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還是我活的短了,見識少了

字數:3671   加入書籤

A+A-


    第372章 還是我活的短了,見識少了
    “哎呦~”
    “軍爺,輕點啊,輕點,你太猛了,受不了了!”
    “軍爺,不要啊!”
    士兵們毫不留情地使用著粗暴的手段來清理道路,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毫不顧忌地將擋路的物品和人推開。百姓們驚恐萬分,發出了淒慘的哭喊聲和嚎叫聲,現場一片混亂。
    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有求饒的、有咒罵的、有哭泣的,好不熱鬧。然而,盡管士兵們的手法略顯粗糙,但效果卻異常顯著。他們迅速地清理出了一條足夠寬闊的道路,足以讓騎士們順利通過。
    騎士們毫不猶豫地駕馭著戰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過。馬蹄聲響徹雲霄,揚起的塵土如滾滾濃煙,讓人幾乎無法呼吸。
    如果不是那漫天的塵土還等著大家去呼吸,恐怕在場的眾人都會以為剛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呢。
    “哎呦,那是誰啊?這麽狂,也沒人管管?”一個大媽看樣子有點法製的意識,叉著腰,一隻手指著。
    “誰知道呢?估計是某個大佬的兒子吧?胳膊上還綁著條子,馬背上還有東西,這模樣,嘖嘖……”一個女子看上去十分八婆,不斷的咂吧著嘴。
    “有一天我也會這麽瀟灑,到時候,你們都隻能看到我的背影。”一個五大三粗的大漢昂著頭,得益於不俗的身高,背影看上去的確很偉岸。
    “大丈夫就該如此啊!”一個書生打扮的人滿眼羨慕,一身粗布麻衣,看上去家境就不是很樂觀。
    盡管在大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但這裏可是大唐,與大明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國度。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國情和治理方式,大明的那一套在這裏顯然是行不通的。
    如今的大唐,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官員需求,每年都會舉辦科舉考試。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人才選拔的機會,也為廣大士子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與大明相比,大唐的科舉考試密度堪稱驚人,足足是大明的三倍之多!如此頻繁的考試頻率,無疑為更多有才華的人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而且,大唐在人才選拔方麵非常開放和多元化。除了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外,還有其他各種途徑可以讓有才能的人進入仕途。
    從科舉考試,到名人推薦的人才,鄉野名士,明朝投降過來的官員,再到集英堂等等,人才的來源多種多樣。
    本來競爭就比大明更加激烈,大唐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若無特殊原因,所有官員都必須從基層幹起,不管你有什麽背景,不管你是什麽出身,都免不了要從基層走一遭。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才知道”,據說這是大唐最高統治者的原話,所以沒人敢有例外,不管時間長度,這基層是一定要去的。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的大唐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其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矚目。這意味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職位提升變得相對容易。
    也許今天還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但下個月就有可能成為鄉長,再過幾個月甚至可能晉升為縣令。而在短短一年之後,成為府尊大人也並非遙不可及。
    這種快速的晉升機會使得人們對於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盡管目前可能隻是處於較低的職位,但每個人都明白,隻要努力工作、不斷進取,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職業上的巨大跨越。
    因此,大家對於這樣的變化都能夠欣然接受。畢竟,每個人都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都相信自己有著光明的前途。
    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不僅讓人們對生活充滿熱情,也激勵著他們不斷追求進步,為大唐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雖然在大唐當文官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與武官相比,武官的待遇簡直好得令人眼紅。
    在軍隊裏,不說能夠享受美味佳肴,至少不愁大白米飯和肥肉片子,這就令多少人趨之若鶩了啊,而且每年還能得到幾套嶄新的衣服。
    更為重要的是,餉銀十分豐厚,而且絕對沒有人敢克扣。那些膽敢克扣餉銀的人,最終都會被閻王收走性命。
    不僅如此,如果在軍隊中立下戰功,退伍後朝廷還會特意為其安排工作,讓其生活無憂。
    即使不幸戰死沙場,也會有豐厚的撫恤金,並且會有專人將這筆錢送到他們的家中,以慰藉家人的悲痛。這種待遇,對於文官來說,簡直就是望塵莫及,即使拍馬也難以企及。
    因此,對於大唐統治下的人們來說,投身軍旅成為一名士兵,無疑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話說,這人咱都摸不清路數都這麽厲害了,大王又該是多麽威武啊?”一個商人打扮的人滿是羨慕的看著這一幕,傳統意義上社會地位低下的他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眼看話題越來越離譜,甚至還有被和諧的趨勢,站在一旁被當做背景板的士兵馬上打住他們繼續談論下去的說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別瞎說!你們懂什麽,不要造謠,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知不知道?剛剛那是八百裏軍事加急,誰敢擋住他們,他們就算殺了人也不犯法!”
    士兵沒好氣的說道。
    “啊?這樣啊,我還以為……”眾人又開始七嘴八舌說了起來。
    說到底,還是見的少啊,如果是京城的百姓見了恐怕不會有絲毫波瀾,畢竟這玩意兒天天見,有什麽好稀奇的,人家清朝蠻子都打到外麵了,那才刺激呢。
    隨著一路的雞飛狗跳,受到影響的老百姓們紛紛關心起騎士的家人,騎士就在這種關懷下一路暢通無阻的跑到總督府門口,剛把消息交給門外站崗的士兵,後腳人就倒了下去。
    隻見那馬兒累得氣喘籲籲,口吐白沫,仿佛隨時都可能倒地不起。而馬上的人也好不到哪裏去,麵色蒼白如紙,搖搖欲墜。
    眾人見狀,連忙七手八腳地將人從馬背上抬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有人急忙跑去叫醫生,有人則在一旁焦急地等待,還有人忙著給傷者檢查身體狀況。
    這一套動作雖然看似慌亂,但實際上卻非常流暢,顯然他們對這種情況已經非常熟悉,處理起來遊刃有餘。
    畢竟,這可不是他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了。經過多次實踐,眾人對於如何應對這種緊急情況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才能如此迅速而有效地采取行動。
    就這樣,一封信不知道經曆了多少坎坷,轉了幾手,終於到了張定手裏。
    “真是多事之秋啊!”張定看完這封信,剛剛舒展的眉頭又開始皺了起來。
    喜歡明末混日子請大家收藏:()明末混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