館的人,不怕苦,不怕累!”李芊芊堅定地說道。
    當天下午,皓記酒館就掛出了一塊醒目的牌子“口述建檔,歡迎各位鄉親前來登記!”
    消息一傳開,立刻引起了轟動。
    許多不識字的百姓,紛紛來到皓記酒館,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願望。
    識字的夥計們耐心地傾聽,一筆一劃地記錄下來,並在文末標注上自己的姓名,與講述者一同按下手印。
    僅僅一天時間,李芊芊就收到了三百七十二條實錄。
    其中有一條,是一個老婦人說的“我雖不會寫,但我說了,也算一個字。”
    陳皓看著這些實錄,心中充滿了感動。
    他明白,這不僅僅是一份份簡單的記錄,更是百姓們對未來的期許,是對彼此的信任,是對公平正義的渴望。
    夜幕降臨,皓記酒館打烊。
    陳皓獨自坐在櫃台前,整理著今天的賬目。
    忽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
    “誰?”陳皓皺了皺眉。
    門外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陳掌櫃,我是孫文昭,劉推官有要事相告。”
    陳皓打開門,隻見孫文昭神色匆匆,手裏拿著一封密封的信件。
    “陳掌櫃,我家大人讓我務必親手將此信交給你。”孫文昭將信遞給陳皓,語氣凝重。
    陳皓接過信,並未立刻打開,而是抬頭看著孫文昭,緩緩問道“劉推官有什麽話要我帶給你的嗎?”
    孫文昭猶豫了一下,低聲道“我家大人說……府衙密議,擬派‘文墨清查使’……”
    夜色如墨,孫文昭帶來的消息像一塊巨石,砸在陳皓心頭。
    “文墨清查使”五個字,字字誅心,擺明了是衝著他們這“無印之治”來的。
    陳皓的目光瞬間銳利起來,他掃視著手中的密信,紙張的觸感粗糙而冰冷。
    他能嗅到陰謀的味道,聞到暴風雨來臨前的氣息。
    “趙先生!”陳皓猛然抬頭,聲音穿透寂靜的夜。
    “立刻備筆墨!我們要先他們一步,把水攪渾!”
    不多時,趙秀才揉著惺忪睡眼趕來,聽完陳皓的計劃,原本的困意一掃而空,眼中燃起熊熊戰火。
    “掌櫃的,我這就辦!”
    筆走龍蛇,趙秀才在燈下奮筆疾書,陳皓則在一旁口述,斟酌字句。
    《共濟文約》的字裏行間,沒有半點官腔,全是鄉野俚語,直白得像老農鋤頭下的泥土。
    “咱老百姓寫字,不是為了給老爺們過目,是為了大夥兒心裏亮堂,是為了不讓那些黑心肝的瞞天過海!”
    翌日清晨,雞鳴聲還未散去,百餘名孩童已手持油印的《共濟文約》,奔走於各村之間。
    他們稚嫩的嗓音,如同破曉的陽光,驅散著籠罩在鄉野間的陰霾。
    與此同時,縣城一隅,一道黑影正佝僂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拚接著手中的焦木。
    那是被燒毀的印章殘骸,他試圖將這權力與控製的象征重塑。
    “還差一點,就差一點……”沙啞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詭異。
    他沒有注意到,在不遠處的牆角下,一本《尋印日記》正悄悄翻開,一雙稚嫩的眼睛,正將他的一舉一動,描繪成地圖上歪歪扭扭的線條。
    “東南十五度,拚接,焦木……”孩子們口中念念有詞。
    他們並不知道這黑影是誰,也不知道他想做什麽,但他們知道,掌櫃的說過,要仔細觀察,記錄下一切不尋常。
    黑影終於完成了印章的拚接,他看著手中那塊醜陋的木頭,臉上露出病態的笑容。
    “隻要有了它,一切就都回來了……”
    然而,就在他準備離開時,一個清脆的聲音在不遠處響起“咦?那邊有個人,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幹什麽?”
    夜幕低垂,縣城的輪廓在星光下顯得格外靜謐。
    然而,在這片看似平靜的夜色中,暗流湧動,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悄然拉開帷幕。
    北嶺,一處偏僻的村落。
    兩名衣著樸素的男子,正佯裝成遊方賬房,穿梭於各家各戶之間。
    他們背著看似沉重的行囊,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不時向路過的村民打聽著什麽。
    然而,他們那雙隱藏在精明目光後的眼睛,卻始終警惕地掃視著四周,如同獵食的孤狼。
    他們的目標,是村民們家門口張貼的《去歲實征考》副本——那份記錄著去年實際賦稅征收情況的民間文書。
    這些文書,是陳皓“無印之治”的核心,也是那些權貴們眼中釘、肉中刺。
    徐六娘,這位“織言社”的骨幹,早已注意到了這兩位“賬房先生”的異樣。
    她憑借著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銳,發現了他們筆袋上那一抹不易察覺的朱砂痕跡——那是府衙特供的顏色,尋常百姓根本無法獲得。
    然而,徐六娘並沒有聲張。
    她深知,打草驚蛇隻會讓對方更加警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她不動聲色地回到織言社,召集姐妹們,開始了連夜的趕工。
    織言社的燈火徹夜不熄。
    織娘們飛針走線,在一匹匹棉布上繡製著密密麻麻的文字。
    這些“假賬簿”,內容看似與《去歲實征考》無異,甚至更加詳實,但細看之下,卻會發現日期、畝數等關鍵處,都埋設著微小的矛盾。
    這些矛盾,就像一顆顆微小的地雷,一旦被引爆,便足以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自食惡果。
    徐六娘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她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書吏們,在麵對這些“假賬布”時,手忙腳亂、焦頭爛額的模樣。
    第二天,徐六娘特意將幾幅“假賬布”掛在了村口最顯眼的位置,等待著獵物的上鉤。
    縣城,一間破舊的學堂。
    趙秀才正帶領著一群孩童,搖頭晃腦地誦讀著《識字課本·修訂版》。
    與之前的版本不同,這本課本新增了一章“如何看懂官樣文章”。
    趙秀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官府公文中的常見欺瞞手法,一一拆解、剖析。
    “‘通融’,就是加稅;‘暫扣’,就是沒收;‘待查’,就是拖延……”趙秀才一邊講解,一邊在黑板上寫下這些詞語,並用鮮活的事例,加以佐證。
    這些事例,都取自於百姓們親身經曆的真實事件。
    趙秀才隻是巧妙地更改了地名和人名,讓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感同身受。
    “孩子們,你們要記住,讀書不是為了當官,而是為了明辨是非,不被那些人欺騙。”趙秀才語重心長地說道。
    他命學生們將這些內容廣為傳抄,並鼓勵家長對照自家的遭遇,進行討論。
    短短幾天時間,“如何看懂官樣文章”便在北嶺一帶傳開了。
    甚至,連送菜的農夫,都能指著告示上的“酌情處置”四個字,不屑地說道“這分明就是準備欺負人嘛!”
    縣城,一家熱鬧的茶樓。
    周鐵嘴精神抖擻地站在台上,口若懸河地講述著新段子《清查記》。
    “話說,這位欽差師爺,那是官腔十足,架勢嚇人。可他萬萬沒想到,剛下鄉就被一群村童給考倒了!”周鐵嘴繪聲繪色地模仿著當時的場景。
    “孩子們問他‘您說‘奉旨稽核’,可有聖旨編號?您蓋的章,為何比戶部規製小三分?’”
    台下聽眾哄堂大笑,紛紛模仿著孩子們的語氣,提問著各種刁鑽的問題。
    周鐵嘴的新段子,迅速成為了縣城最熱門的話題。
    人們在歡笑之餘,也開始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產生了質疑。
    當真正的朝廷使者抵達縣城時,迎接他們的,不是夾道歡迎的百姓,而是源源不斷的“請教帖”。
    這些“請教帖”上,密密麻麻地列滿了各種條文疑問,讓差役們應接不暇,疲憊不堪。
    使者們這才發現,他們想要輕鬆進入村落,收繳那些所謂的“非法私文”,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皓記酒館。
    陳皓站在酒館正廳中央,望著那幅懸掛在牆上的《民書流向圖》,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這幅圖,是李芊芊耗費數日心血,整理出來的。
    它詳細記錄了近三年來,所有共濟文書的流轉情況,每一份文本的、傳遞路徑,以及最終的歸宿,都用不同顏色的絲線標注得清清楚楚。
    整幅圖,猶如一張巨大的蛛網,將北嶺一帶的百姓,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陳皓特意邀請了王老板,帶著幾位外地客商,前來酒館“偶然”目睹這幅圖。
    “王老板,您看,這就是我們‘皓記’的‘生意賬網’。”陳皓笑著向客商們解釋道,“有了這張圖,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一批貨物的去向,確保每一筆交易的安全。”
    客商們聽得雲裏霧裏,似懂非懂。
    但他們卻從陳皓的語氣中,感受到了一種強大的自信和掌控力。
    王老板心領神會,在一旁補充道“陳掌櫃的這套方法,可是厲害得很。有了它,就算是再狡猾的商人,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客商們紛紛點頭稱讚,對陳皓更加敬佩。
    陳皓之所以煞費苦心地向外地客商展示這幅《民書流向圖》,目的隻有一個——讓那些有心之人知道,共濟文書不僅僅是百姓們用來記錄賦稅的工具,更是他們連接彼此、保護自己的紐帶。
    太陽逐漸西沉,將天空染成一片金紅色。
    陳皓站在酒館門口,望著遠處的山巒,心中默默地盤算著。
    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
    劉推官,這位身處道德與權力夾縫中的縣城佐官,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他會選擇與朝廷使者同流合汙,還是會堅守內心的良知,站在百姓這一邊?
    陳皓深吸一口氣
    就在這時,一名夥計匆匆跑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陳皓的眉頭微微一皺,
    “知道了。”他淡淡地說道,語氣中聽不出任何情緒。
    他轉過身,走進酒館,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背影。
    喜歡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