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昌隆帝歸天 傳旨天下

字數:4835   加入書籤

A+A-


    次日,幽藍殿外,楊起站在門口朝裏看了一眼,披頭散發坐在地上靠著椅子腿發呆的陳仁烈,
    楊起正準備轉身離開,“進來吧!藏頭露尾的做什麽?”陳仁烈的聲音嘶啞中帶著無望。
    楊起聞言停下離開的腳步,而是轉回身,昂首闊步的進入殿內,來到陳仁烈正前方才停下。
    陳仁烈緩慢的抬起頭瞅了一眼楊起,“怎麽?來取朕的性命啦?!”
    楊起微微皺眉,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緩緩開口道:“陛下,我從未想過取您性命。您於我有恩,這份恩情我一直銘記於心。”
    陳仁烈冷笑一聲,聲音中滿是自嘲:“哼,如今這副落魄模樣,還提什麽恩情?成王敗寇,我還有何顏麵苟活於世?”
    楊起神色平靜,看著陳仁烈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您又何必執著生死?”
    陳仁烈緩緩站起身來,身形有些搖晃,他盯著楊起的眼睛,
    一字一頓地說:“生機?我還有什麽生機可言?這天下已不再是我的天下,我又有何顏麵繼續活下去?”
    楊起沉默片刻,道:“陛下若一心赴死,我也不再阻攔。隻是不知陛下可有什麽遺願?”
    陳仁烈深吸一口氣,目光中透出一絲決然:“我隻有一個請求,不要為難我的母親和皇後,也不要殺我的裕兒。他們是無辜的,一切的過錯都在我一人身上。”
    楊起點點頭,鄭重地說:“陛下放心,我楊起向您保證,不會為難他們分毫。”
    陳仁烈微微顫抖著嘴唇,似是用盡全身力氣說道:“天子歸天,又怎能刀劍加身?我選擇天子死法,也算是保留最後一絲尊嚴。”
    楊起心中一歎,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陳仁烈。
    陳仁烈環顧四周,這曾經輝煌無比的幽藍殿,如今已盡顯破敗。
    他緩緩走到椅子旁,坐下,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沒想到,我陳仁烈,竟會落得如此下場。”
    楊起走上前,輕聲道:“陛下,這世間之事,變幻莫測。您也不必太過傷感。”
    陳仁烈抬起頭,看著楊起:“你不必安慰我。我這一生,也算轟轟烈烈,隻是可惜,沒能保住這江山社稷。”
    楊起沉默不語,他知道此刻任何言語都是蒼白的。
    陳仁烈深吸一口氣,道:“動手吧。我不想再拖下去了。”
    楊起微微頷首,轉身招來三名錦衣衛,“送陛下上路!”錦衣衛拿著一條白色的綾布。走上前,有些猶豫地看著楊起。
    楊起示意動手,錦衣衛這才緩緩走到陳仁烈身後,將綾布繞過他的脖頸。
    陳仁烈閉上眼睛,臉上沒有一絲懼色,口中喃喃道:“娘,皇後,裕兒,希望你們能好好活下去……”
    隨著手下緩緩用力,陳仁烈的身體漸漸軟倒下去。楊起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
    待陳仁烈沒了氣息,楊起走上前,輕輕合上他的雙眼,低聲道:“陛下,一路走好。”
    隨後,楊起轉身走出幽藍殿,對著等候在外的眾人宣布:“昌隆皇帝身感肺疾,藥石無醫,已經龍禦歸天。”眾人聽聞,紛紛跪地痛哭。
    楊起深知,雖然陳仁烈已死,但後續的事情還十分棘手。他要履行自己的承諾,保護好陳仁烈的母親、皇後和裕兒。
    回到自己的營帳,楊起立刻召集心腹,安排相關事宜。他吩咐道:“傳本王命令,任何人不得對太後、皇後和皇子裕有任何不敬之舉。若有違抗,嚴懲不貸。”心腹們領命而去。
    對於陳仁烈的葬禮,楊起也安排得十分妥當。他按照帝王的規格,待欽天監選定吉日,再下葬。
    ………
    而在後宮之中,徐太後和劉皇後得知陳仁烈的死訊,悲痛欲絕。
    徐太後整日以淚洗麵,劉皇後則默默守在自己的宮殿,不吃不喝。
    楊起得知後,親自前往後宮看望她們。見到徐太後,楊起恭敬地行禮道:“太後節哀。陛下雖已離去,但我定會遵守承諾,護您和皇後、裕兒周全。”
    太後抬起滿是淚痕的臉,看著楊起,眼中既有怨恨又有一絲無奈:“你既已得了這天下,又何必假惺惺來安慰我這老太婆?唉!望你好好待我的可兒!”
    楊起神色誠懇地說:“太後,我楊起絕非忘恩負義之人。陛下於我有恩,我自當湧泉相報。如今我能做的,便是保護好你們。”
    太後冷哼一聲:“希望你能說到做到。”
    楊起又來到劉皇後的宮殿,劉皇後坐在榻上,眼神呆滯。十分憔悴。
    楊起輕聲道:“皇後娘娘,還望您保重身體。陛下雖去,但裕兒還需要您的照顧。”
    劉皇後緩緩抬起頭,恨恨地盯著楊起,聲音沙啞地說:“楊起!你殺了陛下,為何還假惺惺來看我們?”
    楊起微微皺眉,解釋道:“娘娘,陛下並非我所殺,他是自願赴死。我答應過陛下,會照顧好你們。”
    皇後苦笑一聲:“照顧?如今這天下都已在你手中,我們還能有什麽指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起道:“娘娘放心,我楊起以性命擔保,定會讓你們平安度過餘生。”
    次日,在朝堂之上,楊起開始著手整頓朝綱。他重用賢能,罷黜奸佞,努力讓這曆經動蕩的天下恢複生機。
    並讓人將禪位詔書昭告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以渺渺之軀,君臨天下,於茲十數載,兢兢惕惕,未敢有絲毫懈怠,期以祖宗之業,傳之萬代,保我山河永固,百姓安康。
    然天命無常,朕近日身染沉屙,藥石無靈,自覺大限將至,每念及此,心憂如焚。
    《尚書》有雲:“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下者,非朕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朕深知,天下不可一日無主,若因朕之故,使國家陷入動蕩,生靈塗炭,朕雖死亦難辭其咎。
    是以,朕日夜思忖,求賢若渴,冀得一明主,以承大統,繼往開來。
    今觀秦王楊起,其人英明神武,德才兼備,有濟世安民之胸懷,具雄才大略之風範。
    自幼聰慧過人,誌存高遠,心懷天下蒼生。及長,文能治國,博通經史,深知古今興衰之理;
    武能安邦,征戰沙場,屢立赫赫戰功。其麾下賢才雲集,軍民歸心,實乃天選之明主,國之棟梁。
    憶往昔,秦王為朕南征北戰,披荊斬棘,為我朝立下不世之功。
    於內亂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平定叛亂,保國家之安寧;於外敵入侵之際,親率大軍,奮勇殺敵,揚我國威,護百姓之周全。
    其忠勇之心,天地可鑒;其卓越之功,萬民傳頌。
    朕以為,帝王之位,非有德者不能居之,非有才者不能守之。
    秦王楊起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正可大展宏圖,開創盛世。朕若將皇位傳於秦王,實乃順應天命,合乎民心之舉。
    故朕今日特下此詔,決定將皇位禪讓於秦王楊起。
    自詔書頒布之日起,秦王即為我朝新君,承繼大統,君臨天下。朕望秦王能以天下為己任,以百姓為念,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弘揚祖宗之德,光大我朝之業。
    朕亦望滿朝文武,能同心同德,輔佐新君。
    當以國事為重,摒棄私欲,各盡其責,共襄盛舉。若有不忠不義、心懷叵測之人,妄圖擾亂朝綱,朕雖死,亦定不饒!
    至於朕之眷屬,朕懇請秦王念及往日情分,多加照拂。徐太後乃朕之生母,慈愛善良,一生操勞;劉皇後端莊賢淑,母儀天下;
    皇子裕兒尚在年幼,天真無邪。願秦王能保其平安,使其安享餘生。
    朕此去,雖有諸多不舍,但為天下計,亦無憾矣。願我朝在秦王之治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千秋萬代,永享太平。
    欽此!”
    這禪讓聖旨一出,幾日內,就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有讚同的,也有不屑一顧的、更有說楊起是亂臣賊子犯上作亂的,
    總之,在背後眾說紛紜的比比皆是,在人前卻無人敢議論,生怕禍從口出。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