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中秋至 舉辦詩會
字數:5480 加入書籤
昌隆十七年 八月十四
中秋佳節近在咫尺,京城處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氛圍。
秦王楊起卻覺得每年千篇一律的中秋燈會缺乏新意,思索著今年要搞些不一樣的名堂。
思來想去,他決定前往母親梅老夫人處商議此事。
楊起的王府正堂“正氣堂”,寓意堂堂正正做人。
他踏入正氣堂,穿過回廊來到偏廳,隻見梅老夫人正斜倚在柔軟的四方軟墊上,悠然地品嚐糕點、輕啜熱茶,神態閑適。
“娘,您正用膳呢!”楊起笑著走進偏廳,一臉親昵。
梅老夫人抬眼瞟了兒子一眼,見他笑容滿麵便知有事,不緊不慢地又喝一口茶,
緩緩說道:“說吧,大清早找我何事?”
楊起在梅老夫人身旁坐下,湊近說道:“娘,明日就是中秋了,兒子想問問您今年想怎麽過節?”
梅老夫人有些莫名地看了楊起一眼,放下茶盞說道:“老規矩唄!請你三叔、四叔和兩位嶽父進府吃團圓飯,
讓戲班子唱三天大戲,給府裏的丫鬟小廝每人發兩個月例錢。”
楊起微微頷首,趕忙補充:“老太太,您說的自然沒錯!
隻是兒子尋思每年都是燈會猜燈謎,實在乏味。
今年咱們王府能不能以王府名義,在中秋舉辦一場詩會,與民同樂?”
梅老夫人微微挑眉,沉吟片刻:“倒是個新鮮主意。隻是舉辦詩會可不簡單,諸多事宜得仔細籌備。
你且先去和可卿、冰清商量商量,看看她們有什麽想法。”
楊起點點頭,告退後前往兩位妻子的院子而去。
陳可卿與劉冰清正坐在庭院中賞景,見楊起來到,起身相迎。
“王爺今日怎有空過來?”陳可卿微笑問道。
楊起笑著將舉辦詩會的想法告知二人。劉冰清一聽,頓時興致盎然:“這主意有趣,不知王爺可有初步籌劃?”
楊起思索片刻道:“我本想把詩會地點定在王府花園,但又覺得城南的食為天酒樓更為合適。
那裏場地開闊,且酒樓名聲在外,能容納不少人。任何人隻要有詩才,都能來參加,真正做到與民同樂。
今日就在食為天酒樓進行預試海選,明日中秋再進行決賽。隻是這詩會的主題、流程,還有邀請的賓客,都得好好商議。”
陳可卿微微點頭,輕啟朱唇:“詩會主題不妨緊扣中秋明月,既能貼合佳節,又有諸多可寫之處。
讓大家在詩中抒發對明月的情感,對團圓的期盼,這樣不同身份的人都能有感而發,也更能體現與民同樂的意味。”
劉冰清附和道:“姐姐所言極是。至於流程,今日預試海選,可讓前來參加的人現場作詩,
由幾位學識淵博的先生初步篩選出佳作。為了體現公平公正,不論達官顯貴還是普通百姓,都按順序提交詩作。
明日決賽,開場由王爺致詞,點明此次詩會與民同樂之意,歡迎所有熱愛詩詞的人共赴這場盛會。
之後賓客依次吟詩,再請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點評。最後為優勝者準備豐厚獎品,增添趣味。”
楊起點點頭,覺得二人所言甚是:“那邀請的賓客呢?除了咱們府上親戚,
京城中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貴,也該邀請一些。更重要的是,要讓普通百姓也能知曉並參與進來,真正實現與民同樂。”
陳可卿思索片刻,說道:“可列出一份名單,按照親疏遠近、身份地位,分別下帖邀請。另外,食為天酒樓的布置也得用心。
雖說是咱們自家的生意,但是也得布置一二。今日海選可簡單些,明日決賽則要營造出中秋的氛圍,
多掛些燈籠,擺放應景的花草,再設上幾處茶歇之處。海選的獎勵,可以準備一些銀子,
讓參與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鼓勵,還有食為天酒樓的精美菜肴,既實惠又能體現酒樓特色。”
劉冰清接著說:“還有,詩會當日,可安排樂師,在賓客吟詩時,奏些輕柔的樂曲,烘托氣氛。
讓大家在優美的旋律中,盡情展現詩詞的魅力,感受與民同樂的溫馨。”
楊起聽著兩位妻子的建議,心中愈發覺得此次詩會大有可為。三人又細細商議了獎品的設置,決定準備一些珍貴的筆墨紙硯、名家字畫,以及王府特製的精美糕點。
隨後,楊起招來管家,將商議好的事項一一吩咐下去。
………
海選當日,也就是八月十四巳時,食為天酒樓仿若一顆璀璨明珠,在城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門口那張大大的告示,紅底黑字,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詩會主題“四季之韻”赫然在目,規則明晰,獎勵豐厚,引得眾人紛至遝來。
從衣著華麗、風度翩翩的文人墨客,到穿著質樸、眼神中滿是熱忱的普通百姓,
皆懷揣著對詩詞的熾熱摯愛,無不摩拳擦掌準備在這次詩會中嶄露頭角!
酒樓內,幾張長桌整齊地一字排開,桌上的筆墨紙硯擺放得井然有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宣紙潔白如雪,細膩光滑;毛筆筆鋒銳利,飽含著書寫的渴望;
墨汁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仿佛在訴說著千古的詩韻。參加海選的人們按順序入座,神情各異,卻都難掩內心的緊張與期待。
“各位各位,歡迎各位今日賞光,我食為天酒樓受秦王殿下的委托,在此舉辦中秋詩會,今日是海選,題目公布——以“春景”為題,作詩一首,寫好之後,示意我們的夥計,在裁判未點評前,請在一旁飲茶等候!”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陷入沉思。一位身著青衫的年輕書生,微微皺眉,眼神中透著思索的光芒。
他時而輕咬嘴唇,時而用手指輕輕敲擊桌麵,仿佛在與腦海中的靈感對話。
片刻後,他似是找到了方向,提起毛筆,飽蘸墨汁,
在宣紙上緩緩落下第一筆。“春日暖初融,桃花映日紅。”字跡飄逸灑脫,如行雲流水。
他邊寫邊思索,筆鋒流轉間,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
旁邊一位穿著粗布麻衣的老者,雖麵容滄桑,眼神卻格外明亮。
他手握著毛筆,略顯粗糙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凝望著窗外的一抹嫩綠,陷入回憶。
良久,他嘴角泛起一絲微笑,揮毫寫下:“東風拂柳岸,細雨潤山川。燕舞春光裏,農家耕種歡。”
每一個字都力透紙背,飽含著他對鄉村春日的深厚情感。
在人群中,還有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她臉頰緋紅,眼神中透著羞澀與堅定。她輕輕拿起毛筆,在硯台中輕輕蘸墨,
隨後在宣紙上落下娟秀的字跡:“春至百花香,蝶蜂戲蕊忙。倚欄聽鳥語,心醉韻悠長。”
她的詩作,如她本人一般,清新自然,充滿了少女的細膩情懷。
幾位學識淵博的先生在席間來回走動,目光敏銳而專注。他們時而俯身觀看,時而輕輕點頭。
當看到一位書生的“春風如妙筆,繪就萬千姿。翠柳垂金線,夭桃綻粉脂。”時,
一位先生不禁露出讚許的微笑,輕聲讚歎:“此詩韻律和諧,意境優美,將春風的靈動與春景
的絢爛描繪得淋漓盡致。”其他先生紛紛圍過來,仔細品味,相互交流探討。
對於普通百姓的作品,先生們更是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尊重。
一位老者的“春田翻碧浪,布穀叫聲傳。汗水滋新綠,秋收美夢圓。”
雖用詞質樸,卻生動地展現了農家春日勞作的場景,先生們認真揣摩其中的情感,感受著那份對土地的熱愛與期盼。
經過幾個時辰的緊張評選,海選結果終於出爐。那些脫穎而出的人,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既有早已聞名京城的才子,也有籍籍無名的普通百姓。
一位獲得獎勵的百姓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緊緊握著手中的銀子,
看著酒樓夥計端來的精美菜肴,聲音顫抖地說:“這場詩會,讓我這無名小卒也有了展現的機會,真是太感謝秦王殿下了!”
眾人在歡聲笑語中,共同感受著這場詩會帶來的美好與溫暖,體會著與民同樂的真正意義。
而楊起和兩位妻子在幕後,一直關注著海選的進展。
看到現場熱烈的氛圍,看到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詩會中找到樂趣,他們深知,這場以“與民同樂”為主題的詩會,
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他們期待著明日中秋的決賽,能讓這份歡樂與詩意延續,讓整個京城都沉浸在這場盛大的文化盛宴之中 。
楊起與兩位妻子也沒有閑著,他們親自前往食為天酒樓,指點布置。
楊起仔細查看場地,提出一些調整建議,讓空間布局更合理。陳可卿和劉冰清則關注細節,
比如燈籠的位置、花草的搭配,力求每個角落都能營造出詩意的氛圍。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