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五府跳反 朝廷動作
字數:5231 加入書籤
昌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二,陝西大地烽火連天。
燎原軍林淵部如狂飆突進,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相繼落入其手,僅餘長安城這顆重鎮尚在對峙之中。
而延安府、慶陽府、平涼府、鞏昌府、臨洮府這五府,在燎原軍的兵鋒之下,也搖搖欲墜。
自那日與林淵在有間茶樓雅間會麵後,楊千楊三爺便時刻關注著燎原軍的動向。
沒過多久,便傳來林淵部下順利拿下鳳翔府與漢中府的消息。
三爺得知後,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林淵這小子,果然有些手段。”
三爺深知時機已到,立刻招來楊家在五府的得力親信。
在楊家商號位於西安府的秘密據點內,氣氛嚴肅而緊張。
三爺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如今燎原軍勢如破竹,拿下鳳翔、漢中二府。
我楊家既已答應全力協助,現在便是履行承諾之時。
你們即刻返回各自所在的府縣,傳達我的命令,讓五府各地官員開城投降,記住,這不僅僅是我的命令,同時也是秦王的命令!不過別讓他們別聲張!”
楊家在各地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這些親信領命後,星夜兼程趕回各自駐地。
在慶陽府,楊家的親信馬福來到慶陽府太守府。太守陳正風正在書房中焦慮地踱步,麵對如今的局勢,他早已是熱鍋上的螞蟻
。馬福見到陳正風後,開門見山:“陳大人,三爺有令,如今燎原軍大勢所趨,望大人順應時勢,開城投降,以免生靈塗炭。”
陳正風眉頭緊皺,“馬福啊,開城投降談何容易,朝廷那邊……”馬福打斷他的話:“陳大人,朝廷遠在天邊,如今陝西大半已歸燎原軍。三爺也不會讓大人難做,投降之後,大人的身家性命和前程,楊家自會周旋。”
陳正風思索良久,終於長歎一聲,“罷了罷了,就依三爺所言。”
與此同時,在平涼府,楊家管事劉成也在與平涼府參將李虎商議。李虎本是個粗人,性格直爽,劉成說明來意後,他大手一揮,“三爺的話我信得過!不就是投降嘛,我這就去安排。”
而在鞏昌府,情況卻有些複雜。
鞏昌府知府趙德榮是個頑固派,對朝廷忠心耿耿。楊家的人多次勸說,都被他嚴詞拒絕。
三爺得知後,略一思索,吩咐道:“去找鞏昌府的富商王財,讓他出麵施壓。”
王財在鞏昌府頗有影響力,與楊家也有諸多生意往來。
王財找到趙德榮,軟硬兼施:“趙大人,如今外麵局勢如何你也清楚。
若不開城投降,一旦燎原軍攻城,鞏昌府生靈塗炭不說,大人您的家人恐怕也……”趙德榮權衡再三,最終無奈點頭。
在臨洮府,楊家的力量同樣發揮了作用。當地的楊家子弟聯合江湖豪傑,向臨洮府官員施壓,使得臨洮府也決定開城投降。
至於延安府,楊家安排了一位智謀之士張鬆前去遊說
張鬆見到延安府的官員後,詳細分析了當前局勢:“諸位大人,燎原軍如今勢不可擋,與其負隅頑抗,不如順應潮流。
投降之後,不僅能保一方平安,各位大人也能在新朝有立足之地。”
延安府的官員們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最終也選擇了投降。
隨著五府紛紛開城投降,黑金燎原龍旗在五府七十餘座縣城的城頭高高飄揚。
這些縣城各具特色,比如慶陽府的清風縣,縣城依傍青山,一條清澈的河流穿城而過,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今龍旗升起,百姓們雖有些惶恐,但更多的是對未來安穩生活的期待。
又如平涼府的磐石縣,縣城城牆堅固,素有“磐石之城”的美譽。
以往是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如今卻迎來了新的主人。
參將李虎帶領士兵們整齊排列,迎接燎原軍的入駐。
鞏昌府的富源縣城,因當地礦產豐富而得名。
開城投降後,燎原軍迅速穩定秩序,安撫百姓,同時與當地的礦主們協商合作,保障礦產的正常開采。
臨洮府的翠柳縣,縣城內外遍植翠柳,風景秀麗。
在投降的那天,百姓們夾道歡迎燎原軍,孩子們好奇地張望著這些穿著整齊軍裝的士兵。
延安府的安平縣,一直以來飽受戰亂之苦。如今燎原軍到來,百姓們希望能從此過上安寧的日子。
隨著各地的歸附,燎原軍的勢力迅速壯大。士兵們在各個縣城張貼安民告示,安撫百姓,恢複生產。同時,林淵也十分重視人才的招攬,在各個縣城設立招募點,吸引了許多有誌之士加入。
至八月初八,整個陝西除了長安城被圍而不攻,其餘皆已落入燎原軍的手中。燎原軍也從最初的五萬兵馬,發展壯大到了二十萬大軍。
在這期間,林淵對楊千感恩不已。他親自來到楊千的府邸,大禮參拜:“三爺,此次能順利拿下陝西大部分地區,多虧了楊家的全力支持。林淵沒齒難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千微笑著扶起林淵,“林淵啊,這也是大勢所趨。如今陝西已大半在手,長安城也隻是時間問題。
希望你日後能善待百姓,讓這片土地恢複生機。”
林淵鄭重地點點頭,“三爺放心,林淵定當以百姓為重,不負三爺和楊家的期望。”
此時的長安城,城牆上的守軍望著城外燎原軍密密麻麻的營帳,心中滿是恐懼和絕望。而城內的百姓,也在忐忑不安中等待著命運的抉擇。但無論如何,陝西的局勢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燎原軍的旗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獵獵作響,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
昌隆十八年秋 京城,皇宮大內依舊是一片金碧輝煌,然而在這華麗的表象之下,一場風暴正悄然醞釀。
昌隆帝端坐在乾元殿的龍椅之上,平日裏威嚴的麵容此刻卻籠罩著一層陰雲。
下方的臣子們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就在剛剛,一份加急密報送到了昌隆帝的手中,
密報的內容如同一道晴天霹靂——陝西之地,除了長安城尚在堅守,其餘皆已落入燎原叛軍之手。
“啪!”昌隆帝猛地將手中的密報狠狠摔在地上,眼中滿是震驚與憤怒,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陝西八府,竟如此輕易地就被叛軍占去!”朝堂之上一片死寂,無人敢出聲應答。
昌隆帝站起身來,在龍椅前踱步,心中五味雜陳。
他怎麽也想不到,局勢竟會惡化到如此地步。陝西乃是朝廷的西北屏障,如今大半淪陷,京城的安危也受到了嚴重威脅。
“傳朕旨意,讓供奉殿即刻派人下去調查此事,務必要查明叛軍底細以及背後主謀!”昌隆帝咬著牙說道。
幾日後,供奉殿的調查結果呈到了昌隆帝的案前。看著那一行行觸目驚心的文字,
昌隆帝的手忍不住顫抖起來。所有的線索竟都指向了秦王楊起。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昌隆帝喃喃自語,眼中滿是不可置信。秦王楊起,那是他信任有加的得力幹將,一直以來對他恭敬有加,
在朝堂上也從未有過僭越之舉,怎麽可能會是這場叛亂的始作俑者?
昌隆帝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紮。
一方麵,證據確鑿,由不得他不信;另一方麵,他實在不願相信與楊起這侄女婿會背叛自己。
“陛下,如今證據確鑿,秦王楊起怕是早已心懷不軌。”
供奉殿大長老單膝跪地,麵色凝重,“依老臣之見,當務之急是立刻拿下楊起,以免夜長夢多。若再遲疑,恐怕會生變故。”
昌隆帝停下腳步,眉頭緊鎖,“大長老,楊起畢竟是朕的侄婿,若無十足把握,朕怎能輕易對他動手?萬一其中有什麽誤會……”
大長老抬起頭,目光堅定,“陛下,如今局勢危急,容不得半點猶豫
陝西已失大半,若不盡快解決內患,朝廷將腹背受敵。楊起勢力龐大,一旦讓他察覺事情敗露,後果不堪設想。”
昌隆帝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大長老的話句句在理,可要他對自己的侄女婿下手,心中實在是萬分不忍。
“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大長老再次勸道。
昌隆帝緩緩睜開雙眼,眼中閃過一絲決絕,“罷了,傳朕旨意,著禁軍統領帶領八千精銳,即刻包圍秦王府邸,將楊起給朕押入大牢,聽候發落。”
旨意下達,皇宮內外頓時暗流湧動。一場圍繞著權力與背叛的風暴,就此拉開了帷幕。
昌隆帝坐在龍椅上,望著宮殿的穹頂,心中五味雜陳。他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是否正確,但他明白,為了朝廷的安穩,為了天下百姓,他已沒有其他選擇。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