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黃四郎在哪裏
字數:2926 加入書籤
第347章 黃四郎在哪裏
饒是如此,張定也隻能保證大軍可以吃上白花花的大白米飯。民間有不少百姓已經吃不起米飯,天天吃玉米紅薯等其他作物做的糊糊了。
雖然能夠沒能吃上自己種的大白米飯,但好歹還有其他東西填肚子,所以老百姓也還算安穩。
張定所征收的賦稅相對而言較輕,他始終堅定不移地秉持著輕徭薄賦這一理念。
這種政策使得百姓們肩頭的負擔大大減輕,生活壓力得到了顯著緩解。正因如此,人們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投入到家庭建設之中。
張定大力倡導並積極鼓勵老百姓多多生育子女。在當今這個時代背景下,“多子多福”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它無疑與當下社會主流價值觀高度契合。
眾多家庭都渴望擁有更多的孩子,以實現家族的繁榮昌盛、人丁興旺。
而張定的這一政策恰好滿足了民眾內心深處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深得人心,廣受民眾擁護和支持。
雖然張定的財政狀況窘迫,不能給予實際的財政補貼,隻能有口頭稱讚。
但是不影響大家紛紛稱讚張定的明智之舉,認為他真正關心民生疾苦,致力於為人民創造一個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的生活環境。
殊不知,張定心中暗自思忖著:“這農業稅又能征收上來多少銀兩呢?那些真正腰纏萬貫、富得流油之人究竟在哪裏?
毫無疑問,自然是要去找那些財大氣粗的主兒設法弄錢啊!整天盯著這些辛勤勞作卻依舊貧困潦倒的老百姓,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呢?
能從那些家大業大的地主老爺們手中成功收繳到錢財,那才算得上是真真切切的能耐和本領呐!”
伴隨著張定持續地、大規模地采購糧食,他所管轄地區的糧食價格猶如火箭般節節攀升。
那些心腸狠毒的奸商們,眼睜睜地看著政府對於糧食的需求量如此之大,一個個眼珠子滴溜溜一轉,心中那僅存的一絲絲良知瞬間被他們無情地拋棄在了腦後。
這些奸商們仿佛嗅到了金錢的味道,變得愈發貪婪和無恥。他們開始肆意操縱糧食市場,將糧食價格炒得一天比一天高。
昨天還是一兩銀子一石的糧食,今天就漲到了三兩;而明天呢?說不定會飆升到五兩甚至更多!
百姓們叫苦不迭,但又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能買到的糧食卻越來越少。
他們顯然是還沒有受到過張定的毒打,不知道張定到底是個什麽人。
張定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著,大明境內糧食價格飛升,漲價的速度堪比坐火箭,這都還勉強可以接受。
對於這種情況,其實他並非完全不能理解。要知道,如今外麵的世界可謂是戰亂頻繁,烽火連天,每一天都有激烈的戰鬥在上演。
而與此同時,老天爺似乎也沒有眷顧這片土地,惡劣的天氣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不是洪澇災害泛濫成災,淹沒大片良田;便是久旱無雨,土地幹裂,禾苗枯萎。
在這樣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之下,原本就為數不多的老老實實種田之人,紛紛選擇逃離家鄉,去尋找更安全、更穩定的生活環境。
如此一來,農田無人耕種,收成自然寥寥無幾,糧食短缺導致價格飛漲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張定的軍事力量還不夠強,暫時還管不到那裏去,隻能任人宰割。
但是呢,自己的治下有什麽?有風調雨順,有海晏河清,沒有流民土匪,冒頭就滅。
甚至大街上連乞丐都沒有,隻要還能動,都得去幹活養活自己,不能隨地大小便,要在指定的地方,不然的話會有人抓住遊街。
每天還有吃不完的瓜,不敢說老有所養,幼有所依,更不敢說20歲成家立,30歲兒女雙全,40歲不愁吃喝,五十歲不愁吃穿。
這裏最起碼有著廣袤無垠、仿佛永遠也耕種不完的肥沃土地;有著堆積如山、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繁重農活;還有著源源不斷、好像怎麽也領取不盡的豐厚工錢。
如此一來,人們完全不必憂心忡忡於某一天會無緣無故地慘遭他人毒手而命喪黃泉,唯一需要擔憂的僅僅隻是手頭的事務過於繁多冗雜,說不定哪天就因為過度勞累而累垮身體甚至一命嗚呼了。
就這條件,在如今這個時代,還要什麽自行車,你們憑什麽加錢?你們憑什麽漲價?
問題的關鍵在於,雖然將糧食以高價賣出,但收購時的價格卻依然如故,這使得農民們實際上並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財。
他們無奈地將自己家中所有的口糧都盡數拿出售賣,最終所得到的僅僅隻有那寥寥無幾、微不足道的幾個銅板而已。
這些銅板對於改善生活條件或者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農民們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卻隻能收獲這樣微薄的回報,實在令人感到唏噓不已。
喜歡明末混日子請大家收藏:()明末混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