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歸屬感
字數:4089 加入書籤
良久,李世民才開口道:“太子,你可知事關重大?”
“當然。”
李承乾看了李世民一眼,轉身再看向滿朝文武:“請問在座的誰會耕地種地?”
此言一出,有很多官員紛紛舉起了手。
一些年邁的和一些世家官員,紛紛抿緊了唇。
李承乾一攤手重新看向了李世民道:“父皇,讓這群不會種地的官員去管理種地的百姓,他們懂什麽?恐怕隻懂壓榨,隻懂如何從農戶身上榨血水吧?”
此話惹怒了大半官員。
可他們敢怒不敢言,大唐是農耕社會,確實對於農耕很重視。
這個時候反駁,肯定會讓李世民不高興。
果然,李世民臉色黑了下來。
看著舉手那些官員,大部分都是武將,小部分是寒門子弟,平時連親近自己的機會都很少。
再看看其它官員,很多都是每年跟著自己去春耕的官員。
突然覺得可笑。
一個不會種地的官員跟著自己去種地。
李承乾冷笑道:“父皇,耕種是百姓的基礎,如今朝中官員還是第一代,大唐第一代的官員竟然這麽多不會種地,以後科舉的那些官員還會種地嗎?”
經過這麽一提醒,李世民也反應過來了。
一個不會種地的官員去管理種地的百姓,似乎有些可笑。
“所以兒臣認為,下鄉運動很有必要。想要科舉,想要入朝為官必須在草原待滿三年,三年之後才有資格入朝為官,也就是說年滿十五的學子都要去草原幫助突厥百姓開荒,教會突厥百姓種地。”
李承乾細細琢磨道:“大唐有記載貞觀初年,人口有三百多萬戶,就算如今好了,人口不會低於三百多萬戶。每戶出一個人,也就是三百萬人。”
“這三百萬男兒除去一些不參加科舉的,算一百個裏麵有一個好了。那也有三萬人。”
“也就是說,每年大唐可派遣去突厥草原的有三萬人,三年之後這人數差不多就有十萬人,下鄉計劃進行二十年,難道這還不夠同化突厥人嗎?”
這些數據李世民大致知道,而李承乾是根據推測出來的。
如此一聽確實不錯。
可又有官員問道:“太子殿下,此計劃雖好,可大唐科舉怎麽辦?”
“是啊,學子都去草原了,科舉難道就停止了嗎?”
“對啊。三年吸納人才,這地方誰來管?”
。。。。。。
不少的官員都站出來了。
李承乾掃了一眼,都是一些不認識的官員,說明品階並不高。
對於這些人,他真的沒什麽好印象。
腦中一轉,詢問道:“王珪王大夫,你說三年後你死了嗎?”
王珪一愣,想到了什麽,臉色立馬黑了下來。
“哼。”不搭腔,轉過頭去不理會李承乾。
這可把李承乾逗笑了,然後道:“先不算地方官員,就長安城官員,不到七百人,也就是說你們七百人便能夠維持整個大唐中樞運轉,曆朝曆代來說這算少的吧?”
李世民點點頭。
確實,七百人便能運轉三省六部,已經是極限了,曆朝曆代來說也是最少的。
同時也代表著,李世民已經把開支精簡到最低了。
房玄齡點頭道:“太子殿下說的沒錯,三省六部加上其他的官員,確實七百人不到。如果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大唐三年不科舉的話,也不是不行,就是老一輩的官員會累一些。”
聽見這話,就能知道房玄齡支持李承乾的想法。
“嗯,邢國公老當益壯,大唐的基石存在,一人當三人用肯定沒問題。”李承乾打趣道。
這下把房玄齡臉都氣綠了。
感覺李承乾不分好壞,自己幫他說話,怎麽還嘲笑自己。
李承乾緊接著道:“你們別說孤不近人情,一個個屍位素餐,推薦的什麽亂七八的世家子入朝為官。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大唐中樞還能運轉嗎?給你們世家子一個鍛煉的機會,說不定經過這次鍛煉,你們那些敗家子就不敗家了,知道什麽叫粒粒皆辛苦。”
這話是說給世家和勳貴子弟聽的。
雖然他們不服,可也不敢反駁。
因為大唐第一小學的教育,他們是體會到了。
一個個小子回家要給阿爺洗腳,給阿娘捶背,那乖的都快不認識了。
李承乾繼續道:“下鄉計劃,一是同化突厥這個民族讓他們認同大唐,對大唐有歸屬感。二也是為了鍛煉大唐的官僚體係,讓他們你知道民間疾苦,而不是一味的在百姓身上所需,第三點就是發展草原,草原如此廣闊的土地,隻用來養牛羊馬,是不是太可惜?開荒出來,種的糧食可以養活多少大唐人?”
就當有官員要說話,李承乾直接抬手打斷。
“你別說,聽孤說。孤知道你們要說,那大唐怎麽辦?大家都跑去草原種地了,大唐百姓怎麽辦?很簡單,草原和大唐不會互通,最起碼這二十年不會互通,要去草原的人需要申請,每年有定額。也不要擔心你們的孩子去草原餓死,這一百個鎮,每日都會有不少大唐的東西出現,孤會組織上百支商隊,專門提供草原交易,確保草原上不會餓死任何一個百姓。”
“你們可以稱草原為特區,草原特區,或者突厥特區。在突厥特區一切跟大唐都不一樣,官僚體製不同,百姓生活方式也不同。”
“但孤可以保障,不會影響朝廷的計劃。”
李承乾看向李世民道:“父皇想讓草原成為大唐的養馬場,沒問題。兒臣可以專門給父皇製定一個計劃,隻要父皇說一聲每年需要多少馬匹,都可以。”
嘶!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敢置信的看著李承乾。
似乎在問,多少都可以嗎?
同樣李承乾似乎讀懂了李世民的意思點點頭:“多少都可以。”
再看向向官員,李承乾道:“你們有人想讓突厥人去打仗,沒問題,二十年後,孤保障突厥人最起碼會翻兩倍的人口,到時候每戶人家出一個人專門組成大唐邊軍去打仗。二十年後,突厥被同化了,也隻會相信自己是大唐人,突厥隻是大唐的一個地名。”
“在三年後,大唐普及化教育後,孤會將學校開到突厥,專門教那些孩子識字認字,同時也會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大唐,什麽叫歸屬感,什麽是大唐旗幟。對大唐敬畏,因為他們就是大唐人。”
嘶!
經過李承乾的保證,大多數的官員都閉嘴了。
真能這樣嗎?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