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一日產萬斤鐵

字數:7954   加入書籤

A+A-


    出海令的實施,少了很多胡商。
    因為大部分胡商都在逃避賦稅,想方設法的逃稅漏稅。
    可沒有了出海令,他們的貨物也就不能進入港口,加之大唐的商賈不斷有船隻出海,很多胡商靈敏的嗅到了危險。
    從前隻有他們來大唐,如今大唐的商賈都能出去了,也就是說明他們的利潤會極大的縮減。
    李承乾要的也就是這樣的效果。
    雖然很多商賈都用行動支持了出海令這一項措施,在江南的造船廠訂單滿天飛。
    因為隻有江南造船廠如今能夠造出遠洋出海的大型船隻。
    也就是如今的戰船改版。
    世家和勳貴們依舊是觀望,主要他們並未發現李承乾派人出海,隻是鼓動他們出海。
    小心謹慎的他們,自然是不會去做這個出頭鳥。
    金秋十月。
    長安城的天氣也是越來越冷了。
    可在冷的天氣,抵擋不住好消息的熱情。
    倭國戰敗,在李靖帶領下的大唐海軍,連續拿下倭國數十座城池。
    無奈的倭國隻能請求使臣來求和。
    而遼東戰線,在柴紹的不斷襲擾下,高句麗的糧食收成隻有以往的三分之二。
    減少了三分之一的糧食,高句麗自然是不可能在組織遠距離的支援。
    李承乾對這個消息十分滿意,其實這還是李治當初想出來的,他隻是照搬罷了。
    最後一次李世民領兵征伐高句麗並未取得成功,但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就差一點點就能夠打到平壤城,可天氣等各種因素,李世民不得不退兵,但也給李治爭取了幾十年的時間。
    李治就是利用年年破壞高句麗糧食的策略,花費了十數載的時間,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
    如今不需要李世民出兵,有雷霆炮的震懾,隻需要去襲擾即可。
    高句麗也不敢來攻打遼東。
    糧食收成略減,高句麗又不敢攻打大唐,無奈高句麗使臣淵蓋蘇文隻能到聯盟國上抗議。
    希望能夠得到盟友的支持。
    奈何他們沒看清楚聯盟國的形勢,哪怕是韋室、韃靼都沒有支持高句麗。
    因為以往他們缺少糧食了,第一時間找的是高句麗,能夠采買。
    可如今高句麗自身難保,李承乾便見縫插針,大唐成為了韋室和韃靼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不會支持高句麗在聯盟國上討伐大唐。
    吐穀渾和吐蕃更加不用說了,七萬大軍陳兵邊境,幾次小的突襲,吐穀渾損失慘重,哪怕隻是劫掠一些村莊,都遭到了大唐將士的猛烈反擊。
    搶的糧食和填進去的人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幾次三番動作下,吐穀渾也不會繼續做這種虧本的買賣。
    而薛延陀。
    一個政權還不那麽穩的國度,比之前曆史上小了三分之一的疆域。
    這還是李承乾不計較的情況下,不然薛延陀如今的疆域都沒有。
    五萬大軍在突厥維持治安,想要搗亂,也無計可施。
    再加之大唐的政策讓突厥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薛延陀的拉攏完全起不到威脅的作用。
    頂多就是一些頑固派,還有就是貴族子弟。
    可百姓終究是占多數,沒有百姓的支持,貴族子弟也隻是單槍匹馬而已。
    李世民看著一封封戰報,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特別是抵禦外敵,戰勝倭國,大唐的賦稅不減反增。
    他已經詢問過戴胄了。
    戶部的賦稅,比去年增長了最起碼五百萬貫。
    其中要屬關稅最多,然後就是龍城那邊的賦稅增加。
    而且這還是少了兩個州的情況下。
    如今潮州和循州的賦稅是不上交朝廷的,這也是李世民答應李承乾的。
    就在立政殿,因為李泰回來休沐,長孫皇後特意叫來了李承乾一起用膳。
    李世民也在。
    春風得意的李世民突然笑道:“太子,如今大唐賦稅增長你有不小的功勞啊。”
    恐怕這是李承乾做太子以來,李世民第一次當著麵誇自己。
    李承乾有些受寵若驚。
    迷茫的看了看四周,發現沒有埋伏,又在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臉上看了看,似乎沒有看見鴻門宴的影子。
    “嗯。”看不清楚局勢,他隻能淡淡的嗯一聲。
    倒是李泰,看了李承乾兩眼。
    欲言又止的樣子。
    對於李承乾這種冷淡的態度,李世民也不計較,繼續笑著問道:“如今潮、循兩州不上交朝廷的賦稅,但這賦稅多少,也要上報朝廷吧?”
    這還是戴胄今日提出來的。
    李世民之前都沒有想過,不過有大臣提出來,而且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他自然也要跟太子提這事。
    誰讓李承乾已經快半年沒有去朝堂了。
    當然也明白李承乾忙,掌管潮、循兩州,還要顧及到龍城,還有那麽多的產業打理。
    閑下來還要替他批複奏折。
    嗯,想想,李世民就有些心軟。
    終究還小,不知道會不會壓力太大了。
    李承乾聞言,拱手回道:“父皇所言甚是,等賦稅的賬簿上交東宮,兒臣第一時間便交去戶部入賬。”
    這點事,他還真不在乎。
    畢竟如今特區的賦稅還是負數,還欠著大唐錢莊幾百萬貫。
    朝廷不嫌棄,可以現在把特區接過去,但是這賬也要還清。
    恐怕朝中任何一個官員都不會接這種爛攤子。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回應非常滿意,微微頷首道:“那就好。對了,潮州經濟園如何了?還有那鐵甲艦,聽聞如今大唐煉鐵廠每日能產出萬斤鐵,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當然,這些都是張阿難核查過以後,才匯報給李世民的。
    肯定不會錯。
    但長孫皇後聽了之後,也是詫異的看了眼李承乾,眼中滿是不敢相信。
    萬斤鐵?
    什麽概念?
    一年相當於幾百萬斤,大唐一年產的鐵才不過千萬斤。
    屬於李承乾一個人就產了大唐全年的三成。
    李承乾倒不覺得意外,如今大唐煉鐵廠裏麵很多都是工部的人,自然會有李世民和世家的人。
    如今其它輕工業,差不多在大唐都快停了。
    庫存夠用。
    又有鄯州分廠那邊的不斷生產,所以原有的基礎工人都投入到了煉鐵之中。
    雖然辛苦,但工錢高,待遇好啊。
    所以大家也就是沒有怨言,最起碼太子殿下沒有拋棄他們。
    李承乾點頭回應道:“差不多,如今是萬斤鐵,不過兒臣覺得用不了兩年,大唐煉鐵廠能夠日產十萬斤鐵,不成問題。”
    “什麽?”李世民瞬間被嚇到了。
    就連長孫皇後都張大了嘴,不可思議。
    隻有李泰是最淡定的。
    常年待在大唐第一小學,和李恪幾乎日日能相見,自然聽說了一些。
    同時也非常的羨慕李恪。
    李泰希望自己也能夠得到李承乾的重視。
    而李承乾卻沒看李泰一眼,對旁邊的張阿難道:“張總管,麻煩你把李恪喊過來。”
    “這......”張阿難看了眼李世民,沒動。
    李世民微微眯眼,對張阿難揮了揮手道:“按照太子的意思去辦。”
    今日是家庭聚餐。
    在他的眼裏,長孫皇後是自己的正妻,隻有長孫皇後生的孩子才是嫡子嫡女,才是一家人。
    其它的都是外送的。
    李承乾說要叫李恪來,李世民當然明白是什麽意思。
    早就知道李恪一直在武器工坊,剛開始李世民還有些擔憂,但也不能明麵上去說,挑撥皇子之間的關係。
    經過一段時間,發現李恪還不錯,也就沒在意了。
    不大一會兒,李恪便來到了立政殿。
    “拜見父皇,拜見母後。”
    長孫皇後第一時間便對紅秀道:“快,給恪兒拿一把椅子來。”
    “喏。”
    “恪兒快起來吧,過來這給母後看看。”長孫皇後溫柔的對李恪招了招手。
    如今皇子都去了大唐小學,長孫皇後也沒有多少時間看見他們。
    想想也快半年不見了。
    沒想到曾經那個白白嫩嫩的李恪,如今黑成這樣,差點讓她沒認出來。
    “母後。”李恪乖巧的走到了長孫皇後身邊。
    “好好好,好孩子。”知道李恪如今是李承乾的一大幫手,長孫皇後也是把李恪看的很重,瞬間將他與其他皇子區分開了,拉著李恪在自己旁邊的位置上坐下道:“恪兒,肯定還未曾用晚膳吧,今日就在母後這兒用了。”
    “紅秀,去告訴楊妃一聲,恪兒在立政殿用晚膳。”
    “喏。”
    待紅秀離開後,李承乾便開口了:“李恪,跟父皇說說蒸汽機的進展。”
    提到正事,原本坐下的李恪瞬間站了起來,看著李世民,感受到王霸之氣微微低下了頭,抿著唇道:“父皇,如今蒸汽機已經........”
    說起蒸汽機,便滔滔不絕了起來。
    也自信起來了,對於李世民的懼怕少了許多。
    這還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李恪,渾身上下都有自信,陽光,而且知識淵博。
    說的很多次,連李世民都聽不明白。
    最終還是在李世民多次詢問之下,李恪才用最簡單的參照給說清楚了。
    越說,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眼前越亮。
    雖然早就知道了蒸汽機,但一直以為這蒸汽機隻能用於船隻航行,沒想到用處竟然如此之多。
    煉鐵也成。
    “如今黑家幾位老師傅,已經初步的能夠確定用蒸汽機煉鐵是可行的,也在往這方麵努力,想必最多兩年時間,就能成。”李恪口幹舌燥的終於說完了最後一句。
    李世民聽明白了,看著李承乾道:“也就是說用蒸汽機煉鐵,一日十萬斤鐵不成問題?”
    一日十萬,一月三百萬,一年三千萬。
    這已經是大唐如今年產鐵量的三倍了。
    李承乾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看的李世民有些不解。
    最終還是李恪鼓起了勇氣開口解釋道:“父皇,阿兄的意思是,一個大唐煉鐵廠一日十萬斤,若是大唐煉鐵廠有十個的話,那就是百萬斤。”
    嘶!
    一日百萬斤鐵?
    李世民不相信的問道:“就算有這個速度,可鐵礦石需要開采,開采鐵礦石的速度終究.......”
    “蒸汽機車就能開采和運送鐵礦石。”李恪立即打斷了李世民。
    也不知道怎麽就有這樣的勇氣。
    或許是在自己的領域緣故。
    李世民張大了嘴,沒有怪罪李恪的意思,而是迷茫的問道:“何為蒸汽機車?”
    “這......”說到這裏就是李恪的盲區了,隻能求助的看向李承乾。
    看著吃癟的李恪,李承乾有些好笑。
    蒸汽機煉鐵和蒸汽船都是他提出來的,而蒸汽車他也提出來過,隻是沒有上到計劃表上而已。
    但看如今的情況,也要分一批人出來去研究了。
    突然發現大唐好窮啊,什麽都沒有。
    這投入這麽大,要是不研製成功,李承乾都怕自己破產。
    “父皇,蒸汽機車和蒸汽船一般,無需人力和畜力,光靠蒸汽機就能夠驅使。采石雖然不能代替人力,但也是加快了速度。”
    這麽已解釋,李世民恍然大悟的頷首。
    腦海中有了那麽一幅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