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功利心太重

字數:4520   加入書籤

A+A-


    刑國公和蔡國公,不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嗎?
    他們來幹什麽?
    孔穎達看了眼自己的兒子和孫子,思索著他們來的目的。
    不料還是最小年紀的孔惠元開口猜測道:“阿翁,阿爺,刑國公和蔡國公恐怕是來試探我們孔家的態度。”
    試探態度?
    既然是如此,替誰試探那就毋庸置疑了,這兩人可不是太子殿下能夠驅使的。
    想通之後,孔穎達便揮了揮手:“去,請他們進來吧。”
    “是。”管家緩緩退下。
    孔誌約知道了孔穎達的決定,內心有些著急,沒好氣的瞪了眼自己的兒子孔惠元。
    後者卻沒看見似的,扭過了頭。
    自己這親爹實在是被五姓七望洗腦了,私下和五姓七望的勾當也是不齒。
    孔惠元雖然自己的學識不如何,可還是記得孔家的家訓和使命。
    而自己的父親,哪還有使命,純純的就是淪落為了五姓七望的爪牙。
    一會兒,房玄齡和杜如晦便進來了。
    看見孔穎達的時候,二人還是非常客氣的。
    先不說孔穎達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孫,孔家族長。就朝堂上的士大夫們大多以孔穎達為首,便能讓兩位國公以禮相待。
    何況二人學的也是孔孟之道,對於儒家思想也是推崇的。
    “衝元兄,今日來府上叨擾,實在是不好意思。”房玄齡和杜如晦異口同聲的拱手道。
    衝元是孔穎達的字,之前三人都是天策府的十八大學士,自然是相熟。
    可熟歸熟,私下卻很少走動。
    孔穎達嗬嗬一笑,起身還了一禮。
    “不叨擾,不叨擾。就是不知玄齡兄和克明兄來府上,是有何事?”
    聞言的杜如晦瞥了眼房玄齡沒說話。
    本來陛下就是讓房玄齡來的,可誰知道出宮的時候,房玄齡這老貨一定要拉上自己。
    房玄齡自然是知道杜如晦的心思,沒有理會,笑著拿出了一壺酒,對孔穎達道:“今日陛下賞賜了一壺宮廷玉液,特意拉著克明來和衝元兄一起品嚐。”
    宮廷玉液?
    誰不知道宮廷玉液市麵上都不多,而且分為了特供和高低之分。
    特供自然是隻有陛下和太上皇能夠喝到,嗯……還有太子。
    至於高低之分,那就是按照酒精濃度區分。
    雖然解決了糧食問題,酒的價格也有所下跌。
    但高的稱之為佳釀,大概在五十度左右,售價就要二十貫一鬥。
    低度的也有四十度左右,售價在十貫一鬥。
    普通的酒水,比如清河崔氏的酒水一鬥則是十千文,也就是一萬文,十貫。
    這麽一比較,長安城幾乎沒有清河崔氏酒水的餘地了。
    看著房玄齡拿出來的一壺酒,杜如晦驚訝了。
    在甘露殿的時候,房玄齡還問陛下要了一壺酒,還以為是嘴饞了。
    私下杜如晦還嘲笑了房玄齡一番。
    沒想到在這裏等著呢。
    孔穎達也是兩眼放光,這可是特供的宮廷玉液啊。
    哪怕孔府生活很不錯,可宮廷玉液的佳釀實在是太貴了,他都舍不得喝。
    如今能喝特供的宮廷玉液,這酒就算是大唐會所都不曾有,隻能在宮宴的時候喝到。
    雖然明白房玄齡的用意,可孔穎達已經不在乎了,剛才孔惠元也把利弊分析清楚了,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請,玄齡兄拿出如此好酒,今日那某也要用好菜招待。”孔穎達說著,便對孔誌約道:“去,讓人上好菜,烤羊。”
    “是。”孔誌約的眼神也是落到了房玄齡手中特供二字上,吞咽了一下喉頭。
    他隻喝過一次特供的宮廷玉液,就那麽一次,他就喜歡上了。
    文人比武將更好酒。
    因為不少文人喝多了,便能夠詩性大發,來彰顯自己的文采。
    腦子清醒,都做不了好詩。
    一群人入座,孔惠元主動的先給房玄齡和杜如晦斟滿了一杯酒。
    最後才給孔穎達倒上。
    不得不說,老狐狸孔穎達明明很饞這一口,但他還是能夠克製下來。
    “玄齡,克明,你們今日來的正好,老夫這有一件事頭疼的很,想要請教請教你們這兩位房謀杜斷。”
    這四個字是李世民當初親口讚賞的。
    確實如此。
    李世民當年一路征伐,沒有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沒有如今的李世民。
    也坐不上這個皇位。
    兩人獻計謀劃,斷計果斷,才能夠讓李世民屢戰屢勝,鮮有敗績。
    房玄齡一聽,當即和杜如晦對視一眼。
    沒想到這孔穎達老狐狸,這就來了,他們都沒開口呢。
    “哦?”房玄齡故作疑惑,連忙問道:“衝元兄有何煩惱,皆可說與我二人,幫忙參考參考。”
    “是是是。”杜如晦也是跟著附和。
    孔穎達不露聲色,內心卻笑罵二人狡猾無比,到這個時候還藏著掖著。
    罷了罷了,那就他來說好了。
    “今日某在國子監,下課便有學子過來詢問孔家是否與太子殿下一起合辦學堂。某還奇怪,身為孔家家主,某也未曾聽說這件事,學子便拿出了報紙給某一看……”
    絮絮叨叨好久,孔穎達這才把前因後果給說清楚。
    最後他還詢問:“不知玄齡兄和克明兄有何高見?要是默認,對孔家聲譽肯定是極好的,可這樣一來勢必得罪五姓七望。可要是站出來反駁,恐怕天下學子,都會懷疑孔家,決定孔家並不是懷著教化天下之心。”
    “這事著實讓我頭疼不已啊。”
    說著他還做出一副苦惱的樣子。
    房玄齡和杜如晦再次對視一眼,都陷入了沉默。
    因為他們隻是替陛下來打探消息。
    而如今,似乎孔穎達並未做出決定。但由此也能看的出來,孔穎達並不是真心的效忠陛下。
    苦惱得罪五姓七望。
    苦惱孔家名聲受損。
    而默認,則是認為有益孔家名聲。
    完全沒有意識到太子殿下這樣的做法,能夠讓百姓們識字認字,對大唐的教育有多重要。
    這功利心實在是太重了些。
    果然,陛下問他們的那句話是有深意的。
    孔家至今有千餘年,傳承文化,教育萬民,可千餘年後的今日,識字百姓依舊是十之一二,這是為何?
    現在房玄齡和杜如晦明白了李世民的問題。
    功利心太重。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