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平叛人選 緊急出發
字數:5337 加入書籤
大周 昌隆十八年 三月十八
昌隆帝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養心殿龍椅之上,麵色凝重,往日的威嚴中此刻透著難以掩飾的焦慮。
殿內,內閣大臣們神色各異,卻都隱隱帶著不安。
昌隆帝深吸一口氣,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
今日收到急報,燎原軍林風部已攻下山東州濟南府和東昌府,山東戰事吃緊,如今該如何應對,大家暢所欲言吧!”
兵部尚書俞廉圖率先出列,他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憂慮之色,拱手道:“陛下,燎原叛軍來勢洶洶,山東之地戰略要衝,
如今淪陷,對我大周局勢極為不利。當務之急,需速速調派援軍,
臣建議從臨近的河南、河北等地抽調精兵,由經驗豐富的將領率領,星夜馳援山東,務必奪回失地。”
昌隆帝微微點頭,目光中帶著一絲期許:“俞愛卿所言有理,隻是抽調兵力,其他地方的防禦也不可疏忽,此事還需謹慎權衡。”
禮部尚書劉晨也站了出來,他一向注重禮儀,此刻卻顧不上許多,急切說道:“陛下,除了軍事行動,臣以為也可嚐試招安之策。
林風叛軍或許並非一心謀反,若能許以優厚條件,勸其歸降,或許能兵不血刃解決此事,也可避免更多生靈塗炭。”
昌隆帝皺了皺眉頭,心中暗自思索:招安之事談何容易,林風如今勢力漸大,未必會輕易就範,可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他看向劉晨,緩緩說道:“劉愛卿此計雖好,但招安之事需慎重考量,不可讓叛軍覺得朕軟弱可欺。”
戶部尚書秦業一臉愁容,上前一步道:“陛下,不管是調派援軍還是招安,都需耗費大量錢財糧草。
如今國庫雖不算空虛,但長期的戰事恐怕會讓財政吃緊。
臣建議先清查各地賦稅,確保糧草物資充足,以供應前線所需。”
昌隆帝聽後,心中一沉,財政問題確實是個大難題。
他揉了揉太陽穴,說道:“秦愛卿所言極是,此事你需盡快安排,切不可耽誤前線戰事。”
吏部尚書史鼎一向沉穩,此刻也麵露憂色:“陛下,調派援軍需有得力將領。
如今局勢複雜,選拔將領之事至關重要。
臣會與兵部一同商議,選拔出有勇有謀、忠誠可靠之人,擔當重任。”
昌隆帝微微頷首,目光中滿是信任:“史愛卿辦事,朕放心!”
自從林荀被抓後,昌隆帝再三考量,順水推舟的把潛邸時就效忠自己的史鼎提到了吏部尚書
工部尚書賈赦站在一旁,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若要增兵前線,
兵器盔甲等軍需物資也需加緊打造。臣工部定會全力以赴,保證物資供應及時。”
昌隆帝微微點頭,心中稍感欣慰:“賈愛卿用心了。”
一直沉默的內閣大學士侯敬這時緩緩出列,他目光深邃,神色凝重:“陛下,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
但林風叛軍能如此迅速攻下山東,必有其謀劃。臣以為,我們在應對軍事和招安的同時,
也需派人深入敵軍內部,探查其虛實,掌握其動向,以便我們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昌隆帝眼睛一亮,覺得侯敬所言甚是:“侯愛卿此計甚妙,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務必選派可靠之人。”
侯敬拱手領命:“陛下放心,臣定會辦妥。”
昌隆帝掃視著殿下的大臣們,心中五味雜陳。這些大臣們平日裏各司其職,此刻麵對危機,
雖各有想法,但都是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
他緩緩起身,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大周如今麵臨危機,朕相信隻要我們君臣一心,
定能度過難關。此次應對林風叛軍之事,就按諸位所議,各司其職,不得有誤。”
大臣們齊聲高呼:“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
昌隆帝重新坐回龍椅,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
他深知,這場戰爭不僅是與林風叛軍的較量,更是對他統治能力的考驗。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守護好大周的江山,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而朝堂之下,大臣們各自懷揣著責任與使命,準備為挽救大周的局勢而努力。
一場關乎大周命運的戰爭,在這朝堂的商議之後,正式拉開了更為激烈的帷幕。
……
次日三月十九,乾元殿內氣氛凝重,昌隆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的內閣大臣。
昨日商討應對林風叛軍之策後,今日著重商議出兵平叛的人選,這是關乎大周命運的關鍵抉擇,每個人都深知責任重大。
禮部尚書劉晨率先打破沉默,他微微欠身,恭敬說道:“陛下,臣以為趙國公秦弘久經沙場,謀略過人,由他掛帥出征,定能旗開得勝,平定叛亂。”
劉晨心中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秦弘與他並無直接關聯,若秦弘出征建功,
朝堂局勢或許會有所變化,而自家女婿秦王楊起便能避開風頭,低調行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戶部尚書秦業緊接著附和:“陛下,劉大人所言極是!趙國公秦弘經驗豐富,實乃帥才。
不過,護國侯趙昀亦是英勇非凡,若能作為先鋒,與趙國公相互配合,想必能加快平叛進程。”
秦業與劉晨想法一致,他也不願自家女婿楊起再涉險,希望通過推舉他人來轉移注意力。
畢竟如今自家女婿已經貴為異姓郡王,不能過於鋒芒畢露,功高震主之下,難免引起陛下的猜忌。
兵部尚書俞廉圖微微皺眉,心中對劉晨和秦業的提議並不認同。
他向前一步,抱拳說道:“陛下,鎮國公牛繼宗忠勇雙全,在軍中威望極高。且其擅長排兵布陣,
熟悉各類戰事,由他擔任主帥,必能統籌全局,穩操勝券。”
俞廉圖深知牛繼宗的軍事才能,認為他是此次出征的最佳人選,希望能為朝廷選出真正能平定叛亂的將領。
內閣大學士侯敬撫著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老臣覺得馮唐將軍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沉穩果敢,對兵法頗有研究,若能掛帥出征,定能不辱使命。”侯敬考慮的是馮唐與自己在朝堂上的一些關聯,希望借此機會提升自己這一派的勢力。
工部尚書賈赦也點頭讚同:“侯大人所言甚是,馮唐將軍可為帥才。”賈赦一向與侯敬走得較近,自然是隨聲附和。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朝堂上氣氛略顯緊張。昌隆帝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仔細聆聽著大臣們的每一個建議,心中也在權衡利弊。
秦王楊起貴為異姓郡王,身份敏感,雖然他能力出眾,若出征必能獲勝,但正如劉晨和秦業所擔憂的,
功高震主易引發猜忌,於朝廷穩定不利,因此眾人很有默契地自動忽略了他。
趙國公秦弘雖有能力,但近期在朝堂上勢力漸大,昌隆帝也有所顧慮,若讓他掛帥,萬一擁兵自重,後果不堪設想。
護國侯趙昀英勇有餘,智謀方麵卻稍顯不足,難以擔當主帥重任。
馮唐雖有一定才能,但資曆和威望在軍中稍欠火候。
而鎮國公牛繼宗,不僅忠勇可靠,在軍中威望極高,且性格耿直,並無二心。想到此處,昌隆帝心中已有了決斷。
昌隆帝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殿內頓時鴉雀無聲。他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的提議朕都已聽過。
經朕再三考量,決定由鎮國公牛繼宗為帥,護國侯趙昀為先鋒,率十萬大軍出征平叛。”
大臣們微微一愣,隨即紛紛拱手領命。
昌隆帝繼續說道:“軍士調配如下,京營出三萬騎兵、兩萬步兵,西山大營出五萬大軍。牛繼宗、趙昀,你們務必在三日內做好出征準備,不得有誤。”
牛繼宗和趙昀同時出列,單膝跪地,齊聲說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負聖恩,不辱使命!”牛繼宗神色堅毅,眼中透著必勝的決心;趙昀則一臉興奮,渴望在戰場上一展身手。
昌隆帝看著二人,語重心長地說道:“此次出征,責任重大。朕希望你二人能同心協力,早日平定叛亂,讓百姓重歸安寧。”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二人再次叩首。
隨後,昌隆帝又對其他大臣說道:“諸位愛卿,大軍出征,糧草輜重、軍需物資等務必保障充足。各部要各司其職,緊密配合,不得有絲毫懈怠。”
大臣們齊聲應道:“臣等領旨!”
商議完畢,大臣們陸續退下。昌隆帝望著大臣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此次出征能夠順利,大周能夠早日恢複太平。
而牛繼宗和趙昀則帶著使命與責任,匆匆奔赴各自的崗位,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出征做緊張準備。一場驚心動魄的平叛之戰,即將在大周的土地上拉開帷幕 。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