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人馬分動至析津
字數:2737 加入書籤
原本屋內眾將還是喜氣洋洋,甚至嶽飛上前接令時也是麵帶喜色,大有得償夙願之感,可聽到趙斌後麵這半句話後,嶽飛驚得險些將手中大令遞還給趙斌,畢竟這北伐在眾將的心裏準備下,可是這賢王繼續跟著北伐,就著實有些出乎眾將的意料了。
桌案後的趙斌一看眾將如此梵音,那是早有準備,還沒等眾人的話說出口,趙斌就擺手道:“陳、鮑幾位道長喜好清淨,這次雖然答應孤王,隨我大軍北伐而上,但是卻不願隨軍駐紮,恐軍中血煞之氣壞了修行。幾位道長倒是高風亮節,言說自己饑使黃精,渴食朝露即可,一行人遠遠伴著大軍北上,待到金人弄法之時他們再趕來軍前。”
“可是孤思禮法,想人情,總覺得如此對待高人不妥,日後傳揚出去恐怕也會說我大宋輕慢高人,所以孤才想將幾位高人請到孤的行營之內,好生款待一番,沿途也好招撫相伴,等到軍前生出變數時,咱們也不至於遲疑耽擱。”
“再加上這次我大軍出邊關北伐,無論是章帥一部深入草原,又或是韓帥一部東渡出海,所帶糧草都不會太多,因此我軍大量的糧草都要靠嶽帥這一路攜帶,若是由嶽帥軍分心操持,恐會影響大軍戰力。而我軍先前又少設押糧官一職,故此,孤家深思之下,決定這次自領著押糧官一職,如此一來,待客、押糧、監軍三班差事都不耽擱,倒也是方便的緊。”
等到趙斌在桌案之後說完,堂內眾將不由得相視苦笑,看著情形他們哪裏還能猜不到,趙斌這分明是早有打算,甚至現在說不好都已經和張叔夜他們將政務交接妥當了,對自己等人不過是簡單通知一聲。
但就算如此,眾人也總要尋個理由勸解一番,但想想趙斌這充足的理由,幾位大帥一時間又不知該從何處入手,最後還是嶽飛靈光一現,邁步出列向趙斌諫言。
“賢爺,這鮑方老祖乃是我軍中統製牛皋之師,而且當年牛頭山之戰時,他也幹過催糧押糧之事,要不、要不賢爺此職就由他代勞吧?”
趙斌聞言急忙擺手道:“嶽帥所言,孤也曾考慮過,隻是牛皋這廝不通文墨,行事粗獷,加之其又好酒誤事,這三軍糧草都交付給他,孤實在是不太放心啊!”
不過嶽飛此言倒也算是給眾將開拓了思路,這下無論是章啟暘還是韓世忠的目光都開始在自己麾下眾將之間徘徊,但是看過許久後眾人卻尷尬的發現,沒有一人能比牛皋更為合適,就更不要說和趙斌相比了。
因此眾將選來選去,最後也隻能是苦笑的點頭同意趙斌親自押糧的決議,而隨著這糧草之事定了下來,北伐的諸般大師便都已經妥帖,眾將當下各自回歸大營調動人馬。
像曲端、折可求等人自然是領著親兵人馬,快馬加鞭趕回太原城,調動駐守在西北的大軍即刻北上。
對他們來說那可真是早一刻到太原,那就能早一日發兵北上,那就能多攻破一座城池,到時候功勞簿上就是濃重一筆。
可要是多耽擱一天,那高寵這邊大軍可就早一日北上,要是拖到高寵大軍趕到西夏境內,那就算高寵不參與戰鬥,可他麾下那各軍人馬左右這麽一分,留給曲端他們的城池也就不多了。
因此隨著河間府議事之後,就數曲端幾人趕得最為著急,而緊隨其後的就要數咱們的國丈爺韓世忠了,畢竟與其餘各軍相比,就數他韓世忠麾下新增之人最多,趙斌的一道大令下,便將北伐軍中所有善水之將交予了他,雖說許多人韓世忠都是相識多年,但具體實力、所擅之處都還不甚了解。
故此趙斌這邊大會剛開完,那邊韓世忠就喚眾將來開小會,一眾水軍大將在韓世忠帳內各述所長,韓世忠依照各將所能,將其重新編排為軍,又借著河間府外黃河水道,還有張叔夜這些年為大軍北伐準備的眾多戰船,好生磨練了一番眾軍的協同配合後,浩浩蕩蕩的船隊便出黃河入海口,直往高麗而去。
除了他們兩軍人馬之外,其餘幾軍就要淡然許多了,像嶽飛軍中這邊各軍人數變化不大,但是將領變動不小,像是岑用七、童良等人現在被借調去韓世忠麾下,那他們的人馬自然要有人代管。
像阮良等人的水軍雖然在嶽飛北伐軍中顯不出什麽能為了,但是現在這些人馬調去韓世忠麾下了,嶽飛大軍北上之時遇到什麽溪流河道總沒了以前的便利,因此這北上的行軍路線總歸是要略作調整。
至於說陸登那邊,這位小諸葛就更為慎重了,人剛回到太行山虎賁軍中,就將一名名探馬派出,先行一步探明這北上一路上的城池、守將,勾勒出西夏、西遼、大金三國之間的交界線,以此明確自己大軍的北上之路,甚至陸登還起了再次構築沙盤的心思。
那陸登都慢條斯理的規劃北上之路,章啟暘就更不著急了,一麵將自己這剛剛成軍的衛國軍再次編練一番,一麵又與一眾老將交流心得,翻看各軍報上來的功勞簿,為大軍選取後續人才,畢竟無論是武鬆、呼延灼還是石玉、蔣元慧都不會再從軍太久。
而在這之外,咱們的賢王趙斌就輕鬆許多了,畢竟這位賢爺在自己麾下就留了三營九千人馬,還有張立、張用兩位兄弟幫他整軍,那每日落到趙斌手中的軍務可見一般了。
幾日後,各軍的糧草匯集到趙斌軍中後,這位賢爺為了偷懶又將趙忠喊來自己軍中,有這位操持家業多年的老管家在,那趙斌每日的生活就更為輕鬆了。
不過這輕鬆日子並沒過多久,隨著嶽飛那邊大軍開拔,趙斌這邊也領著大軍押著糧車徐徐北上,大軍一路上緩緩而行,過兩狼關、經潞安州,徑直向析津府而去。
喜歡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請大家收藏:()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